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9_第1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9_第2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9_第3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9_第4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9(总分: 56.00 ,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分数: 2.00 )a. 詹姆斯b. 斯金纳c.冯特vd. 惠特海默解析:解析: 1879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开哲学的怀抱,开始走向科学的、独立发展的道路。因此本题选c。2. 神经元与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是(分数: 2.00 )a. 胶质细胞b.突触vc. 细胞质d. 轴突解析:解析:对脊椎动物来说,神经元在结构上没有细胞质相连,仅互

2、相接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synapse) 。故本题选 b。3. 威尔尼克区的功能是(分数: 2.00 )a.理解口头言语vb. 理解书面言语c. 口语表达d. 书面表达解析:解析:威尔尼克区位于颞叶上方、靠近顶叶处,是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布洛卡区与口语表达有关。顶枕叶交界处的言语视觉中枢与理解书面言语有关。因此本题选a。4. 注意神经元位于(分数: 2.00 )a. 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vc. 大脑额叶d. 大脑颞叶解析:解析:边缘系统既是调节皮层紧张性的结构,又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重要结构。在边缘系统中存在着所谓的“注意神经元” ,当环境中出现

3、新异刺激时,它们就会活动起来。这种注意神经元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是保证有机体实现精确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器官。因此本题选 b。5. 盲点位于视网膜的(分数: 2.00 )a.中央窝附近vb.边缘c.偏离中央窝50 d.偏离中央窝30 解析:解析:在中央窝附近,有一个对光不敏感的区域叫盲点,来自视网膜的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在。a这里聚合成视神经。因此本题选.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三角形出现在三个黑色正方形的前方,这个白色三角形是在右图(4) 6.)(分数:2.00图形a.背景b.轮廓c.,主观轮廓d.解析:解析:在图片中,我们关注的部分是图形, 其他部分是背景,轮廓是图形与背景的分界

4、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当客观 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本题中的三角形 即是主观轮廓。因此本题选d巴德利和希契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是7. 2.00(分数:) v a.中央执行系统b.语音回路c.视空间模板 d.短时记忆系统 解析:解析:巴德利和希契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不同,它不是由单一成分构成的系统,而是 一个由三个独立的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三个成分是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其中,中央执行系统是 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它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

5、它们与长时记忆之间的联系,ao还负责注意资源的管理和策略的选择与计划。因此本题选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 设,8.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分数:2.00保守性聚焦a.冒险性聚焦b.同时性扫描c.,继时性扫描d.解析:解析: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已形 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 用另一个假设。聚焦策略和扫描策略的区别在于,聚焦 。策略主要是针对概念涉及的属性进行检验,而扫描策略则直 接对概

6、念进行检验。因此本题选d 1989)提出了语言产生的三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语言产生的阶段包括,9.勒韦(levelt 2.00)(分数:a.构造、转化、执行v 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 构造、转化、发音c.概念化、公式化、执行 d.概念化阶段:对所要表达的概念产生 前词汇的(1)解析:解析:勒韦认为,语言产生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公式化阶段:把前词汇的信息映射到语言形式表 征中。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信息。选择适当的词汇以表达语义,并确定词汇的句法特征;第二 阶段为确定词汇的语音。这两个阶段是严格按bo前后顺序加工的,两者不存在相互作用。(3)发音阶段:把语音通过发音器官发

7、出。因此本题选10.人们悲伤的情绪会被他人体验到并可能由此获得他人的同情甚至帮助。这反映的情绪和 情感的功能是)(分数:2.00 ,适应功能a.动机功能b. c.组织功能信号功能d.解析:解析: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能够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 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题中的情况反映了情绪和情感的这种适应功能。因此本题选ao 11.“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分数:2.00)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v 解析: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

8、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 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需要具有动力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恰恰反映了这一特点。因此本题选 do 12.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这两种智力在卡特尔人格特质结构模型中的(分数:2.00) a.最高层 b.最低层v c.中间两层d. 不在其中解析: 解析: 卡特尔人格特质结构模型的最底层是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因此本题选 b。13. 小张在看电影迟到被拒绝入场时,

9、不作任何争辩,安然等待下一场,他的气质类型最有可能是(分数: 2.00 )a. 多血质b. 胆汁质c. 抑郁质d.黏液质v解析:解析:胆汁质的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是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勇敢果断, 为人热情直率、 行动敏捷、 生机勃勃而且刚毅顽强, 但是这种人常遇事欠考虑, 鲁莽冒失, 易感情用事, 刚愎自用。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性强,但是他们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黏液质的人情绪稳定、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是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

