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10篇_第1页
语文教案集合10篇_第2页
语文教案集合10篇_第3页
语文教案集合10篇_第4页
语文教案集合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he kind of people who blindly look forward to but never act are a breeding ground for the plague.(页眉可删)语文教案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标】、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二、我的

2、发现?、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钅 钢 铜 铁 钉衤 被 裙 裤 袄疒 病 疼 痛 疯、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课件的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拓展:找一找钅、衤、

3、疒旁的字。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三、我会填?、出示课件(不带词语)一只( ) 一个( ) 一把( )一块( ) 一条( ) 一盘( )、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拓展:五颗( ) 一座( ) 一本( )一幅( ) 一架( ) 一间( )四、我会读?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本领 习惯 宣布 称赞 议论纷纷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学生自己读一读词语

4、,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说说吞吞吐吐()形式的词语。五、读读背背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老师指着课件让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齐背儿歌。(配乐)第二课时口语交际:合作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与别人合作做成过事情,选一件讲给同学听

5、。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合作的图片。、 指导学生简单地说出图意。(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板书课题合作。、师讲合作做成的故事。、小组内每人讲与别人合作做成的事,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里讲。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而且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希望每个

6、人多关心身边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展示台这次展示台是展示自己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谚语等。这一项活动要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比比谁说的谚语多,比比哪组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多;同学之间进行词语本交流,合作制作词语卡片,互赠自己喜欢的词语。语文教案 篇2内容预览:生命之舟学习目标:1.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2. 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文体常识:1. 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2. 背景资料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

7、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3. 题目解说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主题分析:_通过报道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结构分析: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

8、三部分:第一部分:(段)簰洲湾溃口,号凌晨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第二部分:(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第三部分:(段) 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结构图表如下:写法分析: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1.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

9、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

10、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_同志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的过程。生命之舟一. 知识积累1. 解释下列词语。(l)感人至深:(2)同期声:(3)率先:(4)肆虐:2. 辨字组词。暮( )洲( )梭( )逐( )虐( )幕( )州( )俊( )遂( )谑( )3

11、. 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水和矿物质盐类, 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也参与躯体的组成, 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a不管 并且 但是 b即使而且 但是c虽然 而且 但是 d如果而且 那么4. 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a你是酷暑里的浓x 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5.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6.这

12、篇课文,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场景,而且,在采用以时间为叙述顺序的做法上,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很相像,试着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中用具体时间段来描写场景的段落,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二. 强化阅读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凌晨3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战士苟峰。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众的树丛靠拢。行进之中,冲锋丹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

13、分危急同期声。(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同期声。到2号上午10点,二号冲锋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号下午4点,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进入簰洲湾内救人,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7. 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8.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9. 报道

14、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10. 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答案一. 1. 2. 略3. c4. a5. 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视想性、即时性。6. 略。二. 7. 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8. 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是为了突出冲锋舟向小树靠拢的艰难。9. 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10. 因为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语文教案 篇3学习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3、懂得珍惜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友谊。

15、初步感受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述的方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内容:课本第页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二、识字写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1)利用儿歌巩固识字的方法,学习科、亚、呆。(2)识字与识词结合,鼓励学生发现识字方法。(3)用游戏的形式巩固识字,积累词汇。3、指导写字。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朗读感悟1、出示思考题(1)床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2)同学们想通过这个气球对科利亚说些什么?(3)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心里会想些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3、全班讨论:(1)指名读

16、第二自然段: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的指手画脚”这两句话的感情。(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四、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边读边体会,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评读的时候,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同学之间评价,这样设计的目的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

17、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在读完课文后的评读,同学们在自读与互评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的心情,激起学生再去读书的欲望,在读书时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朗读后,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语文教案 篇4【活动目标】1、教会学生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重点)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3、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难点)【活动准备】三组学生 、 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 、奖品。【活动过程】一、准备

18、活动1、活动学生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二、基本部分1、请六名学生放风筝,让学生尝试错误。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学生放风筝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幼儿讨论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3、请第二组学生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学生:你们撞到对方后,疼

19、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讨论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的学生,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5、请第三组学生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学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三

20、、结束活动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把握_脉络,理解思想内容。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教学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预习:识记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克扣接济唏嘘(xixu)稀罕 噩(e)耗 呵斥 诘(jie)问焦灼 伎俩jiliang)颠沛 吊唁(yan)文绉绉(zhouzhou)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nuo)诺 生死祸福猝(cu)然 昏厥(jue)满脸戚容阅读课文,疏通_脉络。教学设计导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有各的行业规范。诚信不仅应该是职业道

