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明纳:一种值得探讨的教学和研究制度宋孝忠(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11 )摘 要:通过对德国大学一种教学和研究制度习明纳的初步探讨, 习明纳导源于德国大学的传 统学术制度; 习明纳是德国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 习明纳的发展是政府在经济等方面大力 支持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习明纳的特点及其影响, 揭示了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意义, 以期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通过研究、借鉴,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关键词 :习明纳;教学制度;研究制度Seminar A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worth ProbingSONG Xiao-zhon
2、g(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11, China)Abstract: Seminar, a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in German universities, originated from the German traditional academic system and wa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German univer
3、sities. Its development resulted from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 in economy. Through the primary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Seminar, this paper reveals its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 s education, with the hope that it can draw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and better benefit the hig
4、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our country.Key Words: seminar;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system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发轫, 近代的德国大学重视学校自治, 强调学术自由、 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特别是柏林大学, 它所体现出的专业化的, 以研究为方向的大学理念, 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 学以巨大影响。 然而,习明纳德国大学一种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制度, 却很少有人予以重视并深 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对这种教学和研究制度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一、习明纳的产生与发展习明纳是 Seminar 音译,牛津现代高
5、级英汉双解词典将其解释为“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 教师共同讨论之班级” ,即人们常说的大学研究班、 研究讨论会或讨论室。 习明纳最早见于 18 世纪 初虔敬派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18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J.M.GESNER在德国 哥廷根大学创办了哲学习明纳, 从而把习明纳引入到大学教学中。 随后,古典语教授海涅 (G.G.HEYNE) 又在这儿创建了语言学习明纳, 培养了许多古典学者, 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就是其中之一。 在哥廷 根大学,“他选听了当时著名的语言学家海涅的课,参加海涅组织的习明纳,深受其新人文主义思 想的影响,成了一个年轻的新人文主义者” 1(p8) 。也正是在哥
6、廷根大学的习明纳里,他体会到了 独立学习而不受干扰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等对学习带来的好处, 从而把独立与自由的学习研究理念带 进了柏林大学,造就了一所与传统大学风格迥异的学术研究型大学。当然,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和研究制度, 习明纳的产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 而有其深刻的时代 社会背景, 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演变, 才最终形成一种以培养规范化、 具有独创性研究能力的学者为 目标的制度化方法。首先,习明纳导源于德国大学的传统学术制度。16、17 世纪,在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想影响下,德国大学逐渐形成了公共讲座、私人课程班、私人学会和师资讨论班四种类型的学术制度;18 世纪,为了摆脱宗教束缚,恢复大学的学术和
7、科学地位,德国的哈雷大学和哥廷根大学首当其 冲地将近代科学和哲学引入大学哲学院, 采取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的原则, 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运 用了学术报告和课堂讨论的形式。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大学的习明纳在哥廷根大学正式诞生了。 由于当时德国大学是以通过用新人文主义思想探索古典文学来促进人类文化发展为目标, 因此,习 明纳主要出现在语言学领域。其次,习明纳是德国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 19 世纪,德国大学大都仿效柏林大学进行改革, 主要致力于专门科学研究。 此时,德国大学的习明纳也逐步从语言学领域普及到其他学术领域的各 个部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德国大学本身而言,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德国
8、大学强调学 术自由和自治, 教授或著名学者具有优厚的待遇和显赫的地位。 这样,它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的学术 知识和学术兴趣, 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去自由组织一些高年级学生或者助手, 形成一个小组进行科 学研究活动; 第二,德国大学普遍采取了学位考试制度。 这种考试是严格按照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学 术成就进行的, 学生们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学位考试, 往往更乐于到能够获得更多的学术训练的、 由 教授组织的习明纳里来学习。 于是,习明纳制度伴随着学位考试制度 (通常是博士学位) 固定下来, 并具有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可以说,正是在这里, 教学和科研才真正结合起来现代博 士生教育在这些习明纳里诞生了。这样
9、,自 18世纪以来首先在德国大学哲学院中推行的习明纳形式的教学方法, 到了 19世纪已 经作为制度在德国大学各学院得到了普遍应用。即使在被史家称之为停滞不前的时期(18401866),德国大学的科学的新精神也是通过习明纳而体现出来的。但应当指出的是,19 世纪德国大学的习明纳已不再像 18 世纪的语言学习明纳那样以培养教师为目标,而是以培养学者为目标了。最后,习明纳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经济的大力支持。 19世纪 20年后,特别是 19世纪中叶以 后,由于得到政府的承认和资助,习明纳的形式日益正规,规模日趋扩大。从前,在由个人举办的 习明纳和研究所中, 课程由个别教授开设, 如今,得到政府支持的习
