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浅析_第1页
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浅析_第2页
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浅析_第3页
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浅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浅析 摘 要: 在东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流的顺利进行,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避免文化冲突。本文介绍了由hall提出的文化模式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对比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对策。 关键词: 强环境文化 弱环境文化 文化差异 1.引言 “强环境”和“弱环境”这两个概念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提出的,其根据各种文化的成员归于context的意思的多寡把文化分成“上下文表意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直接表意文化”(

2、low context culture)。在强环境交流中,交流各方通常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想法,而是借助这些信息来表达,语言中包含的实际意义较少。相比之下,弱环境交流主要依靠逻辑、推理、思维和语言表达,是一种直接的、外在的言语交流(尤泽顺,2002:105)。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基本上属于强环境文化。美国则是弱环境文化的代表。本文旨在分析强、弱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对策。 2.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的差异表现 2.1思维模式差异 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会引起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思维模式注重直觉整体性,而西方文化的思维模

3、式注重逻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 2.2价值取向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争强好胜,喜欢自我表现,个性突出会遭人们冷眼。中国文化中推崇集体主义,讲究谦虚、知礼明义,因此在中国有枪打出头鸟一词,强调集体主义,谴责个人主义。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高无上。谴责像“随遇而安”这类的消极,缺乏进取精神的行为,被认为是懒惰,无能的表现,因而为人所不取。 2.3语言特点差异 中国文化崇尚含而不露的心态,因此汉语句子重意不重形,重在“意会”。汉字

4、重综合和归纳、喜直觉形象,行文常从整体出发去描述。英语行文呈线性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重逻辑分析和演绎的抽象思维。汉语重意合,句群组合讲求流洒铺排,疏放迭进。英语重形合,具有实在意义的形合连接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句群组合讲究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3.强环境文化和弱环境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造成东西方不同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3.1哲学方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的观影响,等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强。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使汉民族心理形成了两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血缘关系;二是强调等级差异。西方文明起源于中东、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英美人主要崇尚个人主义文化。受几千年孔孟之道的影响,

5、中国人提倡要有集体主义精神,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会把自己事业的成功归结于他人的功劳,比较看重关系。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倾向于用非正式和直截了当的态度对待别人(javidi&javidi,1994:89)。 3.2教育方面 中国人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交流中注重给对方留“面子”。在中国教育中注重与别人保护和谐友好的关系,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或探讨具有争议的话题。与中国人相反,美国人很直接,交际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直面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甚至是批评并乐于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此外,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更信任人际关系,相反美国人认为公正、合理的程序,书面规则适用于任

6、何人。在孩子的教育中,从小中国的父母就教育孩子要注意处理与别人的关系,避免因过于表现自己而伤害别人,西方父母则鼓励个性发展。 4.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对策 面对文化冲突,我们需要:(1)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做多元文化人。(2)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正确的态度,避免“民族中心主义”。不仅要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对交际的另一方的文化也要有所了解,并理解和接受跨文化交际中的另一方的交际模式和原则。来自不同文化交际者继承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和人类社会,有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渠道,因而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的相互沟通、理解和谅解的程度的高低。双方需要对彼此间的文化差异现象

7、达成共识,从而创造新文化,逾越不同的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手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认知行为等,最终达到相互谅解。(3)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关注日常与外国人交往中,以及影视、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4)坦然面对模糊、不确定的交际环境,善于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文化冲撞或跨文化交际可能带来的紧张和痛苦。(5)熟悉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普遍规律;了解有关交际对方的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的相关知识。(6)根据来自不同的交际风格、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的需要,站在对方立场上灵活地处理问题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 5.结语 千差万别的世界文化让人们在面对不同文化时会因失去所有熟悉的社会符号而引起焦急,从而产

8、生身心压力。(oberg,1960:177)这就是“文化休克”,即面对不同文化时产生的难堪、别扭、不适应、自己无法忍受,动辄得罪对方。据统计因“文化休克”而导致失败的美国在国外工作的商业人员中有33%60%的人未受过适当文化训练,只有2%的人受过适当文化训练。由此造成的损失以几百万美元计。因此,大多数国际商务的领导人已意识到“跨文化意识不再是可要可不要的了”(ruch,1989:9)。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特别增强东西方文化差异意识,以尽量减少文化冲突,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尤泽顺.“强环境”与“弱环境”:中美文化差异及冲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6). 2hall, e.t. and h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