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_第1页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_第2页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_第3页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_第4页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密级:公 开 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JJ305 山 东 财 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姓名: 赵恒 学科专业 : 产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 : 陈保启 ( 教授 ) 培养院系: 经济学院二一 二年 五 月三十日 The Research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Candidate :Zhao Hen

2、gSupervisor :Prof.Chen Baoqi 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中图分类号:密级:公 开 学科分类号:论文编号:JJ305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研究作 者 姓 名: 赵恒 申请学位级别 : 经济学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 : 陈保启 职 称 : 教 授 学 科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研 究 方 向 : 产业组织理论 学 习 时 间: 自 2009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 止 学位授予单位 : 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3、: 2012 年 6 月山 东 财 经 大 学 学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明本 人 声 明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我 个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进 行 研 究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山 东 财 经 大 学 学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声 明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

4、位论文 (包括但不限于 其印刷版和电子版) ,使 用方式 包括但 不限于 : 保留学 位论文 ,按规定 向国家 有关部 门(机构 )送交学位论文, 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 学位论文, 允许 学位论文被查阅、 借阅 和复印,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采用影印、 缩印或 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 本文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 在阐述现代服务业、 其相关理论和产业竞争力问题的基础上, 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形势、 产业竞争力、 存在 的问题及

5、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做 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并对今后 如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 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产业竞争力的强弱 ,做了较深入的 研究,在筛选和确定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构建了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运用因子分析法并结合 SPSS 统计 软件, 求得影响竞争力水平的三个因子(基础因子、 人力资本因子、 动力因子 ) 及其 相应的权重。 以此为基础, 与苏 浙沪粤四省市比较, 进一步分析,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得分最低, 说明山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论文最后就 如何加快发展山东省现代服

6、务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 全文共五个部分: 第一章, 绪论 , 包括课题的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方法和 可能存在的 创新点, 研究目标, 内容 及 框架 ; 第二 章 , 国内外 文献综述, 首先是对 现代服务业的理论 进行 梳理, 其次是产业竞争力 研究的文献综述, 最后简要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些领域 所 做的研究; 第三章主要 运用因子分析法, 结合历年统计年鉴, 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第四章, 围绕山 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较低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述; 第五章, 就今后如何加快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产业竞争力

7、 因子分析法iAbstract Shandong Province modern service-related data analysis, Shandong services sector in recent years, rapi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has shown a good momentum. Gradually expand the scale of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8、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otal investment, investment structure tends to be diverse and so onOn this basis, build a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modelFurther analysis, Jiangsu, Zhejiang, Shanghai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the lowest score of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mpetiti

9、veness in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se problems do not know the place, the relative lack of capital investment,

10、 the lack of high-end tal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lag.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general ru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but also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in the province and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ther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Accelerate the developm

11、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A total of five parts: For deeper research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of Shandong Province,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n empirical study. Screening and to determine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evalu

12、ation index, factor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obtain the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hree factors basic factor, the human capital factor, power factor and the corresponding Key words: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actor analysi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ii目 录 第1 章

13、 绪论. 1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2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3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框架 3 第2 章 国内外 文献综述 6 2.1 现代服务业的相关研究 6 2.2 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10 2.3 已有研究的总结15 第3 章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错误! 未定义 书签 。 3.1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 错误! 未定义 书签 。 3.2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错误! 未定义 书签 。 iii第4 章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较低的原因分析 17 4.1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8 4.1.1 现代 服务 业占 服务 业的比

14、 重偏 低. 28 4.2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较低的原因. 31 4.2.3 现代 服务 业人 才储 备缺乏. 32 第5 章 提高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35 5.1 提高认识,加快服 务业升级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 35 5.2 加大资本投资力度,发挥资本对现代服务业的推动作用. 35 5.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6 5.4 增进市场化改革,理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36 5.5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37 参考文献 3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0 致 谢 41iv 山东财 经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15、 文 第 1 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 背 景及研究 意义 全球经济发展 日新月异, 产业结构 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 初开始, 经济产业结构 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新形势, 由 原先的 “工业型经 济” 向 现代 “服务型经济” 进行着 重大转变, 这也带动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 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 二十年中, 美国 的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增加 值与吸收就业 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其增长的幅度远高于同期服务业 指标的增长, 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近年来, 全球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 使得各国的服务业的经济产 值占

