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车间中和尾洗岗位操作规程_第1页
复合肥车间中和尾洗岗位操作规程_第2页
复合肥车间中和尾洗岗位操作规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合肥车间中和尾洗岗位操作规程1 岗位任务和岗位管辖范围1.1 岗位任务规范中和尾洗岗位生产操作程序, 明确员工的日常工作内容, 保 证岗位生产正常稳定有序进行; 制备合格的复合肥料浆供造粒岗位生 产,洗涤回收造粒尾气中的氨、粉尘,以及中和尾气中的氨。1.2 岗位范围1.2.1 大混酸槽、管式反应器、中和槽、溶解槽及附属混酸泵、气氨 贮罐管道计量调节系统。1.2.2 尾气洗涤文氏管、旋风除沫器、空塔、尾气风机及附属的泵与 管道,尾洗循环磷酸管道(尾洗区域至大混酸槽北边为界) 。1.2.3 中和加尿素的斗提机、星形下料机、螺旋。1.2.4 本岗位包括中和、尾洗两个工序。2 工艺原理及流程概述2.

2、1 中和工序 大混酸槽里的混酸由泵加压经计量后与来自气氨缓冲罐的气氨 经计量后在管式反应器内进行中和反应, 反应生成含多种成份温度在110 C左右的复合肥料浆进入中和槽,反应热蒸发料浆中的水分在中 和槽分离抽入尾洗工序。 料浆由中和槽溢流至尿素溶解槽 (在斗提机 所投尿素进入尿素贮斗经星形下料机均匀给料后由螺旋输送加至尿 素溶解槽)溶解尿素提高氮含量至要求值,再溢流至喷浆槽,由喷浆 泵送至造粒岗位喷浆。筛分岗位筛下来的大粒返料在大块溶解槽溶化后溢流至喷浆槽。 中和槽、大块溶解槽加水来自尾洗岗位空塔。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KHSO 4+NH3=KNH4SO4H3PO 4+NH 3=NH 4H2

3、PO4H3PO 4+2NH 3=(NH 4)2HPO4 H2SO4+2NH3=(NH4)2SO42.2尾洗工序造粒机出来的含尘、含氨尾气经过文氏管,与文氏管泵循环的稀 磷酸(小循环)一起在文氏管喉径处高度湍流气液混合进行传质传热, 洗去气体中夹带的肥料粉尘,稀磷酸与氨反应吸收尾气中的氨, 降低 气体温度。从文氏管出来的气体进入旋风除沫器除去所带的酸沫,除下来的酸沫经液封桶后抽入循环泵进口。 尾气除沫后再进入空塔用泵 循环洗水进行洗涤,洗涤后的尾气进入风机送入尾气烟囱排空。两个文氏管循环磷酸由磷酸库输过来进入2#文氏管循环槽,从2#文氏管泵出口分支进入1#文氏管槽,再从1#文氏管泵出口分支返 回

4、磷酸库,对两个文氏管循环槽内的磷酸进行连续更新 (此为大循环。 造粒开单线时也可进行单线大循环);空塔加入一次水或地槽收集水, 洗涤后洗水加入中和槽、大块溶解槽。一般开双线时1#空塔洗水加入大块槽,2#空塔洗水加入中和槽,开单线时每个空塔洗水能同时加 入中和槽与大块槽。冷风窑尾气在筛分岗位经旋风除尘后进入本岗位冷风窑洗涤空 塔,由泵循环洗水进行洗涤除尘后排空。 洗涤塔加水由两台风机的冷 却水串联后连续加入,再溢流至地槽。风机冷却水在系统不需要时可 排向水沟。化学反应方程式:H3PO4 + NH 3二NH4H2PO43主要设备一览表3.1运转设备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 量配套电机规格型号功率转速

