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车站初步设计_第1页
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车站初步设计_第2页
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车站初步设计_第3页
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车站初步设计_第4页
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车站初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xx站xx路站)初步设计 xx站第八篇 xx路站1.车站建筑1.1概述1.1.1 工程概况 1)全线概况:xx市轨道交通1号线呈南北走向,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3.86km,起点为xx站,终点至xx路站,其中地下线21.36km,高架线2.5km;共设车站20座,其中地下站18座,高架站2座。一期工程终点站附近设置尚xx车辆段。2)工点概况:xx路站位于xx路和xx路交叉口处,沿xx路南北向呈一字型布置。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曲线站台车站,站台宽11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19+344.000,车站外包总长211.18m(净长209.58m),标准段外包总宽20.

2、3 m(净宽18.9 m)。总建筑面积11574.23,车站顶板覆土厚度为3.2m,轨顶埋深14.55m,底板埋深16.70m。车站设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1.1.2设计依据、范围 1)设计依据 (1)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1月 (2)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中间报告(咨询意见)2009年4月 (3)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2010年1月) (4)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试行稿)(2010年1月) (5)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稿)(2010年1月) (6)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技术

3、接口(试行稿)(2010年1月) (7)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件编制统一要求(试行稿)(2010年1月) (8)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机电对土建总体要求(试行稿)(2010年1月) (9)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线路平、纵断面图 (10)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市政管线资料 (11)xx市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2010年1月 (12)设计所依据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

4、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j114-200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 02-2009)人民防空地下神通设计规范(gb50225-2006)公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防洪标准(gb50201-94)中国绿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屋面工程设计规范(gb5034

5、5-200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384号其他相关国家及xx市地方规范、规程、规定和相关行业标准2)设计范围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19+344.000,设计起终点里程分别为yak19+257.023、yak19+468.237。车站主体结构外包长度211.18m(净长209.58m),标准段外包总宽20.3 m(净宽18.9 m)。本次设计包括车站主体、风道、出入口、风亭等建筑设计。1.1.3主要设计思路车站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车站受区间和线路影响较大,黄兴路步行街红线宽度仅20m,东南、东北、西南象限地块建筑已经位于规划红线内对出入口及风亭的设置带来难度,如何

6、选择合适的站型站位,处理好与周边建筑的关系,及管线问题是设计的重点。1.1.4前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1)多种方案间的比选。 答:本站受前后两个站及线路的影响较大,对于是否跨路口设置做站位必选,并根据线路型式选取曲线站和叠侧站做站型方案比选。1.2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2.1主要设计原则(1)车站总体布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实现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的基本功能要求,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2)车站设计应妥善处理城市交通、地面建筑(规划建筑)、地下管线(规划管线)、地下构筑物的相互关系,做

7、好综合平衡,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城市交通、商业活动及市民的影响。(3)车站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车站和过街客流组织,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进行综合开发。与车站合建或与车站相连通的物业开发、过街人行道、地下步行街以及商店等公共建(构)筑物应分别按有关规范要求采取防火措施。(4)在满足城市规划控制要求前提下,地下车站的埋设深度应尽量减小,以降低车站造价;车站的出入口、风亭位置应配合城市道路、建筑、公交的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布设,有条件时尽量与地面建筑合建,无条件的尽量采用敞口风亭以减小对周边景观的影响。(5)车站规模应根据近、远期最大设计客流量、行车密度和

8、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控制,并按远期预测客流和行车密度进行核算。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内乘客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1.11.4。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6)车站设计应合理组织客流,减少交叉干扰,保证乘客方便进站、迅速出站。站厅、站台、通道、出入口、自动扶梯、楼梯、售检票等设备通过能力与客流相匹配,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出入口进入站厅处,应保证有足够的集散面积,每个出入口宽应与其分向客流相匹配。(7)换乘车站应做好规划设计,对换乘方式、换乘距离和换乘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工程实施中,属近期建设的车站,其换乘节点的土建工程