16、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 上升, 服务业在一国中的经济 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产业 地位逐渐取代原有的制造业或者农业, 成为整个国家的主导产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 ,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其服务业 的 产值占 GDP 的比重近年来已经接近或达到 70%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相比发达国家 较小,但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服务业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强劲的 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正处在战略性的调整阶段, 经济发展 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 , 如何加快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升级, 加快 服务业 的发展速度 , 尤其是加快现代服务业

17、的发展速度,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 推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 发展 和社会进步已经成为社 会经济研究的 重要内容。 发展服务业, 尤其发展现代服务业, 对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重要 , 近年来,山东省 GDP 总量 增长 迅速, 已经占到全国 国民生产总值 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 服务业 占 全 国 总 量 的 比 重 却 比 较 低 。 尽 管 从 纵向上 看 山东省 服 务 业 已 经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发展,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譬如服务业总量水平较低 , 传统服务业的比重 相对 过大,而现代服 务业 却 发展的 相对 缓慢 。 这些 问题可

18、以从近年 来的数 据中 看 出,2010 年,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 总量的比重为 56.25% ,远低于全国 67.82% 的平均水平。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来看 , 其发展 的滞后已经制约着山东 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 因此, 研究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及其竞争力状况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第 1 章 绪论 近年来, 特别是 “十一 五” 以来, 山东省经济 发展迅速 , 对服务业而言, 无论是产值 总量, 还是人均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服务业发展的同时 , 经济结构也在 逐步优化, 特别是作为第三产业 中的新增力量 ?现代服务业, 也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

19、现代服务业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也在 逐年的增强。 但是, 还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在: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水平与 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 比重仍然较轻;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 还存在着一些 差距。 因此, 加快现代服务业 发展, 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对于 山东省经 济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 1、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 在转变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方式的过程中, 现代服务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 山东省经济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从总体上来看发展依然较粗放,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还是依靠总量规模的扩大,

20、物质投入的增加。 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创新能力, 因为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 推动产业升级,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而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其产业特征就是科学技术含量高、 知识密集度大。 因此, 大力发展现代 服务业, 可以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使得山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经济的快速增长。 2、加快 发展现 代服务 业,是提 高 优化 山东省 经济发展 水平的 重要途 径。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提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虽然对于山东省而言, 继续进行工业化发展道路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但是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与现代服务业

21、发展关系紧密, 服务业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工业化 的发展产生影响。 同理,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现代农业也同样重要, 如果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持, 在解决 “三农” 问题上就会受到阻碍,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会变得困难。 因此,发展现代 服务业对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加快 发展现 代服务 业, 是提 升 区域 产业竞 争力的重 要手段 。在全 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期间, 如果区域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近年来,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但是与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 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 其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因此, 大力发展服务

22、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提高山东省现代服务业 产业竞争力 的重要手段, 能够让 山东省在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中 占得先机,进一步的促进山东省经济的发展。2 山东财 经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1.2 研究方法 和 创 新点 1、比较 分析法 。比较 分析法是 科学研 究中最 常用的研 究方法 之一。 它主要是在数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研究, 把问题分析的更加透彻。 本文在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时 ,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省份或直辖市, 例如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和广东省的 现代服务业的数据作为参照 , 得出山东省现代服务业 产业竞争力的现状, 对比分

23、析山东省和全国其他 经济大省的现代服务 业 产 业 竞 争 力 状 况 , 以 便 更 加 清 楚 的 了 解 山 东 省 现 代 服 务 业 产业 竞 争 力 水 平 的 高低。 2、理论 与实证 相结合 的分析方 法 。首 先,本 文在对国 内外现 代服 务 业及其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 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内容进行了界定, 并参考以往对现代服务业竞 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影响山东省 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其次, 结合历年山 东省统计年鉴、 江苏 省统计年鉴、 浙江省统计年鉴、 广东省统计年鉴和上海市 统计年鉴中有关现代服务业的数据, 对 山

