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危急源辨识把握程序 1.目的 辨识职业健康平安的危急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及级别,并确定更新重大风险因素从而进行有效把握。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掩盖范围内全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危急源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风险因素的批准。 3.2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公司危急源的确认,评价其风险程度和级别,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负责重大危急源的监督管理工作。 3.3 各部门:负责本部管理过程中危急源的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3.4 职工代表:负责参与危急源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4.1 职业健康平安危急源识别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相关法律、法规及
2、其他要求的规定; (b)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平安风险; (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平安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 (d)对以往大事、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4.2危急源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4.2.1以公司的全部部门和活动为对象,每年年初在设定目标、指标前进行。 4.2.2公司的整合型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 4.2.3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更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状况发生变化时,应适时进行风险因素的评审。 4.3危急源辨识 4.3.1危急源辨识依据gb/t13861-2021生产过程危急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gb182
3、18重大危急源辨识对比进行。与职业病有关的危急源辨识依据由国务院卫生办公室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办公室门制定的职业病的分类和名目对比进行,依据gbz1-202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z2-2021工作场全部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作出推断。 4.3.2危急源识别的挨次为: a)公司地址或工程地址; b)公司占地平面布局或工程平面布局; c)建筑物; d)贸易过程; e)设备、装置; f)风险因素(粉尘、毒物、噪音、振动、凹凸温); g)各种制度(女工劳动疼惜、体力劳动强度等); h)生活设施和应急; i)外出工作人员和外来工作人员。 4.3.3危急源识别时,办公室将职业健康平安危急源识别表发给
4、相关部门,各部门从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把握或可施加影响的职业健康平安危急源,填写职业健康平安危急源识别表并反馈到办公室。在识别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a)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特殊行业; b)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急设备、设施; c)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状况; d)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状况; e)具有职业性健康损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状况。 在对危急源进行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因素的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4.4风险评价:各部门进行职业健康平安危急源识别后,办公室按下述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并填写职业健康平安危急源与风险评价记录。 4.4.1对于已选择确定
5、的危急源,依据公司的特点将危急源分为以下类别: a)物体打击; b)车辆损害; c)机械损害; d)起重损害; e)触电; f)火灾; g)噪声; h)高处坠落; i)化学爆炸; j)中毒和窒息; k)其他。 4.4.2事故后果及严峻性 (1)略微,如: a)表面损伤;略微的割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 b)烦躁和刺激(如头疼);导致临时性不适的疾病。 (2)一般,如: a)划伤;烧伤;脑震荡;严峻扭伤;略微骨折。 b)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略微功能丢失的疾病。 (3)严峻,如: a)截肢;严峻骨折;中毒;复合损害;致命损害。 b)急性不治之症;一人以上(含一人)死亡。
6、 4.4.3事故的可能性 (1)应考虑如下问题: a)暴露在危急源处的人数; b)持续暴露的时间和频率; c)供应(如电、水、气)的中断; d)设备和机械部件以及平安装置失灵或失控; e)暴露于恶劣气候; f)个体防护用品所能供应的疼惜及其使用率; g)人的担忧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有意违反操作程序),如下述状况: 不知道危急源到底是什么; 可能不具备开展工作必备的学问、体能或技术; 低低估平安工作方法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估所暴露的风险; (2)事故的可能性分为: a)可能:相当可能或完全可以预料。 b)有可能:可能(但不经常)或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c)不行能:实际不行能或很不行能。 4.
7、4.4风险评价的方法接受直观阅历法和作业条件危急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急性评价法是评价人员在具有潜在危害性环境中作业时危害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 dlec a)l发生事故的可能大小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6 3 l.2 0.5 0.2 0.1 完全可能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行能,可以设想 极不行能 实际不行能 b)e人体暴露于危急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体暴露于危急环境的频率程度 10 6 3 1.5 0.8 0.5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
8、暴露 特殊罕见地暴露 c)c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 100 40 15 7 3 1.5 大灾难,很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特殊严峻,一人死亡 严峻,重伤 重大,伤残 引人注目,需要抢救 d)d危急性分值 分数值 危急程度 危急级别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极其危急,不能连续作业 高度危急,要马上整改 显著危急,需要整改 一般危急,需要留意 稍有危急,可以接受 1 2 3 4 5 4.5风险把握 4.5.1风险因素的分级把握 5级:无须实行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4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而不需要另外的把握措施,应考虑投
9、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把握措施得以维持。 3级: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认真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预防和把握。 2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头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需配给确定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的工作时,就应实行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予以制定把握方法,并对其实施监控。 1级:作为重点的把握对象,制定方案实施把握。 4.5.2 重大风险因素评价依据 (1)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2)1级的全部和2级部分危急的因素判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4.5.3 在确定把握措施或考虑现有变更措施时应按如下挨次考虑降低
10、风险: -消退 -替代 -工程把握措施 -标志警告和管理把握措施 人体防护装备 4.5.4 风险评价后应制定把握方案,其要求为: a)对于已确定的风险首先考虑消退风险; b)对于因资金、技术等缘由一时难以消退的风险,应考虑实行措施降低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 c)最终考虑实行个体防护措施。 4.5.5 风险把握可通过实施职业健康平安管理方案进行,也可通过运行把握程序来把握。 4.5.6 对风险把握方案适时评审。 4.5.7 办公室将确定的重大风险因素,填入职业健康平安重大风险因素及其把握方案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6 风险因素的更新和持续改进 4.6.1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发生变化时,要准时进行风险评估,重新识别、评价风险因素。 4.6.2 公司贸易过程有变更时,应将可能存在的或潜在的危急源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融资居间合同范本3篇
- 实习生岗前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施工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精神卫生知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奥运会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染色小样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富士康考试题目及答案2025年
- 窑炉反应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工业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解析
- 制药企业GMP生产质量管理培训资料
- 4.1.2+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工程用工实名管理方案(3篇)
- 2025兴业银行福建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若干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1.3 几和第几(课件)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新教材)
- 1.3加与减①(课件)数学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2025至2030中国HPV相关疾病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秋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清华大学介绍》课件
- DB32∕T 2975-2016 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用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