9、宜一次建成,统一利用两站地下空间和设备资源共享。属远期建设的车站,宜作预留换乘条件和后期施工条件。(8)全线考虑无障碍设计,设置导盲道、无障碍电梯、残疾人专用厕所等。(9)车站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并便于运营管理和设备布置,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10)车站装修设计应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以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同时应满足防火、防潮、防腐、耐擦洗,便于维修的要求。地下车站的站台层应强调可识别性,地面、高架车站应强调通透性,并与周边环境或城市景观相协调。(11)车站设计应符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建筑设计

10、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s0189-2005)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1.2.2主要设计标准1)站厅层(1)公共区装修后地坪面至结构顶板底面净高 4500mm(2)公共区地坪装修层厚度 150mm(3)公共区装修后净高 3000mm(4)上部悬挂物距装修面净高 300mm(5)各类管理和设备用房净空应符合其使用功能和各专业工艺要求。2)站台层(1)地坪装修面至结构中板底面净高(一般情况下) 4550mm(层高5100mm)(2)高架车站地坪完成面至结构顶板底面净高(一般情况) 3300mm(3)公共区装修后净高 3000mm(4)地坪装修

11、层厚度 100mm(5)站台装修面至轨顶面高度 1050mm(6)轨面至结构底板(不含曲线和减震因素) 560mm(地下站) 520mm(高架站)(7)站台边缘到线路中心线 1500mm(8)线路中心线到侧墙净距 2150mm(9)站台悬挂物离装修面净高 2400mm(10)无柱岛式站台宽度 8000mm(11)有柱岛式站台宽度 10000mm(12)换乘站、地下三层站及以上车站岛式站台宽度 12000mm(13)岛式站台的侧站台 2500mm(14)侧式站台(长向范围内设梯)的侧站台宽度 2500mm(15)侧式站台(垂直于侧站台开通道口)的侧站台宽度 3500mm(16)管理用房地面至吊顶

12、净高(一般情况) 2600mm(17)设备与管理用房区走道地面至吊顶净高 2400mm(18)变电所及各类管理设备用房净高应符合其使用功能和各专业工艺要求。(19)高架站到雨棚最低处 2800mm3)车站管理用房(1)除了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规定和有关设备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外,一般情况下装修后管理用房净高要求不小于2500mm,设备用房净高不小于2800mm。(2)一般情况下地坪面装修层厚 50-150mm(3)设备用房区内的通道净宽为 1200-1800mm4)车站主要设备(1)自动扶梯自动扶梯的设置应按远期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确定,每台自动扶梯的汇集客流量应尽可能相等。车站出入口提升高度超

13、过6m时,应设上行自动扶梯;超过12m时上、下行均应设置自动扶梯。为了提高车站内的服务标准,站厅与站台间,在车站分项客流较多的一端,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另一端设上行自动扶梯。高差超过6m时,上、下行均应设自动扶梯。重要车站标准可适当提高。两台相对布置的自动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 16000mm与步行楼梯相对应时扶梯工作点与楼梯第一级踏步的净距 12000mm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方任何障碍物净距 8000mm当要分段设置时,两扶梯扶手带端部之间距离 5000mm自动扶梯踏步面至上部任何障碍物的最小高度 2300mm(2)电梯每个车站应设置无机房电梯,供老弱病残者、大件行李携带者及车站工作人员搬运维修

14、零配件使用。车站应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设一台供残疾人使用的直通站厅的电梯,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轮椅升降机。电梯的上下出入口宜与楼扶梯共门厅,以方便电梯的管理和使用。(3)楼梯车站内公共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n) 3-18级踏步高: 乘客使用 150-160mm 工作人员 150-180mm踏步宽: 乘客使用 280-320mm 工作人员 250-300mm楼梯休息平台宽 1200-1800mm楼梯宽度(指装修后净宽):单向客流楼梯净宽 1800mm双向客流楼梯净宽 2400mm当上下行扶梯并列设置的楼梯及工作人员使用 1200mm消防专用楼梯宽度 900mm(4)自动售检票设施布置标准车站自动售检

