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耐药现状探析欧阳艳簪_第1页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耐药现状探析欧阳艳簪_第2页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耐药现状探析欧阳艳簪_第3页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耐药现状探析欧阳艳簪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耐药现状探析欧阳艳簪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和耐药现状。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对20042008年综合重症监护室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状况、检测菌分离情况以及用药密度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密度20042008年分别为25.3、33.8、32.7、24.5、23.4,以2005年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各监测菌年度检测率波动较小,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明显比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高。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慎用,并应加强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性; 临床应用 doi:10

2、.3969/j.issn.1674-4985.2012.05.053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治疗多重耐菌株感染、重症细菌感染及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内酰胺酶感染治疗的最后保障,具有抗菌谱广、耐受性好、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等优势,因此多被用于病原不确定的严重感染治疗。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耐酶性良好且抗菌谱超广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为进一步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状况及耐药现状,现对这两种药物近年来在某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的应用状况及耐药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某院信息库中调取综合重症监护室20042008年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每年使

3、用状况、检测菌的年度分离情况以及住院患者人数和住院天数信息,计算出每张床位每日用药频度即用药密度。检测菌为分离率排在前5位的革兰阴性菌。此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住院人数和床位数比较稳定,年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excel表格,以年度为单位,对细菌耐药性、菌株分离率以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用药密度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用药密度 20042008年综合重症监护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密度为25.3、33.8、32.7、24.5、23.4,以2005年最高,之后逐渐下降。 2.2 检测菌年度分离情况 本次研究中的检测菌由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构成,共451株,占该院综合重症

4、监护室分离革兰阴性菌总数的68.2%(451/661),各监测菌年度检测率波动较小,只有鲍曼不动杆菌年度检出率缓慢升高,详见表1。 2.3 各检测菌年度耐药情况 检测菌年度耐药统计结果显示,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明显比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耐药率在用药密度减少后波动不大。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大力倡导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医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加大了管控力度,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滥用现象得以逐步减少,但细菌耐药情况仍不容乐观。抗菌药物给药间隔时间与药物半衰期、后效应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具有浓度依赖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浓度药物进入机体后,随着人体的代谢而药物浓度不断降低,当药物浓

5、度低于mic时仍可对细菌的生长产生持续的抑制,此现象称为抗生素的后效应。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现已成为内科临床治疗中不可替代的药物,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也随之成为当前临床较突出的问题。 本研究中,检测菌年度耐药统计结果随着用药密度的不断减少,分离菌株数虽没有增加,却也未呈现出减少趋势,各监测菌年度检测率波动较小,鲍曼不动杆菌年度检出率缓慢升高,大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居高不下,这可能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属于具有高耐药潜能型药物有关2,也与细菌耐药性增加还受细菌交叉耐药、不合理用药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相关报道显示,长期大量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对细菌产生诱导,使其产生ampc酶和超光谱-内

6、酰胺酶中的esbls酶,使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第3代形成交叉耐药3。 综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内酰胺酶感染治疗的最后保障,虽然其具有抗菌谱广、耐受性好、抗菌活性强、毒性低等优势,但只有感染危重且已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临床应用失败情况下才考虑使用,以免产生细菌耐药性。重症监护室医师在选择抗生素时应首先进行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实行靶向给药,以实现合理用药及用药密度、交叉耐药等现象的减少,从而使耐药菌播散得以遏制,细菌耐药率可以逐步下降。 参 考 文 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75. 2 elisabeth m,frank s,daniel j,et al.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use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sari):1.antimicrobial use in german intensive care unitsj.intensive care medici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