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康复医学 考试重点 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 名词解释 : 1、康复: 就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 , 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 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 ,增强自立能力 ,使其重返社会 ,提高生存质量。 尽管有的病理 变化无法消除 , 但经过康复 , 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 : 或称医疗康复 , 就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 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 或者说就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 : 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 ,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 碍。 4、旋转轴 : 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内围绕关节旋
2、转, 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 ( 例如 : 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与伸展沿内外轴即冠状轴旋转, 外展 与内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行 , 内旋与外旋沿着垂直轴进行、 ) 5、原动肌 : 在运动的发动与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 6、拮抗肌 : 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与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 7、固定肌 : 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 ,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 , 起这一作 用的肌肉为固定肌、 8、协同肌 : 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 , 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这就需要其她肌肉收缩来消除某些因素, 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
3、某些运 动, 称为协同肌。 9、等张收缩 :在肌肉收缩时 ,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 ,张力基本不变 , 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 : 肌肉收缩时 ,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但不产生关节的运 动。 11、等速收缩 (isokineticcontraction):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可变 , 但关节的运动速度就 是不变的。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与离心性收缩 , 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 : 协助残疾者与患者选择、 参与、 应用有目的的与有意义的活动 , 以达到最大限 度的恢复躯体、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功能 ,增进健康 , 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
4、生 ,以发展为 目的 ,鼓励她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13、言语治疗 : 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目的:改善言语功能 , 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4、构音障碍 : 指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肌张 力异常与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 发音不 准, 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与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 15 康复辅具 : 疾病与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 , 需一些专门的器具来加强其减弱的功能或代偿其 丧失的功能 , 这些器械统称为功能性辅助器具或康复辅助器具 , 简称康复辅具。作用 : 矫
5、治畸 形、弥补功能缺陷、预防功能进一步退化。 16、假肢:用于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 , 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专门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17、矫形器 : 就是装备于人体四肢、 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 ,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或矫 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18、助行器 : 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与行走的工具。分类: 无动力式助行器、 功能性电 刺激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 19、生活辅具 : 指为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学习与工作的患者设计制作的专门器具。 20、肌张力 :就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 微小的收缩 ,即在做被 动运动
6、时 ,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运动, 使关 节有序固定 , 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 , 有利于肢体协调运动。 21、 关节活动范围:ROM即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 ,就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 , 常以度数表示 , 亦称关节活动度 , 就是肢体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根据关节运动的 动力来源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与被动关节活动度。 22、 步态周期 : 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 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空间位 置分为支撑相与摆动相。 23、代谢当量 (MET): 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 , 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 常用
