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交照会_第1页
三、外交照会_第2页
三、外交照会_第3页
三、外交照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三、外交照会 篇一:照会是什么意思 照会是什么意思 照会作为公文名称,始于明代。照会有会同照阅之意,大都是不相隶属的文武衙门之间行文时使用。明代凡五军都督府行文六部用照会。清制,总兵行文非所辖的副将,副将行文非所辖的千总,总督行文总兵,提督行文司、道、运司,总兵行文府、厅、州、县,副将行文各州、县,驻防副都统行文非所属之副将,经略行文将军、督抚等,均用照会。 照会的程式:文首以“某官署为照会事”开始,接着用“案照”二字引叙事由缘起,结尾以“须至照会者”结束,末书“右照会某某官署”,具照年、月、日,加盖官印。 如果行文双方官阶平等,照会日期处通常以墨笔标注

2、,称墨笔照会;如果官阶相悬者,发文者官阶高于收文者的照会,一般用朱笔标注日期,称朱笔照会。 清末,清政府对外国公使领事,均用墨笔照会。 照会是外交文书中最常用的形式。照会分为正式照会和普通照会两种。 正式照会是外交通信中最正式的形式,一般用于处理重要事务或履行重要的外交礼节。正式照会用第一人称书写,用于外长之间,外长与大使之间以及大使之间的通信。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之间也可使用正式照会,但不常用。正式照 会的正本必须由发文人亲自签字。如今在外交通信中必须使用正式照会的时候不多,而每当使用必有其重要性。 普通照会同正式照会的最大区别在于普通照会是用第三人称书写的文书。它是机构与机构之间,一般是两国

3、外交部之间、使馆与驻在国外交部等官方机构之间以及使馆与使馆之间使用的通信方式。普通照会不用签署,而是由发文机构在正本上盖公章。普通照会处理的事务非常广泛,大到边界纠纷,小到申请签证都可以使用普通照会。随着外交礼节的简化,以往要使用正式照会的现在也可用普通照会取代。普通照会虽然不如正式照会正式,但其内容却不一定都不如正式照会重要。 正式照会是用第一人称起草的,一般用于国家领导人、外交部长、使馆馆长等高级领导人和高级外交官的通信来往。这种照会需由发文人本人签字,但不需盖公章。正式照会中应用的称呼也有严格的规定,对大使和外交部长应称阁下,对临时代办应称先生。正式照会的结尾是很正规的致敬语:“我乘此机

4、会向阁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现在统一使用的格式化已简化为“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普通照会与正式照会不同,它是用第三人称起草的,一般是外交部与外交部、使馆与使馆、使馆与外交部长之间的通信。普通照会行文中不称你我,也不称你部我部、你馆我 馆,而只称某某外交部、某某大使馆,最后不需有关人员签字而只盖发文机构的文章。它可以用来处理外交日常事务甚至重大的政治问题。普通照会不是国家领导人和国家代表个人之间的直接通信,所以,凡不便由国家领导人或代表直接交锋争执和交涉一般都用普通的照会来进行,这样可以有话直说,便于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提出抗议,以至提出警告等。所以,许多政治性的普通照会是抗议照会。一般来说,普

5、通照会的使用要比正式照会广泛的多。 篇二:普通照会 verbal note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esents its compliments to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has the honour to inform the ministry that the chancellery of the embassy moved into its new office at _ (address) on _ (date). the telephone numbers of

6、the embassy are _. the embassy avails itself of this opportunity to renew to the assurances of its highest consideration. (seal) place, dat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_ place 普通照会 xx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向外交部致意,并谨通知外交部,大使馆办公地点已于(日期)迁至(地址)。大使馆电话是_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使馆印) x年x月x日于 篇三:中国近现代外交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选题思路】: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六十周年。当今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大力发展中外关系显得愈加重要。一个国家的外交变化不仅是由本国的国情来决定,也受制于它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历史发展。因此,回顾中国近现代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