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散文阅读训练三篇_第1页
初中语文小说散文阅读训练三篇_第2页
初中语文小说散文阅读训练三篇_第3页
初中语文小说散文阅读训练三篇_第4页
初中语文小说散文阅读训练三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说散文阅读训练三篇一、冠军母亲的诞生梅树童程亮妈每天天还没亮就起了身,和面、生火,手脚麻利地烙好一锅香香的饼,然后放入蓝布包袱,再满心欢畅地顶着星星上路。儿子程亮在县城重点高中上学,从家到学校的山路有三十多里远,妈想着儿子吃到饼时的快乐样子,浑身就有用不完的劲,她一路小跑,竟能在儿子上课前赶到学校。程亮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另一桩心事又让妈眉头不展:学校已多次催欠款了,因为上学时学费没交全。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妈妈的头发又白了许多。一天,她望着后山满坡的青绿发愁时,突然有主意了:现在城里人不是流行吃什么绿色蔬菜吗?咱这漫山遍野的蔬菜若是挑进城卖,不是可以赚大钱吗?第二天,妈妈怀里揣着饼、肩上挑着一

2、担菜就上了路。妈妈即使这样还是走得飞快,当天还蒙蒙亮时,她依旧把香软的饼给了儿子,然后再卖菜。程亮望着妈瘦小的背影和一担沉重的菜发了半天愣。妈的菜卖得出奇快,那满着露水的青菜总是第一个被抢光。然而,愁人的是街上有穿制服的人不让卖,每当他们一出现,好多像她一样的乡下人就像见了鬼似的四散奔逃,妈也吓得不行,有时跑慢了,篮子就被踩了,青翠的菜也被踩得稀巴烂。可妈还是偷偷摸摸地卖、没命地跑,时间一长她就不怕了,因为已没人能追赶得上她。程亮不忍心让妈一个人这么劳累,他也加入了卖菜的行列。每个星期六晚上步行回家,星期天一大早再和妈一同挑菜进城。妈开始不允许,后来见儿子的成绩一级棒才答应下来的。本来嘛,山里

3、的孩子走几十里山路是无所谓的事,可才开始跑的时候程亮就吃了一惊,他竟跑不过妈!妈挑着一担重重的菜像没事人似的。程亮不服气,脚下拼命加力,还是跟不上,可妈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啊!好在程亮年轻,不久就能赶上她了。一天,程亮在报纸上见到一则消息,说为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县里决定举办一次长跑运动会,参赛对象不设限制奖金很是丰厚,冠军一千元,亚军五百元,程亮看了心 一动。程亮就为自己和妈报了名。那天,观众看到一个头发斑白的瘦削女人也参赛,个个都觉得好笑,谁知发令枪一响啊,他们才知道笑错了,那女人跑得极快,简直像平地刮起一阵旋风,没有人能追上她,即使一个高高的、黑黑的学生模样的大男孩也追不上。结果,冠军就是

4、妈妈,亚军是程亮!这一来,媒体自然是蜂拥而至,先问程亮妈怎么跑得这么快,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妈笨拙地拿着奖杯和奖金笑得眼都细了,说:“这有什么,跑山路跑惯了呗,如果你也有一个儿子在几十里外的城里上学,你天天要送吃送衣给他,还有一大堆债要还,那你肯定跑得比我还快。”记者又采访程亮,程亮望着妈黑瘦的脸庞拼命克制自己,没让眼泪掉下来:“从小到大,我都紧跟在妈后面,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妈妈,你也会跑得和我一样快的,可是我 真的不希望其他的妈妈也跑得这么快,因为这样的妈妈很辛苦!”(选自中国微型小说)1. “程亮妈每天天还没亮就起了身句中的“每天”用得好,好在哪里?2. 程亮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哪一桩心事又让妈

