我院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1页
我院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2页
我院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3页
我院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院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年龄分布、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者adr发生率较高,占50.54%;涉及药品6类34种,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制剂出现adr发生率最高,分别为 50.53%和34.41%;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8.8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71%。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

2、药,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a)-137-02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笔者收集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发生并上报的adr共93例进行总结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药剂科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集的93份adr报表,按报告人、患者年龄与性别、引发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给药品种数、adr涉及器官或

3、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报告来源 93例adr报告中,药剂科上报63例(67.74%),门诊注射室护士上报18例(19.35%),临床科室上报9例(9.68%),3例(3.23%)来自患者。其中,新的adr 2例(4.5%),严重的5例(5.38%)。 2.2 发生adr的年龄分布 93例adr中,男45例,女4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6岁。发生adr的年龄分布见表1。 2.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例数及构成比 93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6类34种,单一用药者15例,占16.13%,2种以上药物联用者78例,占83.87%,其中,抗感染注射剂与中药注射剂

4、联合用药者43例,占46.24%。药物分类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5版的分类目录。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2。 2.4 中西药adr的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给药途径决定药物的疗效和发生adr的几率。中西药adr的给药途径分布情况见表3。 2.5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见表4。 3 讨论 我院adr报告者主要为药剂科。临床科室报告的病例数仅占9.68%,其原因,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发现adr后直接通知药剂科,由药剂科派出兼管adr监测工作的药师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上报;我院临床医护人员对adr监测意义认识不足,态度消极,存在漏报现象;我院对临床医护人员adr监测知识培训、宣

5、传不到位。因此,医院应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adr监测的法规和制度,提高其思想认识,促进adr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从年龄分布来看,adr可累及任何年龄组,其中儿科患者发生几率最低,可能与我院临床医生在儿科用药方面较为慎重有关,也可能存在漏报现象。从该年龄组发生的3例adr可知,均是因静脉注射头孢拉啶单剂量过大而出现血尿。因此,临床医生在儿科应用抗感染类药物方面仍需严格掌握剂量,同时加强用药监护。50岁以上中老年人因身患多种疾病,并用的药物种类多,因器官功能退化,药物代谢或清除速度减慢而发生adr2。 从表2、3可知,发生adr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高居榜首,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4。93

6、例adr报告中,联合用药者发生adr几率较高(81.23%),特别是西药注射剂与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者发生adr几率占46.24%。抗感染类药物发生adr几率居于前位,这与我院抗感染药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应用等因素有关5。中药制剂adr发生率仅次于抗感染类药物,提示使用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存在较大的adr风险6。中药制剂adr发生率高的原因,与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种药物并用、中药制剂质量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7-8。因此,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减少药物间的配伍,特别是西药注射剂与中药注射剂联合用时,更应谨慎,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此外,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较高,与体表易于观

7、察、上报率高有关;从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者较为突出。因此,用药途径的选择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结合临床需要,尽量坚持能口服则不注射的给药原则,特别是抗感染类药物及中药制剂。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药物自身的特性、患者的体质、多药并用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因此,医院应高度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同时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事件,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新谦,全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2杨垒,闫振国,黄宝秀.我院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9):2298-2230. 3李伟煊,.我院3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4. 4郭惠娟.我院66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86-187. 5陈超,郭代红,刘皈阳,等.解放军总医院19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1):7-11. 6鱼爱和,杨丽甲.中药药物警戒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5):340-342,345. 7王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