15、票设施的布置应按车站客流量及售检票设施的通过量计算确定,按近期实施,远期预留。5)车站出入口出入口通道的输送能力应大于车站内楼梯和自动扶梯输送能力之和。每个通道的宽度应与分向客流相匹配。兼作城市地下过街道的,应根据过街客流量加宽。地下车站一般宜设四个出入口,当车站设计客流较小,可根据站址环境的具体情况酌情减少出入口数量,但不能少于两个。(1)净宽度(且满足疏散宽度要求) 3000mm(2)出入口通道地面装修面至结构顶板底当出入口通道小于60m时 3100mm当出入口通道大于60m时 3500mm(3)出入口通道与站厅相接处高度 3500mm(4)地面至吊顶的净高 2500mm(5)纵向坡度(如

16、需要只宜设置一个变坡点) 0.3%i5% 设有垂直电梯的通道坡度 1:121.3车站总平面1.3.1站位及环境情况车站位于黄兴路与xx路交叉路口。 xx路路宽37m,双向4车道,黄兴路路宽53m,双向4车道,黄兴路步行街路宽20m。周边有南门口百货大楼、新大陆银座等商业建筑和一定面积的棚户区。车站周边的用地性质以商业、居住为主。1.3.2车站总平面布置车站主体跨xx路与黄兴xx路交叉口,沿xx路南北向布置。车站外包长度211.18m、标准段外包宽度20.6m。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分布于四个象限内,其中号出入口设置在交叉路口西北侧,南门口百货大楼前,与公交站点零距离换乘;号出入口设置在交叉口西

17、南侧的广场内,为了避开新大陆银座下的地下一层停车库,出入口紧邻道路红线外侧设置;号出入口沿xx路东侧的道路红线布置;号出入口与交叉口东北侧的建筑重建结合设计。车站设置2组风亭,1号风亭设置在交叉路口东北侧与号出入口、建筑重建结合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广场的影响;2号风亭为高风亭设置在xx路西侧的地块内,涉及到一定面积的棚户区拆迁。地面直达站厅电梯设置在号出入口。1.3.3城市规划结合及协调情况车站周边建筑密集,黄兴路步行街红线宽度仅20m,东南、东北、西南象限地块建筑已经位于规划红线内对出入口及风亭的设置带来难度,其中号出入口设置在xx路与xx路交叉口西南侧的广场上,具体的位置形式需进一步核实

18、,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的设置涉及到建筑拆迁,有待相关部门协调。1.3.4其他外部边界条件及协调情况1)房屋拆迁车站位于xx市传统商业区的核心地带,xx路两侧的建筑已经位于规划红线内,并且车站南端的区间紧邻xx路西侧的棚户区,由此车站的、号出入口及南端风亭的设置涉及到一定面积的棚户区拆迁。2)地下管线情况(1)黄兴路与xx路十字交叉路口处地下管线复杂;道路中央有埋深、管径较大的污水管数根,管径800mm、1000mm、1500mm、2000mm不等,埋深较深,车站北端头井范围内排水管埋深为4.6m,车站范围内的管线永久迁改到车站以外。(2)车站范围内的给水管线埋深约为0.91.1m之间,管径600

19、mm,车站范围内的管线永久迁改到车站以外,横跨车站的给水管线采用悬吊方式通过。(3)车站范围内的路灯临时废弃,弱电线通过悬吊方式通过车站基坑。燃气管线管径200mm,埋深12米,采用悬吊方式通过基坑;军用电缆埋深不到1米,改迁至车站范围以外。 (4)电力管线资料待查,望有关部门即时提供。1.4车站规模1.4.1车站客流量及客流组织1)车站客流本站客流以远期高峰预测客流控制。客流量及超高峰系数见下表: 2040年轨道交通1号线早高峰客流预测表 (单位:人次/小时) 表1.4-1站名预测客流上行下行超高峰系数上客下客通过量上客下客通过量披塘路站148403557365928992272948952

