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慢病防治工作新闻通报_第1页
甘肃省慢病防治工作新闻通报_第2页
甘肃省慢病防治工作新闻通报_第3页
甘肃省慢病防治工作新闻通报_第4页
甘肃省慢病防治工作新闻通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省慢病防治工作新闻通报省卫生厅副厅长 常继乐(2011年11月13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通常也称为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病因复杂、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健康损害与社会危害严重,但又是可防可控等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和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慢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目前,慢病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从20世纪70年代的53%上升至2005年的82%。

2、据国家权威机构报告,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人,糖尿病患者9700万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300万人,肥胖患者1.2亿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患病情况,其中6587%慢病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而且影响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仍然在广泛流行。我国现有吸烟者3亿人,80%的家庭人均食盐摄入量超标,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达12克,我国提出的标准为6克/日,who标准为5克/日,美国标准为3.8克/日。18岁以上成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仅11.9%。慢性病经济负担占我国疾病总经济负担的比例由1993年的54上升至2009年的69。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慢性病,必将阻碍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3、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探索慢病防控工作模式,慢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国慢病防治体系得到加强,国家层面成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国家癌症中心,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慢病防治举措,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面推进全国无烟医疗机构等无烟环境创建,依托卫生/健康城市平台开展慢病健康教育与促进,启动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等。特别是2009年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基层开展慢病预防控制工作。体育、教育等部门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如阳光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促

4、进等。特别是国务院于2009年颁布并实施了全民健身条例。刚出台的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将国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一岁,列入“十二五”规划,其主要靠预防控制慢性病来实现。但是,我国居民重大慢病及其危险因素未得到有效遏制,亟需不断加大慢病防控工作力度。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我省慢病防控工作,支持和参与慢病防控工作,下面我通报一下全省慢病防控情况。一、我省主要慢病流行现状据2010年我省5个县区慢病监测点调查结果显示: 18岁及以上居民中,超重率为32.4%,肥胖率为11.1%;高血压患病率为25.6%;糖尿病患病率为7.6%;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13.6%;现在吸烟率为27.5%,其中男性60.5%,女性0

5、.5%;饮酒率为27.0%,其中男性为52.5%,女性为5.0%;18岁及以上居民经常锻炼(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10分钟业余锻炼)的比例为7.8%。据甘肃省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兰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达213.00/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73.70/10万,其中男性为243.30/10万,女性为180.90/10万,男性发病率高出女性44.89 %;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水平18.55%;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膀胱癌、胆囊癌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肿瘤的73.00%。但根据2010年全省疾控系统慢病防控能力调查结果

6、显示:无论是省级还是市级,开展慢病防治工作主要以国家项目为主,自主项目较少。二、我省慢病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一)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慢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省政府制定下发了甘肃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20052020年工作规划、甘肃省精神卫生20052010年工作规划、甘肃省癌症20052010年预防与控制纲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工作措施和防治策略,为我省开展慢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纳入新医改内容之中,比如,居民就医首诊测血压制度,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居民要求每年进行4次免费的血压和血糖监测等,全面实施

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入户调查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积极主动发现慢病患者,并对筛查发现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提供规范化服务。三是逐步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慢病防治网络,各级疾控机构专门设立了慢病防控科或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专门配备了公共卫生服务专干,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四是全面加强慢病防控组织领导。今年我省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为总顾问,刘维忠厅长为组长,宣传、教育等13部门为成员的甘肃省慢病防控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与分工,认真组织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甘肃省慢病防控管理专业技术指导专家组,成立了健康教育组、营养干预组、运动

8、干预组、心理干预组、流行病学组、西医诊疗组、中医诊疗组、康复组8个技术小组,全面负责慢病防控技术指导。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甘肃省慢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委员会,以及甘肃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甘肃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共同对全省慢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各主要媒体在每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全国高血压宣传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卫生宣传日,通过义诊咨询、测量血压、发放宣传折页、传单、科普丛书、制作横幅、宣传展版、举办大型宣传活动等形式,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9、全面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人们摒弃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开展慢病监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是我省酒泉、张掖、天水、白银、甘南被列为国家级疾病监测点,重点开展死因监测工作。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监测人群总死亡率为520.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2.45/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34.42/10万,标化死亡率690.84/10万,女性死亡率为405.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5.57/10万。在其死因构成中,因慢性病导致死亡者所占比例最大,为83.62%。二是积极开展全省疾病谱排序分析工作。今年110月份全省疾病谱排序结果

