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江西专用):(十二)诗歌阅读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姑苏怀古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注 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1)前两句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4分)答:_(2)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4分)答: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
2、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4分)答:_(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4分)答: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和李上舍冬日书事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摩:接近,碰到。顾藉:顾虑和依凭。(1)试分析“倦”“堕”两字的炼字效果。(4分)答:_(2)分析本诗所使
3、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分)答:_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骢马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1)作者在诗中描述的马有怎样的特点?(4分)答:_(2)诗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清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 作者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时所作。谢娘,指晋代
4、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谢道韫。她曾因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享有盛名。瀚海:谓沙漠。(1)作者借咏雪花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析。(4分)答:_(2)请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4分)答: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4分)答:_(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答:_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
5、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_(2)有人评价“春日偏能惹恨长”有“避平见奇之妙”,为什么?(4分)答:_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4分)答:_(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6、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_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_(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答: _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
7、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答:_(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答:_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江西专用):(十二)1(1)远景与近景结合:前句是远景,后句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2分)动静结合,前句是动景,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绕”字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2分)解析 本题考查写景手法。写景手法主要包括观察角度(远与近)、各种感官、动静、虚实,还有
8、对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诗句中的“归去”可以看出是远景,第二句可以看见鹭,是近景。同时,又是动静结合。(2)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结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2分) 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朝不要重蹈覆辙。(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主观情感的分析。作者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沧桑。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2(1)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是
9、虚写,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写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语句的分析与鉴赏,具体落实在写景艺术手法上。诗人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远去后,回岸上凝思。韩十四走的是长江水路,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0、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眼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十分传神。(2)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没结合诗句分析答出一点不给分,两点给1分,三点以上最多给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
11、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注意题干“结合诗句”的提示,说明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谈,也意味着不同诗句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3(1)“倦”字写出觅枝的乌鹊的困惫与无枝可依的孤凄处境。(2分)“堕”写出大雁坠地的声音,更写出听者的心惊与情凄。(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炼字”的分析与鉴赏。所涉及的字都是动词,结合诗句,本联写冬夜倦鹊、大雁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下句写飞鸿高翔,掠过清冷的月亮,发出一声哀鸣。“倦”“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自高而下,而且传出心惊情凄的感受。(2)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
12、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1分)拟人:颈联写“愁”故意来寻找自己,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表现了诗人的愁绪无法排遣。(2分)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1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与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艺术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构思手法等角度去考虑。很明显第三联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作者的愁苦之深。再联系作者,知人论世,加上诗中对倦鹊与飞鸿的描写,它们其实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整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4(1)高贵、敏捷、
13、矫健、气度不凡的良马。(1点1分,共4分,答出相关意思的词也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事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金络”,指用金装饰的马笼头,形容它的富贵与华丽。“青骢”,指马的毛色和品种,是产于西域的名马。“白玉鞍”,指洁白似玉的马鞍。有着一身青白相间斑驳有致的色毛,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马络头,配以洁白玉石似的马鞍,可见此马的高贵。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 “朝”“暮”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沙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2)诗歌采用象征的手法。(1分)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
14、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结合诗句分析1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的艺术手法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本诗借马抒怀、咏物言志。此诗运用的典型手法是象征。这首诗从马的华丽装饰,写到马的才能、突出马的品质和德性,盛赞它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怕艰苦、不惜伤残的精神。第一联写外在美,第二、三、四联写内在美。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5(1)他借咏雪花而咏怀,抒发了不慕人世间荣华富贵,厌弃仕宦生涯的心情。(2分)词的上片说处于“冷处”的雪花是令人喜爱的,爱的是冷处偏佳,是精神的
15、至清至洁。它不是那些争妍斗艳的牡丹、芍药一类的“富贵花”。下片前两句是说此花于天涯漂泊,很少有人怜惜,大有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感。结句用大漠中、寒月下、悲笳声里的恶劣环境,增加了凄凉落寞的氛围。(高洁、孤寂各1分,没有分析酌情扣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词的上片讲作者喜欢雪花不在于其轻盈的形态,而在于其在寒处生长。雪花,与牡丹、芍药等人间富贵花不同,另具高洁品性。下片讲谢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其情感不言而喻。(2)借物抒怀或以雪花自喻(写一点即可),寄托了如雪花之漂泊无依的情感。(2分)用