20、98181.2本车站超高峰系数取1.2。上车设计客流量为:(2729+3557)1.2=7543(人/小时)下车设计客流量为:(4895+3659)1.2=10265(人/小时)设计客流量为:(2729+3557+4895+3659)1.2=17808(人/小时)2)客流组织号出入口设置在交叉口西北侧主要吸引西北象限及商业步行街的客流,号出入口吸引新大陆银座方向的客流,号出入口吸引xx路沙家巷方向客流,号出入口吸引黄兴路步行街方向的客流。通过合理布置车站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车站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合理设置售、检票系统和楼、扶梯,将进、出站客流进行合理分流,使乘客进、出车站做到均衡、流畅、便捷,

21、最大限度地避免地铁车站的进、出站客流发生相互交叉、干扰。残疾人通过号出入口处设置的残疾人电梯和站内残疾人电梯进出站内。1.4.2车站站台形式及宽度计算1)站台形式岛式站台,有效站台长120m,屏蔽门长度为114.8米,站台宽度11米。2)站台宽度计算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车站站台宽度可参照下列公式计算:岛式站台宽度:bd=2b+nz+t其中:b=q上/l+ba或b=q上、下/l+m(取较大者)b岛式站台计算宽度(m)n横向柱数z横向柱宽t每组人行梯与自动扶梯宽度之和(m)b岛式站台侧站台或侧式站台计算宽度(m)q上、下远期每列车高峰小时单侧上、下车设计客流量q上远期每列

22、车高峰小时单侧上车设计客流量l屏蔽门有效长度取113.6m;站台上人流密度0.330.75;取0.5/人m屏蔽门所占宽度,取0.25ba站台安全防护宽度取0.4m,采用屏蔽门时以m替代b=q上/l+ba=34541.20.5/(30114.8)+0.25=0.852.5b= q上、下/l+m=(3659+4895)1.20.5/(30114.8)+0.25=1.74=1.82.5 故b取值2.5bd=2b+nz+t=22.5+(11)+(1.97+1.97)=9.94m考虑到本站地处市中心,客流量大,为远期预留一定的空间,本次设计车站岛式站台宽度取11m。3)站厅至站台楼扶梯宽度计算站厅至站台

23、设2部1m宽上行扶梯,2部1m宽下行自动扶梯,1部2.5m宽楼梯。根据规范要求,紧急状态下,均改为单向上行,其中还考虑一台电扶梯故障。楼、扶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6min内将一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按下列公式验算:t=1+(q1+q2)/【0.9(a1(n-1)+a2b1)】6minq1一列车乘客数最大断面客流超高峰系数/高峰小时列车对数298181.2/30=1193(人)q2一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xx路站车站定员为30人,按最大考虑 )【(2729+3557)1.2】/30+30282(

24、人)a1自动扶梯通过能力(160人/m.min)a2人行楼梯通过能力(62人/ m.min)n自动扶梯台数(4台)b1楼梯计算宽度(12.5)验算结果:t1+(1193+178)/【0.9(160(4-1)+6212.5)】=3.34min6min站台至站厅紧急疏散能力满足规范要求。4)出入口通道宽度计算号、号、号3个出入口均采用1部2.5m宽楼梯和1m宽扶梯,号出入口为丁字型出入口,南北两侧各采用1部2.5m宽楼梯和1m宽扶梯,通道宽度均采用5m;紧急疏散最不利时,4个出入口同时疏散,其中还假设一台电扶梯故障。出入口及通道的事故疏散按下列公式验算:0.9【(a1(n-1)+a2b1】a3b3

25、0.9【(a1(n-1)+a2b1】0.9【a1(m-1)+ a2b2】a1自动扶梯通过能力(160人/m.min)a2人行楼梯通过能力(62人/ m.min)a31m宽单向通道通过能力(83人/ m.min)n站台至站厅自动扶梯台数(4台)m出入口自动扶梯台数(5台)b1站台至站厅楼梯计算宽度(12.5)b2出入口楼梯计算宽度(52.5)b3通道计算宽度(45)验算结果:0.9【 (160(4-1)+6212.5)】83(45)0.9【 (160(4-1)+6212.5)】 0.9【 (160(5-1)+62(52.5))】出入口及通道紧急疏散能力满足要求。1.4.3车站外包尺寸车站主体结构