7、指标 , 就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健康成年人安静、坐位时 , 每千克体重、每分钟 的耗氧量为 3、 5ml/(kg ?min), 即 1MET。 代谢当量与热卡有对应关系 , 其换算公式就是 : 热 卡=METX 3、5X体重(kg) /200。 24、ADL(日常生活活动):就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 生与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基本活动。 就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必 须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25、运动再学习疗法 MRP: 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 训练的过程 , 以神经生理学、 运
8、动科学、 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 , 以脑损伤后的可塑 性与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 26、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 CAV,曾称“中风”,就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 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 , 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小儿性脑瘫 : 又称脑瘫 , 就是由胎儿期或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发的一组运动与姿势发 育异常、可以引起活动受限。 27、神经源性膀胱 :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伤病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多见于脊髓损伤。 28、联合反应 : 表现就是患肢无随意运动 , 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 就是脊髓水 平的异常运动 , 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
9、。在上肢呈现对称性 ;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 , 屈伸为 相反的表现。它可用于诱发患肢的活动。 29、压疮: 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或受摩擦力与剪应力的作用后 , 受力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 引起局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缺血坏死。 第一章 康复治疗原则 : 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康复治疗的工作模式 :1 、物理治疗 : 通过功能训练、 物理因子与手法治疗的手段 , 重点改善肢 体功能。 2、作业治疗 : 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 , 制定个体化的作业活动 , 重点就是改善上肢功能 与日常生活能力。 3、言语治疗 : 重点就是改善交流能力与吞咽功能。4、心理咨询 : 通过心理 疏导与宣泄 ,
10、调节心理状态 , 改善心理功能。 5、文体治疗 : 借助文娱活动 , 调节精神心理活动 , 改善躯体功能。 6、中国传统医学治疗 : 借助中药、针灸、中医手法、传统锻炼方法等 ,达到 改善功能的目的。 7、康复工程 : 借助现代科技为伤残人士服务 , 主要就是安装与使用假肢、 利用机器人辅助训练等 , 改善患者功能。 8、康复护理 : 主要就是预防各种并发症与健康教育 , 包括床上良肢位 , 肺部护理 , 预防压疮与下肢深静脉血栓 , 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等。9、社 会服务 : 主要就是对病、伤、残者提供社会康复方面的指导 , 如职业培训、指导再就业等。 第二章 1、人体的三个基本运动面包括
11、 : 矢状面 , 冠状面与水平面、 2、肌肉分为 骨骼肌 , 心肌与平滑肌、 3、 骨骼肌按其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 可分为 : 原动肌 , 拮抗肌 , 固定肌 , 与协同肌、 4、肌肉的收缩形式 : 等张收缩 , 等长收缩 , 等速收缩 5、 等张收缩又根据肌纤维长度变化的方向不同分为: 等张向心性收缩 , 等张离心性收缩 6、等张向心性收缩 :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向肌腹中央收缩 , 长度变短 , 肌肉的起止点相互接近。 如肱二头肌收缩引起的肘关节屈曲。 7、等张离心性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变长 , 肌肉起止端远离 ,此时肌肉收缩就是为了 控制肢体的运动速度。如下蹲时 , 股四头肌收缩但
12、长度延长 , 其作用就是控制下蹲的速度。 8、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 :单收缩 ,强直收缩 9、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 1 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基础心率增加 , 血流量减少 , 易发生直立 性低血压 ,心室充盈量下降没播量减少 , 心功能降低。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卧位时膈肌上移 , 液体容量相对增加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呼吸肌肌力下降 ,肺活量下降 , 呼吸运动减弱 ,分泌物 排出困难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3, 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肢体由于疼痛限制活动可以产生肌 肉废用 , 肌肉固定后出现肌肉萎缩肌肉易疲劳 , 肌肉的蛋白总量下降使肌肉的收缩力下降。4 制动对韧带的影响 :固定后关节出现僵直
13、 , 导致滑膜粘连 ,纤维连接组织增生。韧带的弹性模 量与极限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5,制动对关节的影响 : 长期制动骨骼的骨吸收加快易出现骨质 疏松。可出现严重的关节退变 , 关节挛缩活动范围减小。 关节囊内与关节周围结缔组织重构。 6 制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长期制动后由于感觉输入减少可以产生感觉异常与痛觉异 常。7 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 卧床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增加 , 且由于腹压减小不利于 膀胱排空易导致尿潴留。患者瘫痪后导尿增加易出现尿路感染。 8 制动对皮肤系统的影响 : 制动可使皮肤及其附件产生萎缩与压疮 , 皮下组织与皮肤的坚固性下降。 9 制动对代谢与内 分泌系统
