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海日楼诗》的递藏_第1页
一本《海日楼诗》的递藏_第2页
一本《海日楼诗》的递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本海日楼诗的递藏古董的递藏和流传,也和它的“包浆”一样,足为古 董添加妩媚。有时看着蟠屈的印文和题识,恍似聆听它自诉 递藏的故事。手边有海日楼诗 ,作者沈曾植。这本是常见的诗集, 但“海日楼诗”题签,下署“单云阁藏” ,另署有“器伯” 及“寥士”小印。内页第一钤印是: “王氏后凋草堂藏书” , 另有“媚秋堂”朱文方印。凭着这几个印文的诉说:这薄薄 的小书,已曾在三位民国著名的藏家手上递藏。这递藏似是 有趣,其中也有点“世变”的辛酸。“后凋草堂”是王舟瑶的堂名,他的藏书在民初颇有盛 名。他的生平记载,可见于汪兆镛王君家传和章棂广 东候补道王君墓志铭 。他曾任上海南洋公学教习,京师大 学堂师范馆

2、教习,后来在广东做官。辛亥以后拒任广东教育 司长,归里作道士装。他和沈曾植很早就相交,这在沈曾植 1902 年致周家禄的信内有所提及王舟瑶其人, 而当时的王舟 瑶是在京师学堂任教。“媚秋堂”,是马武仲,原名马复,广州人称的“马老 二”,顺德人,在乡间是著名孝子,曾参徐绍桢、胡汉民幕。他善鉴赏, 富收藏, 也精于饮食 (他的家厨所做之粉果驰誉羊城)。他廿岁即黄节相交, 马为诗亦与黄节、 王秋湄的声气相 近,著有媚秋堂集 。他又与王秋湄,香翰屏、何冠五、 关春草、余绍宋、高伯雨诸人往来友善,晚年藏品散出,香 港藏家灵璧山房主人何曼庵的灵璧石就是从他处流传出来 的。马与陈洵为好友, 马氏子马庆余曾跟

3、陈洵学词, 著有小 媚秋堂词,集中前序即为陈洵所撰。马武仲妻子黄双玉是 南海人,广州博济医院女医生,是著名广州收藏家劬学斋黄 慕韩之姐 (此广州黄慕韩是民初搜藏家,和黄摩西同名)。最后,那题签者。 “器伯”、“寥士”和“单云阁” ,就是 陈道量,他能诗, 富交游和藏书, 但因为立身不慎, 成了“千 古伤心文化人” 。在古今和逸经上常见到陈寥士这名字。蔡哲夫 诗集中看到他作的题跋。从而知道他诗文的涵养很深。后来 又知道他为近世东社十子之一。 ( 十子是王秋、 周岐隐、 周采 泉、忻鲁存、潘文本、宋少芬、戴雪棹、孙兆梅、王荫亭、 陈寥士 )他少时师事冯君木,君木诗有“穷居门巷比云单” , 一时传诵

4、, 寥士就取为斋名, 曰单云阁。 而“单云阁诗” 、“寥 士”“陈寥士长年”等用印,均为他好友蔡哲夫之室人谈月 色所刻。他曾为梁鸿志校爰居阁诗集 ,用力至勤,梁氏曾赠 他初印本并题上: “余刻诗,寥士校勘至勤,尝以一夕之力 校至四五卷,余心识之。比刻成,细审尚有十数讹字,信乎此事如扫落叶也。平生诗功甚浅,但深入显出,有我不俗, 尝标此八言以自纠。或有几分实践处,愿寥士共此甘苦也。 以少许胜多许,以一语胜千百语。前述八言为法门,此二语 则正果,寥士以为何如 ?己卯二月,梁鸿志记。 ” (见光宣以 来诗坛旁记 )最近,内地有龙榆生年谱 、陈方恪年谱的出版, 书中可以见到更多的陈道量资料,乃知他从南京应征到山西 运城当教师, 1957 年被上级指定发言, 于是提了教育上的意 见,因之顺理成章当上右派,在 1970 年逝世。眼前小小的一本海日楼诗 ,刊成至今,不及百年。 它载着三位藏家的沧桑,由北而南,流落在我手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