26、外包长度211.18m,标准段外包总宽20.3m。1.4.4车站埋深车站中心里程顶板覆土3.2m,轨面埋深14.55m,底板埋深绝对标高20.434m。车站中心里程轨面埋深绝对标高23.584m。确定原因:车站中心里程处地面绝对标高38.134m,车站顶板合理覆土3.2m,顶板厚度0.7m,站厅层净高4.5m,站厅层地坪装修厚度0.15m,站台层净高4.55m,站台层完成面距轨面高度1.05m,计算相减:38.134-3.2-0.7-4.5-0.15-0.4-4.55-1.05=23.584m1.4.5车站布置内容及面积车站总建筑面积:11574.23m2车站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主体建筑 建筑面

27、积为:8866.76m2其中:站厅层:4433.38m2 站台层:4433.38m2附属建筑 建筑面积为:2707.45m2其中:出入口通道:1414.77m2 风道风亭:1292.68m21.5车站建筑设计1.5.1车站各层建筑布置及功能分区1)站厅层站厅中部为车站公共区,东西两端为管理、设备用房区。公共区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付费区面积为707.9m2和非付费区面积为1217.35m2,付费区与非付费区间用不锈钢栏杆、自动检票机分开。付费区内设4部自动扶梯连通站台层,中部设1部楼梯和1台通往站台层的电梯,方便残疾人和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南端为管理、设备用房集中布置区,主要布置有车站控制室、警

28、务室、afc设备用房、通信信号设备用房及其电源室、会议室、环控机房、环控电控室等,另布置有设备区直达地面的消防专用通道和连通站台层的工作人员专用楼梯;北端设备区主要布置有环控机房、环控电控室、商用通信设备室等。2)站台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台层中部为120m有效站台区,屏蔽门长度为114.8米,站台宽度11米,有效站台区中部通过3部自动扶梯和1部楼梯,以及1部电梯直达站厅公共区,疏散点均匀,方便疏散。有效站台南北两端为设备区,其中南端设备区布置公共卫生间、污水泵房、屏蔽门控制室、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等必要的设备用房,北端布置车站备品库、蓄电池室、废水泵房等必要的设备用房。3)出入口通道号出入口设

29、于车站西北端,主要吸引西北侧商业居住客流,装修净宽按4.6m,设一部提升高度为9.30m的上行自动扶梯和一部双向2.5m宽楼梯。号出入口设于车站西南端,置于xx路道路红线外侧新大陆银座前的广场内,主要吸引xx路西南侧客流,出入口通道宽度5m,装修净宽按4.6m,设一部提升高度为8.55m的上行自动扶梯和一部双向2.5m宽楼梯。号出入口设于车站东南端,紧邻xx路东侧道路红线设置,为丁字型通道,南北两侧各设置一个出入口,主要吸引xx路东南侧客流,出入口通道宽度5m,装修净宽按4.6m,各设一部提升高度为9.85m的上行自动扶梯和一部双向2.5m宽楼梯。号出入口设于车站东北端,与所需拆迁的建筑进行同

30、建,主要吸引步行街的客流,出入口通道宽度5m,装修净宽按4.6m,设一部提升高度为8.8m的上行自动扶梯和一部双向2.5m宽楼梯。4)风亭风道和冷却塔1号风亭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商业步行街建筑的影响,与步行街东南端的建筑重建结合设计。2号风亭设于xx路西侧的棚户区内,与棚户区拆迁同步建设。冷却塔设置于2号风亭一侧,xx路西侧的棚户区内。1.5.2无障碍设计车站在号出入口以及站厅至站台各设一部垂直电梯,电梯前地面设有残疾人坡道以及站内站外地坪均设有盲人导向带。在站台层公共卫生间处,设置无障碍卫生间。1.6车站机电设备的布置1.6.1自动扶梯车站设置四个出入口,号出入口设一部提升高度为9.30m上行