24、东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 竞 争 力 状 况 及 影 响 山东省 现 代 服 务 业 产 业 竞 争 力 的 要 素 进 行 了分析。 最后, 在上述 分析的基础上, 从理论上有针对性的提 出了提升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 竞争力水平的对策 。 1、作为 新兴课 题,我 国对现代 服务业 产业竞 争力的研 究资料 比较少 ,对现 代服务业基本特征和概括等理论分析内容较少, 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也刚刚起步, 本文把现代 服务业与产业竞争力相 结合, 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一些提升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 政策建议。 2、基于统计资料,使用 SPSS 软件,把

25、因子 分析法运用 到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 特别是和一些经 济强省强市的比较研究, 分析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的现状 是本文的另一创新之处。 1.3 研究目标、 内 容和框架 通过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总结山东省现代服务业所3 第 1 章 绪论 取得 经济发展成果 的基础上,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特别是与沿海发达省市的现代服务业相比较,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山东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与其他经济强省 强市相比较低原因, 进而 对如何提高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文将分为五 个部分, 文章开始首先介

26、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之后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和状况 进行考察, 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 比较山东省与苏浙沪 粤等地区 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强弱, 进而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理论 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 如何加快山东省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的 政策建议。 第一章, 绪 论。 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研究目标、内容和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首先 , 对现代服务 业相关理论进行 梳理; 其次是对产业竞争力研 究的文献综述; 最后,对国内外学者在上述方面的研究做简要的总结 。 第三章, 主要分析 近年来, 尤其是 “十一五”

27、 以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并且 结合历年统计年鉴数据 , 运用因子分析法, 使用 SPSS 数据分析 软件, 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 产业 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章, 理论分析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较低的原因, 找出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五章,对如何提高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 产业竞争力和加快其发展提出 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架构主要包括: 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接着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分析研究, 最后参照 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其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主要的研究框架 见图 1-1。 4 山东财 经大 学

28、硕 士学 位论 文研究背 景及 意义 现代服 务业 及其 竞争 力的 相关综 述 山东省 现代 服务 业产 业 竞 争力分 析山东省 现代 服务 竞争 力现 状分析 山东省 现代 服务 业竞 争力 比较分 析影响山 东省 现代 服务 业竞 争力水 平的 理论 分析 提升山 东省 现代 服务 业竞 争力的 对策 建议 图1-15 第 2 章 国 内外 文献 综述第 2 章 国内外 文献综 述 本章的内容是 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主要包括 国内外文献对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内涵的界定 、 产业竞争力等内容的概述。 首先,对现代服务业相关理论 研究进行梳理; 其次,

29、对 产业竞争力 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 结合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对国内外学者在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做简要的评述 。 2.1 现代服务业 的相 关研究 2.1.1 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 “服务业 ”的概 念 是随 着经济的 发展, 产业结 构的分类 而出现 的。 “ 服务业 ”概念的提出来自 于西方 “第三产业” 理论 。 最早提出了 “第三产业” 概念的是费希尔Allen Fisher , 之后克拉克 (Colin Clack ) 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935 年, 英国经济学家、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 费希尔Allen Fisher , 在 他的著作 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30、 中, 首次提出了 “ 第三产业” 这个 概念, 并将 “第三产业” 这个 概念 运用到 经济产业结构 的划分 中,在 此基础上 形成 了 三次产 业的分类 法。按 照他的 观点, “ 第三产业” 是 指 以提供非物质性产品为主的部门, 这些非物质性产品主要指的是服务, 主要包括 旅游业、娱乐 业、文化业、教育业以及科学、政府活动等 。 克拉克(Colin Clack )在 1957 年扩展了费希尔的“ 第三产业”概念的内涵,在他的著作 经济进步的条件 第三版中, 根据 经济结构的特点, 把产业结构划分为三个部门, 其中 : 第一部门 的代表 产业为 农业 ( 其中还包 括畜牧 业等 ) ;第

31、二部门 的主要产业为 制造业、 大型采矿业等; 他把第三部门定义为 服务业, 包括以下几种具有 代表性的产业: 金融 、 交 通运输、 邮电 通讯、 商 品流通、 个人生活服务 、 政府管理部门和军队 等。 克拉克认为 直接用 “服务性产业” 替代费希尔的 “第三产业” 的概念 , 这样对于经济结构划分更为全面 。 在以后的 研究中 , “第 三产业 ” 或“服 务业” 概念 随着 经济实 践的发 展 得到 进一步完善。 不同的 经济学家对产业分类 做过不同形式的诠释。 但是上述两位经济学家的分类方法 得到大多数人 的认可, 也最经常被 引用和评述。 有一点需要注意, 无论 各国各地区 在 理

