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学阅读教学中概括主要内容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小学语文《小学阅读教学中概括主要内容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小学语文《小学阅读教学中概括主要内容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小学语文《小学阅读教学中概括主要内容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小学语文《小学阅读教学中概括主要内容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阅读教学中概括主要内容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内容提要】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素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低下,抽象思维差,兼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概括能力训练的淡化、弱化现象,造成了小学生概括能力的低下。针对概括过程中感受、理解和综合的心理轨迹,小学阶段学生概括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把握好概括的“尺度”;教师在小学各个年级段的课堂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渗透学生的概括意识,把握好概括的梯度;针对各类文体的课文,把握好概括的法度,采用抓住重点词句、问题引入、课题扩充、段意归并、要素罗列等方法培养学生概

2、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关键词】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正 文】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概括是指人们对事物感知获得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将其内部性质或本质属性归结为精要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在进行归纳、总结、综合等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抽象思维活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能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从教学实践

3、上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没有概括,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学到知识;没有概括,就难以形成概念;没有概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由此可见,在语文能力素质中,概括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小学阶段概括能力主要体现在理清篇章内部的段落间或层次间的内容关系,能从整体上把握篇章某处、多处及全文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及情感态度倾向。概括能力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由三个步骤组成:1、感受,即捕捉文章的第一印象,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把握粗线条的文本大意。2、理解,就是通过分解文章整体,分层领会文章意思,是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的过程。3、综合,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分

4、解的各部分进行有机联合并表述。所以,概括能力是建立在学生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的。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运动、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下子形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都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难以达标的原因分析由于概括能力与学生感受、理解、综合能力有关,所以培养概括能力的困惑也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兼之现行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淡化弱化趋势,造成了小学生概括能力的低下。这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上,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的思维往往停留在具体感知的事物上,不善于在具体感知后进行抽象概括

5、。概括时抓不住关键信息,只摘引原文语句不加以归纳。如在初读课文,让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时,说着说着,他们看着课文,搬了课文的前一句,就忍不住搬后一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成了读课文,或演变成复述课文了。其次,概括不能精要,不能抓住主要问题。需要删除时,他们往往弄不清哪一些该删,哪一些该保留,不能整体驾驭文章。一整篇课文,由于篇幅较长,他们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抓不住重点,偏离课文主体价值或主要内容。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忽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语言组织能力的薄弱,也都直接影响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2.客观上,概括文章大意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淡化、弱化的趋势,直接导致了中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直线下降。许多学

6、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么说不“准”缺失对文章主流核心价值的认识,要么说不全缺少对文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师概括能力有待加强,教学上也缺少必要的正确指导。在一次语文活动中,教研员随意抽取文章钓鱼的启示一文让教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利用六要素,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寥寥无几。概括能力的缺失,让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概括的训练,也缺少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专门性的训练,造成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无从下手。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甚至是许多的公开课中,很难看到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或段落大意的环节,少数课就算有,执教的老师也是让几个学生一“说”了事,没有踏踏实实的训练环节。对于学生概括的

7、质量也没有进一步的引导,学生零碎性的认识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久而久之,学生的认识就停留在了表面、片面的认识上,对课文内容难有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针对针对概括过程中感受、理解和综合的心理轨迹,以及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难以达标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概括主要内容能力的培养须把握好“尺度”、梯度、法度。一、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培养须把握好“尺度”要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明白概括课文内容是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概念。下面有两段话都概括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四上第22课)一文的主要内容。a一个台湾青年把自己的骨髓捐赠给杭州的小钱,挽救了小钱的

8、生命。b杭州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不顾余震的危险,为捐献骨髓的一位台湾青年动手术,又长途奔波到杭州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生命桥。上面两段话都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段话如果是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这样说也未尝不可。但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却让我们感觉缺失了什么。透过课题,不难知道是缺失了文本的主体价值。这篇文章的中心情感是赞颂了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梁。第一段话只是平叙了两个人之间的一件事,失却了事件的真正意义。第二段话阐述得比较具体,联系课题,体现了文本的主体价值。这就牵涉到了概括课文内容应该到怎样一个度的问题

9、?因为概括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与综合,所以概括后不能让没有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误解文章的意思。在概括中要尽量凸显文章的主流核心价值。例如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五下第15课)一文有学生概括成:在过草地的时候,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但他自己不吃,最后他牺牲了。容易让没有读过此文的人误解为老班长喜欢钓鱼,牺牲是由于没有吃鱼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回到文本的原生价值上,老班长为了照顾我们几个生病的小战士,钓鱼煮野菜汤为我们增加营养,他自己却啃树皮和草根,最后昏迷牺牲,表现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深刻全面的思维品质,不能一概肯定学生的肤浅认识。概括能力的培养可以渗透在语文

10、学习的方方面面,所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措施也是多层面的,具体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二、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培养须把握好梯度概括课文大意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必须在各个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抓实文本的大意概括训练。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课文大意概括的训练。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低段课文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提供概括课文大意的样式,或让学生做一些完成填空,给学生留下概括课文大意的语言印象,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概括的语言模式,渗透概括能力的培养。例如从现在开始(人教版二上第21课),教师可以分两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

