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中成药课件_第1页
解表中成药课件_第2页
解表中成药课件_第3页
解表中成药课件_第4页
解表中成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表中成药1 解表中成药解表中成药 施旭光 解表中成药2 【概念】 v凡以解表药为主所组成,具有发汗、解肌或 透疹等作用,用于治疗表证的中成药,称为 解表中成药。属于“八法”中“汗法”的范 畴。 解表中成药3 【分类】 v1、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表证。代表药如桂 枝汤合剂、小青龙合剂等。 v2、辛凉解表-风热表证者。代表药如银翘 解毒丸、桑菊感冒片、麻杏甘石合剂等。 v3、扶正解表-既有外邪袭表出现表证,又 兼正气不足者。代表药如人参败毒胶囊。 解表中成药4 【使用注意】 v1、临床须辨别表、里、寒、热,适当选药。 v2、服药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以助出汗,但以遍 身微汗出为佳。 v3、忌食生冷、

2、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及 药效的发挥。 v4、表证未尽,而又出现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 后治里;表里俱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解表中成药5 小青龙合剂小青龙合剂(颗粒颗粒) v【方源】东汉伤寒论;中国药典 2005年版353页。 v【组成】麻黄154g,白芍154g,细辛77g,干 姜154g,桂枝154g,半夏231g,五味子 154g,甘草154g。 解表中成药6 v【规格】(1)合剂: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8g, 每瓶250ml,500ml; v (2)颗粒剂:每袋6g,每盒20袋。 v【用法用量】口服:合剂,10-20ml/次,3次 /日,用时宜摇均;颗粒剂,成人1-2小包/次, 2

3、或3次/日,温开水冲服。儿童用量酌减。 解表中成药7 【主治】【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风寒束表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 水饮水饮 肺失宣降肺失宣降 喘咳痰多而清稀,胸闷,苔白滑;喘咳痰多而清稀,胸闷,苔白滑; 停肺停肺 溢于肌肤溢于肌肤 头面四肢浮肿,体重。头面四肢浮肿,体重。 【病机】【病机】 风寒束表,(主证)风寒束表,(主证) 表里同病,表里同病, 水饮内停。(兼证)水饮内停。(兼证) 表证为主。表证为主。 【治法】【治法】 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平喘止咳)。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平喘止咳)。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 解表中成药8

4、 君:君:麻黄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散寒解肌发表; 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臣:干姜、细辛干姜、细辛 温肺散寒化饮;温肺散寒化饮; 佐:佐:五味子五味子 温敛肺气以止喘咳;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白芍药白芍药 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 半夏半夏 燥湿化痰,蠲饮降浊。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使:使:炙甘草炙甘草 调和药性。调和药性。 【方解】【方解】 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 使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使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 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具有肺气,止喘咳而不

5、留邪;具有 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麻、桂相须为用,麻、桂相须为用, 发汗散寒解表力强。发汗散寒解表力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 解表中成药9 v【现代应用】 v1.小儿寒性哮喘 。 v2.肺心病 。 v3.急、慢性支气管炎 。 v4.百日咳 。 v5.胸膜炎 。 解表中成药10 v【使用注意】 v1、阴虚干咳无痰者禁用。 v2、热证喘咳及阴虚肺热之燥咳,不宜使用。 v3、孕妇慎用. 解表中成药11 桂枝汤桂枝汤(颗粒、合剂颗粒、合剂) v【方源】东汉伤寒论;现代中成药手 册33页。 v【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v【规格】颗粒剂:每袋10g,每盒20小袋;

6、合剂:每瓶250ml,500ml。 解表中成药12 v【用法用量】口服:颗粒剂,1袋/次,3次/日, 开水冲服;合剂,20ml/次,3次/日,摇均后 服。 解表中成药13 【主治】【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 正邪相争:发热、恶风、头痛、正邪相争:发热、恶风、头痛、 风寒客表风寒客表 苔白不渴、脉浮缓;苔白不渴、脉浮缓; 邪气波及肺胃:鼻鸣、干呕;邪气波及肺胃:鼻鸣、干呕; 营卫不和营卫不和 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恶风;:恶风; 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汗出。:汗出。 【病机】【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风寒客表,营卫不