5、混酸槽搅拌器台111KW尿素斗提机TH200x13050mm台1尿素螺旋输送机LSG200x2100mm台1混酸贮槽泵150FUH-26-60/35-C3台2Y200L-430KW1450r/mi n料浆泵PLC50/350N2台437KW1450r/mi n洗涤液循环泵150FUH-42-150-42-K台3Y225M-45-445KW1450r/mi n地槽泵LXY40 200台1Y132S1-25.5KW尾气洗涤液循环泵150FUH-42-150-42-K台1Y225M 445KW1480r/mi n尾气风机FY8-39-12NO15C台2Y450-4-355(IP54)355KW121

6、0r/mi n3.2静止设备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尿素溶解槽喲000 X1500mm混酸贮槽曲000 X6200mm料浆中和槽喲000 X5000mm料浆喷浆缓冲槽喲000 &320mm大块溶解槽血100 &320mm管式反应器SGF450/3000曲50 X3000mm文丘里洗涤器朝400 X5500mm喉径/800mm文氏管循环槽必000 X4500mm洗涤液槽必000 X4500mm尾气洗涤塔喲800 X11500mm地槽血350 X2450mm旋风除沫器 3000排气烟囱(尾洗)朝800 X40000mm工作温度65 C常压4工艺指标料浆中和度1.10 1.50料浆水份25 35%(

7、比重1.45 1.55)喷浆槽液位75 96%文氏管循环槽液位2240%5 正常操作要点5.1 每小时取样分析料浆中和度及水份情况, 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氨 酸比值和尾洗水加入量,确保中和度和料浆水份在要求指标范围内。5.2 与造粒岗位搞好配合协调,为造粒岗位服好务。控制好喷浆槽液 位,严防料浆溢出。5.3 中和岗位操作调节要遵循调混酸定生产负荷, 再按相应的氨酸比 值调气氨流量来控制好中和度。 根据造粒需要的料浆稠度配合调节好 中和槽加水量。5.4 按大粒返粒量控制好大块槽加水量,防止大块槽过稠溶化不好。5.5 根据养份情况在中和岗位做好相应调节添补。5.6 每小时检查尿素加入情况,确保加入均

8、匀稳定。5.7 管式反应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管内料浆粘附堵塞引起氨与 混酸不稳,要对其用蒸汽吹堵。吹堵时中和岗位临时停车,关闭氨与 混酸阀门,用蒸汽向中和槽内吹。注意一般不准吹混酸管道,除非确 认混酸管确实有堵塞(蒸汽吹扫时容易损坏其内衬) 。5.8 检查调节好两条线的文氏管循环槽液位,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内,防止液位低泵抽空或液位过高液封气相管。 稳定好文氏管槽磷酸 大循环, 防止大循环量不足引起槽内磷酸中和度变高变稠堵塞泵、 管 道和喷头。若大循环磷酸管道堵塞则必须联系清理疏通。5.9 检查调节好两条线空塔液位,根据中和加水情况消化好地槽废 水,尽量使风机冷却水不外排。5.10 做好各槽

9、定时排污。查看搅拌浆运行电流。5.11 调节好旋风除沫器液封桶液位,防止漫液或抽空。5.12 定时查看循环泵运行电流,结合检查喷头雾化情况,防止喷头 堵塞。若堵塞必须清理,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5.13 根据造粒需要调节好尾气风机风量。5.14 每小时填写好岗位操作记录 。5.15按时巡检,及时发现处理生产、设备上的问题,保证生产正常 进行。6异常情况处理不正常现象原因分析处理方法中和度偏咼氨比值过咼,用氨量太大减小用氨量,降低氨酸比值中和度偏低氨比值过低,用氨量太小增加用氨量,提咼氨酸比值料浆水份偏咼1洗水加入量过大2转化失调,磷酸加入量大混酸 比重低。1减小洗水加入量2联系转化校正磷酸加入量

