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蕉谱读蒲氏宗祠营造_第1页
从甘蕉谱读蒲氏宗祠营造_第2页
从甘蕉谱读蒲氏宗祠营造_第3页
从甘蕉谱读蒲氏宗祠营造_第4页
从甘蕉谱读蒲氏宗祠营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甘蕉谱读蒲氏宗祠营造摘 要:关于广州蒲氏,史学史上进行了长时间的研 究,特别是关于蒲寿庚与广州蒲氏以及光塔的建造年代与广 州蒲氏的关系,已有如罗香林先生、龙非了先生、曾昭璇先 生等重要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另辟蹊径,从南海甘蕉蒲 氏家谱中独有的祠宇谱入手,研究蒲氏一族宗祠形制 和建设,同时于位于笔者工作单位管理的下沙蒲氏宗祠相对 照,初步整理蒲氏一族的宗祠建筑形制特征,以期作为对蒲 氏一族的建筑历史研究的一部分基础。关键词:广州蒲氏;蒲氏宗祠;规模;形制近日,一则关于广州蒲姓的报道刊于广州日报广 州蒲姓为阿拉伯裔,宋元时期声名震粤闽。这是继史学界对于蒲寿庚研究和相关讨论后,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蒲

2、姓历 史的关注。对于蒲氏的历史,自桑原骘藏开展关于蒲寿庚的 较为系统的研究后,多位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以 罗香林先生在桑原骘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的研究较为全 面。虽有蒲寿庚与广州蒲氏,光塔与广州蒲氏等问题尚有争 议,但已有包括曾昭璇、龙非了等著名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和讨论。虽然蒲氏最为重要的谱牒资料一一南海甘蕉蒲氏家 谱一一在史学论证中存在诸多附会和疏漏,但其关于宗祠修 造的文本中应属最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在尚无更多论据讨论 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本文以蒲氏甘蕉谱为研究对象,结合笔 者工作的黄埔区所管理的珠江村蒲氏宗祠作为比较,讨论族 谱总蒲氏宗祠修建形制的相关问题。一、甘蕉谱中的祠堂形制

3、甘蕉始迁祖秋涛为广州蒲氏六世分房后开蒲庐房的甫 山之孙。南海甘蕉蒲氏家谱中,特作祠宇谱论述族 内重要宗祠的意义及修造情况。 主要包括 蒲氏大宗祠说略 重建大宗祠碑记 、蒲氏二世祖祠说略 、创建二世祖祠 碑记、蒲氏三世祖祠说略 、三世祖祠碑 、三世祖祠坐 向论、五世祖友山公书舍说略 、七世祖南野公祠说略 、 七世祖南池公祠说略 、重建南池七世祖祠碑记 、七世 祖养拙公祠说略 。蒲氏大宗祠创建于明万历己未年( 1619 年),原名“蒲 氏宗祠”,初为三间两进的小型祠堂;清嘉庆癸酉年( 1813 年)扩建为三进, 开间不变, 立“本立堂”;道光戊申年 ( 1848 年)和咸丰乙卯年( 1855 年)

4、进行过小规模修补;光绪壬辰 年( 1892 年)重建,更名为“蒲氏大宗祠” 。择地于村之北,后倚庐山,前朝虎岭,坐卯向酉,兼乙 辛之原,深两进,广三间。力木由吾公捐助,土墙版筑,题 其门曰“蒲氏宗祠” 。至国朝嘉庆癸酉,增为三进,长十丈 零五寸,宽仍旧,以“本立”颜其堂。中间道光戊申、咸丰 乙卯或加修葺,或事补苴,均以墉垣尚可支持,故栋柱稍为 更易也。乃春秋代嬗,阅历星霜,蚁蚀风摧,庀梁几断。众 议重建,广直长为十二丈尺,拓横宽为丈尺,更其题 曰“蒲氏大宗祠” 。自蒲氏大宗祠说略二世祖祠道光庚寅年( 1830 年)修筑于“宗祠之右” , “以辅其旁” ,初建为两进;道光戊申年( 1848 年)