14、的影响 : 负氮平衡 (多尿使氮排出增加 , 食欲减退使蛋白质摄入减少可以产生低蛋白 血症 ), 激素水平变化 (如抗利尿激素减少 ,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 ,雄激素水平降低 ) 水电解质 改变 :( 如高钙血症 ) 。 第三章 康复医学评定 1、肌张力 :就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 微小的收缩 ,即在做被 动运动时 ,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运动, 使关 节有序固定 , 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 , 有利于肢体协调运动。 2、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 等级 评定标准 0级无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 ROM内均无阻力
15、。 1级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到 ROM之末出现轻微阻力。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 ROM后 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并在此后 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通过 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 增加, 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 级肌张力高度增加 , 患侧肢体僵硬 , 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3、肌力分级标准:MMT(徒手肌力测试)就是根据受检肌肉肌群的功能,选择不同的受检体位, 在减重、抗重力与抗阻力条件下完成一定动作 , 按动作的活动
16、范围与抗重力或抗阻力的情况 进行分级。 级别 名称 标准相当于正常肌力的百分比 (%) 0 零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1 微缩 有微弱肌肉收缩 , 但没有关节活动10 2 差 在去重力条件下 , 能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3 尚可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 , 不能抗阻力50 4 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微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75 5 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100 4、关节活动范围:ROM即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就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 ,常 以度数表示 , 亦称关节活动度 , 就是肢体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根据关节运动的动 力来源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与被动关节
17、活动度。 测量方法 : 量角器的摆放 :量角器的轴心与关节中心一致 , 固定臂与关节近端的长轴一致 , 移 动臂与关节远端的长轴一致 ; 体位: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体位方法为中立位法, 即解剖学中立 位时关节角度定为“零”起始点。测量旋转度时选正常旋转范围的中点作为“零”起始点 ; 另外,检查者要保证被检者体位舒适 , 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 ;测量方 法: 关节活动时 ,固定臂不动 , 移动臂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臂移动终末所显 示出的弧度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5、步态周期 :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 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空间位 置分为支撑相
18、与摆动相。 支撑相 : 指下肢接触地面与承受重力的时间 , 占步行周期的 60%。分为早期、中期、末期。 摆动相 :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阶段 , 占步行周期的 40%。 6、常见异常步态 : 1、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臀大肌步态 ( 支撑相躯干前后摆动显著增加 ,又称鹅步 ) 、 臀中肌步态 ( 支撑相躯干左右摆动显著增加,又称鸭步 ) 、屈髋肌无力步态、股四头肌无力步 态( 长期处于此状态将极大增加膝关节韧带与关节囊的负荷 ,导致膝关节损伤与疼痛 )、踝背 伸肌无力步态 ( 摆动相出现足下垂 , 导致下肢功能性过长 , 往往以过分屈髋屈膝代偿 , 同时支 撑相早期由全脚
19、掌或前脚掌先接触地面 )、腓肠肌肌无力步态 ( 表现为支撑相中期踝关节背屈 控制障碍 , 支撑相末期延长 ,下肢推进力降低 , 患侧膝关节屈曲力矩增加 ,导致支撑相中期膝 关节屈曲与膝塌陷 ) 2、中枢神经疾病常见的异常步态:偏瘫步态 (患者足内翻 , 摆动相时骨盆代偿性增高 ,髋关节 外展外旋 , 患肢下侧向外侧划弧迈步 , 又称划圈步态 ) 、截瘫步态 ( 截瘫患者如果损伤平面在 L3 以下, 有可能独立步行 ,但由于小腿三头肌与胫前肌瘫痪 , 表现为跨栏步态 )、脑瘫步态 (痉 挛型患者常见小腿三头肌与胫后肌痉挛导致足下垂与足内翻 , 股内收肌痉挛导致摆动相足偏 向内侧 , 表现为踮足剪
20、刀步态 ) 、帕金森步态 (普遍性肌肉张力异常增高 , 表现为步行起步困难 下肢摆动幅度减小 ,髋膝关节轻度屈曲 , 重心前移 , 步频加快的慌张步态 )。 7、平衡 : 就是指身体保持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 力。 姿势 :就是指躯体的一种非强制性、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状态。 人体平衡的分类 : 静态平衡 : 人体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动态平衡 :1 、自动动态平衡 : 指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就是所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2、她动动态平衡 : 指人体对外界干扰产生反应 , 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8、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 感觉输入、中枢整合、
21、运动控制 1、感觉输入 :视觉系统 :提供周围环境及身体运动与方向的信息 ; 躯体感觉 :提供身体重心位 置 ; 支撑面变化的信息 ; 各部位空间定位与运动方向 ; 前庭系统 : 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 2、中枢整合 : 三种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质等 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 , 并形成运动方案。 3、运动控制 : 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跨步调节机制 9、代谢当量 (MET): 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 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 用指标 , 就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健康成年人安静、坐位时 , 每千克体重、每分钟的 耗氧量为 3