10、,提高混 酸比重料浆水份偏低1洗水加入量过小2转化失调。磷酸加入量小混酸比重咼1加大洗水加入量2联系转化校正磷酸加入量,降低混 酸比重混酸流量变小1泵故障2混酸管阀门内衬脱落堵塞3混酸管被杂物堵塞1修泵或换泵2更换损坏的管道或阀门3拆开管道清堵氨与混酸波动大官式反应器堵塞吹堵或倒换管式反应器养份氮低1用氨量过少,中和度太低2尿素用量少3氨与尿素加入量不均匀4其它单养份偏差大,压低氮1增加用氨量,提高中和度2增加尿素用量3提咼氨尿素加入的均匀性4对养份做综合调节料浆颜色暗、黑1煤灰带入尾洗磷酸中2磷酸或钾肥原料本身的影1倒库换酸,调节好热风炉2换原料或降低使用比例排空尾气带沫1空塔旋流板堵塞2尾

11、气抽风量过大3烟囱排污管堵塞1停车清理空塔旋流板2减小尾气风机抽风量3疏通烟囱排污管,排水造粒机冒正压厉害1尾气风机跳闸2文氏管循环槽液封3气相管堵塞1检杳重启风机2迅速降低循环槽液位3停车清理气相管尾气风机振动严重1叶轮结垢造成不平衡2风机轴承磨损间隙大3风机地脚螺栓松动1停车清理叶轮积垢2检修风机更换轴承3坚固风机地脚螺栓洗液循量小或不稳1循环槽液位偏低2喷头堵塞3泵进口阀开度过小或泵带气4泵损坏1提高循环槽液位2清理喷头3开大泵进口阀或关小液封桶抽液阀 消除泵内带气4换泵大循环返酸管易堵1酸库液位低,磷酸容量少2大循环阀门开度小量太小3造粒不正常灰太多1联系磷酸提高库容2提高大循环量3减

12、小造粒机抽风量,调正常造粒7 开车操作7.1 中和工序开车原始开车前的检查准备7.1.1.1 检查各设备、管道、阀门、液位计、人孔门是否完好,阀门 开关状态调整到开车需要的状态。7.1.1.2 检查电气、仪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7.1.1.3 盘车检查各运转设备是否灵活,润滑是否良好,密封是否完 好。联系电工送电进行单体试车,检查正反转,调整到所需状态。检 查有无跑冒滴漏。7.1.1.4 准备好本岗位取样工具,分析仪器、溶液及各项记录表。7.1.2 原始开车操作大混酸槽液位达到 6% 以后要开启搅拌浆。7.1.2.2 中和工序开车前要打开管式反应器出口阀门与蒸汽阀门,对 管式反应器进行升温预热。

13、7.1.2.3 检查确认尾洗工序已开车,确认造粒岗具备开车条件。7.1.2.4 接开车指令后检查大混酸槽液位,联系氨厂供氨岗位提高氨 压,要求中和氨压0.3Mpa。7.1.2.5 打开混酸泵进口阀门、管式反应器上混酸阀门,开启混酸泵 用变频调节混酸流量。以中和槽内混酸盖住管式反应出口为宜。7.1.2.6 打开气氨电动阀与管式反应器前的截止阀,向管式反应器内 通气氨。根据开车负荷量对应调节好氨与混酸流量。 中和开车要遵循 先开混酸后开氨的原则,否则会造成石墨材质的管式反应器破裂。7.1.2.7 中和开车后要从中和槽底阀放料取样分析中和度,在溢流前 调整料浆中和度至 1.0以上,再逐渐调至正常生产

14、时所需的中和度。 向尿素溶解槽溢流后开启搅拌浆,开始向尿素溶解槽内加尿素。7.1.2.8 向大块溶解槽内加满尾洗水用蒸汽升温。待溶造粒开车后筛 分下来的大粒返料。7.1.2.9 尿素溶解槽向喷浆槽溢流后开启搅拌浆,通知造粒做喷浆准 备。喷浆槽液位达到 75% 以上后按中和量依次开启造粒各喷枪。中 和岗位转入正常生产,根据造粒生产负荷加减量。7.1.3 临时开车操作临时停车后的开车按原始开车相应步骤进行。7.1.4 长期计划停车:用尽大混酸槽内的混酸,按临时停车相关步骤 进行。停车后用蒸汽吹尽管式反应器内的料浆,放尽中和槽、尿素溶 解槽内的料浆, 将喷浆槽液位用到至最低。 用清水冲尽混酸泵内的混

