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执信的诗稿谈他的书法艺术_第1页
从赵执信的诗稿谈他的书法艺术_第2页
从赵执信的诗稿谈他的书法艺术_第3页
从赵执信的诗稿谈他的书法艺术_第4页
从赵执信的诗稿谈他的书法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赵执信的诗稿谈他的书法艺术N0RT赵执信诗稿墨迹从赵执信的诗稿谈他的书法艺术赵执信是清代涛坛上颇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着名的淡龙录极力反对清代诗坛 一代正宗 的王渔洋所倡导的 神韵说 ,从而掀起了清代诗坛上一场大的争论.他的诗之中 ,须有人在 .诗之外 ,须有事在 .文以意为主 ,以语言为役 .0 的观点 ,对清诗坛的形式主义倾向进行了无情攻击.赵执信 ,字伸符 ,号秋谷 ,又号饴山老人 ,无想道人 .山东益都人 (今山东淄博 ).生于康熙元年 (1662 年),卒于乾隆九年 (1744年 ).在世 83 年.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赵执信诗稿墨迹 ,共收入赵执信手迹诗稿 60首 .绢本 ,每幅

2、长 55cm,宽为 3tcm.以册页精装共 6O 开 .这 66 首诗稿有 59 首被收录到赵氏的饴山文集内 .其中 :幽梦迷离傍画屏 ,楚墙几度新窥宋 ,别期迢递羡双星辽鹤重来旧姓丁 .一张岩北里赋情空眷恋 ,东阳多病更伶俜 .芳菲惆怅攀教尽 ,倦眼何缘再放青 .无题限丁字此诗被饴山文集 * 遗漏 ,可作补遗收入 .这部诗稿前后六十首 ,都是同一时期书写 ,显然是对个人诗作的抄录 ,以馈赠友人之作 .从诗中可窥探赵氏生活的阶段应在 3458 岁之间 ,书法作品是 58 岁以后时所书 .本诗稿为我们提供了 抱膝轩 , 抱膝居士 , 闲斋 等赵氏的字号 .可作为室名别号索引补遗此诗稿共收录大小不

3、同的印记 15 枚 .从印章及别号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赵执信更多的证据 .赵执信天资聪颖 ,思维敏捷 ,并带有几分自负 .他的性格刚直是形成他在诗坛上不畏权威 ,敢于同形式主义作斗争的重要内因.他对王世贞诗论上的抨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作为明末清初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赵执信对其作为 婿舅父 的王世贞实行不礼的 ,但是 ,赵对王渔洋在诗坛上居霸主地位的 神韵说 ,不满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谈龙录的出现 ,是赵执信正式对 神韵说 发出的抨击 .他的这一个性特征与其平时的恃才傲物 ,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 .就在他 28岁时 ,孝皇后佟氏病逝举国火哀,犹未除服 ,赵执信却同朱典 ,查慎行 ,洪升等几个文

4、人观看长生殿 ,被黄六鸿弹劾 ,以国恤张乐 为大不敬 被革职除名 .留了十年一挥手 ,今 FI 别长安 0 和 可怜一曲长生殿 ,断送功名到白头 的悲剧=赵执信的书法同诗一样 ,富有才气 .由于诗名震耳 ,所以书名为诗名所掩 .其书法的用笔 ,结字上仍是师从王羲之及唐人.最大的还是董其昌的影响 .整体的布白 ,仍没有跳出董其昌的窠臼 .他虽然把董氏书法讥之为 矜姘取怜 ,其实他自己书法风格形成图匝0RTHWESTFINEARTS过程 ,就近取董为参考 .赵执信书法的秀逸 ,淡远 ,爽俊的风格 ,是跟他生活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的 .清初 ,顺 ,康,雍,乾四朝 ,董氏书画影响超过明代 .乾隆时期