22、、5ml/(kg ?min), 即 1MET。 代谢当量与热卡有对应关系 , 其换算公式就是 : 热卡 =MET 3、5X体重(kg) /200、 10、失语症 :就是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 而丧失口语、 文字的表达与领悟 能力的临床症候群 , 实际上就是由于脑损伤使原来已经获得的语言能力受损的一种综合征。 脑卒中就是失语症的最常见的原因。 构音障碍 : 就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 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 , 产生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 11、吞咽功能评定方法包括 (1) 触摸吞咽动作 (2) 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3) 饮
23、水试验 (4) 摄食- 吞咽过程评定。特殊检查 :(1) 吞咽造影检查 , 就是目前公认的最全面、 可靠、有价值的吞咽功能检查方法 , 把造影剂混入不 同质地的食物如流质、半流质食物中,让患者食入,通过X线透视来观察患者口腔、咽的功能 并确定受损的部位 ;(2) 电视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 ;(3) 测压检查 ;(4)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5) 超声检查 ;(6) 表面肌电图检查 ; 12、 认知功能 :人体高级机能的重要功能之一 ,认知就是一种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活动,即知 识的获得、组织与应用的过程 , 它就是一个体现机能与行为的智力过程 , 就是人类适应周围环 境的才智。认知包括感知、学习
24、、记忆、思考等过程 , 广义的认知可以包括与脑功能有关的 任何过程。 13、心理与认知功能评定可应用于康复的各个时期 :初期 :了解就是否存在心理与认知功能 障碍及其程度 , 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中期 : 判断康复的效果及预后 , 为修改康复计划提 供依据终期 : 为全面康复提出建议。 14、 日常生活活动(ADL)就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 人卫生整洁与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15、ADL的范围: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家务活动等。运动方面有床上运动、轮椅上运动 与转移、室内或室外行走、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自理方面有更衣、进食、如
25、厕、洗 漱、修饰等。交流方面有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电脑、识别环境标志等。家务劳动方面 有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控制器等。 16、Barthel 指数项目 : 进食、洗澡、修饰 ( 洗脸、梳头、刷牙、刮脸 ) 、穿衣 ( 包括系鞋带 ) 、 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m)、上下楼梯 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 第一节 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早期介入、综合措施 、循序渐进 、主动参与 : 康复治疗手段 :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言语治疗、心理治疗 、传统治疗 、辅助器具。 物理治疗 : 包括 : 声、光、电、磁、力、热、冷 ;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
26、 (一) 、运动治疗 : 一、生物力学技术 ( 关节活动技术 ):1 、主动运动 : 常用各种徒手体操或器械体操2、主动助 力运动 : 常用的有悬吊练习、滑轮练习与器械练习3、被动运动 : 一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 人员完成的被动运动 ,另一种就是借由外力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被动运动。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 牵伸就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1、 目的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 ,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 伤。 2、 分类 : 可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牵伸方式与持续时间分为:
27、手法牵伸、器械牵伸、自我牵 伸三种。 3、临床应用 : 由于软组织挛缩、 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与皮肤缩短、 关节活动 范围降低均可采用牵伸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 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 , 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的力量。 1、分类:根据肌肉的收缩方式 :等长运动、等张运动 ;根据就是否施加阻力 :非抗阻力运动与 抗阻力运动 , 前者包括主动助力运动与主动运动 , 后者包括等张性、 等长性、 等速性抗阻力运 动。 2、肌力训练方法选择 : 肌力 1-2 级:徒手肌力训练 ;3 级或以上 : 主动抗重力或抗阻力肌力训 练; 四、神经发育疗法 常用的技术有:Bobath技术
28、、Brunnstrom 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 1目的:将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就是ADL结合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 用已经掌握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 2、治疗顺序 : 按照头 -尾、近端 -远端的顺序治疗 , 将治疗变成学习与控制动作的过程。 五、运动再学习疗法 (MRP): 把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与再训练的 过程,脑损伤后的功能重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 ,练习的越多 ,功能重组就越有效、 其特点为 :1、再学习与再训练的过程 2、患者主观参与 3、特殊运动作业训练 , 可控制的肌肉 活动练习 , 控制作业中的各个运动成分 4、现实生
