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路立交工程降水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1页
某铁路立交工程降水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2页
某铁路立交工程降水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3页
某铁路立交工程降水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4页
某铁路立交工程降水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京九立交工程降水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aa高速二期于k20+909.7处与京九铁路交叉,修建2-14.6m(净)两孔连续式箱桥穿越。桥址处原地面高程为52.200m左右,箱桥滑板底标高为47.541m,冬季枯水季节水位高程为49.400m左右,桥址区地下水埋深2.8m左右,需降水深度为6.7m左右。箱桥滑板为梯形,长边47m,短边43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含水介质为粉土及其以下砂性土。主要受大气降水和灌溉补给。2.编制依据 1.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gtj/t111-982.2施工图纸2.3类似施工经验。3.计划开竣工日期计划开工日期: 2011年03月25日计划竣工日期: 2011年11

2、月20日4 . 降水方案6.7 滑板施工降水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箱涵基坑43m*47m,真空点井降水最大降水深度为6m,降水漏斗曲线坡度i为1/10,有效作用半径最大为(6-4.1)*10=19m,不满足等效半径26.1m的要求,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案可或采取真空井点降水配合管井降水方案。(一)管井降水1、降水井的深度可按式确定 h= h1+ h2+ h3+ h4+ h5+ h6h-降水井深度h1-基坑深度,取4.7mh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取2.0mh3-ri,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i取1/10,r取26m

3、h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取2.0mh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取2.0mh-沉砂管长度,取3.0mh =4.7+2+26/10+2+2+3=16.3m本工程h取17m2 、基坑涌水量计算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场地地下水属稳定潜水类型,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故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1.366k(2h0-s)s/(lgr-lgr0)q-为基坑日涌水量m3/dk-为土壤渗透系数, 细沙出经验值510m3/d,此处可取8m/d;h0-为管井水位埋深ms-为水位降低值m r-为降水影响半径m,r=2s(h0.k)1/2r0-为基坑等效半径m计算简图如下:图1 无压井降水计算简

4、图h0-潜水含水层厚度 根据现场实测可知潜水水平标高为-2.8m,降水井深为17m h0=17-2.8=14.2ms-基坑水位降深s=4.7-2.8+26/10+2=6.7mr-降水影响半径, r=2s(kh0)1/2 k-土的渗透系数,取8m/d, r=2*6.7*(8*14.2)1/2=142.822mr0-基坑等效半径 r0=0.29(a+b) a、b-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a=47m,b=43m,r0=0.29(43+47)=26.100m q-为基坑日涌水量q=1.366k(2h0-s)s/(lgr-lgr0) q=1.366*8*(2*14.2-6.7)*6.7/(lg142.82

5、2- lg26.100)=2152.428m3/d3、 井点数量的确定:管井单井出水量,按照经验公式q=d/d,*l*24q-管井出水能力(m3/d)d-过滤器外径(mm)取30mmd,-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经验系数,根据规范取70l-过滤器淹没段长度(m)q=30/70*14.2=146.057 m3/d井点数量计算n=m.q/qm-为井点备用系数可取1.2; q-基坑涌水量q-管井单井出水量 n =1.2*2152.428/146.057=17.684本工程n取184 、基坑中心水位降低深度计算: s=h0-h02-q/1.366klgr-1/n*lg(r1r2rn)1/2 s-基坑中心处

6、地下水位降低深度 r1r2rn-各降水点距基坑中心点处距离按降水井之间的距离算,故 r1=24m,r2=24m r-基坑降水影响半径 r0= 143.522m s=h0-h02-q/1.366klgr-1/nlg(r1r2rn)1/2=14.2-14.22-2152.428/(1.366*8)*lg143.522-1/18*lg(2416)1/2 =7.19m7.19m6.1m根据以上计算,降水井的布置和深度大于最低降水深度要求。完全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故降水井深度为17m,计算36眼,设计35眼,备用8眼。滑板中间增设3眼井,以增加中心降水。布置图详见附图1。(二)真空井点降水1、点井深度确