11、,教师先出示第二段的段意:1.猫头鹰上任下令从现在开始跟他一样,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一星期下来,动物们叫苦连天。然后让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概括段意的句子。第二步,教师出示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填空,让学生模仿第二段的写法完成填空:2. 上任下令 ,大家 ,但也只好苦练跳的本领。3. 上任下令 ,大伙儿立刻 。通过教师直接出示段意,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并模仿教师的范例完成填空,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让学生习得了语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概括的兴趣、自信和实际能力,通过经常性的训练,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概括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提供句式,强化学生概括的有效思维过程。教师提供的句式要能够让学

12、生举一反三,具有比较广泛的迁移作用,能够胜任同一类文章大意的概括。如在叙事性文章中,一般让学生从“谁,做什么,结果怎样?”去思考,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干。然后通过添加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等要素,强化学生对文意的概要表述。如惊弓之鸟(人教版三下第10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学生初读课文后,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更羸射下了大雁。)(2)再读课文,明晰事情的背景和原因:更羸在什么情况下射下大雁?他为什么能够射下大雁?让学生完成句式:更羸 射下了大雁,并对魏王解释了原因: 。通过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概括的方法和步骤。中高年级的课文内容比较多,情节比较复

13、杂,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难度增加。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入”,用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从问题的答案中梳理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按照“设置问题提出问题交流答案指导概括”四部过程来实行。设置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完成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自己要先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解,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一文时,教师在课前备前时先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并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

14、从围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来了,花园里顿时生机勃勃。当巨人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孩子们中间,非常幸福。把上述主要内容分解后,设计以下问题:1.巨人的花园开始时是什么情景?2.后来变成怎样的情景了?为什么会这样?3.巨人醒悟后,怎么做的,花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设置好问题以后,教师在课堂上把问题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和交流。这些问题一般是在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进行提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边读边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

15、,进行交流反馈,教师要相机把答案的关键词进行板书,板书的位置要体现答案要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如巨人的花园一文,可以板书如下: 赶走孩子巨人花园冬天小男孩 拆除围墙巨人花园孩子们的乐园在指导概括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提示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意,教师进行句子组织和表达上的引导。以上四个环节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又回归到整体,遵循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思维特点和阅读规律。提出问题是最关键的环节,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巧妙的把主要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有价值的问题,这样问题才能发挥出感慨主要内容的引领作用。三、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培养须把握好法度小学阶段,最常用见的文体是写人记事和说明性的文章。根据不同的

16、文体,选择恰当的方法,概括就能事半功倍。1.针对课题质疑,扩充主要内容 扩充课题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集中了课文最主要的信息。透过题目我们能捕捉到课文许多重要的信息。有的课题,提示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如小珊迪、詹天佑、少年闰土等;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事件,如草船借箭、山中访友等;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对象,如赵州桥、长城、颐和园。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通过课题的扩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课题,了解题目字面意思后,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在揭题后,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进行梳理后,板书问题:1.谁草船借箭?向谁借箭?

17、2.为什么要草船借箭?3.草船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不难把课题扩充成: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然后通过对第二个问题交流,进一步把事情的起因,以及最后周瑜的态度补充完整,整理后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2.抓住重点词句,串联表述大意 小学课本中很多课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总分明确,过渡自然,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学会抓住课文中有总起、概括、过渡等有提示作用的重点句和重点词,就能很快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提

18、高概括能力。如猫一文,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部分总起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抓住这两句总起句,进行适当整理,就可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猫的性格古怪,但满月的小猫更加可爱。”抓住了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或过渡句。然后利用恰当的连接词串起来,就能表述课文大意了。一般说明性文章都采用总分写法比较普遍。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抓住文章中的这些信息元,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语言,就能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人教版四上去年的树中,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树,鸟儿,唱歌,所以概括出的课文主要内容中必定有这三个元素

19、: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第二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鸟儿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就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3.概括段落大意,综合段意归并 一篇文章都由许多段落组成,我们可以通过概括段落大意,然后串联大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文章段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逻辑段。概括段落大意,指的是逻辑意义上的段落。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明晰作者写作顺序,找出分段依据,归纳出每段大意,然后把段意进行归并串联。在归并时,要对归纳的段意进行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意思的内

20、容,句与句之间要用恰当的过渡词进行衔接,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如用心灵去倾听(人教版六上第12课)一文,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四段。第一段:在我小时候,有一天我不小心用锤子敲伤了自己的手指,我拨打了问讯处,里面的小精灵告诉我疗伤的办法。第二段:我经常和小精灵聊天,知道了她的真名叫苏珊。一天我的金丝雀死了,苏珊安慰了我,使我不再难过。第三段:长大后,有一天我通过问讯处的电话联系上了苏珊,我们聊得很开心。第四段:苏珊去世前给我留下一张纸条,告诉我她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把四段的段意进行归并,抓住重点内容综合:小时候我不小心用锤子敲伤了手指,我通过问讯处得到了疗伤的办法,当我的金丝雀死了时,同样是问讯处的苏珊安慰了我受伤的心,苏珊成了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我长大后,再次联系苏珊时,问讯处的人告诉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