29、活活动的再学习。 其内容为 :1、上肢功能 2、口面部功能 3、仰卧到床边坐起 4、坐位平衡 5、站起与坐下 6、 站立平衡 7、步行 ; 六、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CIMT 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 , 强制性反复使 用健侧上肢。 七、运动处方 : 包括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 遵循的原则 :1、掌握好适应症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个别对待 5、及时调整 ; 二物理因子治疗 : (一) 电疗法 :根据所采用电流频率的不同, 电疗法通常分为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 (0f1000Hz), 中频电疗法 (1kHzf100kHz) 、高频电疗法 (10
30、0khzf300GHz) 、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适应症 : 神经炎、 神经根炎、神经痛、 关节炎症等 ; 禁忌症:恶性肿瘤、高热、意识障碍等。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TENS:适应症:适用于各种 急慢性疼痛 ,骨折后骨愈合不良、慢性溃疡等 ;禁忌症 :置入心脏起搏器者、颈动脉窦处等。 电体操疗法 :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肌肉失神经支配、 废用性肌萎缩等 ;禁忌症 :痉挛性 瘫痪。功能性电刺激 : 适应症 : 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后的足下垂、站立步行障碍等 ;禁忌 症:植入心脏起搏器禁用其她部位的功能性电刺激 ,意识不清等。 3、中频电疗法 :适应症:瘢 痕、关节纤
31、维挛缩、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关节炎等 ; 禁忌症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 倾向;4、高频电疗法 :短波疗法与超短波疗法 (应用最多 ): 适应症 :软组织、五官、胸腹盆腔 器官的炎症感染、关节炎、扭挫伤、骨折愈合迟缓等 ;禁忌症: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出 血倾向等。微波疗法 : 同上。 (二) 光疗法 : 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1、红外线治疗 :治疗作 用: 红外线辐射机体组织后主要产生温热效应(辐射热 ) , 红外线 穿透组织的深度很浅 ,近红 外线可达皮下组织 , 远红外线只达表皮。 表浅组织产 热后通过热传导或血液传送可使较深层 组织温度升高、 血管扩张、
32、血流加速 , 并降低神经的兴奋性 , 因而有改善组织血液循环、 增强 组织营养、促进水肿吸收、 炎症消散、镇痛、解痉作用。 2、蓝紫光治疗 : 治疗作用 : 蓝紫光 照射于人体后皮肤浅层血管扩张 , 血液中的胆红素吸收蓝紫光后 , 在光与氧的作用下经过一 系列光化学变化 , 转变为水溶性低分子量易于排泄的无毒胆绿素 , 经胆汁、再由尿与粪便排出 体外,使血液中过高的胆红素下降。3、紫外线治疗治疗作用1)杀菌、消炎、增加机体防卫 与免疫功能 :2) 镇痛;3) 脱敏 ;4) 加速组织再生 ;5) 促进维生素 D 生成、防治佝偻病与软骨 病;6) 光敏反应。 4、激光治疗 : 低强度激光对组织产生
33、刺激、 激活、光化作用 , 可改善组织 血 液循环 ,加快代谢产物与致痛物质的拔除 , 抑制痛觉 ,有镇痛效应 ;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 ,增强 免疫功能 ;增强组织代谢与生物合成 , 加速组织修复。 照射穴 位时有刺激穴位、 经络的作用 , 因而有 “光针” 之称。 作用于反射区时能调节相 应节段的生理功能。 高强度激光对组织有 高热、压强、高电磁场作用 , 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甚 至炭化、汽化、用于组织止血、黏着、 焊接或切割、 分离。(三)超声波疗法 :治疗作用 : 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于人体时引起微细按 摩效应、温热效应、 空化效应以及多种理化效应 ,连续式超声波的温热作用较明显 ,脉冲
34、式超 声波的非热效应较明显。 (1) 神经兴奋性降低 ,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 有较好的镇痛、 解痉作用。 (2) 加强组织的血液循环 , 提高细胞通透性 , 改善组织营养 , 促进水肿吸收。 (3) 提高结缔组织 的弹性 ,使胶原纤维分解 , 松解粘连、挛缩 , 瘢痕组织变细而松软。 (4) 低强度或脉冲式超声 波可刺激组织的生物合成与再生修复 ,加速骨痂的生长。 (5) 低强度超声波作用于神经节段可 以调节其支配区神经血管与内脏器官的功能。 (6) 许多实验研究发现超声波有很好的溶栓效 应, 可使血栓形成的血管再通而恢复血流。治疗作用:( 四) 磁疗法、 第二节作业治疗 定义 :协助残疾者
35、与患者选择、 参与、应用有目的的与有意义的活动 ,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躯体、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功能 ,增进健康 ,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 , 以发展为目的 ,鼓励 她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重要成分 :1 作业治疗就是一门专业学科 , 必须在受过专业训练的作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 行;2 以作业活动为治疗媒介 , 即作业可以作为作业治疗的方法 ;3 针对的就是日常生活作业 功能,即做也可以作为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4 要求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性活动 , 学习或者再学 习新的或已失去的技能 , 从而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行为上的改 ;5 非常注重利用环境改良方 法减轻残疾及残障 , 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6、;6 最终目的包括预防伤病带来的残疾与残 障, 维持健康 ,提高生活独立程度 , 使人可融入社会并对社会做出贡献。 作业治疗的对象 : 所有作业功能有障碍的人。 作业治疗的分类 :按作业内容分 :1 功能性作业治疗 ;2 职业作业治疗 ;3 娱乐活动 ;4 作业宣教 与咨询 5 环境干预 ;6 辅助技术 : 矫形器、辅助器、假肢使用训练 ; 作业治疗内容 :1) 躯体功能作业治疗 2) 社会心理作业治 3) 发展性作业治疗 常用的干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2) 转移训练 3) 生产性活动训练 4) 手功能训 练 5)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6)知觉功能训练 7) 认知功能训练 8
37、)压力衣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应用 :禁忌证:意识不清、 病情危重、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活动性出血、严重认知障 碍等。 第三节言语与吞咽功能障碍 一、言语治疗 定义: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目的: 改善言语功能 ,使患者获 得最大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手段 : 言语训练、交流替代设备。 适应症 :有言语障碍的患者禁忌症 : 无法配合言语治疗的患者 注意事项 :(1) 训练项目的选择 (2) 治疗环境 (3) 反馈的重要性 (4) 确保交流手段 (5) 自我训练与家庭训练 (6) 观察患者的异常反应 (7) 增加患者的信任 (8) 注 意心理治疗 , 增强患者的信心 二、失语
