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未来艺术何为 一、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人类产生之初,便已经有了艺术。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无疑表现了人们某种诗意的需求和幻想,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丹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说的艺术决定论,也论证了艺术的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而变迁。如果说衣食住行能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那么艺术则能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两者是人类之所以安身立命的因素。舞蹈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原始社会中的舞蹈不单单是供人们娱乐消遣,它也是古代巫术和宗教祭祀的主要组成部分,舞蹈家们是同时能够传天神意志的巫师。格罗塞指出,“舞蹈和诗歌它们的根本特性好像生来就是去加强和扩张社会的团结”2。原始部落民族的舞蹈是一种大
2、众化、群众性的舞蹈,这种舞蹈表现形式通常就是几个部落族民的大联欢。他们都合着同样的拍子,做着一致的动作,群舞的感觉和动作就像一个单一的有机体,而群舞的社会意义就在于一个统一的社会感应力。在群舞中,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最强烈的审美感受,并把这种审美享受传达给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现代舞蹈艺术也具有这种特殊的功能。另一种艺术形式是诗歌艺术。最早的叙事诗,它们很少情况下会被看作为一个审美对象,也许只是一种生存技巧的传授。通过诗歌这种手段把特定的生存技巧和经验一代代地发扬光大。孔子的“兴”“观”“群”“怨”也体现了诗歌的社会作用。因此,古代的诗歌艺术,被人们视为最有社会效能的一种艺术
3、。二、艺术的社会价值1.审美功能 艺术和美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美是艺术的精髓所在,而艺术品是美的高级形态,艺术家也要自觉运用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可以这样说,没有美就无所谓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审美功能也是艺术所独有的。艺术家通过艺术作为载体向受众或者欣赏者传达美的感受,欣赏者也享受着这种美所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感。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的是审美愉悦和审美理想,人们的心灵受到启迪,从中获取力量;丑恶的艺术形象同样也具有审美意义,艺术家通过对生活中假丑恶的事情进行揭露与否定,从而激起人们对于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需要艺术家发挥个人的
4、创造才能。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按照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重新提炼出来的,反映了艺术家本人对特定时代和生活的审美理想。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衣食住行是外在的力量,而艺术品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和文化载体。可以说审美功能是艺术最重要的社会价值所在。2.认知功能 艺术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艺术作品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载体,特别是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往往会记录特定时代的人或者事物,通过那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后世人们可以认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鲁迅表示:“艺术可以表现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此诸品物,长留人世,故虽武功文教,与
5、时间同其毁灭,而赖有美术为之保存,俾在方来,有所考见。他若盛典佚事,胜地名人,亦往往已美术之力,得以永住。”随着时代精神的递变转移,虽然同时代的武功文教消失了,但只要当时的艺术被保存下来,后世的人们就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当时的存在就可以通过艺术得以永恒。我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昌盛的见证。这幅画不仅仅是北宋城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中国城市生活的生动摹写。卡西尔就非常强调艺术的认知功能,他甚至认为艺术不是经验世界的摹写,而是对实在物质的发现和表现。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充满了神秘和崇高的意味。它富丽堂皇,气势恢宏,表现了一种从古典
6、主义解放出来的强烈欲望。总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来认识和把握世界,也可以从艺术的表现方式中认识一个时代、一个地域和一个民族的精神。 3.教育功能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在他设计的理想国中曾明确提出艺术品得以在一个国家存在的标准即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道德准则,否则的话就把艺术家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虽然艺术的主要社会价值体现在审美上,但也不能脱离德的内容。这也是现代我们重视美育德育的重要原因。艺术品常常给人以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产生心灵的共鸣,并使人获得某种启示和教益。艺术对人们的思想倾向、政治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艺术也能改变生活。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
7、子就已经认识到文学艺术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3,其中“事父”“事君”,就是指文学艺术可以维护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柏拉图也同样把艺术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主张“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界呼吸一阵清风,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4。古人对于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艺术的审美教育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三、未来艺
8、术何为“对当代审美哲学而言,问题不在于艺术有无意义,而是如何给予这种意义重新确认。”5当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英国理论家费瑟斯指出,消费时代审美的内在含义就是指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问题。在这一阶段,“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现实,它进入了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因而一切事物,即使是日常事务或者平庸的现实,都可归之于艺术记号下,从而都可以成为审美的”6。这种现象可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艺术化。艺术之所以能成为生活,在于它能使感知和理解脱离惯性轨道,让人能把握到平时不能把握到的事物的独特、新奇之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摈弃那些日常的东西,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发掘那些过去没有发掘或者
9、注意的事情,并且从中得到独特的不同于往常的审美体验,这样的话,生活就成了艺术。现代社会中理性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个体终日只为生活、工作及各种竞争而忙碌而无暇去注意那些真正美的东西。改变人类这种境况的方法就是除却日常生活中的那种功利心,用审美的态度对待身边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人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具有诗意。人们可以不沦为现代科技世界的奴隶,反而可以运用科技使自身拥有更加丰富的生活艺术化形式。另一方面是艺术生活化。它可以很好地发展大众文化,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使它更加贴近生活。真正的艺术技巧也不是把眼中之物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而是在艺术表现中,使寻常事物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如俄国形式主义
10、提出的“陌生化”原则。 与巫术、宗教和科学一样,艺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在科学主义理性主义日益发展的今天,艺术依然没有过时,艺术也应该不断现代化。我们也应该明白艺术不可能承担或者解决所有的现实性问题。对于艺术否定论者发出的“艺术烤不出来面包”的责难,我们无法回避也无需回答,所谓艺术所承诺的东西,也在于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即使是当今被人们认为无所不能的科学也不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艺术以光彩照人的方式超越了她们原初与宗教、巫术、神话的联系。”7所以现代艺术也应该、也必须懂得自尊,现代艺术也必须自立门户,独立发展,避开政治文化的干预。 虽然艺术的社会价值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变化,但是艺术对于社会的责任还会一如既往地存在着。最初人类的艺术活动是有着直接的使用目的,但是艺术至今也没有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同样也是因为艺术的社会价值。这个时代不能摈弃艺术,更加需要艺术。未来艺术也一定能突破后现代意识形态的樊篱,取得自身独立发展的地位。12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9页,第40页。3 夏传才:中国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售后服务与客户支持体系模板
- 高分手势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病案编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丙肝防治试题及答案
- 团队协作沟通计划与执行模板
- 模板规范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安全员-C3证作业考试题库带答案
- 邻居家的小伙伴作文6篇
- 在2025年消防救援局系统整治廉政座谈会上的讲话
- 2025黑龙江黑河爱辉区中心敬老院招聘工作人员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Unit 5 Happiness第五单元幸福
- 医保基金监管
- LY/T 1145-1993松香包装桶
- GB/T 9114-2000突面带颈螺纹钢制管法兰
- 领导干部要学点哲学
- GB/T 17245-1998成年人人体质心
- 华为公司校园招聘个人简历标准版
- 学校结核病防控培训课件
- DBJ50T 043-2016 工程勘察规范
- 八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优质课件
- 《流行病学》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