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中医1 L1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传统中医 传统中医2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概述: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 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 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 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 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 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 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 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 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 活力。 传统中医3 “中医”是个专用
2、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 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 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 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 “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 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 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 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 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 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 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 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 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 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
3、”和 “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传统中医4 历史历史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 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 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 “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 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 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 对比。 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 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 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 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 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 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传统中医5 中医发源于
4、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 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 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 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 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 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 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 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 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 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传统中医6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
5、著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秦 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 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 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 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 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 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 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 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 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 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 传统中医7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 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 了发展的基础。 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
6、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 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 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 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 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 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 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 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 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 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 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 传统中医8 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 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
7、进了中药 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 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 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 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 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 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 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 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 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 传统中医9 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 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 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 声。
8、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 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 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 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传统中医10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 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 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 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 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 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 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 的一种最高境界。 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 “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9、焉,万物育焉。” 传统中医11 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 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 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 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 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 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 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 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 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 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传统中医12 第一个代称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 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 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 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 的别名。 第二个代称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 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 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
10、前, 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 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 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 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传统中医13 第三个代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 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 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 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 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 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 医为杏林。 第四个代称称悬壶。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 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 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 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
11、葫芦中,只 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 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 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 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 成了中医的标志。 传统中医14 基础理论基础理论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 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 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 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 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 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 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 部分之间,以及人体
12、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 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 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 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传统中医15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 朴素认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 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 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 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 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 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 气散则形体灭亡。 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 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 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
13、。 传统中医16 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 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 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 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 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 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中医 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 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 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 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 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 讲阴阳的观念。 传统中医17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 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
14、物属性,并 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 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 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 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 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 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 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 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 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 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 规律。 传统中医18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 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 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 (脑、
15、髓、骨、脉、胆、女子胞)的 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 被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起 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 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 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 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传统中医19 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 1.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 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这正如淮南 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世俗之人多 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 而后能入说。”冠以“黄帝”之名,意在 溯源崇本,藉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 早。 从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理论体系、 内容特点、先秦古韵等诸方面论
16、证黄帝 内经的绝大多数篇章(也即黄帝内经 的主体部分)成于战国。 黄帝内经十八卷 传统中医20 医经是根据人身的血脉、经络、骨髓、 阴阳、表里等情状,用以阐发百病的 根源、死生的界线,而度用适当的针 灸汤药等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调制各种 适宜的药剂。最好的药剂之功能就像 磁石取铁一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高明的医者违反医学理论,致使当 愈者反剧,当生者反死。 简言之,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 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 著作。 传统中医21 2.2.难经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 “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 经。 作
17、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 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 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 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 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 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 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 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 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 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传统中医22 3.3.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4.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 我国现存最早
18、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 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 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 神农,古传说中“三皇”之一,传称神农尝百草 始有医药,书名冠以神农为尊古之风的假托。 书凡3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 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的效能和使 用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立为3卷分 别论述。 传统中医23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 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 一。 首先,在药学方面,所论365种药物的疗效真实 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 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 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 其次,在方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 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瓦工贴瓷砖合同范本
- 融资租赁公司 合同范本
- 汽车区域销售合同范本
- 按揭买车贷款合同范本
- 年药店合同范本
- 瓷砖加工合同范本
- 兼职临时协议合同范本
- ktv买卖合同范本
- 家庭饮料购买合同范本
- 智能锁供货合同范本
- 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试卷(十套)
- 注射泵操作使用课件
- 【A公司轮胎出口业务的营销策略探究开题报告8000字(论文)】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DZ∕T 0248-2014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正式版)
-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 某某信访案件化解方案
- +【高中语文】文章修改(教学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 办公用品售后服务方案
- 放射科新技术介绍
- 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