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掌握“追”“拜谒” “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 常识。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l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理信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教学难点以人访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

2、鹿、英雄辈 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 就是一一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 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二、自主预习l背景资料罗贯中(约1330年一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 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 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岁贯中的力作,这 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

3、,尚存 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 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 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2 .知识链接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 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 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 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 主,诉

4、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瑞、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 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 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 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 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3 .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拜谒(yd) 今番(fgn) 叱(chi) 侥幸(jido) 可相强(qiang) 纶巾 (guan)鹤整(chdng) 汉室末胄(zhdu) 愧赧(ngn) 谬(mill)

5、倾颓(tui) 窃命(qi) 沔水(miin) 殆(ddi)民殷(yin) 存恤(xu) 箪食壶浆(dgn) 鄙贱(bl) 阻塞(sd)j 强盛(qid呼) 王冠(guan)4塞满(sdi 勉强冠军(gudn)、塞外塞di)(2)词语释义拜谒:拜访谒见。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经世奇才:旧时称治

6、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 不懂事。四、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l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 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答案示例:“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刘备三顾茅庐, 茅庐在隆中,里而住着诸葛孔明。刘备三次拜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 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先拜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于 请到了孔明出山2.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

7、试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答案示例:第一部分():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 决定前往。第二部分():写刘备笫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 谋兴邦定国之策.第三部分():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a(二)研读分析l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 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 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c2.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答案示例: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8、张& 件莽、直爽一,五、课堂小结本文用简练传神的语言鲜明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那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一一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请听下回分解,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困、经过和结果。答案示例: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 着。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 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而,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c给果:刘备有尚招亮,如值得水、二、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

9、分析了刘张飞这结义三兄弟 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中进一步领 略三国英豪们的风采。三、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答案示例: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下),语 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可以看出刘 备邀请诸葛比密山的“诚心诚,意:,(2)第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 点?答案示例:肖像、语言描写。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 谋、见识卓.越的特点,(3)第段中诸葛亮是从

10、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答案示例: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 仃人和,大业可成一成:足鼎立.之.势 2.写法探究试分析本文鲜明的对比的运用。答案示例: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 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 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刘备“拱立阶下”、等了 “半晌、“犹然侍立”,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 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

11、长 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拱立阶下”、等了 “半晌”,从而刻画了刘备的诚心诚 意、尊重人才的人物形象。四、拓展延伸1 / 1【经典诵读】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赏析】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 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 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 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 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胞仰到追述回顾,由 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