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_第1页
让语文课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_第2页
让语文课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_第3页
让语文课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_第4页
让语文课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语文课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内容摘要:语文课不能仅仅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而存在,它更应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本文作者认为,语文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好的习惯,语文课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语文课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语文课还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语文课 培养 精神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改革的大潮中,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明确目标,改进教法,方能不负语文教学的使命。 一.用语文课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要想学好语文,需要培养很多好的

2、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动笔墨、看书的习惯,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善于观察的习惯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与“主动学习法”结合起来进行。“主动学习法”分五个步骤: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就拿学习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来说吧!学习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学习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复结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作业注重巩固提高,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再让学生逐步实践怎样学,久之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的习惯。再说写作,写作需要观察,观察就是有意识

3、地去注意、去了解、去认识。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事发生,如果不注意就会放了过去,往往会忘得干干净净,脑子里至多只能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如果有意识地去观察,则收获大、印象深,会发现写日记的好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接触生活中的人和事,多观察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作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我们课堂上学习的名家名篇,可以说是学生间接的生活体验,学习时要求学生对文本要反复朗读、吟咏、背诵,调动想象,学习语言和丰富语言。 二.用语文课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字、词、句是语文的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学好

4、,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汉字是现在世界上依然存在的最古老的文字,有许多优越性,人们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发明。”但是,汉字也有它的弱点,主要是难学,难学的原因是字数多、字难写、音难读。这些情况说明,高中生学习汉字的任务还很重,应当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训练中要求学生看到一个生字,要做到认准字形,读准字音,不写错别字,并与试题中的读音字形方面的练习结合起来,平时尤其要多注意多音字和形声字。学习词汇有两个难点,一是数量庞大,二是用法复杂。学习词汇也是靠日积月累,如果放弃或放松学习,积累就少了,时间一长,阅读和写作能力就要降低。有许多词,粗看似乎懂了,而实际上并不一定真懂,更不会应用。如

5、“寒伧”有丑陋难看、丢脸、讥笑人家的短处这三个意思,可是义理考据和辞章里有这么几句:“如果以为随随便便写下去就叫做朴素,实际是把朴素变成了简陋和寒伧,那是我们所反对的。”这里的“寒伧”成了:“单薄寒酸”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词典里所没有的,我们可以在阅读时从上下文当中体会到这个意思。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如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和标点知识,就会把基础打得更牢。 学习语文,从最基本的字词走到最高层次的主题的概括,人物的分析等,都同思维能力联系在一起,因为语言文字同思维是分不开的。思维能力越强,语文就越容易学好;语文学得越好,思维能力也越强。什么是思维能力呢?简单地

6、说就是思考能力,就是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演绎、比较、分类、归类、筛选、联想、求异等能力。如分析能力是将认识对象分成一个一个部分加以认识的能力。人物分析、结构分析等,都是高层次的分析,同样是将认识对象切分成一个一个的部分。 三.用语文课为学生的学习增添趣味 语文课的内容是博大精深,贯通古今的,语文课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发现语文的真善美,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美的熏陶。例如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述了孔子与弟子四人谈志向的对话及孔子的态度。子路的“率尔而对”表现出的“其言不让”,引来了孔子的哂笑。冉有治理国

7、家只求“民足”,“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虽为谦词,但与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也不尽相同,所以未置可否。公西华讲的“宗庙”“会同”“端章甫”,就与礼乐直接相关,自称“愿为小相”,孔子则认为“赤也为之小,熟能为之大。”最后予以肯定。唯独对曾皙是立刻表示赞成。这是因为曾皙那“鼓瑟希,锵尔,舍瑟而作。”的连续动作是优美的;那“异乎三子”的答话是委婉的;更因为他那“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谈话内容是令人向往的。试想:阳春三月,与一群青少年穿春服出游,在河边撩水沐浴,登舞雩被春风吹拂,自由欢歌,尽兴而归。这不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吗?游者那欢快的心情与春天那美丽的

8、景色融为一体。面对此情景,谁不为之心动神摇?单从美学的角度讲,曾皙以优美的方式描绘出孔子所主张的风化教育的理想境界,这是很有趣味,很美的一种境界。假如我们把孔子赞同的公西华和曾皙结合起来,就可看出,孔子理想的人物,就是既可用封建的礼乐去治理国家,又可以尽情去领略各种美的人。孔子门徒三千,教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述,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在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蔡元培美学文选)而论语侍坐章,充满情趣,既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又是启发教师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循循善诱的典范之作。 四.用语文

9、课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其中,而语文课中一个个光彩照人,彪炳史册的人物形象,则会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成为学生学习的人生典范。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文教学因素,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目的。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恩格斯的演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对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有个初步了解,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类解放,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

10、他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深刻地论证了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不仅关心欧洲革命,而且关心亚洲革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他一生都在为革命操劳,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都不能动摇他的坚定信念,他给人类创造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思考一切”的思维品质来研读这篇著名的文章,在分析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当今中国的革命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真正发展,也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师生共同在马克思伟大精神的教育下完成了一次思维和精神的洗礼。 还有学习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必须先了解当时

11、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了解蔡元培一生在文化教育上的巨大贡献。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中,蔡元培是颇具特点的。他以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代翰林,转变成为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有明确的开放意识,取文化世界主义的主张;在旧中国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他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聚集同志,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的一生虽然有过挫折和失误,但始终追求真理,憎恶暴虐,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呕心沥血;他虽身居要职,却自始至终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道德文章垂范人间。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则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的历史功绩:“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确是恰当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的一生。学习这类文章,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