16、典,谢娘之后无人能和自己一样懂雪。(2分)解析 本诗考查对诗歌的艺术手法的分析。咏物诗常用以物自喻的手法,另外词中提到谢道韫,结合注解,显然是借用典故讲自己。6(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4分。答案中含三个要点,错一个点,扣1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分析即可。(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2分。每一点各1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17、。(或“人生道路上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情感进行分析与鉴赏的能力。本诗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诗人运用借景抒情,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大雨过后,满山绿树风光美好的自然景色。感慨人生道路上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搏击风雨,才能抵达成功的港湾。7(1)反衬(乐景衬哀情),(1分)前两句写春天美丽的景色来反衬后两句所表现的愁情,(2分)使愁情显得更加强烈。(1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一、二句写出一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浓春景象,其目的是从反面衬托出
18、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2)这句诗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1分)却反过来迁怒于春日,说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立意新奇,造词巧妙。(1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的第三句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巧妙了。这里,诗人用了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东风能驱去严寒,诗人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
19、打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8(1)拟人:“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把船帆人格化,写出船帆轻松可爱的形象,也是诗人的心情写照。动静结合:“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水的静态,静中有动,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反衬:不直接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以上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2)相同点:都是写顺流而下,船行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2分)不同点:韩词写舟行之快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李诗的舟行之快体现了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的愉悦心情。(2分)9(1)运用侧面描写的
20、方法。不正面描写榴花,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繁茂烂漫的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既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他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使人觉得可爱和惋惜。(2)任选一种作答:喜爱之情:五月里石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怀才不遇之情: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
21、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才俊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解析 本题是一道对诗歌情感的探究题,关键在于结合诗作内容进行自圆其说。10(1)拟人。(1分)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2)可以有两种答案: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浮现的
22、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换成“却”字便觉得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并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江西专用):(二十)1外在:千奇百怪,具有独特的美;能适应恶劣环境,生命力强。(3分)内在:顽强不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2分)解析 选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散文中的物象,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
23、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该题要求对文本所描写的对象奈曼柳概括特征。我们不仅要概括出外在特点,还要概括出其内在特征。2通过科尔沁沙地古今情况的对比,揭示土地沙漠化导致的严重后果;(2分)交代了奈曼怪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也为下文突出奈曼怪柳的顽强生命力作铺垫,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主旨。(2分)解析 该题是关于句段作用分析的题目。先确定段落的位置,再从内容与结构方面考虑。仔细阅读上下文,就发现该段文字在结构方面不起什么大的作用,是对背景作补充交代,主要的作用在内容方面。从内容上看,科尔沁沙丘的描写是交代奈曼柳的生存背景,用恶劣的自然环境来反衬奈曼柳顽强的生命力,突出文本主旨;要注意具体问题分析。3(1)使
24、用比喻、拟人的修辞(1分)和对比的手法,(1分)形象地揭示了土地沙漠化的残酷现实。(1分)解析 该题是对散文中描写性语句的鉴赏,也是道套路化的题目。由于所选内容就一句话,故从修辞的角度切入分析即可。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很明显,关键是表达作用的分析;注意联系上下文。(2)怪柳面对恶劣环境勇于抗争,顽强不屈,是“植物中的英雄”;(1分)不管人类如何残忍地对待它们,怪柳都默默承受,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体现了一种耶稣的精神。(2分)解析 对这类题目,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答题时,要注意把握其内在涵义。“英雄”好理解,“耶稣”实际是个比喻的说法。耶稣精神就在于他甘心情愿地舍去自己肉体的生命、为他的儿女
25、担当肉体上的罪责,使他爱的人成为无罪的人,说白点就是“牺牲与奉献”。4答题角度:表现出作者对奈曼怪柳命运的担忧,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担忧,对人类面对现实利益和生态保护不理性选择的担忧等。(任选一个角度深入探究或多角度全面探究均可)(观点2分,分析4分)解析 先确认该句在文中的位置。该句是全文的结尾句,是全文的总结句,是情感表达的高潮句;也是作者无奈的感叹,是对环境进一步恶化和奈曼柳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对人类的提醒。注意结合全文分析。5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格被破坏的现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2分)句式整齐,层层推进,感情强烈,富有
26、艺术感染力。(2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赏析角度,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赏析语句的修辞手法,二是赏析语句的表现手法,三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在完成了这几个方面的思考后,对散文中语言表达的赏析,一定要结合散文所表现的情感或主旨来分析,即将语言的表现形式和文章的情感主旨结合起来解答。本题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无关,所以只需从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内容上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句子内容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最后联系表达的情感进行综述。6(1)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对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2分)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乡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1分)(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2分)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悲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过户手续代理及车辆购置协议
- 网络域名典当质押贷款合同书模板
- 成品油运输与物流金融合同
- 招标经理面试题及答案
- 电子产品采购合同补充协议示范文本
- 小学家庭教育实施要点
- 私企运营面试题及答案
- 品管进厂考试题及答案
- 高端酒店服务员岗位招聘与劳动合同书
- 医院资源使用方案
- 房颤患者用药护理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全国二卷)
- 无菌技术及手卫生
- 托管机构转让合同范本
- 绿电制绿氢及其综合利用技术
- 农村房产抵押协议书
- 2025年中国主控操作键盘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I级标准化临床营养科建设示范基地
- 分拣物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初步设计及概算评估咨询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签订屠宰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