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化 学 性 地 方 病 的 综 合 探 究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班级:2011级 7班 姓名:周响响 学号:201111340750 化学性地方病的综合探究摘要:地方病一般分为生物性地方病与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化学元素性地方病以及从环境的角度认识地方病产生的原因,使人们认识一些地方病产生的地球化学成因。并且通过分析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地方病分布之间的关系为防治地方病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地质依据。关键字:地球化学环境;地方病;成因;防治方法 comprehensive explore chemical ende
2、micabstract: endemic generally divided into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lements of (geochemical) endemic.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is mainly introducing the chemical elements of the endemic and know the causes of endem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 ,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causes of some of
3、the endemic geochemistry generated. in additio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opography, geological structure, lithology, soil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ndemic distribu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geology provides som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4、of endemic diseases.key words:geochemical environment; endemic; causes; prevention methods.目录第一章 引言.1第二章 地方病与地球化学环境.1 第3章 几种地方病简介.2 3.1地方性甲状腺肿.23.1.1 地球化学成因.2 3.2 克山病.3 3.2.1 分布规律.4 3 3地方性氟中毒.4 3.3.1 病区的成因类型.4第4章 地形地貌与地方病.5第5章 地质构造与地方病.6第6章 地方岩性与地方病.7第7章 土壤与地方病.8第8章 水文地质条件与地方病.8第9章 地方病的防治.8第10章 总结.1
5、0参考文献.11一、引言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状况。地质环境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土壤-水-植物-食物-人体这个食物链进入人体,在极端的情况下,由于某一元素(或某几种元素)含量不足或过剩的结果,导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调节紊乱,严重的功能障碍,并使一定数量的人群患有共同的病症,引起地方病的产生【1,2】。地方病是由于在某一地区成土过程中各种元素大量淋溶并在另一地区大量的堆积,致使在某些地区的某些元素含量过低或过高,从而引起该地区不同生物反应即产生了各种地方病。地方病一般分为生物性与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元素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地方植物群和动物
6、群的不同生物反应的地区被称之为生物地球化学省。在一定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境内,就产生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一般分为“正的生物地球化学省”与“负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前者是由于在该地带内某些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后者是由于在该地带内某些元素含量过低引起的【3】。我国是一个地方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情重、受威胁人口多。目前,我国主要的地方病有:碘缺乏病(idd)、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二、地方病与地球化学环境 我国是一个地方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流行县占全国总县数的84%,现症病人5100万。据统计,在1996年确定的全国592个固定贫困县中,有576个县是地方病重
7、病区,占总数的97.3%【4】。病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仍相当严重。由于地方病的发生与生物地球化学性、自然疫源性和不卫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重病区多数集中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受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病威胁我国广大农民健康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彻底解决地方病带来的危害,不仅严重危害了病区人民的健康,而且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三、几种地方病简介3.1地方性甲状腺肿 该病简称大脖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在我国多流行于山区、 内地,尤其是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是由于人体内碘的含量过少或过多造成的。碘是地壳中的稀有分散元素
8、,迁移能力很强,容易淋溶流失。碘在人体组织中主要以有机碘形式存在,血液中的碘主要是蛋白结合碘(pbi),无机碘含量甚微。3.1.1地球化学成因一般把我国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划分为5种地球化学成因类型:(1) 区碘淋溶类型:山区由于土壤浅薄,土壤保持碘的功能差,故水、土缺碘。(2) 砂土碘淋溶类型:由于沙土中有机质含量大都小于1%和粘粒含量小于10%,对碘的吸附能力很弱,碘易于淋失。(3) 沼泽泥炭碘固定类型:在气候寒冷、地势相对低洼的积水区常发育沼泽泥炭,水中和土中有机质丰富。土壤虽然含碘量较高,但由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碘被禁锢于有机物中,水、土中植物可利的的碘很少。这是寒冷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