32、论 研 究还是 实践中, 在运用 三次产 业 分类法 对 国民 经济产业分类时, “第三产业” 和 “服务业” 这两个概念 经常交互运用 。 从各国各地区理论研究和 实践来看,6 山东财 经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第三产业” 和 “服务业” 这两个概念, 它们有着基本相同的内涵和外延。 其中, “第三产业 ” 对应的是 “第一产业” 和 “ 第二产业” ,而 “服务业 ” 对应的概念是 “ 农业”和 “ 制造业” 。 近年来 , 我国中央文件和地方政府 部门主要使用 “服务业” 这一概念 。由上所述 ,本文 把 “第 三产业 ” 等同于 “服务 业 ” ,认 为两者 在内涵 和外延上 都是

33、相同的。1987 年 国家 统 计局首次 对“第 三产业 ”的概念 做了 的 界定: 认为第三 产业是除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 各 行各业的总称, 具体 的又分为两大部门: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 经济社会在 不断的发展, 原先的第三产业的概念随着新产业的不断出现, 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由于 把工农建以外的产业都归于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在实践中的内 涵在不断变化。2002 年 10 月, 国家统计局 颁布了标准, 在 国民经济行 业分类和代码的国家标准 中对经济行业的分类 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订,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服务业方面新增了大量 的 类别,丰富了服务业的种类,加入了 电信传输服务业

34、、 证券金融业 、计算机服务业以及 环境管理业等产业类别 。 国家统计局 于 2003 年又颁布了三次产业的划 分规定 ,重新界定了第三产业,包括: (1) 卫生、 社会保障福利业 ; (2) 信息传输、 计算机软件业; (3) 批发 零售业;(4 )住宿 餐饮业 ; (5 )金融业; (6 ) 房地产 业; (7) 租赁与 商品 服 务业; (8 )科学研究、 地质勘查业; (9)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 居民服务业; (11) 教育 事业;(12 ) 交通运输、 仓储 和邮政业 ; (13) 文化 娱乐业; (14 ) 公共管 理服务业等 全部十四个门类,并对每一门类做了细致的划

35、分界定。 我国最早提出 “现代服务业” 的概念是 在党的十五大 工作报告中, 并在党的十六大和十七 大报告中 , 再次明确的提出要提高 “现代服务业 ” 的比重和水平等方针 政策。目前, 虽然 “现代服务 业” 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现代服务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 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 认可和重视, 但对 “现代服务业” 这一行业 的界定与分类 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国际 上,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 已经出现了“现代服务业”这一理论研究 课题:Miles 在 1995 年指出服务业 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传统 的服务业、 新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 指的是在早期

36、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行业; 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是指 需要运用专业 技能与知识, 对客户或社会提供 产品或服务 的行业;Daniel 于 1985 年在 对现代服务行业的区位择取 问题 研究中7 第 2 章 国 内外 文献 综述 发现,投资成本 的大小 是影响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和功能水平的主要因素;Bailly 在1995 年的研 究中指 出 ,要想使 现代服 务业得到快速发 展,一 定要注重对知识 技术等方面的 更新, 而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 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体现为 正比例关系, 有效利用新技术 , 能够 加快现代服务业 发展的速度;Illeris 在 1996 的研 究中 认为, 现

37、代7服务业主要 受人力资源的优劣性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 ;Beyer 在 1993年研究中曾指出, 现代服 务业的发展 路径线性于与城市的经济增长, 现代服务业在吸引资本投 资时, 经济 发 展较快的 城市在 资本争 夺中更 具 有 比较 优势;F ?Moulaert & F ?Djellal (1995 ) 的 研 究 方 向 主要 是 对产业进行 系统研究,研究的方面主要包括现代服务业的区域位置 、产业分配、产业 组织及产业的空间 分布。 国内的学者对 “现代服务业” 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宋冬英、 庞毅 在2005 年的研 究中认为 ,现代服 务业的 实质 就 是实