38、症的言语治疗 治疗目标 :提高患者的理解 (听觉,阅读理解力 )与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 ,手势表达以及书写力 ), 最终目的就是恢复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治疗时机 :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能够耐受集中训练30 分钟左右 ,即可逐渐开始言语治 疗 , 治疗前应做评估。 治疗原则 : (1) 给患者以事先选择好的刺激 (2) 若患者出现正确的反应 ( 正反应 ), 告诉患者回 答正确 (正强化 )(3) 若患者反应不正确 (错误反应 ), 告诉患者回答错误 (负强化 )(4) 使正反应 增多 ,固定并保持下来 (5) 正反应固定 ,达到 80以上正确进入下一项目 (6) 反复进行 , 达到治疗目
39、标 治疗方法 :( 1)Schuell 刺激促进法 (2) 阻断去除法 (3) 程序学习法 (4) 脱抑制法 交流促进法 (PACE): 适应症 :各类型与程度的失语症 ,尤其就是重度失语症。 (三) 构音障碍治疗 定义 :指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肌张力异常与 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 , 发音不准 , 声响、 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与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 治疗原则 : (1) 针对言语表现进行治疗 (2) 按评定结果选择治疗顺序 (3)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与强度 训练方法 :(1) 松弛训练 (2) 呼
40、吸训练 (3) 下颌/舌/唇训练 (4) 语音训练 (5) 减慢语言速度训练 (6) 音辨别训练 (7) 克服鼻音化训练 (8) 韵律训练 (9) 音节折指法训练 (四) 非言语交流方式的利用与训练 1、手势语 2、画图 3、交流板或交流手册 二、吞咽障碍治疗 治疗目的 : 恢复或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 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 ; 改善因不能经口进食产生的心 理恐惧与抑郁 ; 增加进食的安全性 治疗方法 1、口部运动训练 (1) 感官刺激 : 触觉刺激 ; 冷刺激 ; 味觉刺激 (2) 肌肉力量练习 2、间 接吞咽训练 (基础训练 ): 不用食物 ,针对功能障碍的训练 ,安全性好。 (1) 改善咽
41、反射训练 (2) 声门闭锁训练 (3) 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 (4) 颈部放松训练 (5) 咳嗽训练 (6) 门德尔松 (Mendelsohn) 手法 3、直接吞咽训练 (摄食训练 ): 使用食物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训练。 (1) 进食体位 :躯干 30度仰卧位 ;颈部前屈 ; 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侧的姿势。 (2) 进食姿势 :多次吞咽 :指吞入食物后做多次吞咽动作 ;空吞咽 :指口中无食物时做吞咽动作 交互吞咽 :就是固体食物与流食交互吞咽 ,或以极少量水 (1-2ml) 的刺激下 ,引发吞咽。侧方吞 咽:让患者分别左转、 右转,除去梨状隐窝残留的食物。 点头样吞咽 :颈后伸时
42、 ,会厌谷内的残 留食物被挤出。 转头吞咽 ;低头吞咽 ;头后仰。 (3) 食物的性状与质地 :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 ; 有适当粘度 , 不易松散 ; 通过口腔与咽部时容易变形 ; 不易粘在粘膜上 (4) 一口量与进食速度 (5) 吞咽辅助手法 4、电刺激 5、球囊扩张术 6、针灸治疗 7、辅助器具口内矫治 8、手术治 疗 9、注意事项 : 以下情况不适宜经口进食 :1 昏迷状态或意识尚未清醒 ;2 对外界反应迟钝 , 严重认知障碍 ;3 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退 ;4 处理唾液的能力减低 ,不断流涎 , 口 部功能严重受损。 康复辅具 定义:疾病与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 , 需一些专门的
43、器具来加强其减弱的功能或代偿其丧失的 功能,这些器械统称为功能性辅助器具或康复辅助器具,简称康复辅具。作用 : 矫治畸形、弥 补功能缺陷、预防功能进一步退化。 一、假肢 概述 :定义 :用于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 ,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专门制造、 装配的人工肢体。 分类: 结构分:内骨骼式假肢、外骨骼式假肢 用途分 :装饰式假肢、功能式假肢、作业 式假肢、运动式假肢 ;安装时间分 :临时假肢、正式假肢 ;解剖部位分 : 上肢假肢、下肢假肢 2 上肢假肢 基本要求 : 基本达到上肢的功能、外观逼真、容易操作、轻便耐用、方便穿脱。 常用类型 :(1) 装饰性上肢假肢 (2) 索控式上肢假肢 (3)
44、肌电控制式上肢假肢 3、下肢假肢 基本要求 : 外观逼真、 容易操作、 轻便耐用、 方便穿脱。 与健侧等长、 承重良好、 接触紧密、 步态接近正常。 二、矫形器 (一)概述 1、定义: 就是装备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 其目的就是为了预 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2、基本功能 :(1) 稳定以支持 : 通过限制肢体或躯干的异常运动来保持关节的稳定性 , 恢复承 重或运动能力。 (2) 固定于矫正 :对已出现畸形的肢体或躯干 , 通过固定病变部位来矫正畸形 或防止畸形加重。 (3) 保护与免负荷 : 通过固定病变的肢体或关节 , 限制其异
45、常运动 , 保持肢 体、关节的正常对线关系。 对下肢承重关节可以减轻或免除长轴承重。 (4) 代偿与助动 : 通过 某些装置如橡皮筋、 弹簧等来提供动力或储能 ,代偿已失去的肌肉功能 , 或对肌力较弱的部位 给予一定的助力以辅助肢体活动或使瘫痪的肢体产生活动。( 二)分类 1、上肢矫形器 2、下 肢矫形器 3、脊柱矫形器 ; 命名 : 例 : 肩肘腕手矫形器 Shoulder-elbow-wrist-hand orthosis(SEWHO) 三、助行器 定义:辅助人体支撑体重、 保持平衡与行走的工具。 分类: 无动力式助行器、 功能性电刺激助 行器、动力式助行器。 1 杖: 长度选择 : 选择
46、长度适的杖就是保证患者安全、最大限度发挥杖的功能的关键;腋杖长 度: 身长减去 41cm, 或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把手的位置, 也就是手杖的长度。 在小趾前外 侧15cm与足底平齐处即为腋杖最适当的长度。手杖长度:患者穿上鞋或下肢支具站立,肘关 节屈曲25-30 ,腕关节背伸,小趾前外侧15cm与足底平齐处即为腋杖最适当的长度。2步行 器:1 助行架 : 固定型:适用于下肢损伤或骨折不允许负重者 ;交互型: 适用于立位平衡差 , 下 肢肌力差的患者或老年人 , 方便如厕 ;有轮型:适用于上肢肌力差 ,提起步行器有困难者 ,可以 向前推动助行器。老年人用步行车 :适用于步行不稳的老年人。 2截
47、瘫行走器 : 铰链式截瘫行 走器:适用于 T10 或以下损伤导致的完全性截瘫或部分高位不完全性截瘫患者 ,辅助截瘫患 者达到治疗性独立行走的目的。 交替时截瘫行走器 : 适用于 T4 以下或更高节段的不完全性脊 髓损伤患者 , 辅助患者达到独立性行走的目的。 四、轮椅 : 普通轮椅适用于脊髓损伤、下肢伤残。颅脑疾患、年老、体弱多病者。 五、生活辅具 : 定义: 指为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学习与工作的患者设计制作的专门器 具。 第五章 1、髋关节置换四种危险体位 : 患髋关节屈曲超过 90o ; 患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 ; 患肢伸髋外 旋; 患肢屈髋内旋 2、颅脑损伤康复评定 脑损伤严重程度
