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疾儿童教育方法浅论-以昭平县黄姚中心小学五(3)班为例_第1页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方法浅论-以昭平县黄姚中心小学五(3)班为例_第2页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方法浅论-以昭平县黄姚中心小学五(3)班为例_第3页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方法浅论-以昭平县黄姚中心小学五(3)班为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方法浅论以昭平县黄姚中心小学五(3)班为例 摘 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健康的孩子如此,残疾儿童亦如是。但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残疾儿童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对残疾儿童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对残疾儿童的心理和健康成长,也会因此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关注残疾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班级大集体呢?作为人民教师,笔者试以自己所从教的班级的残疾儿童小周为例,浅论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以期望能够以点带面,引起学校和社会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视。关键词:残疾儿童;教育;心理;健康成长一、端正家长对残疾孩子的思想由于父母的工作变动,小周是上个学期从附

2、近的村校转学到本校的。在注册报名信息表上,能够大概了解她的情况。她是语言三级残疾,说话不是不利索那么简单,而是吐字不清晰,需要十分认真,才能听清楚她说的是什么。开学报名的当天,有同学甚至还嘲笑她,学着她的口吻说话,弄得她十分尴尬,几乎要哭了出来。接下来的两周,她还数次遭到同学的欺负,有一次趴在桌面上哭了整整一节课。笔者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进行一次家访。小周在所在的村庄,距离镇上约三公里,平时上学、放学,都是由父母接送的。她从小就没有学会过说话,从上学之初,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以前在村里的小学上学,就经常遭到同学们的欺负了。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四岁,在中心幼儿园上小班。和女儿相比,这个儿子一

3、切正常,说话很流利、标准。所以,他们把更多的爱都投放到了儿子身上,对女儿几乎是放弃了。这是他们的原意。他们觉得,把她送来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并不能保证她初中毕业能够养活自己。他们甚至劝笔者不要花费太多的心思,放弃对她的教育。这让笔者十分震惊,跟他们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他们才改变想法。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应该让她这么自生自灭,而是要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尽到应尽的责任。他们这才端正态度,决心与笔者一同努力,力争扭转乾坤,让她能够公平地享受国家的教育资源。二、摘下同学们的有色眼镜,让他们和睦相处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小周融入不了班集体,主要原因在于她的残疾,但是取决于同学们对她

4、的态度,如果同学们能够扭转对她的态度,和她和睦相处,那么,她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参与班级体的各种活动了。所以,笔者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组织开展了一个主题班会。在网上找了一些相关的课件资料,还翻看了一些与残疾儿童教育相关的书籍。班会开展的时候,特意将小周邀请到了讲台上坐。开始,小周不愿意,十分害羞,在笔者的鼓励下,才有勇气走上来。笔者从生物解剖学和人类学以及社会学各个角度融入分析,小周和大家都是一样,都是生而平等的。小周的残疾不是由她自己造成的,而是先天的因素。上帝已经对她很不公平了,作为同学,作为同胞,我们应该亲近她,给予她更多的爱,而不是疏远她、欺负她。经过这次主题班会课,再加上在往后的学习

5、生活慢慢疏导,同学们对她的态度慢慢就转变了,竟然不再欺负她了。体育课的时候,有些女同学还特意把她拉进了自己的圈子里,让她跟着一起玩。同学们的有色眼镜总算摘下了,初步显现出了和睦相处的局面。3. 解除小周的心理包袱,让她融入班集体但是,同学们邀请她参加各种活动时,她并没有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笔者又进一步观察,发现并不是同学们的原因,而是她本身的问题。她还不能敞开心扉,真正去拥抱同学们。换言之,她的心里还有隔阂。这才是根本的原因。于是,笔者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跟她进行一番促膝长谈。生理的残疾,使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即便和同学们在一起,她也没办法放开。笔者跟她举了一些残疾人成功的案例,跟她说张海迪

6、高位截肢,一生都在轮椅上度过。但是,她身残志坚,十五岁就开始独立生活,从未踏入过校园半步,但是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所需要完成的全部课程,还自学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不仅如此,她还从事文学创作,翻译外国书籍,获得过包括“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二届中华女性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多个奖项,被称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举完了张海迪的例子,笔者进一步又举了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的例子。她听后,备受鼓舞,在往后的日子里,终于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很主动地融入了班集体,还比以前认真学习了很多。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出来时,笔者和她本人都不由得吃了一惊,语、数、英三科竟然全都及格了,排到了班级中等的水平。这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四、小结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去呵护,任何一方的忽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残疾儿童尤其如此。残疾儿童并不是比正常人缺少什么,而是和正常人一样的。“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定会在某处给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残疾儿童身上。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任何一个残疾儿童都会变成有翅膀的天使。参考文献1张海迪.轮椅上的梦.第一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