31、扶梯及一部2.5m宽下行楼梯;号出入口设一部提升高度为8.55m上行扶梯及一部2.5m宽下行楼梯,-a、-b号出入口各设一部提升高度为9.85m上行扶梯及一部2.5m宽下行楼梯,号出入口设一部提升高度为8.8m上行扶梯及一部2.5m宽下行楼梯;站台至站厅提升高度为5.1m,设2部上行自动扶梯、2部下行自动扶梯和1部2.5m宽下行楼梯。1.6.2电梯及轮椅牵引机按无障碍规范和1号线技术规定要求,号出入口设一台从地面至站厅的垂直电梯,提升高度9.85m;站厅层付费区内设一台站厅至站台的垂直电梯,提升高度为5.1m。本站无楼梯升降机。1.6.3自动售检票系统根据afc系统专业提供资料确定本站设9台自

32、动售票机,进站闸机8台;出站闸机10台;双向闸机2台。1.7车站防灾设计1.7.1车站建筑防火设计1)车站耐火等级本站地下工程及出入口、风亭的耐火等级为一级。2)防火及防烟分区车站计划分成四个防火分区。站厅公共区和站台层股道之间区域合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2992.66m2;站厅层北端设备用房为一个防火分区, 面积为300m2;右端管理设备用房为1个防火分区,面积为884.99m2;另站台层两端设备用房为两个独立的防火单元。每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分隔,防火墙上的门均采甲级防火门,开启方向为疏散方向。本站共设置4个人行通道和5个出入口,另设1个管理设备区紧急疏散通道,可保证火灾情况下,消防队员

33、从地面直达各个层面。车站设置消火栓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重要电气设备房间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站厅层公共区设置2个防烟分区,站台层公共区设置为2个防烟分区,楼、扶梯洞口均设置挡烟垂壁,挡烟垂壁从吊顶面下突出为0.5m,且升到结构上层板底部,其耐火极限不小于0.5h。3)紧急疏散楼、扶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6min内将一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站台。(1)预测远期客流及超高峰系数表(人/小时) 2040年轨道交通1号线早高峰客流预测表 (单位:人次/小时) 表1.4-1站名预测客流上行下行超高峰系数上客下客通过量上客下客通过量披塘路站

34、14840355736592899227294895298181.2(2)站台至站厅紧急疏散能力验算站厅至站台设2部1m宽上行扶梯,2部1m宽下行自动扶梯,1部2.5m宽楼梯。根据规范要求,紧急状态下,均改为单向上行,其中还考虑一台电扶梯故障。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按下列公式验算:t=1+(q1+q2)/【0.9(a1(n-1)+a2b1)】6minq1一列车乘客数最大断面客流超高峰系数/高峰小时列车对数298181.2/30=1193(人)q2一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xx路站车站定员为30人,按最大考虑)【(2729+3557)1.2】/30+30282(人)a1自动扶梯通过能力(1

35、60人/m.min)a2人行楼梯通过能力(62人/ m.min)n自动扶梯台数(4台)b1楼梯计算宽度(21.8)验算结果:t1+(1193+178)/【0.9(160(4-1)+6212.5)】=3.35min6min站台至站厅紧急疏散能力满足规范要求。1.7.2车站其他灾害防治1)防洪(涝)措施(含防淹门设置)xx市200年一遇防洪标高为38.16m,本站最低处室外地坪标高为37.9m,低于防洪标高,车站地面出入口平台高出室外地坪0.45m,并已设置防淹闸门,可达到防涝要求。2)人防设施本站战时人防通风按两种通风方式设计,即清洁式通风、隔绝式防护。车站北端设置战时进风口,南端设置战时排风口

