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_第1页
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_第2页
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_第3页
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起开引流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应用青霉素、头孢唑肟等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进行抗菌治疗;常规切口引流治疗。研究组应

2、用封闭式负压吸引,首先对病灶处皮下组织和深部液化坏死组织和异物进行清除,采用氧化氢进行反复冲洗,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采用 vsd 材料进行拼塞将皮下或填塞死腔,边缘的皮肤进行缝合固定;对于不规则的创面可采用纳米银敷料进行填充。然后留置引流管;对切口,留置管等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杀菌,封闭整个创面,包括创缘周围 3 cm 以上的正常组织, 引流管周围用“系膜法”封闭,接中心负压吸引,以确保创面密封良好。术后将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或中心负压吸引,定时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是否持续有效。对引流液的量进行记录,并做好引流管的护理,避免发生堵塞、扭曲等。1.3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儿

3、外周静脉血wbc、crp、pct指标检测。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显著减轻,判定为显效;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判断为有效;上述标准尚未达到,判定为无效。1.4统计学处理研究中对于计量资料xs进行体现,t值对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体现;2检验;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21.0软件;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各项指标情况比较组别时间wbccrppct对照组治疗前17.424.254.310.837.110.95治疗后11.632.362.951.421.

4、920.69研究组治疗前17.514.634.320.557.150.45治疗后9.552.041.350.220.690.45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301311624(80.00%)研究组30246030(100.00%)25.382p值p0.053讨论急性蜂窝组织炎临床表现主要为红肿发热、疼痛,且伴有快速扩展,病变不易局限等特点。一旦延误治疗会引发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形成脓肿。 严重情况下,致病性细菌会蔓延加重,释放出透明质酸酶与链激酶,水解结缔组织

5、的透明质酸成分和纤维素成分,致病菌快速经过组织间隙与淋巴途径向四周扩散引起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儿童的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一旦发生急性蜂窝组织炎,积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是重点。脓肿发生后需要采用切开引流的方式,患儿年龄小,其切口引流会怎加患儿的痛苦,延长治疗时间。vsd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及相关外科, 其原理是通过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泡沫材料内有较大管径和抗负压的带有微孔的塑料管道, 坏死组织经泡沫的分割和塑形后被引出,减少了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 避免二次打击所致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阻断了病理反应链,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的发生。持续高负压下的全方位引流促进局部微

6、血管再生和组织修复,为刺激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新生儿及儿童的特殊意义也日渐受到重视。血液学检查和传统的实验室指标和急性期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均不能作出可靠的诊断。微生物检查的结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且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临床感染的存在以及与此相关的高死亡率。与其他炎症诊断指标相比,pct是一种改进的实验室指标,它对儿童出生后败血症等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ct作为检测儿童细菌感染的指标具有良好的前景,在临床上可以推广运用。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ct指标显著

7、低于对照组,说明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患儿的炎性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加快患儿康复,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参考文献1贾永新, 张玉海.封闭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污染切口感染 20 例报道 j .中国现代医学, 2008, 46( 6) :160.2黄春育, 粱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j .临床研究, 2009, 6( 19) :52-53.3邓海涛, 赵耀华, 徐丽红, 等.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臀部慢性窦道11 例 j .江苏医药, 2009, 35( 8) :979.4何春霞,渠涛,王宏伟,等坏疽性蜂窝织炎 j .临床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