9、要成因。(4) 油田地下水高碘类型:油田地下水是富碘的。在饮用富碘的深层地下水的地区,人体从饮水摄取的碘量是适宜量的4.557倍。在干旱气候区,由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水量不足或矿化度过高而不能饮用时,居民只好饮用深层地下水。这就是水源性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5) 沿海食源性高碘类型:食用高碘食物会引起高碘性地方甲状腺肿。沿海地区居民食物主要以海产品为主,海产品十分富碘,渔民每日从海产品中摄取的碘量相当于最适宜摄取量的7240倍。3.2克山病该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是首先在我国发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据考证,该病可能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流行。病因至今尚未阐明。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倾
10、向于生物地化病因学说,认为本病是由于土壤或饮水中某元素过多,进入人体后选择性作用于心肌而引起中毒,或由于对心肌代谢十分重要的某些元素的缺乏或比例失调所致。目前认为克山病与硒缺乏关系最大,克山病的发病是在缺硒的基础上加上其它因素而引起的。一般病区主要分布在地表元素淋失环境,某些微量元素如硒、锶、钼、氟比非病区少【5】。另外尚有生物性病因学说,认为克山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主要集中于病毒方面的研究。3.2.1分布规律(1) 克山病有规律的分布在我国东北到西南的一条相当宽的区带内 ,呈带状分布,两侧无病区分别称之为西南非病带和东南非病带。(2) 在垂直高度上也有规律:纬度越南,分布高度越高。(
11、3) 从风化过程的特点来看,病带以硅铝风化壳为特征。3. 3地方性氟中毒该病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致使生活在该环境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致。大多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饮水中氟含量过高而引起,也有的地区因食物中含氟高亦可致病。中毒机制为:过量的氟可使人体的钙磷代谢平衡破坏,氟与钙结合形成氟化钙,沉积于骨骼和软组织,使血钙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促进骨的溶解和吸收。氟化钙的形成亦影响牙齿的钙化。此外,个体营养不良尤其维生素a、c等缺乏时容易引起氟骨症。3.3.1病区的成因类型一般根据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的环境介质的不同,将病区的成因类型划分为:(1)浅层地下水类型
12、:这类地区的氟来源于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和大片黄土。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强烈的蒸发浓缩造成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中富氟,或局部地势低洼、地下水径流不畅,氟离子无法迁移;而且此类地区地下水以碳酸氢根和钠离子为主,地下水中氟含量随矿化度增高而升高,导致浅层地下水氟含量高达几十mg/l。(2) 泉水和地热水型:氟是热水的特征性阴离子,由于地热异常区的岩性、地质构造条件的差异,氟含量变化较大。泉水和地热水中氟含量高的地区,居民直接饮用泉水或受其影响的浅井水,会引起氟中毒。(3) 富氟岩矿床型:含氟岩石风化淋滤及含氟矿石受地下水作用溶解,使氟离解,形成与矿脉地理分布相吻合的
13、病区;或当深层地下水流经高氟矿床或高氟基岩时,使地下水含氟量增高。(4) 生活燃煤污染型:由于落后的燃煤方式,燃烧高氟的劣质煤,污染了室内空气、食物、饮水,使居民摄入大量氟引起的地方性氟病。(5) 工业污染型:现代工业也会造成氟的严重污染,如磷肥厂使用含氟磷灰石会产生大量含氟粉尘和烟气;电解铝、玻璃、陶瓷工业、硫酸厂都会排出大量含氟废气污染环境,进而引起人、畜中毒【4】。四、地形地貌与地方病 地貌条件反映了地表化学物质组成的差异,其对于局部地区元素的迁移、聚集、腐殖质的形成、堆积和流失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地方病的分布往往与地貌、微地貌密切有关。山地分水岭、岗地等高峻地形有利于元素的淋溶,引起f、
14、i、se、ca、fe、cu、mn、zn 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负异常 ,从而导致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发生与流行;平原-洼地有利于元素的富集与腐殖质的堆积,引起各生命元素的富集,导致氟中毒-硒中毒等地方病的发生与流行。虽然大部分地方病在所有地貌(山区、丘陵、高原、平原、沙漠)都有分布,宏观地貌并不是它们分布的主要特征,但从整体上看,地方病的分布与宏观地貌存在着一定关系,见下表: 五、地质构造与地方病 我国一些地方病除具有区域性和带状分布的特点,还有一些虽然不具典型的带状分布,却围绕某一地质地理单元分布。如:碘缺乏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山区和内陆(在世界上主要集中于几大著名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
15、斯山、安第斯山等); 克山病病带除了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云贵高原病带外,还有长白山-沂蒙山病带等。通过对地方病病带、地质构造带和地球化学异常带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1)地方病病带在地理位置上与地质构造带密切相关,其主要分布于地质构造带及其附近,且大多集中于2个构造带的交叉复合部位,如地氟病病带范围与氟异常等值线区基本吻合,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云贵高原经向构造带与燕山、祁连山秦岭两个东西向构造带交切形成的 2个十字交叉状部位;(2)东西向的天山阴山大兴安岭砷中毒带与对应的纬向构造带基本吻合,也与其东西向展布的高砷地球化学异常带相一致;(3)地氟病(地方性氟中毒)病带与大于 600ppm
16、的氟异常等值线范围基本上重合;(4)克山病、大骨节病病带与氟异常带和低硒低钼异常带吻合,且大体上与北北东北方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云贵高原经向构造带一致。由此可见地方病带、地球化学异常带和地质构造带3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地质构造带是地球动力作用最活跃最集中地带,也是地壳最脆弱地带,在此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地球物质循环表现最为突出。地壳深部物质和地表物质的交换循环主要是通过构造活动和热流体运动实现的,伴随能量的释放和物质的循环在构造带产生元素的地球化学运动。元素的地球化学运动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受构造运动作用控制,所以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代表了地质构造作用的形迹。它的形态、走向、组合
17、和规模基本是与某些地质构造带相一致。在这样的活动带内出现生物和人体的某些异常情况是可能的,这也正好说明产于构造带内的地方病可能正是受这种构造作用控制。六、地方岩性与地方病 在我国克山病、大骨节病分布区的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喷出岩(如大兴安岭病区即位于华力西期酸性侵入岩、喷出岩风化带或残积、坡积地段、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病区为酸性花岗岩和玄武岩出露区域), 其次分布于内陆河湖相砂岩、页岩、泥岩及黄土区内(如青藏高原东段和四川盆地病区属于中生代内陆湖相沉积,松辽平原和陕甘黄土高原病区则属于中生代地层之上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6,7】七、土壤与地方病土壤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元素在地理环境中循环的
