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精编版.doc_第1页
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精编版.doc_第2页
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精编版.doc_第3页
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精编版.doc_第4页
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精编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咏雪【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 分)俄而雪骤未若柳絮因风起九岁,甚聪惠孔指以示儿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白雪纷纷何所似?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3 分)陈太丘与

2、友期【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 吴起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 等待。 欤 y句末语气词。1解释下列句

3、中划线的字词:(4 分)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故人来,方与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3读了 甲 段和 乙 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 4 分)1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4、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划线字(5 分)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择其善者而从之2.翻译下面句子(4 分)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论语中有很多语句都己逐步演化并固定成为成语,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3分)4.经过了两千多年, 论语 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谈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给你的启发。 (3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5、,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1.解释划线词。( 2 分)(1)古来共谈共:(2)饭疏食饭: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 分)2诫子书【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

6、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 分)又相 天子博闻强记 :非学无以广

7、才险躁 则不能冶性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2 分)狼【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富室, 偶得二小狼, 与家犬杂畜, 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

8、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 分)(1)目似瞑瞑:( 2)将舐 其喉舐:(3)信 不诬哉信:(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贻:2翻译句子。 ( 4 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3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 分)穿井得一人【甲】宋之

9、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

10、罢质,果不得见。1.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溉汲穿井王信 之乎谓魏王曰2.翻译下列句子。 ( 8 分)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3.选文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庞葱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传言, 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 ( 8分)杞人忧天【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11、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上谓侍臣曰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倘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 : “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 1.解释下列加点词。 (5 分)忧天地崩坠因往晓 之只使4舍然诚自古所希2.翻译下列句子。 (8 分)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奈

12、地坏何?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杞人忧天,太宗忧国,请你谈谈两者的异同。(6分)诫子书【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丙】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

13、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加点词。( 7 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 才遂成枯落益人意智盲臣安敢戏 其君乎2.翻译下列句子。( 8 分)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甲文诸葛亮诫子,乙文刘备训儿,丙文师旷讽君,其内容有何异同?5参考答案:咏雪1、不久;趁、乘;通“慧”聪明;给 看2、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机智、聪明陈太丘与友期1约定 丢下,舍弃才 害怕,担心( 4 分,各

14、 1 分)2( 4 分,各 2 分)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3( 4 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 甲 段来谈,可就 乙 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 1 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 分,整体语言表达1 分。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 , 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 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 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论语十二章3.如“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

15、 “博学笃志”等(写出三个即可,一个1分);4.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了这则,我学习到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举例 1 分,谈启发 2 分)6.(3 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 7.( 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歇”,“乱” 各 0.5 分)( 2)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曲”,“亦”各 0.5 分) 8.(4 分)甲文:作者欣赏山林之

16、美的情趣。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2 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 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 2 分,答出一点即可)狼答案1( 2 分)( 1)闭上眼睛(2)咬( 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2.(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3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诫子书答案:1. 辅佐;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扩展;轻薄浮躁。2.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君子的

17、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穿井得一人答案:1、打水浇田;挖掘,开凿;相信;对 说。62、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如今赵国邯郸离大梁, 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 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3、角色:丁氏由于他的交代不清导致谣言的散播,尽管不是有意,但他的确是谣言的源头; 庞葱深知人言的可畏, 尤其因为空间距离无法自证清白的谣言的可怕, 所以在魏王派他随太子远质邯郸前, 防微杜渐的给魏王打了预防针, 可惜

18、还是没能改变结局, 可谓智者和有远见者。 态度: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但是“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证)精神;魏王尽管有庞葱的预防针,尽管庞葱已经将谣言的可畏解说得极其到位,但还是“三人成虎” ,由此看出他的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 我们:谣言止于智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身素质。杞人忧天答案:1、崩塌陷落;消除;消除疑虑的样子;开导;即使;通“稀”,少有2、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地陷下去怎么办?臣只为陛下能在安乐的时候想到国家危亡而高兴。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会担心地会陷下去呢?3、同:都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特质。异:杞人正面说,居安思危,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反面看,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太宗目光长远, 居安思危, 为此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难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