7、和。 【治法】【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 柯韵伯有谓柯韵伯有谓“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不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不 和,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去邪和,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去邪”。 桂枝汤桂枝汤 解表中成药14 君:君:桂枝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散寒解肌发表; 温助卫阳。温助卫阳。 臣:臣:白芍白芍 滋养营阴,收敛阴液。滋养营阴,收敛阴液。 佐:佐:生姜生姜 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 温胃止呕;温胃止呕; 大枣大枣 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 * * 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姜、枣相

8、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 使(兼)使(兼):炙甘草:炙甘草 调和诸药。调和诸药。 桂、芍相配:桂、芍相配: a. a.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b.b.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 养阴而不留邪。养阴而不留邪。 * * 桂、草相配,辛甘化阳,以助阳实卫;桂、草相配,辛甘化阳,以助阳实卫; * * 芍、草相配,酸甘化阴,以养阴和营。芍、草相配,酸甘化阴,以养阴和营。 方解方解 桂枝汤桂枝汤 解表中成药15 v【现代应用】 v1.坐骨神经痛 。 v2.颈椎病 。 v3.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 v4.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 解表中成药16 v【使用注意】 v

9、1、中医辨证为温病初起,发热不恶寒,汗多 烦渴或内有湿热者禁用。 v2、外感风寒表实症者不宜用本药。 解表中成药17 九味羌活丸(丸、颗粒)九味羌活丸(丸、颗粒) v【方源】元此事难知;中国药典 2005年版321页。 v【组成】羌活150g,防风150g,苍术150g, 川芎100g,白芷100g,细辛50g,黄芩 100g,生地黄100g,甘草100g。 解表中成药18 v【规格】(1)片剂:每片含生药0.5g,每 瓶100片; v (2)丸剂:每丸1g,每瓶装250g; v (3) 颗粒剂:每袋6g,每盒24小袋。 v【用法用量】口服:片剂,4片/次,3 次/日, 温开水送服;丸剂,6-

10、9g/次,2或3次/日, 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颗粒剂:1-2袋/次, 2或3次/日,热开水冲服。 解表中成药19 【主治】【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风寒束表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 湿滞经络湿滞经络 肢体肢体痠痠楚疼痛、头项强痛;楚疼痛、头项强痛; 热蕴于里热蕴于里 口苦微渴。口苦微渴。 【病机】【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 表里同病,以表为主;表里同病,以表为主; 寒热杂夹,以寒为主。寒热杂夹,以寒为主。 【治法】【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九味羌活汤九味

11、羌活汤 解表中成药20 君君:羌活羌活 散寒祛湿,祛风止痛。散寒祛湿,祛风止痛。 臣臣:防风防风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术苍术 祛风除湿,发汗解表。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 * 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 佐佐:细辛细辛 搜风散寒止痛搜风散寒止痛 白芷白芷 祛风散寒止痛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川芎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活血行气。 * * 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生地黄生地黄 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黄芩黄芩 清泄里热。清泄里热。 使使:甘草

12、甘草 调和诸药。调和诸药。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 解表中成药21 v【现代应用】 v1.肌纤维织炎 。 v2.感冒 。 v3.急性荨麻疹 。 解表中成药22 v【使用注意】 v1、孕妇慎用。 v2、本方辛温香燥之药较多,易于伤阴,若阴 虚者津少者,不宜应用。 解表中成药23 银翘解毒丸(散、片、颗粒)银翘解毒丸(散、片、颗粒) v【方源】清温病条辨;中国药典 2005年版601页。 v【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0g,板蓝根、桔 梗各60g,淡豆豉、甘草各50g,淡竹叶、 荆芥各30g,薄荷3g。 解表中成药24 v【规格】(1)丸剂:每丸3g,每盒10丸; v (2)片剂:每袋16片,(每袋含

13、生药15g); v (3)颗粒剂:每袋15g; v (4)散剂:每小瓶6g。 v【用法用量】 口服: v(1)丸剂,1丸/次,2或3次/日,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 服; v(2)片剂,4片/次,2或3次/日,白开水送服; v(3)颗粒剂,1袋/次,小儿减半,开水冲服; v(4)散剂,6g/次. 解表中成药25 【主治】【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邪留肌表邪留肌表 发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发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脉浮数; 风热邪毒上攻风热邪毒上攻 咽痛;咽痛; 热灼津伤热灼津伤 口渴;口渴;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 咳嗽;咳嗽; 【病机】【病机】 风热袭表,