5、眉头不展?3. 母亲“望着后山满坡的青绿发愁时,突然有主意了”,母亲的“灵光一闪”说明了 什么?4. “愁人的是街上有穿制服的人不让卖妈也吓得不行,有时跑慢了,篮子就被踩了,青翠的菜也被踩得稀巴烂。”句中两次用了“踩”字,这形象地刻画出了城管执法的什么形象?5. 本文多处采用了对比描写,效果强烈,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1、 1. 一是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挚爱,二是为母亲夺冠设下了伏笔。2. 学校已多次催收欠缴的学费。3. 说明母亲平时常常考虑如何多挣些钱以支付儿子的学费,所以当母亲“望着后山满坡的青绿发愁时”,才“突然有主意了”。4. 粗暴、野蛮。5. 例如,“程亮望着妈瘦小的背影和一担沉重的菜发

6、了半天愣”,“瘦小的背影”与“一担沉重的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如“观众看到一个头发斑白的瘦削女人也参赛那女人跑得极快”,“头发班白”却“跑得极快”,这形成对比,完全不相称的两者统一在母亲身上,让人觉得伤感、酸楚。二、让他说完吧刘红旗男孩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待着一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些没用的做啥?”又抱歉地对乘客说:“不好意思,每次我爸总是没完没了地说这些没用的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

7、里,司机仍极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让他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也都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心!”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听者都没关系的人说出来的!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生活中过滤并选择着有用和无用,甚至对亲人的几句嘱咐也要用这样的原则加以区分,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让他说完的耐心,却完全没有想到老人的内心。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的爱意忽略了,挡在了我们的心灵之外。对老人的关心漠不关心,像这个孩子。如

8、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代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令人拒绝。连朱自清不也是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过父亲的迂腐吗?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地说完呢?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刚才出门时,母亲颤着小脚追出来,说:“过马路要小心啊!”这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说:“你四十多岁了,姥姥还当你是小孩呢。”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

9、是轻描淡写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吃饱,睡好,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司机“吱”地刹了车,探出头去:“你还忘了什么事?”“咋了?”男孩也问。“没事。慢点啊,师傅,注意安全!”老人气喘吁吁着。“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感到眼里有一丝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喊 了一句:“谢谢了!”(摘自青年文摘)6. 请概括文中写到的几件“没让他说完”的事。7. 结合文意,解

10、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简陋 视而不见,2)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8. 文中写道:“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 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是什么?9.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了“我”和“车上其他的人”对老人的态度,这态度是否是一样 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0. 读了这篇散文后,想一想,你对父母唠叨的态度如何?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2、 1.( 1)穿校服的男孩不耐烦地打断他父亲的话;(2)朱自清在心里嘲笑父亲的迂腐;(3)“我”轻描淡写地打断母亲的话。2. (

11、1 )内容人尽皆知,风格朴实无华,表现父母对子女唠叨幼稚的语言和行为。(2)比喻的说法,指父母对儿女各个方面的无私的关爱。3. 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爱意、牵挂、惦念。4. 不一样。老人的儿子是不耐烦和对车上乘客的歉意,因为他还年轻,体会不到父亲唠叨的无限爱意;“我”对老人的态度是感动并感激,因为他让“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深厚深沉:“车上其他人”的态度是嘲笑,嘲笑老人的行为幼稚,废话连篇,因为他们不懂得这是父爱的表达。这样写的好处是,前后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中心。5. 略。三、颇倒情思摄梦魂金学智我爱听音乐,尤爱听古典音乐里似水缓缓流淌的美。而这种清新典雅、沁人心脾的乐境,还与苏州古

12、典园林里优美的声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又爱在风雨飘洒之日,拄杖去苏州园林,漫步于风亭雨榭,四处寻寻觅觅,去捕捉那古典音乐般优雅的声境。此时,由于天公不作美,园里的游人并不多,这种难得的幽静,最能让我漫步进入意境;而我则往往爱带一卷明人陈眉公的小窗幽记,或清人张潮的幽梦影,在园中漫步,因为这类小品集里散发着幽兰芳馨的妙言隽语,有助于读解园林的声境,又有助于孕育审美感受,其中包括细微的听觉感受。有一种意象美,可喻之为浮游于尘埃之外、披着羽纱的仙子,缥缥缈缈,颇难捕捉,正如张潮所指出,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皆无可名状,无可执着,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这种美,犹如水之声,就需要品赏