10、,居民门诊就医排位居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其构成比分别为25.02%、14.70%、10.48%、8.02%;居民住院就医排位居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伤害,其构成比例分别为15.27%、14.27%、14.08%、10.55%和8.75%。这些死因和患病监测数据为我省制定干预政策措施和进行效果评估等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四)积极贯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对慢病患者的管理为了促进慢病防控工作,国家在新医改中将慢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 2011年人年均基本公

11、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省卫生厅等部门下发了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项目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组织全省各地积极开展工作,有效保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五)以项目带动慢病防控工作发展我省已实施了“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甘肃省高血压糖尿病及人群健康调查”、“中国成人慢病前瞻性研究”、“中央补助地方慢病社区综合干预项目”、 “中央补助地方地震灾后心里援助项目”、“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项目”、“甘肃省烟草控制和健康素养项目”等数十多个慢病防治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在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工作方法与技能改进

12、、防治措施与策略探索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推动了我省慢病防控工作发展。三、我省慢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基层防治队伍能力亟待提高。慢性病防控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足够全科医师,但是目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仍然不能满足当前全省居民的实际需求。(二)缺乏更加有效合作机制。一是政府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更加有效支持慢病防控的合力,省上虽然已经把慢性病防控任务逐级下达,并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全省慢病防控工作主要在卫生系统内部实施,仅靠卫生部门难以独立支撑,服务范围有限,各部门如何分工合作尚需进一步探索完善。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也缺乏很有效的沟通与

13、合作。三是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医院之间也未能很好衔接。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如何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慢病防控工作尚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缺乏经费保障。一是各级慢病的预防控制经费不足。虽然甘肃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20052020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将慢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列入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将慢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建立慢病预防控制补偿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投入,保证慢病预防控制工作经费。”但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目前我省各级财政尚未建立慢病防控专项经费,主要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对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开展慢病防控服务给予补助。二是我省

14、的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居民健康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服务体系与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有效衔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大群众有效利用慢病防治资源。三是个人对慢病防控等健康消费投资非常有限。(四)实现服务模式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慢病防控应以疾病危险因素和改变生活行为方式的一级预防为核心,但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或即使知道,也未实施,所以,实现由以临床诊疗为主的三级预防到以开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主的二级预防需要一个过程,实现由二级预防到开展病因预防的一级预防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慢病防控工作,无论是健康居民,还是患者;无论是各级决策者,还是各类卫生技术人员,都有一

15、个从思想到行动的逐步转变过程。(五)居民健康意识亟待加强。居民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危害性的认识还不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依然普遍,防病意识淡薄。2009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群众的知晓率只有6.48%,但公民对健康知识需求为82.7%,看来要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的积极参与,普及健康知识,扫健康教育之盲,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四、工作打算与设想(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慢病防治政策。首先要制定甘肃省“十二五”重大慢病防治工作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资源配置。其次是制定甘肃省重大慢病防治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为我省慢病防治提供政策支持。第三是逐步将慢病防治

16、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为慢病防治提供制度保障。第四是积极探索有效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慢病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城市卫生与农村卫生有效合作机制。(二)建立多层次的慢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慢病防控应以卫生保健制度为基本保障,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为补充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一是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建立慢病防控专项经费,将慢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二是将慢病防控纳入健康保障体系,使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逐步解决居民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将慢病防控与基层卫生服务有机结合,降低服务成本。四是动员和鼓励

17、居民在通过健康保障制度获得服务的同时,拉动个人消费能力,以直接付费方式获得慢病预防保健服务。五是积极争取国际合作与资助、社会集团赞助、社会捐助资金和项目,促进慢病防控工作。(三)以健康教育和促进为重点,进行综合干预。首先是与教育部门积极合作,将慢病防控健康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之中,从娃娃抓起,这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次是与体育部门合作,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第三是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普及健康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倡导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群众健康素养。第四是以医疗机构、学校、公共场所等为重点,全力推进无烟机构创建工作。第五是我们与出版社合作,分别编印针对广

18、大群众、中小学生、基层医生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科普丛书或技术手册,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从生前到死后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第六是通过社区卫生诊断或者基线调查,摸清慢病流行现状,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优先问题。通过健康教育,加强社会动员,营造支持环境,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倡导“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等干预措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探索研究慢病防控模式。根据我省慢病流行的现状和慢病防控的措施手段,我们在先行试点,逐步推广普及,及时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探索适合不同经济社会条件的慢病防控模式。我省慢病防控首先以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控为切入点,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逐步纳入系统管理,最终实现全人群的综合干预。在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控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我们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在金昌市的金川区、庆阳市的庆城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