15、 酸。具体按车间停车方案进行。7.2 尾洗工序开车原始开车前的检查准备7.2.1.1 检查各设备、管道、阀门、液位计、人孔门是否完好,阀门 开关状态调整到开车需要的状态。7.2.1.2 检查电气、仪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7.2.1.3 盘车检查各运转设备是否灵活,润滑是否良好,密封是否完 好。联系电工送电进行单体试车,检查正反转,调整到所需状态。检 查有无跑冒滴漏。准备好本岗位各项记录表。7.2.2 原始开车操作722.1本工序要在热风炉点火升温,造粒机出口温度达到55 C以前 开车。7.2.2.2 接开车指令后,联系转化岗位开启磷酸泵向文氏管循环槽进 酸。7.2.2.3 先向 2#文氏管槽进酸

16、, 在液位达到 1 8%后开启搅拌浆、 循环泵,检查文氏管喷头雾化情况。打开至1 #文氏管槽进酸分支阀向 1#文氏管槽进酸,在其液位达到1 8%后开启搅拌浆、循环泵检查文氏管喷头雾化情况。在 1#文氏管槽液位达到 22%以上后可开启泵出口 返酸分支阀,向酸库回酸。要调平两个循环槽的液位,控制液位在2240%之间。7.2.2.4 分别向两个空塔加水, 在其液位达到 1/3 后开启空塔循环泵。7.2.2.5 联系电工到位对尾气风机送电,开启尾气风机。开尾气风机 冷却水,加入冷风窑洗涤塔,至液满后将风机水倒入水沟。冷风窑循 环泵可在造粒开车时开启。7.2.2.6 开尾气风机后旋风除沫器液封桶的磷酸要

17、开启至泵进口阀 门,让泵抽走。要调平液封桶内的液位,防止抽空与漫液。7.2.2.7 在中和、造粒开车后根据中和槽、大块溶解槽的需要,分别 调节 1#空塔至大块槽的水量与 2#空塔至中和槽的水量。根据空塔补 水情况,将风机冷却水倒入冷风窑洗涤塔, 再连续溢流至地槽补入空 塔,不足部分则补入一次水。地槽有液位后要开启搅拌浆。按造粒需要调节尾气风机风量。7.2.3 临时开车操作 临时停车后的开车按原始开车相应步骤执行。8 停车操作8.1 中和工序停车临时停车8.1.1.1 接临时停车指令后通知氨厂供氨岗位降低氨压,待得到供氨 岗位许可后才能停中和,否则会造成氨憋压。8.1.1.2 关闭气氨电动阀门与

18、管式反应器前截止阀,停混酸泵关闭进 管式反应器前 DN80 球阀。若是冬天停车二个小时以上则要关闭泵进 口管夹阀, 拆开泵进口管用清水冲净泵内混酸, 以防止泵内结晶影响 下次开车。8.1.1.3 关闭向中和槽、大块溶解槽加水。时间略长的计划停车要放 尽中和槽内料浆。紧急停车的条件:公用管网突然停氨;8.1.2.2 中和混酸泵坏或管道堵,打不起混酸;8.1.2.3 造粒岗位原因,两条线都无法继续喷浆生产。8.2 尾洗工序停车临时停车8.2.1.1 接停车指令在中和、造粒停车后分别停止向中和槽、大块溶 解槽补水。8.2.1.2 将风机冷却水倒入地沟,停止向冷风窑洗涤塔补水。8.2.1.3 临时停车可不停设备,时间长系统温度降下来以后可停止风 机和泵,停止尾洗磷酸大循环。 临时紧急停车要停止其它设备时根据 实际情况执行。8.2.2 长期计划停车:在中和、造粒停车以前降低地槽、空塔液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