18、一个重要的中间介质。土壤对地方病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起作用。作物及人体食物链中的微量元素以土壤作物人体立体剖面的形式完成。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直接制约着各种地方病的发生和发展,不同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影响而不同。 八、水文地质条件与地方病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饮水中的元素极易被人体吸收。因此,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许多研究结果证实:饮用水中某些生命元素的余缺直接影响着地方病的发生与流行。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地氟病等地方病多分布于一定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内,其病因多为饮水型,饮水型地方病的发生与其饮用水中化学物质或某些元素 (如 fe、
19、i、zn、cu、se、sr、f、mn和so2及腐殖酸等)的异常(不足或过剩)有密切的相关性。九、地方病的防治 地方病与发病区的环境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起着控制作用。【9】70年代以来被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10】(1) 目前碘缺乏作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已得到世界公认,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还有其它因素引起甲状腺肿大,如硫氰酸盐、过氯酸盐等。另外萝卜、黄豆、白菜等含又硫脲类及磺胺、对氨基水杨酸等均可引起甲状腺肿大。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
20、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碘化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碘化油注射后,供碘效能可达 35a,口服碘化油、碘化钾方法简便,对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者应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当腺体过大出现压迫症状或有恶变时,可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 地方性克汀病也是由于缺碘引起的。症状及表现: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力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及运动神经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傻相、面宽、眼距宽、塌鼻梁、腹部膨隆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粘液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
21、迟、血浆pbi降低、血清t4、tsh升高),严重者可以达到白痴程度。(3) 地方性氟中毒又称地方性氟病。是由于环境中氟含量过高,进入人体内的氟过多,蓄积而引起的全身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地方性氟病应以预防为主:采用低氟水源、药物除氟、减少食物中含氟量以及限制含氟“三废”的排放。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常用对症治疗、中药治疗、补充钙及维生素i等,氟斑牙可用药物脱色,严重的氟骨症形成椎管梗阻致截瘫者可用外科手术治疗。(4) 克山病k亦称地方性心肌病,是首先在我国发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年、儿童和妇女居多。相同条件下汉族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少数民族,可能与其生活习惯有关,适当补充一定量的硒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另外改善营养、合理搭配膳食、改良饮水等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克山病临床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十、总结 纵观我们国家防治地方病的几十年虽然地方病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病情距消除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所以防治任务非常艰巨。首先,要加大对地方病研究的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使人们了解一些常见地方病的症状,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在地方病的病区以及过渡区。其次:提倡科学饮食,并保证市场可靠性,建立和健全地方病防治法规和条例,坚持预防为主。比如:对于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镇江市东部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初三下第四次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会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含解析
-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犯罪心理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年级七调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理论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大连市海湾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12次模拟(压轴卷)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二片区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开学质检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录音与编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工商学院《影像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湘西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一轮复习第四次过关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课件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控制方法
- 维修服务评价表
-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学习评价量规
- 哲学专业英语词汇
- 2019版人教版教材习题高中物理必修3
- 第1课 古代埃及-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课件(共16张PPT)
- 安全生产负责人任命书
- 基于内模控制的模糊PID参数的整定外文文献翻译完稿
- 信息经济学第六章_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