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_第1页
让诗歌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_第2页
让诗歌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_第3页
让诗歌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_第4页
让诗歌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诗歌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摘 要: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诗歌的语言凝练生动,富有想象力,特别是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就是诗歌了。但我们不少语文老师在讲授诗歌时,总怕学生不能理解诗歌内容或意境,所以有些语文教师句句翻译或直接就用flash画面呈现诗歌内容,这样的诗歌教学课堂严重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诗歌课堂 想象力 语言 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57-02 作者简介:赖思霞(1975),女,广东梅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广东清远连州市北山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代表中国古

2、典文学艺术精髓的古代诗歌,还是正处于探寻摸索阶段的现代诗歌,无论是西方的象征诗歌,还是浪漫主义诗歌,都饱含着想象。正如大海需与浪涛相伴,鸟语必与花香相随,只要谈及诗歌,就不能绕开“想象”这个话题。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诗歌课堂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神奇瑰丽的诗的国度,并从中感受美、发现美、探寻美,从而提高文学审美素养呢? 一、知人论世法 诗歌作品的创作与诗人的生活环境、理想追求以及时代背景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解读诗歌时只有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理想追求以及时代背景,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设身处地体验诗人的情感,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与作品的思想内涵。

3、诗歌鉴赏是读者通过文字的意象表述,依靠个人经验的一种精神感受活动,是一个审美过程。诗歌的大背景确立了,理解诗歌的具体情境也就不难了。如在解读李煜的相见欢时,笔者在课堂上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中为什么诗人眼中的梧桐是“寂寞”的?学生就必须结合李煜写这首词时的遭遇:他由一个叱咤风云的一国之君,忽而沦为任人宰割的阶下囚,面对如此巨大的生活落差他才会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之感。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他们才会深切领会到“锁”字的沉重,才能跨越时空,贴近李后主当时落寞愁苦的心灵,才能领会到“锁”住的何止是寂寞的梧桐和凄惨的秋夜,从而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4、”在许多情况下,诗人的追求、遭遇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心境。而此时此刻的心境又会给景物蒙上或悲或喜的主观色彩。也许美好的事物都会在特殊的环境里变得让人感伤,如在安史之乱中因被俘而被迫与家人分开的杜甫看到鲜艳的花朵,听到清脆的鸟鸣会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在讲解春望时就一定要结合杜甫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想象杜甫在当时的心情,学生才能体会杜甫的情怀。 二、诵读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诗歌是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无不饱含诗人的丰富感情与想象。诗歌语言凝练,形象生动,且具有和谐的音韵和一定的节奏,富有音

5、乐美,因此特别适合诵读。要重视诵读,因“声”而体味诵读之趣,在诵读中可读出抑扬、读出轻重、读出舒缓、读出感情、读出境界,同时还可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 在白雪歌送武判官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笔者把诵读贯穿全文,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其次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要读出感情。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这句便要读出诗人的惊喜雀跃之情。范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要加入轻重缓急、颤音、拖音,并询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在学生说了自己的感悟后,笔者再适当点拨:道路都已被大雪铺满,只剩下

6、白茫茫的一片,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转中渐渐不见,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诗人在此时的感情是不舍,是担忧,是难过余味绵绵。教师此时的适当点拨,顿让学生的想象力在诵读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诵读是和情感体验、语言积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反复多遍,最终烂熟于心的读。学生吟诵诗歌,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诵读更强调个人体验,因为优秀的诗文具有想象丰富隽永、语言清新自然的特色,其强烈炽热的情感总是借助想象以创造丰富多彩的形象,描绘生机盎然、优美新奇

7、的意境,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三、歌唱法 诗歌最初就是以唱的形式出现的,如诗歌源头诗经及其后的楚辞乐府诗集等均源自民歌。中学生都是喜欢唱歌的,喜欢听音乐的,用歌唱法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定能增强学习效果。科学实验证明,音乐用于教育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在音乐塑造的氛围里,具体形象地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展开想象,全身心地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而轻松掌握诗歌的相关知识。 在备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笔者偶然在网上找到了1992年央视春晚胡浩波演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就设计以这首歌导入新课。当低缓哀愁的歌声响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

8、被吸引住了,笔者接着就问学生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感情?歌词中表达的是什么感情?诗人是通过什么物象表现这种感情的?学生于是很有兴趣地去思考这些问题。 我们的诗歌教学其实都能借助音乐的翅膀,飞翔到一个轻松而美丽的境界,让学生在这种感兴趣的状态下学习和记忆,让他们在歌声中主动学习、愉快记忆。 四、图画法 多如繁星的古诗词之中,有不少诗文都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画面感,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斯曾说“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由此可见诗画相通,引诗入画,画面诗化,诗人需要运用超越现实、超越生活之笔,方能写出“诗化”的画面。 如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笔者曾问学生读到这一句时脑海中呈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语言来描绘脑海中的这幅图。学生甲说是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他认为尽管诗人没有一字写色,但沙漠是金黄色的,河水在夕阳的照射下也成了金黄色,唯有一轮即将下山的红太阳又大又圆地挂在天边学生乙则说是一幅色调灰暗的画,因为“征蓬出汉塞”一句谈到了自己到边塞的心情是无奈而哀伤的,所以所有的事物在他的眼里都失去了颜色,他才会不着一色在学生品评鉴赏诗歌时,笔者认为千万别在幻灯片上呈现所谓的直观画面,因为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一种伤害。学生只有通过想象充分感受到意境之美,并在回味和欣赏意境美的过程中想象美,再用语言把脑海中的美表述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