48、的评定 (意识障碍 ) 认知 -知觉功能障碍 认知属于大脑皮层的高级活动范畴 , 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理解与智能等。 认知 功能障碍包括意识的改变、记忆障碍、听理解异常、 间辨别障碍等。 行为障碍 , 主要依据 症状判断,如攻击、冲动、丧失自制力、无积极性及严重的强迫观念、癔症等。、言语交 流功能障碍,言语障碍损伤特点:言语错乱、构音障碍、命名障碍、失语较少见、运动障 碍, 评定内容 : 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随意性、协调性与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等 、日常生活活动障碍,就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 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
49、作与技巧、社会心理等,感 觉障碍评定 , 情绪障碍评定 3、通常情况下损伤后 6 小时内就是抢救的黄金时机 4、神经平面的评定 : 神经平面就是指身体双侧有正常的运动与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该 平面以上感觉与运动功能完全正常 , 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 , 运动平面通过身体一侧 10 块关键肌的检查确定 , 肌力 3 级及以上的最低关键肌则代表运动平面 , 其上段肌功能正常 5 级。感觉平面确定 : 感觉平面为针刺觉与轻触觉两者的最低正常皮节。感觉随着运动走。 感觉平面的评定 (28 个关键感觉点 ) C2 枕骨粗隆外侧 1cm T8 第八肋间 (T7-T9) C3 锁骨上窝顶部 T9
50、第九肋间 (T8-T10 ) C4 肩锁关节顶部 T10 第十肋间 ( 脐水平 ) C5 肘前窝外侧 T11 第十一肋间 (T10-T12) 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C7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L1 T12与 L2 之间上 1/2 处 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L2 大腿前中部 T1 肘前窝内侧 L3 股骨内侧髁 T2 腋窝顶部 L4 内踝 T3 锁骨中线的第三肋间 L5 第 3 跖趾关节足背侧 T4 第四肋间 ( 乳头水平 ) S1 足跟外侧 T5 第五肋间 (T4-T6) S2 腘窝中点 T6 剑突水平 S3 坐骨结节 T7 第七肋间 (T6-T8) S4-5 肛门周围
51、5、 人体 10 组关键肌肉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 ,肱肌)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短肌 )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 C8 中指 屈指肌(指深屈肌 ) T1 小指外展肌 (小指外展肌 ) L2 屈髋肌 (髂腰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 L4 踝背伸肌 (胫前肌) L5 足拇长伸趾肌 (拇长伸肌 ) S1 踝跖屈肌 (腓肠肌、比目鱼肌 ) 6、小儿脑瘫 : 由胎儿期或婴儿期非进行性颅脑损伤所引发的一组运动与姿势异常,可以引起 活动受限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同时经常经常伴有感觉、 认知、交流、感 知觉、与行为等多种障碍 , 就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的疾患。
52、 7、脑瘫临床分型及表现 : 就是严重根据运动障碍的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 共济失调型、 手足 徐动型与混合型 ; 根据肢体障碍可分为单肢瘫、 偏瘫、三肢瘫、 四肢瘫、截瘫与双瘫 ; 根据严 重程度分为轻、中、重。 8、脑瘫诊断必备条件 : 1、持续存在的中枢运动障碍 2、反射发育异常 3、运动及姿势发育异 常 4、肌张力、 肌力异常 5、除外遗传代谢性疾病 , 进行性变态性与进行性疾病 6 、参考条件 : 病因学依据、头颅影像学佐证(CT、B超、MRI等)。 脑卒中 : 亦称脑血管意外 , 就是指突然发生的、有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
53、群。 一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就是指发病前的预防, 及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 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 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脑卒中包括 缺血性脑 卒中与 出血性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包括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老年房颤多见、老年高危因素多。 老年缺血性卒中的 诊断:1 、老年患者 ,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2、 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 , 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 TIA 发作。 3、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 高峰 , 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梗阻范围与某一处动脉供应区
54、域一致。一般无头痛 , 若有头 痛且头痛与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时应警惕发生大面积梗阻。4、头部CT早期可正常,有条 件应尽早行MRI+DWIQWIT2成像发病数小时可发现脑组织水肿的病灶甚至微小血灶。排除脑 出血、瘤卒中、与炎症性疾病等 , 诊断即可确定。 脑卒中 1、脑卒中 : 亦称脑血管意外 , 就是指突然发生的、有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 碍, 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一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就是指发病前的预防 , 及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 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 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2、脑卒中包括 缺