5、年扩建 大宗祠时,加建后座;光绪庚辰年( 1880 年)扩建寝堂;但 因用材较差, 4 年之后的光绪甲申年( 1884 年)中座便已倒 塌,第二年乙酉年 (1885 年)重建, 更名“蒲氏二世祖祠” , 增加厨房。因就宗祠之右建奕世祠,坐向一如宗祠,崇祀我二世祖 彦民公。独是鸠工庀材,措资匪易,遂暂成两进,而后 座仍俟之他年。至道光戊申,乘宗祠重修之便继营后寝,奉 初代列祖考妣而祠之。光绪庚辰,宗祠寝室拓深,而奕世后 寝亦因之并广,而将中座后壁易为屏门,而前后先灵并归正 寝,颜其庭曰“思本堂” 。然迭次修建均因陋就简,工程既 非巩固, 栋柱又鲜美材。 岁届甲申, 曾未百年, 而风雨摧残, 中座

6、全覆。 次年乙酉, 始重建之, 更其门曰“蒲氏二世祖祠” 。 计初建两进,横阔三丈尺,直深七丈零五寸。道光戊申, 继建后寝,直深三丈尺,横阔照前。光绪庚辰,加深一丈 尺。乙未重建,丈尺无改。惟旁附厨房则广之,现深丈尺,阔丈尺。自蒲氏二世祖祠说略将是地之赵元帅庙迁于村北,与华陀先师同庙焉。易位 安居,各得其所。是祠原欲建三进,以翼我大宗祠。所虑工 程浩大,策划弥艰,纵使有余,仍虞不足。是以暂营两进, 用妥先灵。虽则篱墙塘 ?尚待施工,惟兹义路礼门暂堪 使用。今者, 岁届戊申, 又易十八寒暑矣。 因宗祠重修之便, 再建奕世后寝,追祀我初代各远祖,以殚孝思焉。创建二世祖祠碑记 爰建奕世祠后寝于旁,追

7、配远祖而祀之。自重建大宗祠碑记 三世祖祠建于村南,咸丰辛酉年( 1861 年)始建,同治 壬戌年( 1862 年)建成,有厨房;我族之有三世祖祠,在村南隅。经始于国朝咸丰辛酉九 年,落成于壬戌十载。 咸丰季年, 择地鸠工, 建筑祠宇, 恭祀我三世祖柏谷、乐善二公。 是祠也,坐癸向丁,兼 子午之原。横宽三丈尺,直长丈尺。后附厨房,横口 丈尺,直丈尺。颜曰“绍本堂”,迨重修时所题也。自蒲氏三世祖祠说略 同治壬戌,我叔考司马、芦山公等于族南隅鼎建我三世 祖祠,用祀我族三世至十七世各祖 ?A。自三世祖祠碑五世祖祠原建于村西的下街半巷, 后迁于巷口, 名为“友 山公书舍”。书舍旧在村西向之下街半巷中。旋

8、以人居逼于前,观瞻 未肃,迁建巷口。坐寅向申,兼甲庚之原。门临绿水,便暇 日之钓游;轩面青山,适新秋之远眺。因就西向巷内五 世旧厅自为迁徙,作友山公祠。名之曰“书舍”者以示。 上可荐俎豆之馨香,下可为诗书之学塾也。光前裕后,不且 一举而两善兼之乎?自五世祖友山公书舍说略七世祖祠主要有三座: 南野公祠、 南池公祠、养拙公祠。 旧址都在上街西向。南野公祠光绪丙戌年( 1886 年)重建于 甘溪乡约旁,三间两进,有厨房在左;南池公祠始建于乾隆 庚午年( 1750 年),题“缵绪堂” ,外为“南池公祠” 。后于 嘉庆甲戌年( 1814 年)和光绪庚寅年( 1890 年)重修,改 厨房于祠右;养拙公祠于

9、同治癸酉年( 1873 年)建于三世祖 祠旁,坐向与三世祖祠同, 购同乡祠堂旧料建成, 三间两进, 后附厨房,名为“养拙蒲公祠” ,题“光远堂” 。祠在甘溪乡约之左。前山绣合,润入琴书;止水渊停,清于冰 鉴。形势环绕无异大宗祠,而相去亦不及一箭地也。光绪岁 丙戌,各房老以祖之旧厅向在上街西向,规模狭隘,四邻之 逼与养拙祖厅同,因购是地而重建焉。因奉七世祖 南野公、妣黄、霍氏而崇祀之。是祠坐乙向辛,兼卯酉 之原。横广三间,直深两进,厨房附祠后左角。自七世祖南野公祠说略祖祠在村西向之上街,坐甲向庚,兼寅申之原,与八世 五存公祠并列左右。门迎伏虎,峭壁天摩;户有闲鸥,方塘 水白。在昔,乾隆庚午寝室初