14、热毒偏盛。风热袭表,热毒偏盛。 【治法】【治法】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风热风热 袭表袭表 牛蒡子牛蒡子 银翘散银翘散 解表中成药26 君君:金银花金银花 a.a.清热解毒,芳香辟秽;清热解毒,芳香辟秽; 连翘连翘 b.b.轻散透表。轻散透表。 臣臣:薄荷薄荷 辛凉解表,利咽解毒;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荆芥、淡豆豉荆芥、淡豆豉 辛散透邪。辛散透邪。 板兰根板兰根-清热解毒,利咽清热解毒,利咽 * * 四药助君以加强疏散风热,透邪外出之力。四药助君以加强疏散风热,透邪外出之力。 * * 荆芥药性虽辛温,但在大堆寒凉药中,温性被制,荆芥药性虽辛温,但在大堆寒凉药中,温性被制,

15、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故属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故属“制性存用制性存用” ” 之药。之药。 方解方解 银翘散银翘散 解表中成药27 佐:佐:桔梗桔梗 宣肺化痰止咳。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竹叶 清热,除烦。清热,除烦。 使:使:甘草甘草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 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汤桔梗甘草汤”;功能;功能 清利咽喉,化痰止咳。清利咽喉,化痰止咳。 * * 配伍要点:配伍要点: a.a.解表药解表药 + + 清热药;清热药; b.b.方中佐以药性微温的荆芥之义。方中佐以药性微温的荆芥之义。 薄荷薄荷 银翘散银翘散 解表中成药28 v【现代应用】 v1

16、.流感 。 v2.呼吸道感染 。 v3.肺炎 。 v4.麻疹 。 v5.流行性腮腺炎 。 v6.扁桃体炎 。 解表中成药29 v【使用注意】 v1.风寒感冒者禁用. v2.服药期间,须忌生冷及油腻食物. 解表中成药3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片(糖丸、糖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片(糖丸、糖浆、 合剂)合剂) v【方源】东汉伤寒论;新编国家中成药 507页。 v【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v【规格】 v(1)片剂:每片含生药0.5g,每瓶100片; v(2)丸剂(糖丸):每10粒约为1g,每瓶500粒; v (3)糖浆剂:每瓶250ml; v (4)合剂:每瓶150ml。 解表中成药31 v【用法用

17、量】口服 v(1)片剂,4片/次,2或3次/日,温开水送 服; v(2)丸剂(糖丸),3g/次,3次/日;(3) 糖浆剂,15ml/次,3次/日; v(4)合剂,10-20ml/次,3次/日。小儿用 量酌减。 解表中成药32 热邪熏蒸热邪熏蒸 身热不解,脉浮数;身热不解,脉浮数; 肺失宣降肺失宣降 咳逆气急,甚至鼻煽。咳逆气急,甚至鼻煽。 【病机】【病机】外感邪气化热,热壅于肺,外感邪气化热,热壅于肺, 肺失宣降肺失宣降 喘咳。喘咳。 【治法】【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化热化热 表邪表邪 【主治】【主治】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 壅遏于肺

18、壅遏于肺 热邪热邪 热灼津伤热灼津伤 口渴;口渴; 热壅于肺,热壅于肺, 迫津外泄迫津外泄 汗出;汗出; 热闭于肺,毛窍闭塞热闭于肺,毛窍闭塞 无汗。无汗。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 解表中成药33 君君:麻黄麻黄 (制性存用)宣肺平喘,辛散透邪。(制性存用)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臣臣)石膏石膏 清泄肺热,生津止渴。清泄肺热,生津止渴。 * * 麻、石相配,以寒制温,清宣肺热,平喘止咳。麻、石相配,以寒制温,清宣肺热,平喘止咳。 臣佐臣佐:杏仁杏仁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 * 麻、杏配伍,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麻、杏配伍,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 使使:炙甘草炙甘草 和中

19、,调和诸药。和中,调和诸药。 * * 配伍要点配伍要点:麻黄麻黄 + + 石膏、麻黄石膏、麻黄 + + 杏仁。杏仁。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 方解方解 解表中成药34 v【现代应用】 v1.感冒 。 v2.上呼吸道感染 。 v3.病毒性肺炎 。 v4.麻疹肺炎 。 v5.支气管哮喘 。 解表中成药35 v【使用注意】 v1、高血压病者忌服。 v2、中医辨证系风寒及肺虚等其他原因引起的 喘咳,不宜使用本药。 解表中成药36 桑菊感冒片(丸、合剂、颗粒、糖浆、桑菊感冒片(丸、合剂、颗粒、糖浆、 散)散) v【方源】清温病条辨;中国药典2005年 版589页。 v【组成】桑叶465g、菊花185g、连