38、现服 务业 现 代化 的 过程 ,现 代服务业主要分为两个方方面: 既 包括新兴 的服务业 (主要是指近年来新出现的服务类别) ,也包括 通过技术 而改造和升级的传统服务业 ;刘志彪在 2005 年的研 究中认为 ,现代服务业 这一产业类别 是从制造业中分割出来的, 服务的形式 主要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 , 为其提供中间投入, 这种服务形式可以 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技术 进步、 知识 聚集和人力资本 提高 等功能;林萍、朱晓青 在 2004 年的研究中 认为,现代服务业 具有三大基本属性: 即 高技术要求性、 高知识 密集性和新兴产业形态 性, 而传统服务业则缺少这些特点 ;2005 年, 韩

39、云在其研究中 则认为, 现代服务业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即具有高劳动力 资本含量、 高产业附加值和高技术 知识储备 , 这些特征与传统 服务业相区别开来 ,他的观点与林萍、朱晓青的观点有些类似; 杨翠兰在 2005 年的研究中认为 , 现代服务业与 传统服务业存在 不同, 传统服务业是为 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 而现代服务业 是以 提供生产性服务或产品 为主, 向生产商和 政府管理等部门提供 商品或服务的新型服务业 ;刘重于 2005 年对现代服 务业进行界定,他认为现代服务业 具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现代服务业不仅包括新兴服务业形态, 还包括 升级后的 传统服务业; 而狭义的 现代服务业指

40、利用 信息科技、 新型知识技术和技能等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 服务业 ;荣晓华在 2006 年的研究 中认为现代服务业 在当今社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 是服务业中新兴的产业形态, 一般包括旅游服务 业、 现代物流业、 信息科技服务业、 金融保险 证券业、房地产 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区服务业等 。 综上所述 , “现 代服 务 业” 概念 是与 “ 传统服 务业 ” 的 相对 。 两者有 着不同的特点, 传统服务业 特点主要有:产业附加值比较 低、主要是以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8 山东财 经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劳动力 素质较差, 而现代服务业与之比较起来 , 具有下列五大 基本特征: 高技术

41、 技能性、 高知识密集 性、高产业附加值、 产业的新兴发展性和 人力资本的高素质性 。 因此, 本文在对 “现代 服务业” 定义时, 结合 现代服务业 产业的特点以及国 内外学者的论述 , 认为 “现 代服务业 ” 是指主要以现代的 管理、 经营等公司治理理念以及电子 科技信息等高新 知识为依托,具有知识 密集性的高技术 含量为特征的服务业。 关于现代服务业 行业范围的界定, 从国民经济产业分类角度 上看,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机构还没有做出 明确的规定 。 在我国的统计年鉴和中央 与地方文件中, 在对国民经济产业 分类时 , 也没有明确的对 “现代服务业” 范围 和具体目录进行分类总结 。有

42、些学者 在研究 中 就现 代服务业 行业范 围 做过 学术上的 讨论: 徐国祥 和常宁 在 2002年研究中 , 通过对现代服务业 进行统计分析 , 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对现代服务业进行了分类设计 , 将现代服务业分为 8 大类: 即物流与快递行业, 房地产 行业, 电子 信息商务业, 金融保险 证券业, 信息输送与 计算机服务业, 科学研究、 技术 创新服务业,租赁和商务出租服务业 以及远程教育培训 业;何建敏、江红莉在 2009 年对广州的服务业研究中, 把现代服务业 界定为以下几类 : 信息传达、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 业, 金融 与保险业,科技 研究、 地质探测和技术服务 业,房地产与开发业,

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 、 环境 和公共设施服务 业, 居民 社区服务业, 卫生 医疗 与社会保障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 休闲娱乐业 等;王兆林在 2009 年对南 宁的现代服务业 研究时,把其界定为:交通运输 业、 邮政 仓储业, 信息输送、 计算机 产品 及软件业, 金融 保险业, 房地产 开发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技研究、 地质勘 测 业与技术服务业 , 教育培训业, 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赵琼,杨志华在 2010 年的 研究中,把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行业界定为: 信息输送 、 计算 机 技术和软件业, 金融 保险业, 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测 业, 医疗

