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隙原子钢和2.25Cr1Mo钢的脆化机制研究_第1页
无间隙原子钢和2.25Cr1Mo钢的脆化机制研究_第2页
无间隙原子钢和2.25Cr1Mo钢的脆化机制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间隙原子钢和 2.25Cr1Mo 钢的脆化机制研究无间隙原子IF钢和2.25Cr1Mo钢都具有碳当量低,韧性和塑性良好等特点。 这两种钢因成分和性能的差异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其中, 具有良好深冲性能的无间隙原子钢是汽车车身覆盖件及局部结构件的 主要材料。2.25Cr1Mo钢因具有良好的韧性、较高的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能,被 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高温承压容器及管道等。然而,IF钢中的固溶强化元素磷会在热轧等过程中发生晶界偏聚,引起材料的非硬化脆化;同时在深冲和冷轧过程中会发生硬化脆化现象。2.25Cr1Mo钢在长期中等温度的服役过程中 , 钢中的杂质元素会发生晶界偏聚并引起材料的非硬 化脆化 ;

2、工程实践中的诸如焊接、时效析出等过程会引起钢的硬化脆化。此外,晶粒尺寸会同时影响钢的硬化和非硬化脆化。 可见,钢铁材料的脆化往 往是由硬化脆化和非硬化脆化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 而目前还没有这方面 的研究。因此, 本文主要研究磷的晶界偏聚、强化硬化和晶粒尺寸对IF 钢和2.25Cr1Mo钢脆性的综合影响,并揭示低合金钢的硬化与非硬化联合脆化机制。 本课题以IF钢和2.25Cr1Mo钢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热处理、时效热处理、室温 拉伸、焊接热模拟等方法 , 获得不同晶粒尺寸、磷晶界偏聚浓度和强化硬化的试 样。通过系列冲击实验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断口形貌观察,测定试 样的断口形貌转

3、变温度FATT。利用硬度测试、金相分析、俄歇电子能谱分析 AES、场发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FEGS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表征手段, 对试样的微观组织、晶界化学成分、晶界特征结构、维氏硬度等参数进行表综合分析IF钢和2.25Cr1Mo钢的断口形貌转变温度与材料的强度(硬度)、 晶粒尺寸和磷晶界偏聚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IF钢和2.25Cr1Mo钢的硬化与非硬 化联合脆化的数学模型。研究发现,高温淬火的IF钢在600 oC恒温时效过程中 的P晶界偏聚表现出非平衡的特征,并且在时效20 h后恢复平衡状态。此外,P在IF钢和2.25Cr1Mo钢中的平衡晶界偏聚浓度随晶粒尺寸的增加而 增加,随温度

4、增加而降低。研究说明,晶粒尺寸增加会促使钢中大角度晶界和高 工 指数的CSL晶界的含量增加,这是导致不同晶粒尺寸的钢中P晶界偏聚浓度不同 的重要因素。通过偏聚热力学的理论分析认为 ,偏聚自由能随晶粒尺寸增加而增加 ,同时 偏聚熵和焓在变化中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对不同晶粒尺寸、 磷晶界浓度和屈服 强度的IF钢的FATT进行了测定,研究说明IF钢的FATT与磷晶界偏聚浓度 (Cp,at.%)和屈服强度(7 s,10MPa)成正线性相关性,与晶粒尺寸(d-1/2,mm-1/2) 成负线性相关性。而且,FATT与磷晶界偏聚浓度或屈服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受晶粒尺寸的影 响,而磷晶界偏聚和屈服强度两者与

5、FATT之间的关系是互不影响的。以泰勒公式 为模型, 建立的脆化公式为 :FATT(oC)=2.1Cp+3.48 7s-22.36d-1?2+0.64(Cp-14)(d-1?2-3.06)+0.896(7s-14)(d-1?2-3.06)-13.7,其中Cp 7 s、d分别表示磷的晶界偏聚浓度(at.%)、屈服强度(10MPa)、晶粒尺 寸 (mm)。然而,2.25Cr1Mo钢的脆化机制与IF钢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2.25Cr1Mo钢的FATT不受晶粒尺寸的影响。分析认为,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种钢的微观组织不同 ,进而导致材料的脆性对晶界结构的敏感度不同。两者相同的是,2.25C

6、r1Mo钢的FATT同样与钢中磷晶界偏聚浓度或屈服强度成正线性相关性。综合分析并建立了 2.25Cr1Mo钢的FATT与磷晶界偏聚浓度和屈服强度之间的关系式:FATT(oC)=0.25 c S+2.64CP-270,其中Cp和c s分别表示磷的晶界偏聚 浓度(at.%)和屈服强度(MPa)。对不同峰值温度下的2.25Cr1Mo钢焊接热影响区 脆性的研究说明 ,热影响区的脆性随峰值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回火后热影响区 的脆性显著降低。对冲击断口形貌的分析发现 , 焊后热影响区的脆性断裂属于解理型 , 而回火 后的脆断属于沿晶型。分析认为 , 焊后热影响区的脆化与微观组织中存在的 M/A 岛以及焊接剩余应力有关 , 属于硬化脆化机制。其中,M/A岛形状随峰值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粗化,这是导致热影响区的脆性 随焊接峰值温度升高而加剧的主要原因。焊后经520oC回火800 h后,热影响区组织中的M/A岛消失并析出细小的碳化物,分布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