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常规课”_第1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常规课”_第2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常规课”_第3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常规课”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议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常规课”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老师让孩子们在封闭的语文课堂死读语文课本。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的语文教师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却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摆花架子,走过场、幻灯片、课件、录像、编舞、配乐一窝蜂地涌进课堂,讲课的老师是倾注其所能把课堂气氛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不管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似乎只有如此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用好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把“常规课”上得精彩,在朴实无华中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紧扣课题,带动全篇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有着千丝

2、万缕的联系。很多课题是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是课文的“眼睛”,也是指引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和探究的切入口。课题是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如果巧加处理,就能“巧”出一片新天地。 1、巧用课题 如:在教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师巧妙地利用课题,通过划横线填充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题后,课题前做扩展补充,既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巧妙地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顺序来述说。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真切地感受言语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中体悟到语言运用之妙,语言运用之趣。 2、巧写课题 如:教师板书课题时,故意写成“狼牙山五战士”。“壮”字集中体现了一文的内容和中心,是引发学生探究的关键字

3、眼。可是,小学生阅读时,并不会对这个“文眼”产生特别的关注。为此教师在板书课题这一环节时故意把“五壮士”写成“五战士”,果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在纠正教师“错误”的过程中,不仅辨析了“壮士”与“战士”的异同,而且很自然提出了作者为什么称他们是五壮士,五位战士到底“壮”在哪里?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些反映学生学习需求的问题,自然就成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感悟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3.巧读课题 如:教长城时,板书课题后,老师问学生怎样读?学生把对课题产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外显出来,为整个课文教学作了情感铺垫。以此切入,学生更能进八课文所描绘的雄伟壮观的场景中去,更能感受到课文

4、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二、重视教材插图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明,线条简洁,寓意明确,内容浅显易懂,且符合少儿认知的特点。在教材中,插图起着突出语文重点或疏通文意、化难为易的目的。因而插图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1.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的插图画得很有趣味。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认真读图,告诉学生看图的顺序,并且要求观察细致,能指出“戴围巾”的大燕子是“妈妈”,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这篇课文两幅插图,可让学生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一步步地结合内容认真读画。 2.利用插图,突破课文难点 比如:黄山奇石一文,

5、有几个小学生到过黄山?如果先从文字上寻找理解课文的途径,是比较困难的,有了插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小学生的见识毕竟有限,利用插图既可以扩展学生视野,也可以利用其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图文结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利用插图,体会文章中心 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大都是名家典范之作,字里行间给人以美的享受,洋溢着催人向上的动力。而文中插图更强化了这些思想。长城颐和园赵州桥的插图使学生体会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三、用简笔画辅助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灵活的使用简笔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1.释疑解难,活跃思

6、维。利用简笔画及时地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撑,解除学生介于文字与实际的情境间的思维障碍。 如:小池一诗,“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对“荷叶的尖端”理解不清,脑海中形不成鲜明的印象。这时教师随手勾勒出一幅“尖尖角”的简笔画,学生一目了然,不仅理解了诗意,而且加深了记忆。 2.突出重点,体现中心。凭借简笔画,可以帮助学生理出文章的主题,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简笔画,充分体现了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如千斤巨石纹丝不动,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和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从而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四、充分发挥单元导语和课前导语的功能 1.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 如:在教学新一组课文或新课前让学生读导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导语语言优美,四年级下册第一组导语“祖国的山山水水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真是江山如画!”学生一读这样的美文,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功效。 2.发挥导语的“导教”功能 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来组织教学内容,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描述:“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它告诉人们让我们来阅读本组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