13、者悉心去捕捉其意象。水之声,有泉声、涧声、溪声、沟声、滩声苏州园林里的这种声音美,只有等待雨天才能领略到。当春雨绵绵或夏雨滂沱,虎丘、留园或环秀山庄的溪滩空间里,就会或迟或早地出现这类声境;我有时位立在附近亭廊里凝神谛听,确乎能欣赏到这种“幽咽泉流冰下难”的美或清清冷冷,或淙淙潺潺,或断断续续,它们似从我心田流过,令我不知魂梦何去何如,情思何如?这也许就是诗意的萌生吧。这时,天公不作美恰恰就成了天公作美。水之声,还有瀑布,但这已不是缓缓流淌的舒心之音,而是震人心神、夺人魂魄的激厉倾泻之声。陈眉公说:“瀑布天落,其喷也珠,其泻也练,其响也琴。”十二个字,从形、势、声三方面提示了瀑布之美。狮子林西

14、部山巅有挂于前川的瀑布,它层层“叠落”,间以“布落”,颇有气势,其形确乎如同白练;飞瀑泻于地里,激于石上,喷珠溅玉,水沫蒸腾,又蔚为壮观;而其声则恰似琴筑合奏,宫商交响,昔日园主曾题为“如闻涛声”,真可谓高山流水获知音了。雨之声,在园林里最富于韵致的,有梧声、蕉声、荷叶声,冶园的“碧梧栖风”, 前庭有高梧数本,亭亭直立,树冠碧阴张盖,它不仅能蔽炎铄热,而且喜逢佳雨,又会呈现出“疏雨滴梧桐”的乐奏。这是色与声交融的精神美餐,它让我既目饮清樾,又耳饮清韵。拙政园有听雨轩,大清池畔,石丛间,植若干芭蕉,就怡情。而在潺潺的雨天,淅淅沥沥,雨点打在叶上,一滴滴,一声声,如闻雨打芭蕉的轻音乐,别饶雅趣,更

15、涤尘襟。拙政园还有留听阁,题名撷自李商隐的名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这里附近有荷池,荷叶面大而薄,入深秋而枯。大小高低不同的枯荷,受雨后其音不但清脆悦耳,而且洪纤疏密错杂各异,织成音响的自由世界,这是又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听雨空间。风之声,有竹韵、松簌沧浪亭的“翠玲珑”,室内有联曰:“风篁类长笛,流水 当鸣琴。”这也是把作为自然美的声境,当做艺术美的乐境来品赏了。试看室外,修复苍翠丛密,风来戛击有声,锵然而亮,铿然而文,有似于丝竹管弦之盛。拙政园的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室内有“一庭秋月啸松风”之额。华阁凌架于水上,其旁长松挺立,虬枝凌空,劲风谡谡而过,我也随之而神思飞越,离尘而脱俗。(选自颠

16、倒情思摄梦魂有删节)1. 苏州园林有什么魅力让作者“颠倒情思摄梦魂”?这种效果怎样才能产生?2.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了苏州园林的声境美?3. “我”漫步于苏州园林,为什么爱带一卷明人陈眉公的小窗幽记或清人张潮的幽梦影?4. “我”有时仁立在附近亭廊里凝神谛听,确乎能欣赏到什么样的美景?5. 作者从哪三方面揭示了苏州园林的瀑布之美?6. 作者是怎样描写苏州园林雨打荷叶声的?7. 作者怎么会把音乐与苏州园林联系在一起?8. 有游览者主张苏州古典园林里可播放中国古典乐曲,如古琴曲流水、二胡曲空山鸟语、琵琶曲飞花点翠、古筝曲渔舟唱晚结合上文,谈谈你对此的 看法。参考答案3、 1. 苏州园林有独特的声境美。苏州园林优雅的环境,幽静的氛围,欣赏者良好的审美 感觉,三者同时存在,这种效果就会产生。2. 水声、雨声、风声。3. 因为这类小品集里散发着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