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杭州_龚正_第1页
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杭州_龚正_第2页
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杭州_龚正_第3页
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杭州_龚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环境报/2014 年/6 月/23 日/第 005 版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环境保护领域改革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杭州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浙江省委、省政府把“五水共治”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以治水为突破口倒 逼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杭州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率先制定实施 4 个“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各项工作,实现了良 好开局。全市上下抓治水、促转型、优环境、创“美丽”的认识更加统一,力度持续加大,工作 不断深入。一、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持续努力抓治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2、。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杭州市地处江南水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强、因水而美。绿水青山是杭州市最闪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资 源。推进“五水共治”,既是杭州市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责任所在,更是杭州市改革发 展的内在要求。(一)传好“接力棒”,要善治水。杭州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除水害、兴水利的治 水史。李泌凿六井、钱镠筑捍海塘、西湖“三堤三岛”,诉说着历代先贤筚路蓝缕、千辛万苦的 治水故事;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演绎着杭州人民经山纬水、怡然山水的人文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这一方山水作为重要职责, 持续努力。特别是迈入

3、新世纪以来,杭州市投入大量物力财力,持续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 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和“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等生态工程,深入开展“清水治污”和农 村生活污水处置等专项行动,谱写了杭州市治水新篇章。今天,市领导班子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 任感和紧迫感,接过“接力棒”,继续把治水摆上突出位置,更加有效地改善水环境,更加科学 地利用水资源,念好“山水经”,实现新发展。(二)恪尽为民之责,要善治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执政者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杭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但也带来了一 些“后遗症”: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反映强烈的突

4、出问题;山洪、城市内涝危 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市正常运行;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地表水为单一水源的城市,供 水安 全面临严峻挑战,等等。如果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找不到游泳的河、呼吸不上清新的 空气,不时要为家中进水、出行受阻烦恼,品质生活、幸福美丽就无从谈起。必须把治水、治气、 治堵、提高垃圾处置能力作为城市治理、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以负责任的姿态积极破解“四大 难题”,努力让全市人民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绿水,住得舒适、行得通畅。(三)再创发展优势,要善治水。水是重要资源,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在人们对 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的今天,生态越好、环境越美,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等的吸引力就越

5、强, 也就更有可能带来好发展。目前,杭州市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正面临新挑战、要体现新要求, 归拢到一点,就是要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 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定自觉地做深做好水文章,在持续节水减排中倒 逼产业转型升级,在持续改善水环境中保护好绿水青山,进而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 一流的人才创办一流的企业,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科学务实抓治水 治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推进“五水共治”,既要坚定决心,更要把握规律、尊重规律、顺应规律,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6、勇于拜群众为师,乐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真正做到科学治水、有效治水。(一)坚持统筹抓、抓统筹。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是一个有机整体, 要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做到统分结合、远近结合、建管结合、标本兼治,防止“九龙治水” 各自为政,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急功近利。要坚持“一张图”强化规划统筹,以“美 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为统领,全面完善水环境治理、水利发展、饮用水安全保障、节约用水等 专项规划,制定实施 4 个“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轻重缓急和点线面推进;坚持“一盘棋”强化 指挥协调,充分发挥杭州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市治水办“一办五组”架 构,落实统一指

7、挥下的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做到水体岸上立体治、江河湖溪渠库同步治、大河 小河协调治、城市农村一体治。(二)坚持创新抓、抓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进“五水共治”的重要着力点。 抓体制机制创新,把创新“五水共治”体制机制作为“杭改十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理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制。同时,筹建市公安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犯罪侦查支队,探索建 立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和差别水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水权制度,着力解决失信违法 成本过低、诚信守法激励不足问题,释放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的制度动力。抓方法手段创新,加强生态环保、水处理、节水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结合 “智慧杭州”

8、建设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河道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等信息系统建设, 提升水环境监控能力和水平。抓创新驱动发展,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发展以“十大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 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 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三)坚持具体抓、抓具体。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部署,以 项目化、责任制、时间表的方式抓治水“四个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实打实地把计划变为行动。治污水方面,实施城市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净、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农业面 源污染防治、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到 2016 年全面消除黑

9、臭河道,实现需纳污地区城市污 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市 50%以上水体达到 iii 类水质。今年计划完 成 71 条垃圾河、193 条黑臭河治理和 747 个行政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排涝水方面,实施排涝骨干、积水点治理、河道整治与断头河打通、重要入城口整治和闸泵 站提升、小流域功能整治等工程,到 2016 年城区达到 10 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 20 年一遇防涝标准。今年计划实施 455 个项目,重点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 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防洪水方面,实施防洪和海塘标准堤建设、堤防加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到 2016

10、年基本完成钱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力争县城以上城市防洪达到国家标 准上限水平,中心镇、中心村防洪标准分别达到 20、10 年一遇以上,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 固任务。今年计划完成钱塘江、东苕溪干流海塘堤防加固 42 公里,完成重要支流堤防加固 141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26 座、万方以上山塘加固 159 座。 保饮水方面,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厂改造、管网提升、备用水库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着力构建城市多水源供水格局,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品质。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在科学、充 分论证基础上,推进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抓节水方面,实施田间排灌渠系建设、主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

11、造、再生水和非常规水资源使 用试点等工程,统筹推进节水制度完善、节水科技应用、节水统计健全等工作,到 2016 年节水 法规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节水“三同时”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持续深 化。今年计划主城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 20%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达 5%,万 元 gdp 用水量降低 5%以上,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两万亩、经济型喷微灌面积 1 万亩、节水灌 溉 0.6 万亩,改造排灌渠系 635 公里,改善农田 6 万亩。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凝心聚力抓治水 “五水共治”是一场硬仗、持久战。打好这场硬仗,要有过硬的举措、过硬的作风。(一)用好“指挥棒”,推动责任落实。把“五水共治”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市政府与 区、县(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一对一”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考核和问责机制,把考核结果 与对领导班子、对单位的考核和奖惩挂钩,推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着力“两促进”,强化作风保证。把“五水共治”作为检验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 育实践活动的“试金石”,引导党员干部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以好作风推进科学治水。 全市 7 条省级河道、7 条市级河道、282 条区县级河道全面落实“河长制”,由包括市四套班子 32 位成员在内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正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