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_第1页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_第2页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_第3页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点关注和强调的一个过程是“体验”,要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去体验世界。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可谓费尽心思:课堂上,“为媒体而媒体”、形成声像的轰击,用声像的欣赏代替语言的品味,以屏幕画图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 【关键词】语文课 语文味 语文教学 生机 活力 对于这些现象我认为这是语文课的一个误区。不可否认,语文这门学科的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太多了。但语文可终究还是语文课,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

2、综合语文素养,其中包括学生感知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要给语文课减负,要净化语文课堂,将非语文元素请出去,让“语文味”回归。何谓“语文味”? (一)“动情诵读、潜心默读”的“读味”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靠的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因此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多度可以积累,久读可以强化,反复吟读可以内化,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道理大家懂,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由于不放心,把一篇篇浑然天成的美文肢解成若干大块的“粗粮”,用心良苦地灌输给待哺“精粮”的学生,结果可想而知。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妙文华章均出自语言

3、大师之手,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训练学生的“读”为主线,训练他们把课文读得烂熟于心,琅琅上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的精妙之处,才能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语言储备,运用其语言来得心应手,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 对那些篇幅较长却又是经典之作,可采取“通读后再诵读”的方法,如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可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大意,把握行文思路后,在盯准一精美处,重锤敲击,让它成为全文诵读的亮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蕴含着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 (二)“圈点批注、品词品句”的“品味” 徐特立主张“不动笔墨不看书”。宋朝

4、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然而我们的学生的读书往往是不留下任何记号的。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圈划批注”来品味文章。圈、划、批、注,是读书过程中四种辅助的手段。圈指的是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字词圈出来;划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关键的、有疑问的句子划出来:批可以在圈划的词句的边上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注则是可借助工具书解决知识性问题。如果说圈划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的话,那么批注是对文章的品味、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

5、,也就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的结尾一段就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如果读完之后不指导学生去深思、品味,那么这篇小说还有何价值呢?这是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有的写道:“路在脚下延伸”;有的写道:“有希望和奋斗,生活就是充实的”。 (三)“以读促写,感悟生活”的“写味”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写作却是学生大感头疼的事不知道写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靠几节作文课,来提高写作能力显然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写作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文本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写作资源。不同的篇幅,有着不同的写作训练点:可以侧重词句,可以侧重开头

6、结尾,可以侧重过度、照应、可以侧重段落篇章,可以侧重某种描写方法.文章有法,文无定法。“有法”是基础,是模仿;“无法”是提高,是创新。 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段关于不鸟的语段用了“支”“撒”“系”“牵”“拉”等动词,学生经过品读后也用五个以上不同的动词写了一场游戏。 如在春一文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就对文中的写景方法,特别是修辞方法的运用感受特别深,于是就模仿写一段“秋”的文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果园里那葡萄一串串地挂在架上,像玛瑙,像珍珠,晶莹透亮,再加上绿叶的衬托,就更令人谗言欲滴了。 秋风追逐着地上的黄叶,越过欢乐的小溪,抚摸着乖巧的小鸟,掠过丰硕的果实,拂过我的脸庞,带着我的心奔向远方。 读写结合在这样的语文课上真正收到了实效性。 以读促写,感悟生活,定能丰富学生的写作体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总之,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语文味既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可谓为“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