10、、自制力强,但是这种人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抑郁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捷、不善交际,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是这种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故本题选d。14. 某学生考研失败后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首先他逐一分析各门课程如果不是现在的分数会不会考上,发现英语和专业课的成绩都太低了。然后他又和考上的同学对比,发现了自己没考上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准备不充分。可以解释该学生总结过程的理论是(分数: 2.00 )a. 三维理论b. 相应推断理论c. 朴素心理学家的理论d.异常条件聚焦模型v解析:解析:异常条件聚焦模型认为人们在进行归因时主要借助逆向标准和对照标准来推断。

11、逆向标准就是人们寻求结果的原因时会反过来考察没有这种原因时的可能结果。对照标准是指人们把目标事件和没有发生该事件的背景事件进行对照,以直接确定目标事件的原因。人们先通过逆向标准确定事件产生的必要条件,再通过对照标准确定所有的必要条件中属于异常的条件。题中学生归因过程符合异常条件聚焦模型。 d 的观点。因此本题选15. 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做出侵犯行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分数: 2.00 )a.运动时人们的唤醒水平较高vb. 运动员多数是a 型人格c. 比赛中运动员得以去个性化d. 比赛时气温较高解析:解析:生理唤醒水平是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运动时人们的唤醒水平较高。因此,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平时温

12、文尔雅的人在运动时会做出侵犯行为。运动员在比赛中是被关注的焦点,因此无法去个性化。选项b 和 d 都无法证实。因此本题选a。二、多选题 ( 总题数: 7,分数: 14.00)16. 不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派有(分数: 2.00 )a. 构造主义b. 机能主义c.精神分析学派vd.行为主义v解析:解析: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构造主义强调研究意识的构成成分,机能主义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本题应选cd。17. 颜色的明度主要取决于(分数: 2.00 )a. 光波的波长b. 光波的波幅c.照明的强度vd.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v解析:解

13、析:颜色视觉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源的照度越大,物体表面的反射率越高,物体看上去就越亮。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鲜红、鲜绿等。因此,本题选cd。18. 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包括(分数: 2.00 )a.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vb.物体的熟悉性vc.体态变化vd.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v解析:解析:大小知觉与知觉对象本身的大小、它在网膜上所呈的像的大小有关。网像大,知觉为大;网像小,知觉为小。同时,大小知觉还受到物

14、体与观察者的距离、个体对物体的熟悉性、个体观察物体时的体态变化以及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的影响。因此本题选abcd。19. 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分数: 2.00 )a.动作思维vb.形象思维vc.逻辑思维vd. 无声思维解析: 解析: 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 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它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 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 ( 表象 ) 来解决问题。逻辑思维,也称推理思维,是运用抽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出命题和规律。逻辑思维是用语言进行的,词负载着思维的过

15、程。因此本题选abc。20. 伊扎德认为复合情绪包括) 2.00 (分数:a.基本情绪的混合vb.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vc.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 vd. 基本情绪与诱因的结合解析:解析:伊扎德认为复合情绪有三类: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一愉快;第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一兴趣一享乐;第三类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多疑一恐惧一内疚。因此本题选abc。21. 下列选项中,属于液体智力的是(分数: 2.00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v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vc. 理解词汇的能力d.知觉的速度v解析:解析: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知、

16、类比和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由此可知,理解词汇的能力不属于液体智力,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液体智力。因此本题选abd。22. 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维度包括(分数: 2.00 )a.情感上的亲疏vb. 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c. 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d.地位上的尊卑v解析:解析:研究发现,情感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 因人而异还是一视同仁 ) 、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是人际关系中比较次要的维度。因此本题选ad。三、简答题 ( 总题数: 3,分数: 6.00)23. 简述脑功能的定位说。(分数: 2

17、.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脑功能的定位说强调大脑的某一结构与大脑的某一功能具有对应关系。其历史演进包括下面三个阶段: (1)18 世纪末到 19世纪初的颅相说,提出者是加尔(f j gall) 和斯柏兹姆 (j c spurzheim) ,认为颅骨的外部特征与行为的某些方面具有联系。这种观点在许多方面是不科学的。(2)19 世纪初期到 19 世纪中后期对失语病人的研究。波伊劳德 (j b bouillaud) 指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布洛卡(p broca) 的研究表明言语运动中枢定位于左侧额叶,威尔尼克 (c wernicke) 的研究表明言语听觉中枢定位于颞叶。(3)20 世纪中

18、期以来的研究表明,颞叶、海马与记忆有关,杏仁核与情绪有关,下丘脑与进食和饮水有关。 )解析:解析:脑功能的定位说强调脑的某一部位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符合人们对于事物的朴素的认识,一些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学说。但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脑的某一特定的功能并非简单、精准地定位于某一部位。因此,其他学者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模块说。24. 简述睡眠的阶段及其特征。(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 身体放松,呼吸缓慢, 但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 这一阶段约

19、持续10 分钟。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一阶段大约 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6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该阶段约持续40 分钟。 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6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梦崂、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前快速眼动分钟,上述四个阶段之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90 个小时到 1 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要经过睡眠:6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