10、明纳, 不仅有了专门的指导者, 还有了固定的场所、独立的图书馆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例如,普鲁士邦给柏林大学资金 1820 年到 1840年分别为 8 塔勒万和 10万塔勒(德国当时的一种银币名) 1850年增加到 17万塔勒, 1870年 达到 24 .8 万塔勒。其中用于习明纳和研究所的经费, 1830年为 15万塔勒, 1840年达 28万 塔勒, 1850年为 6万塔勒, 1870年达 125万塔勒,基本上每十年翻一番,此时,习明纳和研究 所的经费已超过工资预算,成为柏林大学最大的开支项目2( P65)o可见,政府经济上的支持也是促进习明纳发展,提高大学科学研究水平的必要条件之一。正是由于
11、诸多因素的交汇,习明纳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科学研究的养成所” ,成为培养优 秀人才的摇篮。正如美国教育史学家麦克莱兰所说 “作为学术和发展中心的德国大学的荣誉, 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大学古老的躯干里所包括的这些有生气的机构” 3o二、习明纳的特点和影响在德国的旧大学中,教授们的教学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讲演;其二是辩论。所谓讲演, 只不过是对古典名著加以解释、说明而已; 所谓辩论,就是由教授主持、参加的学生运用演绎式推 理,对于某个问题或某一主张反复辩论,从而进一步明晰真理,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还有 由教授指定问题或提出主张, 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讨论, 只不过这种讨论只能对问题和主
12、张加以阐 述,决不能提出与之相反的结论。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造性思维,柏林大学在教学中大力提倡采用习明纳的方式,即高 年级学生和优秀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组成研究小组,定期集中在一起,共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归纳一下,习明纳教学和研究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习明纳里,教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 传授者,而是注重启发学生对学术问题的独立探索, 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柏林大学著名 历史学家兰克去世后,他的学生聚贝尔评价他说: “他允许自由选择研究课题,但随时愿意提供建议,他对于违反批判原则的过错給予严厉的评判, 但措词则婉转。 老师鼓励每人按自己的才能发展 专长”(P229)o第二,在课
13、程学习期间,习明纳成员要参加一些辩论会。从形式上讲,习明纳仍然 是教授与一些学生共同讨论问题或主张, 但在本质上却与旧大学中的辩论截然不同。 在习明纳的讨 论中, 教授虽然也提出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 但决不预先假设一个结论, 而是由参加习明纳的学生 收集事实,提出理论,然后从事实或理论中自行找到一个新的结论。也就是说,习明纳讨论的前提是真理尚不存在,要通过教授和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完善真理。第三,在德国大学的习明纳中, 教授指导学生充当科研或教学助手并从事独立研究。在这里,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学术指导关系, 而且也是一种情感关系、 人格关系, 它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导师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4、有利于学 生对科学的追求与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可以说,作为 19 世纪德国大学纷纷仿效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和科研制度,习明纳无疑是当 时德国大学中最具活力的细胞,它对德国大学科学研究新精神的塑造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正因为如此, 德国大学开始饮誉世界。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习明纳在一些国家纷纷建立起来。 1869 年,最早留德的历史学家亚当斯( Charles Kendall Adams )在密执安大学的历史课上采用了习明 纳方法;曾在柏林大学学习的历史学家亨利 ?亚当斯(Henry AdamS在19世纪70年代讲习明纳引 入哈佛大学;1876年,美国创建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
15、了进行高深学问研究,它积极吸收德 国大学最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思想,引进了德国大学引以为自豪的习明纳制度,历史学家亚当斯(Herbert Baxter AdamS在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中采纳了习明纳的方法,从而使美国大学开 始朝着高深的学术研究方向前进; 在 19世纪 90年代,霍尔在克拉克大学建立了著名的心理学习明 纳。至此,习明纳在美国的研究生院中成为最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 对于习明纳在美国大学中的作 用,哥伦比亚大学一位经济学家在 1892年这样评论道:“习明纳是轮中之轴,是生活实际的中心, 是现代化大学创造力的源泉。如果缺少了这种教学方法,大学将是不完善的。有了这种教学方法, 并加以恰当
16、运用,大学才能实现其宗旨。 ”在英国,一向恪守传统,崇尚古典学科,拒绝新科学和 科学研究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也被迫仿效德国大学的习明纳,建立了许多现代科学实验室, 剑 桥大学于 1871 年建成的驰名世界的卡迪什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对英美两国的影响外,近代 德国大学的习明纳对法国、日本、希腊、荷兰、比利时、俄国、丹麦等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 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在近代产生的一些具体的教学形式上, 如杜威、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柏克 赫斯特所创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都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看到习明纳的影子。三、习明纳对我国的启示 在我国,习明纳的影响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20
17、年代前后。 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 大学校长,由于他曾经留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 他的大学理念也深深打上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印记。 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 ,“所谓大学 者,非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5(p359) 。正是基于这种办学思想,蔡元培以德国大学的习明纳为蓝本, 在北京大学首创文、理、法三科研究 所,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使北京大学面貌焕 然一新,成为一所中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经过 100多年的漫漫长路,特别是建国 50多年来,我国