10、成,颜曰“缵绪堂” ,以“南 池公祠”题诸门外。 嘉庆甲戌, 再创后楼。 光绪岁庚寅, 又百数十年矣。丹 ?E 坏于尘垢,墉垣蚀于风霜,不得不维新 是谋,而程工有事也。但厨灶向在门内,每祭祀燕饮,冠服 辉煌,而燔灸纷纭,膳夫杂沓。遂乃通后楼为三进堂阶,更 肃观瞻;徙厨灶于右旁?A祀,始无嚣杂。自七世祖南池公祠说略我七世祖祠之创建也,岁在乾隆庚午;其重修也,时维 嘉庆甲戌。 爰以庚寅腊月兴土木而重建之, 迄壬辰元月, 而观厥成。攻顽石于东,后寝始成爽垲;拓庖厨于北, 前门顿免尘嚣。自重建南池七世祖祠碑记 祖旧有厅在村南向之上街,地颇浅狭,且四旁人居实逼 处此,诸房老以丁繁祠小,祭祀不适于用也,屡

11、议迁地为 良。同治岁癸酉择地三世祖祠之右,坐与向如之,?祀例亦如之。方拟购料也,适乡邻有因风水不合,拆其祠木 石、瓦砖,全座出售者,长短广狭恰合是祠,乃购之。以视 器非求旧者,其廉巳倍蓰矣。计是岁经始,逾年落成。广则 三间,深则两进,厨房附后。题其门曰“养拙蒲公祠” ,额 其寝曰“光远堂” 。奉养拙公考妣,推及四世粤峰公考妣、 五世南秀公考妣、六世环峰公考妣而祠之。自七世祖养拙公祠说略二、广州珠江蒲氏宗祠的形制 广州珠江蒲氏宗祠又称下沙蒲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 市黄埔区黄埔街道下沙社区珠江下街 1 号。下沙蒲氏宗祠主 体部分于 2005 年 9 月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008 年

12、12 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蒲氏现存的重 要史迹。该词于 1997 年进行修缮,同时整理广州珠江光 裕堂蒲氏家谱 ,该谱主要依据上述甘蕉谱编成。广州珠江蒲氏宗祠建于同治癸亥年( 1863 年),坐北朝 南,轴线偏西北一东南方向 8度,与周边村落肌理一致。祠 堂主体部分为三间两进,后堂祭寝合一(下文中均以寝堂称 之),头门与寝堂均为三开间,天井两侧有侧廊连接,头门 外有地堂, 布局完整紧凑。 西侧附一列边路衬祠即悦然别墅, 经与文献核对应为厨房功能。 广州珠江光裕堂蒲氏家谱 中专作蒲氏宗祠重修说略一篇,论及祠堂形制。宗祠计建两进,宽阔三丈三尺,直深六丈二尺。一进后 幅有屏门,二进后壁

13、有屏门,宽一丈三尺,深四尺五寸,供 前后先灵并归寝颜。其庭曰“光裕堂”。紧依宗祠之西,更有一所悦然别墅,直深均差点滴尺寸,宽一丈三尺,忆料此乃先祖辈生前闲养之所也。自蒲氏宗祠重修说略三、蒲氏祠宇的形制特征(一)对风水坐向的关注在甘蕉谱对于祠堂的描述中,犹重坐向。如蒲氏大宗祠“坐卯向酉,兼乙辛之原”;二世祖祠“坐向一如宗祠”;三 世祖祠“坐癸向丁,兼子午之原”;友山公祠“坐寅向申, 兼甲庚之原”;南野公祠“坐乙向辛,兼卯酉之原”;南池公祠“坐甲向庚,兼寅申之原”。养拙公祠坐向如三世祖祠。 更专作三世祖祠坐向论一篇讨论宗祠坐向问题,同时说 明养拙祠、子荣祠均按照此坐向。地气清淑,分自庐山,逶迤蛇行

14、,时露石迹。外则流泉献秀,群山效灵。门前两小峰,状若马形,分峙左右,说者谓为“金马门”,有“玉堂”之兆焉。自蒲氏三世祖祠说略盛祠坐癸向丁,兼子午。三子七午,实坐屯卦之四爻, 女宿之八度,向鼎之四爻,在柳宿之十七度。七丁三午,尽 蕴元机。行卯门,放巳水,配合地元龙一局,以为安贞之 吉。如贵祠欲建于此地,论者纷纷。然舍此一向,故无 以配龙;而非此一向,更无以立局。岂有弃龙失局之所,而 尚可以建祠立庙者乎?此地论丁财,莫如子午之年,问 功名,多在卯酉之岁。然三元不替也。自三世祖祠坐向论(二)形制规模的相似从甘蕉谱 祠宇谱 中的祠宇形制规模看, “三间两进” 是全部蒲氏一族祠堂的标准配置,哪怕是甘蕉一