20、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 至 10 分钟,大约90 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 90 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最后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长达1 小时。 )解析:解析:关于睡眠的阶段要明晰的是为什么是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而不是直接划分为五个阶段。这是因为四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脑电波的变化,这四个阶段的脑电波和觉醒状态不一样,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脑电

21、波和觉醒状态的脑电波类似。25. 举例说明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的含义。(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 (1) 合取概念的含义 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例如“毛笔” ,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用毛制作的”和“写字的工具” 。合取概念是最普遍的概念。如鸟类、水果、动物等都属于这种概念。 (2) 析取概念的含义 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例如, “好学生” 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 如“学习努力、 成绩好” “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礼貌”等。一个学生同时具有这些属

22、性固然是好学生,如果只有其中两三种属性也是好学生,所以“好学生”是一个析取概念。 (3) 关系概念的含义 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例如,高低、上下、左右、大小等。 )解析:解析: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是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而划分的概念种类。四、综合题 ( 总题数:3,分数:6.00)26. 比较模板说、原型说和特征说三种模式识别理论的观点及优缺点。(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 (1) 模板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 模板说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式各样的在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它们与

23、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 该理论的优点:第一,说明了知识经验的作用;第二,得到了实验的支持;第三,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对于刺激模式与模板的比较过程没有详尽的说明。对刺激的加工是从整体特征还是局部特征开始?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进行的还是一个个相继进行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解释。第二,缺乏灵活性。按照模板说的基本观点,为了识别某个特定的模式,必须事先在记

24、忆中贮存与之对应的模板,如果该模式在外形、大小或方位等某些方面有所变化,那么每一个变化了的模式都要有与之对应的特定模板,否则就不能得到识别或发生错误的识别。在这种情况下,要得到正确识别,就需要在人的记忆中贮存不可计数的模板,从而极大地增加记忆的负担。这与人在模式识别中表现出的高度灵活性是不一致的,人可以毫无困难地识别用不同字体写出的同一个字母,甚至其大小和方位也可以不同。 (2) 原型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 该模型认为:模式识别的基本过程就是通过将当前刺激与记忆中的有关原型进行匹配,从而获得当前刺激意义的过程。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而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

25、概括表征。这种原型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该理论的优点: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使人的模式识别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原型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人类在知觉或模式识别上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的特点,即无论在表征上还是在方向上的变化,也不管那些形状是否完整,人们总是很容易就能识别一些形状。因此,对于模式识别问题而言,该模式有一定的吸引力。 原型说只含有自下而上的加工,而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这个理论并没有非常具体、详细地描述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过程。因此,仅仅依靠这个理论,我们还无法了解模式识别的详细过程和机制。 (3) 特征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 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

26、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特征说的优势: 首先,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就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其他细节,避开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其次,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模式中,必然要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 最后,由于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即抽取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进行识别,这使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这一点是极重要

27、的。应当说,特征说是含有较多的学习可能性的。 特征说的不足: 第一,该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无自上而下的加工。 第二,该模型是一个典型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与很多整体加工优先的实验证据相悖。 第三,在模式识别时,除受特征的影响还受别的因素的影响,比如,空间频率对于字母识别就有影响。 )解析:解析: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三种模式识别理论旨在探讨这种匹配过程的实现机制。27. 试述关于遗忘原因的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说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 (1)

28、 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 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理论认为, 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一旦干扰被排除, 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这种现象首先是由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他在给精神病人施行催眠术时发现,许多人能回忆起早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平时是回忆不起来的。他认为,这些经验之所以不能回忆,是因为回忆它们时,会使人产生痛苦、不愉快和忧愁,于是便拒绝它们进入意识,将其存储在无意识中,也就是被无意识动机所

29、压抑。只有当情绪联想减弱时,这种被遗忘的材料才能被回忆起来。 提取失败理论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提取失败的现象说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全或无”的问题。如果没有关于某一件事的记忆,即使给我们很多的提取线索我们也想不出来。 但同样, 如果没有适当的提取线索, 我们也无法想起曾经记住的信息。 (2)四种理论的区别 衰退理论认为影响遗忘的因素是时间因素。 干扰理论认为影响遗忘的因素是记忆材料因素。 压抑理论认为影响遗忘的因素是情绪和动机因素。 提取失败理论认为

30、影响遗忘的因素是记忆线索因素。 )解析:解析: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遗忘的原因,这些角度实际上就是影响遗忘的诸种因素。28. 阐述动机的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和诱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比较。(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 (1) 动机的本能理论的观点动机最早是由本能的概念引入心理学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相信,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1890) 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1926)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他认为人类有18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获取、自信、生殖、合群性、自卑、建设等。 (2) 动机的驱力理论的观点 20世纪 20 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 以代替本能概念。 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 ( 如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