36、。号和号出入口作为战时人员出入口。车站其它两个出入口和通风道主要采用一道防护密闭门封堵。1.8建筑装修1.8.1装修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1)设计依据(1)由业主及总体组统一下发的装修设计技术要求。(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2)设计范围(1)车站主体,包括公共区及设备用房区的天花、墙面、地面等。(2)车站附属,包括通道出入口天花、墙面、地面,室外建筑外装修。1.8.2装修设计标准及原则1)设计标准力求经济、实用、简洁、明快、突出交通性建筑速度、秩序、安全、认识性的特点,创造出良好舒适的地下空间环境。2)设计原则(1)应以安全、适用、美观为总原则,以速度、秩序、通畅、易识别以体现快捷

37、交通建筑的特点,力求简洁、明快、朴实、经济、不追求豪华、并最大限度地体现湖南及xx风貌为目标。(2)各站应在统一的模式下,体现各站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手法最大限度地改善地下封闭空间的沉闷和压抑感。1.8.3装修设计构思车站装修设计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车站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建筑物装修设计两部分。在装修设计中,包括墙、柱、地面、顶棚各部位设计,建筑照明和灯具的设计,色彩设计,隔断、壁饰、标牌等建筑小品。建筑装修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从建筑装修艺术效果方面考虑,更主要是从其功能考虑。应该是方便乘客、便于记忆;既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又达到一定的建筑艺术效果。装修设计应重点突出。第一,在不影响总体装修布局和气

38、氛的情况下,局部改变装修形式与造型,可取的重点突出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多用于吊顶、墙面和灯具。第二,提高局部照明亮度。现代室内照明设计应满足良好的光照要求,还应满足人们视觉心理要求。人工光源可以制造成各种色光,它可以创造一定的情调,可以呈现出温暖、高雅、华丽、宁静的气氛,使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视线会本能地注意到并集中到视野范围内亮度对比的极端处,即最亮和最暗部位。根据这种现象,可以利用人工照明的方式,采取对比提高局部亮度,而取得突出重点的效果。恰当运用装饰,把绘画、雕塑与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丰富建筑艺术效果。装饰品可以不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它依附于室内环境,可以把装饰内容和

39、室内环境联系起来,取得和谐的效果。装饰色彩在车站建筑内灵活使用,可提高乘客的识别性。为区别路网中其他线路,方便乘客乘车,一条线路使用一种主色调。同一条线路上用一种颜色做成有规律图案,配以大量浅色墙、柱和顶棚,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车站环境。具体建筑部位装修说明:(1)地面建筑与出入口车站地面出入口的装修设计要与地面建筑环境相协调。(2)楼地面车站楼地面设计应考虑耐磨、防滑、美观、易于清洗、便于施工等因素。(3)墙柱面墙柱面设计应考虑与站厅楼地面、吊顶的协调性,柱面装修应注意柱头与柱础、平顶与地面的交接。材料选择常用大理石、花岗岩、面砖、搪瓷缸板及不锈钢板等。(4)顶棚车站公共区的顶棚设计要满

40、足质轻、牢固、易于安装、便于顶部设备维护检修以及美观的要求。材料选择应根据xx地区气候特点,从防潮、耐腐蚀出发选用铝合金平顶是格片及镀锌金属龙骨的材质,平顶上部结构底板一般涂以吸声黑色或深色涂料。(5)楼梯楼梯踏步采用花岗岩材质,扶手采用不锈钢扶手。1.8.4照明灯具的选择原则、类型及布置照明灯具的选择以经济实用方便维修为基本原则,并优先采用光效能高及节能型灯具,灯具布置将与装修设计相结合,为乘客创造舒适安全的光环境。1.8.5广告布置原则 车站内设置的广告箱应与车站装修设计和照明设计相协调。广告牌(灯箱)宜规格化、统一化,亮度适中。灯箱的安装位置要注意避免影响停车标志杆的安装。轨行区灯箱离开标志杆的距离不得少于3m。1.8.6导向、标识的布置原则1)站台层、站厅层、地面出入口,以及与地铁车站相连的物业开发区、地下步行街、商店、火车站等公共区域,必须设足够、明显而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