7、定 h= h1+ h2+ h3+ h4+ h5+ h6h-降水井深度h1-基坑深度,取4.7mh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取1mh3-ri,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i取1/10,r取26mh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取2.0mh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取2.0mh-沉砂管长度,取0mh =4.7+2+26/10+1+2=12.3m二级点井有效长度为11m,故单独真空点井不能满足降水要求,采用真空点井于管井结合的办法。图2 二级真空点井降水示意图2 、基坑涌水量计算采用以上管井计算涌水量q=2152.428

8、m3/d3、 井点数量的确定:单井出水量1.5m32.5m3/h q=24*2 =48m3/d 井点数量计算n=m.q/qm-为井点备用系数可取1.2; q-基坑涌水量q-单井出水量n =1.2*2152.428/48=71.7本工程真空点井布置6套,有效真空管100根满足不小70的要求。(布置图见附图2)(三)降水方案选定管井降水深度大于5m,降水稳定,有利基坑中心降水,但降水速度慢,不利于紧急情况的处理,真空点井降水迅速及时,但降水面积有限,不利基坑中心降水。充分考虑路基挖空桩降水管井,采用真空管井与真空降水相结合的办法降水。(详见附图2)4.3 路基挖空桩施工降水路基挖孔桩降水面积为26

9、m*42m,降水深度为5m,根据以上计算采用22根30mm管井降水,充分利用基坑降水点井,配合降水。(详见附图2)4.4 雨水泵站沉井施工降水泵站沉井深13.86m,沉井底高程为38.79m,采用管井降水。沉井四角共布设四眼井,管井深度19m,管径50mm。图3 沉井降水井布置图4.5 引道挡墙施工降水挡墙降水里程为左侧k20+720-k20+850 ,k20+917.1-k21+250,右侧k20+720-k20+850 ,k20+922.270-k21+250,根据以上计算,挡墙施工降水面积小,降深浅可采用真空点井降水。每四十米布一套40管真空点井设备,管间距为1m,每个工作面设两套共设四

10、个工作面,共需8套。5 降水井施工操作工艺流程:测量放线 机械进场 钻井 埋设井点管 洗孔 水泵安装 抽排水 管井拆除在进行井点降水前必须根据井点布置图先进行放线,保证管井的位置不能偏离基坑太远,不利于降水;管井不能处于基坑内,影响基坑土质的稳定。井点设于基坑开口线外1m,管井用反循环钻机成孔。成孔立即下降水管,井管深度达到设计深度。方可进行洗井。洗井直到有清水流出,方可停止洗井,进行降水,降水四天后测量地下水下降的位置,当地下水降于基坑底500mm时,进行基坑开挖工作。6 基坑排水 箱桥竣工前降水不能停止,故基坑排水量较大。距开挖基坑西侧约400m处为一取土坑,坑内积水,占地面积约30亩。拟

11、征为排水坑,基坑水通过排水渠排至该坑内。7 沉降观测铁路路基位于地面以上5m左右,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2.8m左右。铁路路基坡脚距最近降水井约3m,降水期间加强铁路路基的沉降观测,铁路路肩设3个沉降观测点,于中线公路相交处设一个,中心两侧15m各设一个,降水期间每隔4个小时测一次,如发现沉降量大于5mm,即停止降水,加固路基。路基加固后方可继续降水。8 雨季施工 为保证雨季基坑积水,使前期工作功亏一篑,基坑四角设4个集水坑,利用10kw大功率水泵及时排除积水。9 保证措施 白天施工员对现场排水情况不间断的进行检查,电工对每台水泵工作情况和电源进行检查,尽力使问题排除在发生前。夜间编管理人员值班表,值班人员不间断的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并与电工建立联系。附图1附件2主要工程量一、箱桥主体及路基挖孔桩降水施工(运行7个月)真空降水设备6套 17米30cm管井27眼二、引道降水施工(运行6个月)真空降水设备8套三、沉井降水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