21、德的基础,更应该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我们应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速读课文,理清_脉络。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必要时进行合作探究),理清行文线索,把握_结构。教师可板书或投影,以提高阅读效率。明确: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行之后。编写提要,把握主要内容。要求简明扼要,语言平实。概括主要情节,减删细节。提示:a从业缘起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b、信客生涯语文教案 篇6一、教学目的:1学习两短文选取充满情趣的细节表现家庭成

22、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将人物活动置身特定环境之中的写法。2朗读训练,把握_的感情基调。3学习短文中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美好品德。二、教学重点:1把握_的中心意思。2朗读时把握_的感情基调。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课时: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我们已经学过了三描写家庭生活的散文。这节由大家自读两选材新颖,表现方式独特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散文。(短文两)二、检查预习注音并解词:各得其所栩栩如生小心翼翼潇洒涟漪妩媚粗犷分歧酷冬一霎时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感情基调。四、讨论:1散步写了一件什么事?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2母亲听从“我”的劝说,同意去散步,说明了什么?母新听从劝说,说明我从小是个听话

23、的“孝子”,现在母亲便很信任“我”。这个细节表明祖辈与父辈间的信任与理解。3儿子发现“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说明他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充满儿童情趣。4第一次分歧的结果怎样?这反映了什么?第一次分歧选择行走路线最终达成互谅和统一,反映了祖孙三代真挚的感情。5“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句话提示了中年一代肩负的重任他们扶老携幼,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是肩负生活使命的一代。金黄的大斗笠自读要点:1. 这短文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它又由三幅图构成宛如电影中三个镜头的叠现。试根据提示找出这三幅图来

24、,指出它们的起讫。2这短文如一幅意境优美的图画,在这幅风雨图中点染出一个故事,是什么故事?表现了什么?3朗读全文,设计停顿。语文教案 篇7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主要以认字以及基础为主,因此教师要把教学弄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目光,一起看看吧!教学目标:1、认字:15个。渗透性识字。2、写字:7个。笔画笔顺练习。3、识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教学重点:通过自学、伙伴学、小组学的方式,认读13个生字,巩固认读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大家都快乐”的原因和乐观积极的情感。第一课时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一)a 伴你成长p48 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什么时候快乐。一个人在家时和爸爸

25、妈妈出去玩时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时候跟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聊天时和小朋友一起玩时每天早晨上学时每天下午放学时b上课前,同学们玩了什么?几个人玩的?你觉得这个课间过得怎么样?自由发言。(二)怎样才快乐?怎样大家都快乐?读课题。再想一想,课题怎样读听起来更好听?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一)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二)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段话,用手势告诉大家四段1.会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谁来试一试?(在学生读文中,随机出示生字)2.谁来把这四段话连起来读一读。(三)测读本课的生字字卡,把全班会的放一边,不太会的贴在黑板上。(四)出示课文要认识的生字为红色,指读生字,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变回黑色。

26、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三、自主识字,集体反馈(一)自学生字:可以自己学,可以和伙伴一起学。1.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生字;3.摆字卡,检查。教师巡视。(二)汇报1.请“小老师”把记字的什么好办法介绍给大家。拼音:diu 丢qio悄un广xin象说说记字的办法:(形声字;会意字等等)组词:静、棋等2.请组长领着同学再领着读一读这些字。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字,小组长出示卡片,其余学生读。3.开火车,看大屏幕。学生开火车读词语静悄悄独自悄悄话三人成众赛拔河踢毽子听广播下象棋打乒乓折纸船掰手腕丢手绢(三)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1.课文读给同位听一听

27、。说说你觉得怎样最快乐?2.汇报交流一个人,挺快乐;你做哪些游戏是很快乐?你一个人在家时干什么?怎样才能读出你快乐的心情?练习读;指名读;集体评议。两个人,真快乐;三个人,很快乐;许多人,更快乐。为什么大家一起玩时最快乐?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齐读第四段。3.原来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你有什么新玩法?如:我很喜欢和一起玩,我最喜欢和一起玩。挺快乐,我真快乐。我最快乐。4.练习表演读一人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同伴一起读第二段,由此顺延,最后全班一起读第四段。5.小结: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你想天天快乐,可以每天做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有了好心情,怎