20、翘280g、薄荷 素油1ml、桔梗370g、苦杏仁370g、芦根370g、 甘草150g。 v【规格】(1)片剂:每片含生药0.6g ,每瓶装 100片; v (2)丸剂:水泛丸,每丸9 g,每盒10丸; v (3)颗粒剂:每袋6 g,每盒20小袋; v (4)糖浆剂:每瓶250ml;散剂:每包15 g。 解表中成药37 v【用法用量】口服: v (1)片剂,4-8片/次,2或3次/日;丸剂, 9g/次,2次/日; v (2)合剂,15-39ml/次,3次/日,用时摇 均服; v (3)颗粒剂,1-2袋/次,2或3次/日;糖浆 剂,20ml/次,2或3次/日; v (4)散剂,7.5g/次,2

21、次/日。温开水送 服。 解表中成药38 【主治】【主治】风温初起,邪伤肺络证。风温初起,邪伤肺络证。 (风热犯肺之咳嗽轻证)(风热犯肺之咳嗽轻证)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 咳嗽咳嗽 肺气不宣肺气不宣 身热不甚,口微渴。身热不甚,口微渴。 【病机】【病机】风热犯肺,肺气不宣。风热犯肺,肺气不宣。 (邪轻病浅)(邪轻病浅) 【治法】【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菊饮 解表中成药39 君君:桑叶桑叶 清宣肺热而止咳,疏散风热而透邪;清宣肺热而止咳,疏散风热而透邪; 菊花菊花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 桑、菊相须为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桑、菊相须为用,疏

22、散风热,宣肺止咳。 臣臣:桔梗桔梗 宣肺化痰而止咳。宣肺化痰而止咳。 杏仁杏仁 宣降肺气而止咳。宣降肺气而止咳。 * * 桔、杏相配,宣降肺气,化痰止咳。桔、杏相配,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薄荷薄荷 辛凉透表,疏散风热。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佐佐:连翘连翘 清热解毒,轻透散邪。清热解毒,轻透散邪。 芦根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使:甘草甘草 调和药性。调和药性。 * * 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桑叶桑叶 + + 菊花、桔梗菊花、桔梗 + + 杏仁。杏仁。 方方 解解 桑菊饮桑菊饮 解表中成药40 v【现代应用】 v1.上呼吸道感染 。 v2.流行性感冒 。 v3.肺炎 。 解

23、表中成药41 v【使用注意】 v风寒感冒者忌用。 解表中成药42 小柴胡小柴胡(汤汤)丸丸(片剂、颗粒片剂、颗粒) v【方源】东汉伤寒论;中国药典 2005年版357页。 v【组成】柴胡240g、黄芩90g、半夏90g、 党参90g、生姜90g、大枣90g、甘草90g。 v【规格】(1)浓缩丸:每8丸相当原生药 3g,每瓶250g; v (2)片剂:每片含生药0.5g,每瓶装 100片; v (3)颗粒剂:每小袋10g,每盒24小袋。 解表中成药43 v【用法用量】口服: v(1)浓缩丸,成人24丸/次,2或3次/日; 儿童减量; v(2)片剂:6片/次,2次/日,温开水送服; v(3)颗粒剂

24、:1袋(10g)/次,开水冲服, 3次/日。 解表中成药44 【主治】【主治】 1.1.伤寒少阳病。伤寒少阳病。(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外感伤寒外感伤寒 热犯少阳,正邪相争热犯少阳,正邪相争 寒热往来,脉弦;寒热往来,脉弦; 化热化热 传入传入 枢机不利枢机不利 胸胁苦满;胸胁苦满; 少阳少阳 胆热内犯胆热内犯 犯胃扰心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犯胃扰心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炎上炎上 口苦,咽干,目眩。口苦,咽干,目眩。 2.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 * 指妇人月经期间,外受风寒,化热内传,热与血相互搏结,指妇人月经期间,外受风