5、,虽仿效康熙转而推尚赵孟戽 ,只是赵 ,董书法的结合而己 .董其昌生前社会地位及艺术影响 ,使他成为晚明书坛的泰斗 .董其昌的书法受到康熙皇帝的推崇备至 ,形成一种学董之风 ,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 .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 :近董思白不取道健 ,学者更弱俗 ,董公却不俗 .冯班点出了清书法的弱点 ,但对董氏书法评价极高 .冯班是对赵执信影响最大的人物 ,赵氏有诗句云 :人间唯有上党冯 ,石室秘法传来工 (为索书者所苦戏题长句 )冯能在赵氏心目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是不容易的 ,他的谈龙录就是在冯氏诗论的影响下写成的 .由于清代帖派书家被董其昌所笼罩,始终以一种艺术语汇的不断重复而未能逾越.赵执信的

6、书法是属于清代早期崇尚帖学的一族 ,也流露了一种 馆阁体 的气息 .清代 馆阁体 书法追求的是一种端庄 ,圆润 ,工稳 ,富丽的美感 ,但缺少了个人的情感和艺术上的独创风格.其实是祟尚董氏书法者削弱了董书的生拙之趣和率真之情.但这种格凋同皇帝追求的柔媚,细腻 ,甜俗颇为合拍 .赵执信的艺术时代 ,是康 ,雍,乾三君王时期 ,这些君王们一方面对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 ,实行恐怖政策 :另一方面对知识分子实行科举笼络 ,引导他们追求功名 .赵执信十八岁考中进士 ,选人翰林院 ,23 岁担任山西省乡试主考官 ,25 岁为右春坊右赞善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天赋的年轻知识分子.国国图赵执信诗稿墨迹无论在思想 :和

7、艺术上都摆脱不了封建传统尊封君主的意识 .书法上 ,对每个文人来讲 ,都不得不考虑对自己书法的定格,去趋势附炎君主的那种心态 .赵执信的书法既具有这方面的影响 ,又】司这种书风不完全相同.他的书法有 馆阁体 的规矩 ,但摒弃了 馆阁体 的刻意呆板 .他的书体法度谨密 ,不失之严 ,不失之放 .他毕竞是清代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文学家的气质和素养使赵执信具备了书法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素养及对书法的审美能力 ,使他的书法行中带楷 ,运笔出锋 ,藏锋相间 ,笔势圆劲 ,结体清秀 ,用笔变化轻松而自然 .他善于用笔尖的凝重和提笔后运笔时的流动感 .风神驼宕 ,笔力凝秀 .在用墨上 ,有时淋漓 ,有时躁动 .

8、意,气, 神皆从笔墨处求之 ,从艺术家的人格 ,修养 ,才力 ,学识 ,悟性乃至兴趣 ,灵感中求得 ,这种笔墨外的工夫 , 刃中艺术创造的内在规律 .从他的风格的微妙变化的差异上 ,皆能反映出其书法特有的真率之趣 .清王澍在论书剩语中这样说:使尽气力至于沉劲入骨 ,笔乃融和 ,和则不刚不柔 . 和即是神韵 ,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美学品性 ,赵执信的书法准确地把握了这个和字.赵氏的书 祛是韵与势的结合 ,但韵的成分超过了 势,这正是赵执信书法的显着特点 .文人的趣味体现在书法艺术之中 ,恰恰是艺术家赋予作品的 韵.赵执信书法所带有的麻灵美 ,增加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他用自己精深的文学修养和字外工夫丰富 ,提高了书法的境界 .另一方面 .叉借书法作为倾吐喜 ,怒,哀 ,乐的表现工具 .对这些情绪的表达 ,无不是通过书法创作中书写的具体文辞 .老知笔法 ,始悔俗传执笔之误 ,苦欲改之 ,难哉 .无想道人识 .这是赵执信对他的读列仙传 * 的题跋 ,从题跋中 ,可以看到赵执信在书 ;盍上的谦虚 ,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书法是不满意的 .本馆这本墨迹诗抄 ,是书法与 警文完美的结合 ,优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