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州博物馆“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山水_第1页
试论苏州博物馆“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山水_第2页
试论苏州博物馆“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山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论苏州博物馆“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山水 江西教学点 卢小平这是苏州博物馆庭院内的一处片石假山,切营造出了一幅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引起观者的无限遐思。其独特创新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理解表现绽放出来的新意让人为之赞叹。苏州博物馆是由著名的华裔现代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也是他的收山之作。1917年出生于广州的贝聿铭,祖辈是苏州的一个望族。他曾在苏州狮子林的叔叔家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对园林韵致有着一份深厚特殊的情感。苏州博物馆选址是在世界遗产拙政园、狮子林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相邻之处。是古城苏州体现吴文化最明显的地方,要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难度非常之大。“中而新

2、”,“苏而新”是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这就要求设计要体现出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并给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带来新的诠释。主庭院以拙政园围墙的白壁为纸、片石为绘的创意山水假山,正是体现这深厚文化底蕴和诗情画意的“点睛之笔”。一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创意山水的蓝本众多的媒体及博客在评述苏州博物馆主庭院创意山水时的描述都是“高低错落排砌的片山假石,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从意境上来看,说是出自米芾作品应该没有错。历史上“米芾的画多作江南平远景色,不作雄伟险峻的峰峦,不为奇峭之笔。因为画

3、基用清水润泽,淡水墨漬染,没有轮廓线,加上湿墨点,墨和水的渗合,明显的和模糊的、浓的和淡的交溶。总的给人以暗(浑化而不刻露)的印象,且有朦胧之状,湿润之感。即使不画云雾,也有云雾变幻之象,以及雨后山川的气氛”。【1】所以说,这一片“片石假山”虽然没有云雾萦绕,切一样营造出了笼罩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中的水墨山水意境。但是从假山的形式以及山石堆砌的排列图式来看,更像是出自米芾之子米友仁的传世作品潇湘奇观图。缘由如下,其一:潇湘奇观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画宽十九点八厘米,长二百八十九点五厘米。从画面中可以看见画的右端开始便是一片云海,向左展开云海中山巅隐现,渐渐地山巅皆被掩在云海之中,近处是堤岸。渐左是一

4、排山峰,云雾弥漫在山腰,近处坡岸与远山之间是一处江面,对岸是一片树林。再向左的画面峰峦开始重叠,并且也是云雾萦绕。再向左近处画有许多杂树,坡岸渚汀伸入江中,江水对面又是一片云山。画面的最左是坡岸树丛中隐现一片房屋和一高塔。图中的峰峦排列与“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片石假山极为相似,不难看出其所受的启发。其二:米友仁作品乃自承家学,作品也是清水笔润泽,再以淡墨漬染,然后以略浓的墨破淡墨的方法分层次。整个作品由或浓或淡的笔墨相间迭加而成,呈现一片朦胧湿润之状,仅有云雾是用清润的线勾勒后,再以淡墨渲染。所以同为“米氏云山”技巧、意境相似。可以肯定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就是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创意山水的

5、设计蓝本。二“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创意山水的审美分析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得出创意山水其实是来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而“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表现是由于材料上的改变带来了形式上的改变,其审美的核心依然是山水画的审美。所以对它的审美分析就离不开山水画美学。历史上山水诗、山水画的产生,除了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崇尚自然的人文哲学思想影响外,自然环境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客观条件。所以在自然风景优美的江南产生了大量的山水诗和山水画。山水秀丽的苏州更是激发了诗人、画家的灵感,并以其深厚的底蕴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的诗人、画家代表。名山大川随着山水审美的发展和人文景观的统一,不再是用来崇拜的山神,而是游览审美的

6、场所、陶冶心情的环境,成为可观、可游、可居的乐园。这时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认识以及赋予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与自然的融合即“天人合一”。这种变化的价值及其渗入于历史文化中的影响既深又远。“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创意山水的创作手法是采用巨大的野山石为原材料,把它切成片,然后把它们烧毛;再利用拙政园围墙转折变化的空间错落有致的堆砌而成。这别出心裁的设计远远望去就像是起伏绵延不绝的山峦,当人们一进入苏州博物馆的大厅就能看到这犹如画在主庭院拙政园围墙上的“水墨山水画”。这种装饰的效果恰恰与宗炳的“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

7、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2】不正是异曲同工吗?正如容(jung)所说“艺术家就像炼金术士一样要善于通过物质材料的艺术,将人们头脑中这种隐藏着然而强有力的原型唤醒,使人们感受到这种种族的原始经验。”【3】人们站在这具有长远悠久的中国文人画形式感极强的作品前,不需要靠个人的经验、联想就会本能地获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大脑中留下的“生理痕迹”和人人生而具有的“集体无意识”的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感受。“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创意山水也是作为主庭院中的一个假山景观来设计的作品。化山川丘壑于方寸之间本是苏州园林最大的一个特色,也是中国园林景观的一个特色。传统的太湖石叠出的假山已经做到了极

8、致,而太湖石的取材和太湖石的瘦、漏、透需要长时间的流水冲刷也是博物馆工期不能等待的,同时贝聿铭还考虑到现在叠太湖石假山艺人的手艺等现实原因和“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而另辟蹊径设计的这个假山景观反而取得成功。不仅使它与一个现代园林建筑风格相一致,还营造出了一幅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作为苏州博物馆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主庭院的一个园林景观。它是处在开放的空间中,为每一个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人提供了艺术共享的机会,具有较大的传播面和无可回避的传播强制性。它是作为一件公共艺术存在的,所以还需要承担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创意山水需要体现中国文化的意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态符号。尤其在当

9、下大国际化语境的背景下,信息的流通因为互联网的运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捷、频繁,公共艺术要在社会显眼的开放空间中承担各种文化的洗礼。它更需要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特殊性的文化,责无旁贷地负有向社会宣扬先进文化的责任。从这一点上来讲,贝聿铭设计的创意山水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学术水准,都毫无疑问的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梁思成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说“中国园林(包括园林建筑)就是一幅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这就是中国园林的最基本的特点。”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布置设计也是以水为庭园“底色”,其间点缀着的松树、竹、桥、亭在疏密、大小、虚实、隐显中呈现出来的审美意境是无限的,在有限的一定空间形象中充溢着绵绵情思的无涯人生情趣。拙政园白色围墙衬映的创意山水更是让人感受到这种以小见大,以有限寓无限的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有文化性格,其黑白两色的运用正应了“白本非色,而色自生”,“色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更加体现出园境的淡泊古雅,画意的深邃无限。以上所论可以看出,“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山水虽是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一个假山景观,但其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却是以传统山水画为出发点而归宿至园林景观之中。其所独特的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