25、寒,化热内传,热与血相互搏结, 故见经水不当断而断,又见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候者。故见经水不当断而断,又见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候者。 3.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 【病机病机】邪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邪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 【治法治法】和解少阳。和解少阳。(透表泄热,疏畅枢机)(透表泄热,疏畅枢机)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解表中成药45 君:君:柴胡柴胡 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 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臣:黄芩黄芩 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 * 柴、芩相配:透表泄热

26、,调畅气机,和解少阳。柴、芩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佐:佐:半夏、生姜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人参、大枣 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 使使(兼)炙甘草(兼)炙甘草 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调和诸药。调和诸药。 * * 配伍要点配伍要点:a. a.柴胡柴胡 黄芩黄芩 b.b.配伍参、枣、草之义配伍参、枣、草之义 方解方解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解表中成药46 v【现代应用】 v1.急性胆囊炎。 v2.胆汁反流性胃炎。 v3.胆囊炎。 v4.胸膜炎。 v5.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 解表中成药47 v【使用注意】 v1.中医

27、辨证为阴虚吐血或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者禁用。 v 2.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食物。 解表中成药48 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滴鼻剂) v【方源】研制方;现代中成药手册76页。 v【组成】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挥发油。 v【规格】注射剂:每支2ml,每盒10支;滴 鼻剂:每支2ml。 解表中成药49 v【用法用量】注射剂,肌肉注射:24ml/次, 13次/日,小儿酌减。滴鼻剂,滴鼻:成人, 0.50.8ml/次,小儿,0.30.5ml/次。 v【功效】和解退热。 v【主治】外感发热。 解表中成药50 v【现代应用】 v1.扁平疣 。 v2.发热 。 v3.急性腭扁桃体炎 。 解表中成药51 人参败毒散(

28、丸,胶囊)人参败毒散(丸,胶囊) v【方源】宋小儿药证直诀;新编国家 中成药635页。 v【组成】人参、茯苓、前胡、川芎、独活、 桔梗、柴胡、枳壳、羌活、生姜、薄荷、甘 草。 解表中成药52 v【规格】 v (1)散剂:每小袋10g,每盒装20小袋; v (2)丸剂:每丸9g,每盒10丸; v (3)胶囊:每粒含生药0.5g。 v【用法用量】口服: v(1)散剂,1袋/次,温开水冲服,2或3次/日; v(2)丸剂,1丸/次,3次/日; v(3)胶囊,3粒/次,3次/日。儿童酌减。 解表中成药53 【主治】【主治】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之证。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之证。 风寒湿风寒湿 风寒客表风寒客表

29、憎寒壮热,无汗,脉浮。憎寒壮热,无汗,脉浮。 邪外袭邪外袭 风寒犯肺风寒犯肺 咳嗽有痰,鼻塞声重。咳嗽有痰,鼻塞声重。 湿滞经络湿滞经络 肢体酸痛,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头项强痛。 正气不足(正气不足( 气虚体弱气虚体弱) 脉浮而重取无力,脉浮而重取无力, (气短体倦)。(气短体倦)。 【病机】【病机】 风寒湿邪外袭肌表;风寒湿邪外袭肌表; 正气虚弱(气虚)。正气虚弱(气虚)。 【治法】【治法】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败毒散败毒散 解表中成药54 君:君:羌活羌活 发散风寒,祛湿止痛,发散风寒,祛湿止痛, 独活独活 以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而止痛。以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而止痛。

30、 臣臣:川芎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柴胡柴胡 解肌发表。解肌发表。 * 二药助君散邪透表,通痹止痛。二药助君散邪透表,通痹止痛。 佐:佐:桔梗桔梗 宣通肺气,化痰止咳。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前胡前胡 宣利肺气,化痰止咳。宣利肺气,化痰止咳。 枳壳枳壳 行气宽胸,消痰除满。行气宽胸,消痰除满。 生姜、薄荷生姜、薄荷 辛散解表而和中。辛散解表而和中。 茯苓茯苓 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 人参人参 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 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使:使:甘草甘草 调和药性。调和药性。 * 方中佐以人参的意义; 方中佐以人参的意义; 柴胡的作用特点。 柴胡的作用特点。 配伍要点配伍要点 方解方解 败毒散败毒散 解表中成药55 v【现代应用】 v1.发热 。 v2.腹泻 。 v3.急性病毒性肝炎 。 v4.扁平疣 。 解表中成药56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