28、么都快乐!四、练习书写还广些话众跳丢重点指导:众品字形结构些描一描再写五、课后小结板书设计:大家都快乐一个人,挺快乐 折纸船 踢毽子 听广播两个人,真快乐下象棋 打乒乓 讲故事三个人,很快乐 跳皮筋 掰手腕 过家家学唱歌许多人,更快乐 丢手绢 赛拔河 第二课时一、引入:读儿歌小红伞,小花伞,接着天上小雨点。妈妈下班累又乏,我端杯水送给她。妈妈,妈妈,您歇会儿,我来帮您干点啥?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二、熟读课文1.表演读:一人读第一段,和同伴一起读第二段,由此顺延,最后全班一起读第四段。2.舞蹈表演:同一个动作,一人跳,邀请同伴跳最后大家一起跳。三、读词语,把表示动作的字涂上颜色1.自己读

29、词语。2.把表示动作的字涂上颜色踢毽子听广播掰手腕讲故事喂小狗堆积木跳皮筋吹喇叭3.说说你会做哪些动作?四、听故事好吃的帽子。1.听第一遍,想想小松鼠的帽子没了,为什么还特别快乐?2.听第二遍,写写小松鼠为什么快乐。3.说一说。4.小结:帮助了别人,不只是为别人解决了困难,而且自己也得到了快乐,所以说是互相帮助。大家在暑假里试着帮帮别人,看是不是很快了?五、课外延伸一个富有的国王天天过着大吃大喝的生活,还是闷闷不乐,不高兴。他决定出王宫亲自去寻找快乐的人。国王走到田野,看见一个穷困的农夫在放声歌唱,就去问他为什么这样快乐?农夫说:“我以前也为没有鞋穿而难过,可是当我遇到一个没有腿的人,才发现我

30、该活得快乐。”国王听了农夫的话,快乐了吗?六、课后小结板书设计:好吃的帽子踢毽子 听广播 小松鼠 鼹鼠 奶奶掰手腕 讲故事 快乐?喂小狗 堆积木 帮助了别人 自己快乐跳皮筋 吹喇叭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评析欣赏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雨说教案设计一、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悒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

31、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二、解题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1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

32、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浪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三、分析理解诗意1. 找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正音2. 回忆如何赏析诗歌(出示小黑板) 注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富有激情。) 品味重点

33、语句,感受诗的意境。 整体朗读全诗。实现对全诗理解的升华。(一)朗读1.在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的音乐美。(明确:语调、停顿、重音)2.师配乐范读,学生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3.小组读。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并且给画面起个题目。师示范:如第五小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此文转自斐.斐.园 ff.net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34、题目:大地期盼的春雨、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找一组学生一个描述画面,一个有感情的朗读)3.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4. 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二)品味(过渡语: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它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它是生命的源泉。权势抓住“雨”这些特征,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

35、吟咏,细细品味。(自由发表见解)2.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体会,这一节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3.齐读第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体会:这两节中,“勇敢地笑”反复出现,诗人为什么这样写?(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他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的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36、5.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显然,“雨”带来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品出这种“甜”了吗?请引用诗歌中的内容陈述你的理由。6. 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明确:拟人的手法,读了让人倍感亲切。)7.请阅读副标题,然后说说:这和的主旨有什么关系?(明确:副标题便于我们理解诗的主旨。这首诗特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作,表明了作者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同时也符合孩子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强。)(三)全班齐读,感悟全诗。四、小结这雨不是波勃狄伦的苦雨,而是甜田地叫着孩子乳

37、名的、使大地长出甜甜的苹果的甜雨;不是余光中春寒料峭的冷雨,而是充满“温声细语”、充满“爱心”的暖雨;不是范仲淹“连月不开”的霏霏“淫雨”,而是脚步轻快、其润如酥的喜雨。这雨滋润大地,使万物欣欣向荣。这雨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充满快乐的四月,而不是艾略特所抱怨的“残酷的。四月。这雨“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又亲近人们,带来了笑声和歌声,这雨使天地人和谐交融在一起。这雨带来的春天,是纳斯鸟语花香的“甜蜜的春天”。“雨”对少年儿童“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话对“雨”说吗?请简要说说你的想法。五、作业:1以“我对雨说”为题写一首诗,仿照本诗的结构回答雨说。2 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

38、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的区别。3 选取两个画面进行生动的描绘。语文教案 篇9课型:教读研讨课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目标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

39、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

40、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

41、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作者

42、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