55、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 3、缺血性脑卒中包括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4、缺血性脑卒中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老年房颤多见、老年高危因素多。 5、老年缺血性卒中的诊断 : (1) 老年患者 , 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 (2) 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 , 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 TIA 发作。 (3) 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 , 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梗阻范围与某一处动脉供应 区域一致。一般无头痛 , 若有头痛且头痛与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时应警惕发生大面积梗阻。 (4) 头部CT早期可正常,有条件应尽早行MRI+DWIQWIT2成像发病数小时可
56、发现脑组织水肿 的病灶甚至微小血灶。排除脑出血、瘤卒中、与炎症性疾病等 , 诊断即可确定。 6、脑卒中康复评定 : 【 1】脑损害严重程度评定 (1)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2)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 经 功 能 缺 损程 度 评 价 标 准 (3) 美 国 国 立 卫 生 研 究 院 卒 中 量 表 【 2】 运动 功 能评 定 (1) Brunnstrom 运动功能评定法 :Brunnstrom1 期为患者无随意运动 ;Brunnstrom2 期为患者 开始出现随意运动 , 并能引出联合反应 , 共同运动 ;Brunnstrom3 期为患者的异常肌张力明显 增高 , 可随意出现共同运动 ;Bru
57、nnstrom4 期为患者的异常张力开始下降 , 其共同运动模式被 打破 , 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Brunnstrom5 期为患者记得肌张力逐渐恢复 , 并出现精细运 动 ;Brunnstrom6 期为患者的运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 , 但运动速度与准确性比健侧差。 (2) Fugl-Meyer 评定法 : 主要包括肢体运动、平衡与感觉积分 , 以及关节活动度积分。 【3】平 衡功能测定(1)三级平衡检测法:I级平衡就是指在静态不借助外力的条件下,患者的身体可 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H级平衡就是指在支撑面不动条件下,患者的身体的某个或几个 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川级平衡就是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
58、来干扰的条件下,仍可保持 坐位或站立位平衡。 (2)Berg 平衡量表【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主要有 Barthel 指数与 功能活动问卷。【5】生存质量评定:主观取向、客观取向与疾病相关的QQL三种。【6】其她: 感觉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与心理评定等。 7、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 : (1) 选择适合的病例与早起康复时机。 (2) 治疗计划应建立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 , 由康复治疗 小组共同制订 , 并在实施过程中酌情加以调整。 (3) 康复治疗应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 , 做到循序渐进。 (4) 综合康复治疗要与日常生活活动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 并有脑卒中
59、患者的主 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 (5) 积极防范并发症 , 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8、脑卒中的康复 : ICF 功能三个水平脑卒中患者功能受损的程度可分为三个水平 : (1) 器官水平的功能障碍 ( 身体结构与功能的损害 ) (2) 个体水平的功能障碍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 (3) 社会水平的功能障碍 ( 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受限 ) 9、脑卒中康复治疗 : (1) 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 主要就是预防并发症与继发性损害 , 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预防并发症 : 预防褥疮 , 呼吸道感染 , 泌尿系感染 , 深静脉血栓形成 , 肩痛与肩手综合征 , 预防 关节的挛缩变形。按摩、被
60、动运动、体位治疗。 (2)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 软瘫期 : 利用各种方法恢复或提高肌张力 , 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 痉挛 期: 控制肌痉挛与异常的运动模式 , 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 改善期 : 促进选择性主动运动与速 度运动更好的恢复 , 同时控制肌肉痉挛。 10、康复时机的选择 早期康复的介入时机 : 从卧床期即急性期开始康复治疗 ,目前较为公认的早期康复标准为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8 小 时后 ,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即可进行 , 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 重, 一般主张发病后 ,1-2 周, 病情稳定后开始。 对伴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者 , 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AI编程师专业技能提升指南与模拟考试题目
- 2025年铜压延加工材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办公商业空间设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浮子水管倾斜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抗震支架讲解课件
- 第3章 位置与坐标 单元测试(含答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 册
- 小学化学知识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涡轮螺桨发动机合作协议书
- 抗洪抢险知识培训课件
- 减数分裂题库及答案
- 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 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 《循证医学》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 钢结构设计计算书(毕业设计)
- 拌料作业指导书
- 医师执业注册变更聘用证明
- (本科)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十一章教学课件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钢梁承载力计算原理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一课图形创意与联想|冀教版共15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