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 篇一:拣尽寒枝不肯栖 1080年,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之时,他寄居在定惠院,有一天深夜在院里看着一弯孤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间,一时情感涌动,写了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中出现了两个意象:幽人和鸿雁。其实我认为“幽人”和“鸿雁”是二而一的,都是苏轼自称,彼时苏轼正幽居黄州的定惠院,因此自称“幽人”,而“飞鸿”则是他用来自比的意象。 这个“幽人”,在残月挂枝、夜漏滴尽的夜晚,悄悄一人从寓所出来
2、,显然是不想白天到处招摇;而且他又是孤傲的,并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自贬自卑,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 任何人遭遇了几乎丧命的磨难之后,劫后余生都很难一下子走出那种紧张的阴影,苏轼亦当如此。“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初到黄州住在定惠院以及后来全家团聚之后住在临皋亭,他都是比较低调的,通信来往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在答李端叔书中苏轼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不为人识”也就不会成为焦点,也少惹麻烦;亲友不与往来,也是怕惹麻烦。在信的末尾,苏轼交代:“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
3、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从此处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自己的言行还是谨慎的。 这个“幽人”是不与外界多往来的,是低调的,是孤傲的。当然,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那个幽居的人在眼前浮现,但他已经超越了那个“幽人”,成为一个观赏者。朱光潜在谈美中说:“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造的,而是经过反省的。”他又说:“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承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因此,在写作的刹那,由一种兴发感动变为了冷静的反省,将自己
4、内心涌动的情感用他高超的艺术手法“编码”,凝结成为永恒的艺术品,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了词作,用自己的理解去“解码”,在兴发感动的刹那,与心心相印。这个“幽人”的形象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依然在我们眼前和心里活着。有时,“幽人”是我们所怜惜的,有时这个形象又成为了自己,有时,“幽人”又可以表达一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 苏轼的诗词中总是以抒情和议论为主,叙述和描写的成分比较少。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多于议论和抒情,且在议论和抒情的时候似乎少了那种一贯体现的超脱和旷达的感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头就是描绘了一幅安静的月夜图,“缺月挂疏桐”,眼前立刻浮现出月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枝叶斑驳照在地上的画面;
5、“漏断人初静”,夜深了,周围一片寂静,顿生一种萧索之感。“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寂静的月夜,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与亲友不通音讯,月光里的身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像一只孤单的飞鸿。词的上阕几乎都是在描绘一种寂寥的画面,无论是残月、疏桐还是幽人、孤鸿,都给人一种非常凄清、孤寂的感觉。 下阕起句先描述后议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承接上文写如同孤鸿一般孤寂的“幽人”受惊回头,这般担惊受怕所为何来?在“乌台诗案”中大难不死,侥幸得生,又被贬到了黄州,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官团练副使,不得不谨言慎行。按照苏轼的那种旷达的个性是不愿这样的,可是又不得不如此,因此内心自是无比的怨恨,这种怨恨谁又知道呢
6、?谁又能理解呢?苏轼毕竟还是苏轼,最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依然表露了自己的个性,那只孤鸿“拣尽寒枝”却依然不肯栖息,因为不愿苟同别人,不愿违背自己的理想,不愿背离真实的自己,宁愿栖息在寒冷的沙洲,独守寂寞。 “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在监狱里,他受过酷刑,并且一直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任何人在“鬼门关”走一圈回来,总是会心有余悸的,更何况差点造成死罪的是他的诗作,于是变得沉默和谨慎是肯定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里很显然描述了他这段时间的状态。这段时间的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依然状态低迷,没有缓过神来。即便如此,最后两句依然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苏轼的影子“拣尽寒
7、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总之,我认为,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一种孤寂和怨恨,这种孤寂与怨恨是因为他的个性与目前的处境格格不入造成的。他希望的生活是自由的,而目前却不得不小心谨慎;他热爱交友,但目前却朋友很少,“始谪黄州,举目无亲”;他喜欢写诗作赋,但是却不得不收敛,婉拒了好多的求诗者;苏轼好动不喜静,每日不是朋友找他就是他找朋友,可是在这里,不得不独自一人,如同词中所写“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这段时间是压抑的,是真正感受到孤独的。 篇二:拣尽寒枝不肯栖 龙源期刊网 .cn 拣尽寒枝不肯栖 :裴芳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21年第03期 摘 要:苏轼是宋代文学中最耀眼的星,其文诗词均达到当时的高峰。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试卷真题及答案
- 2025护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 句子结构与表达清晰度讲解:语文作文指导教案
-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考试测试卷跟答案
- 简版租赁合同3篇
- 职称结构专业试题及答案
- 交叉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酒店客房清洁检查及标准执行表
- 安徽专升本c语言考试真题及答案
- 企业危机应对与公关工具集
- 宫颈癌的个案护理
- 一例外周静脉炎的护理个案讲课件
- 2025年云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数字成瘾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62)
- 国网安规培训课件
-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解读
- 机械设计方案评审
- 《婴幼儿睡眠习惯培养》课件
- 公司有关进一步改组股份合作制实施方案
- 房建工程监理规划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