15、族的大宗祠, 在万历年间初建时也是“三间两进”的形制规模。至今尚村 完好的珠冈房下沙蒲氏宗祠和蒲村房白云蒲氏宗祠,均为三 间两进的形制。从祠宇的规模来看,除甘蕉一族大宗祠和二世祖祠后来 扩建为三进外,其余应均为相似规模的三间两进祠堂。其中 初建的二世祖祠“横阔三丈尺,直深七丈零五寸”,加建后寝“直深三丈尺”;扩建三进的大宗祠“长十丈零五寸, 宽仍旧”,按修建于大宗祠旁的二世祖祠后寝尺度推算,初 建时进深约为七丈;三世祖祠“横宽三丈尺,直长丈口 尺。”,虽进深无法辨识,但从其开间宽度的尺度判断,应于 二世祖祠无异。而下沙蒲氏宗祠“宽阔三丈三尺,直深六丈二尺” ,与 甘蕉谱一众祠堂规模近似。 蒲村

16、房蒲氏宗祠的面阔 (约为 11m) 亦相近。(三)厨房的配置 下沙蒲氏宗祠西侧紧邻为“悦然别墅” ,想来命名珠冈 房始祖悦山公有关。 蒲氏宗祠重修说略 “忆料此乃先祖辈 生前闲养之所也。”笔者认为不妥。首先边路在广府祠堂中较为多见,且多为厨房;其次,在蒲氏一族的祠堂建筑中,厨房的设置亦为常见 现象。如甘蕉谱二世祖祠“旁附厨房”;三世祖祠“后附厨房”;南野公祠“厨房附祠左后角”;南池公祠“拓庖厨于北”; 养拙公祠“厨房附后”。因此“闲养之所”设于祠堂应属不合适,仅为题名,主 要功能应为厨房。另外,从甘蕉谱可读出,各祠堂厨房均为“后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下沙蒲氏宗祠为单侧衬 祠而非对称边路的

17、现象,而非广府三路祠堂两侧对称衬祠的 常见现象。四、结语广州蒲氏重要的两处史迹珠冈房蒲氏宗祠和蒲村房蒲 氏宗祠,均为典型的传统广府祠堂,除“龙从塞北,鳌占川 西”的楹联外,并无可以反映其先祖信仰和文化的特征,这 也是罗香林先生认为广州蒲氏与汉人通婚后逐渐失去回教 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另一反映。蒲氏一族对于风水坐向的关注,可以反映虽为阿拉伯后 裔的蒲氏早已熟知并认同中华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蕃裔 华化的情况;同时关注坐向的目的在于“丁财”、“功名”的向往,也反映了蒲氏后裔对于曾繁荣于世的先祖的缅怀和追 思。同时,蒲氏各宗祠形制规模和衬祠厨房的配置,也显示 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广州这个重要的交流口

18、岸所发生 的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蒲氏一族从异常强盛到逐渐衰落归于 平常的过程。今日,珠江村管理蒲氏宗祠日常的蒲姓阿伯, 已是面容平时、眼睛乌黑,操着一口流利的白话的典型广州 老人了。注释:此处后文为乙未年 ( 1895 年),虽 10 年后倒塌似较为合 理,但笔者仍觉甲申、乙酉为正确时间,愿意有二:一为甲 申次年乙酉,互相对应,而乙未为单写,笔误可能性较大; 一为 4 年与 10 年时间长度较木构坚固程度其实无异,且光 绪庚辰年改建中将后墙改为屏门,可能引起木料的损坏,想 应为木材选材质量或瓦顶施工问题, 引起崩坏, 应较为迅速, 则 4 年倒塌亦属合理。今已不存。 应为寝堂心间后跨横批、神台等小木作。其地面有红砂 岩铺地,与他处皆不同, 疑原有小木作, 至于是否安装屏门, 由于关于 1997 年修缮以前的祠堂资料仅有广州珠江光裕 堂蒲氏家谱中蒲氏宗祠重修说略以及村中老人的零星 回忆,尚待考。若认为“三丈三尺”为一准确尺度,参照杨扬广府祠 堂形制演变研究中清代营造尺一尺约为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