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产业结构调整 创农民致富新路_第1页
重产业结构调整 创农民致富新路_第2页
重产业结构调整 创农民致富新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产业结构调整 创农民致富新路 四川省宣汉县明月乡重石村地处半山腰,坡地多,无资源,属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村。过去,该村以粮食生产为主,因生产条件差,抗旱能力弱,产量低,收入少,农民生活相当贫困,是远近闻名的穷村。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石村村民开始查找贫穷的根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产业支撑,应当从困境中找出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1994年,村民们觉得水果有发展潜力,毅然决定将部分农田改种果树,当年发展苍溪雪梨81亩。1996年,村民们对梨树进行了大面积的高接换种,强化品改,逐步形成了以黄花梨、幸水梨、丰水梨等为主栽品种的优质梨规模种植。 2002年,黄花梨进入丰产

2、期,市场销路较好,村民收入开始稳步增长,种植规模逐渐扩大。2008年,该村改种梨树1万多株,发展到黄金梨、圆黄梨、幸水梨、丰水梨等十多个新品种,另有67个换代品种,可随时对淘汰梨树品种进行改良。此外,村民们发展多种经营,在梨树下套作香葱等蔬菜近千亩,进一步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70岁的村民任本端告诉笔者,今年重石村梨树种植户达到了150多个,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仅他家就种植梨树11亩。村书记廖运光还对笔者说,县农业局茶果站果树专家经常进村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全村对黄花梨树实行了统防统治,即统一综合管理、统一修枝整形、统一除草施肥、统一防病杀虫,大大提高了黄花梨的产量和品质。 产业要发展,农业

3、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是关键。近年来,重石村依托项目资金,改善了交通条件,实现了硬化道路通村连户,村容村貌变靓了,老百姓心里也更亮堂了。村组织对水渠、院坝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解决了灌溉难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大改善,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村民们还自筹资金建起了重石新村聚居点,卫生室、幼儿园、休闲健身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明月乡党委书记孙玉明对笔者说:“今后我们将不断发展壮大种植产业,以重石村为样板,集中连片发展优质梨、达州脆李种植等特色产业,间套种植经济价值高的香葱、西瓜等果蔬,把新农村建成集休闲度假、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现代元素为一体的农业特色旅游产业园。” 随着水果产业的日渐兴盛,重石村经

4、济发展起来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尊重农民意愿。重石村水果产业发展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都是在及时总结基层农民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尊重农民意愿,工作就比较顺手;违背农民意愿,工作就变得棘手。产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模式,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鼓励农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依靠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重石村在发展水果产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比如将梨树品种进行多次改良,从根本上延续了水果产业的生命力。通过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真正把特色产业发展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转变政府职能。特色产业发展虽然要依托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但也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政府不能强制命令,必须由干预型转为引导型,由包办型转为服务型,由代理型转为市场调节型,真正把政府的意愿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树立长期发展的思想。特色产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把阶段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