44、 卫生和社会保障业, 文化 体育和娱乐休闲业, 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环境管理业和教育 等九大类别。 本文认为 , “现 代服务 业 ”是服 务业 在 经济发 展中 对 各 类新型 产业形 态的总 称,是服务业在 国民经济发展和 工业化进程中新出现的产业 形式。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出现的行业 总量 在不断扩大, 又由于 这些行业有着高度 知识密集化、 复杂全面的行业结构以及对新 技术、 新管理治理等方式的运用 , 因此被称为 “现代 服务型” 的产业。“现代服务业 ” 可以分为广义上和狭义 上的概念, 广义上 的现代服务业又可以分为两9 第 2 章 国 内外 文献 综述 类:第一 类是对

45、“传统 服务业 ” 改造 和 升级形成的现代 服务业 形态,“传统服 务业 ”指的是在新兴服务业出现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类 服务业形态 ,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 通信业、 餐饮 服务业、 商业等 。 第二类是 指新兴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指的是在 新的科学 技术等条件的推动下已存在的或正在形成或 完善的各类服务型产业的统称 , 这些新兴产业 的发展 主要依赖信息科学 技术和现代公司治理经营 理念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信息 科技与服务 型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例如计算机技术与 软件服务业、 信息咨询 与通信 服务业、 生态 科技产业、 电子商务、 新兴 物流业等。 狭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即为新兴服务业。

46、总而言之, “ 现代服务业 ” 是随着 经济发展, 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其显著的产业特征是 具有较高产业附加值 、 含有较高科学 技术知识含量和具有较强的产业 辐射 性。它与 传统 服 务业相 比,具 有“三 高” (高 人力资 本 素质 、高信息 知识要求、高科学技术 含量 ) 、 “三新” (新技术 科技 、新产业 形态 、新 发展 方式)等 基本特点。 根据上文 阐述, 把本文 的研究对 象界定 为 广义 上的“ 现 代服务 业 ” 。 因此, 在国内外 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和国内实际产业发展 状况, 并考虑到相关统计数据收集的可获得 性, 把 “现代服务 业

47、” 界定为 : 信息输送 、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房地产业, 文 化、 教育和休闲 娱乐业,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测业, 水利 、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 金融服务 业, 居民 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事业,公共管理 服务和社会组织等。 2.2 产业竞争力 的 相关研究 对“竞争力” 理论概念的提出, 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70 年代。竞争 理论 学界著名 的经济 学 大师乔治?斯蒂格勒(G .J .Stigler ) ,在他的著作新 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表 示: “ 竞争是 指 个人( 或 公司 或地区或 国家) 之间的 争斗,若

48、 两方或多方 都想 取 得 某 些 东 西 时 , 而 这 些 东 西 并 非 各 方 均 能 获 得 ( 因 为 经 济 资 源 具 有 稀 缺性) ,在 此情况 下就会 产生 竞争 ” 。这句 话指 出 , “竞 争力 ”就 是指 竞争主体 之间为了夺取某种资源或物质 而具有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运用 影响并 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方式 和配置 效率。不管在国家、产业、企业等等层面,它们都能 成为竞争力所研究的对象,因而有 “ 国家竞争 力 ” 、 “产业竞 争力 ” 、 “企业 竞争力 ” 等概念之分 。 “产业竞 争力”也就由此而来。10 山东财 经大 学硕 士学 位论 文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

49、上,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 )是第一个从产业视角 来研究竞争力的学者 , 他是竞争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著作中指出, 因为在 一个国家中, 不可能 其所有的企业集团或产 业都能够在国际 贸易中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 所以在国家层面上很难对整个国家 地区的竞争实力进 行实证研究。 如果从 行业( 或产业) 的角度 , 我们就可以比较方便的研究产业竞争力, 进而可以在产业层次上对 国家竞争力 进行研究。 在产业竞争力研究中, 我国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产业竞争力 。 其中 主要有以下不同的定义 : (1) 生产力和市场力学说, 主要是以金碚博士等学者为代表, 他认为产业竞争力 的含义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基本同等, 因此 他把 “产业 竞争力 ” 定义为:如果假设 国家间 能够进 行自由 的 贸易( 或 由于 剔除贸易 壁垒 等 条件) ,一个国 家的某类产业 与他国家 本类产业相比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 能够利用贸易 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符合消费者 (包括生 产性消费者) 需要的 产品, 并且 还具有连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 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