18、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教 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 教育类型渐趋合理,教育质量日益提高, 为国家建设培养了 大量合格人才。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其一,我国目前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基本上延续传统的讲授式, 注重知识的灌输, 强调对已有知识的掌握、 理解和运 用。即使正在进行的高教改革也提倡多上讨论课, 但这种讨论大多是对现成结论的论证, 讨论的目 的也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并牢记已有的结论, 缺乏创新性,也无助于新思想、新观点、 新方法的 产生。其二,近年来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招,导致班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不少高校师资紧张。在大 班教学状态下,教师疲于
19、维护基本的教育教学秩序, 很难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即使有, 也大多 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其三,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一些高校大量引进新的师 资,这也带来另外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新引进教师不仅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也缺乏教育 教学的基本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 势必影响他们对讨论课的驾驭能力, 讨论课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 扣。其四,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从整体上看, 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 要方面军, 高等学校聚集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他们曾经在科学研究、 知识创新上作过重大的贡 献,今天仍然也是我国科学研究、 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不可否认, 我国高等
20、院校在科学研究上还 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科研意识不足、科研能力欠缺、创新能力不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 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在这样氛围下,教师的整体素质无法到导致的提升,讨论课教学也很难达 到预期目的。笔者认为, 21 世纪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设一流大学,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具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一种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和研究制度, 我国教育, 尤其 是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借鉴习明纳。第一,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在坚持 传统教学优点的前提下,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例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下,积极应用多媒体于讨论课教学
21、过程中,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开阔学 生视野。第二,要积极研究并汲取外国教育的先进的东西,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 技术等。与中国相比, 西方高等教育起步较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理论,我们有必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积极引进、研究、借鉴,做到洋 为中用,古为今用。第三,要重视教师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质量。教师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战略中责任重大。“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我们有必要给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创造一种良好 的教育教学氛围,不仅要鼓励他们在练好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22、技能,也要为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鼓励他们树立终身学习新理念,放眼世界,不断学习并 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技术,把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参考文献:1 赵祥麟. 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二册)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2 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贺国庆. 近代德国大学科学研究职能的发展和影响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6(4).4 乔治皮蓬迪古奇著,耿淡如译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5 杨东平 . 教育:我们有话要说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宋孝忠( 1970- ),男,河南固始县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讲师,教育学硕士。Seminar: A kind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That is Worth Probing intoSONG Xiao zhong(Eiti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
- 阀门行业研究报告
- 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高中生物选修5实验教案
- 高压大容量储能PCS及一体机解决方案
- 高温硫化硅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鲜果行业调研与市场研究报告2025年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海洋勘探监测仪器和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徽省中小企业职业技能竞赛(信用管理师)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投资银行业务保荐代表人之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JG-T 191-2006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 保险市场调研报告
- 财务管理中的成本与效益
- 学生干部团队合作
- 国网公司2021年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物联网标签制作安装指导手册增量分册
- 儿科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改进培训课件
- 文言文阅读训练:黄宗羲《续师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袋装碎石施工方案
- AI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发言稿
- DB23∕T 2583-2020 固体矿产勘查放射性检查技术要求
- 胎盘早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