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把课堂还给学生,就会有精彩 我在广州市天河区骏景小学学习考察期间, 听了该校麦颖 秀老师上的一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按该校生本课堂 的做法,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 即前置小研究, 独立探究了“进 率”是如何发生的等相关知识点。 本节课就是通过集中展示同学 们的自学成果,来实现教学目标。 实录 教师:谁还记得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米=分米 = 厘米?(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 为后面比较长度与面积的进 率作铺垫,显得很有逻辑性) 学生:纷纷拿出事先准备的小纸条填空。 教师:今天,我们来探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 平方米 平方
2、分米 =平方厘米。 下面, 请同学们分成 6 个小组进 行讨论。 (学生把自己先前自学的收获与体会与组员分享, 就疑点问 题简单讨论, 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 全体成员上台向全班展示小 组学习成果。 各组交流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率是如何发 生的,每个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耐人寻味。) 第一小组展示:采取“数”的方法学习 首先是一位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汇报。 他指着一张事先画好的 方格图(见图 1) 说:“先把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分成边长 为 1 厘米的小正方形, 然后我们就数一数有多少个边长为 1 厘米 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数格子。下面我们一起数,横着数,从左边 第1个方格起往右数:1、210,共
3、有10个小方格;竖着数, 从上面第1个方格起往下数:1、210,共有10个小方格。 把横着的 10 个小方格与竖着的 10 个小方格相乘就是 100 个小方 格。这样,面积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大方格)就被分成了 100个面积为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小方格)。因此, 1平方 分米=1 00平方厘米。我的汇报到这里,下面请大家提问题。 ” (学生开始随机提问,诸多生成,精彩不断) 学生 1 问:第一个方格(最左最上的)横着数了一次,竖着 又数了一次,为什么要重复数两次呢?第一组同学作了简单回 答:第一个方格是起点,当然都从这里开始(理解精准)。为了 强化对这个“起点”的认同,同学们又一起数
4、了一遍。 学生 2提问: 10个横方格与 1 0个竖方格为什么是“乘” , 不是“加”呢?第一组的一个男同学是这样回答的: 前面横着数 的这个 10 实际上是数了 10 列(从上往下看, 一边说一边比划) , 后面竖着数的这个 10实际上是数了 10行(从左往右看),所以 是“乘”。在老师的引导下,下面同学开始补充。一个男生说: 第一个 10 表示第一行上有 10 个小方格,第二个 10 表示这样的 行一共有10个没等说完,一个女同学急忙补充道:这里就 是 10 个 10 呀,即每一份是 10 ,一共有 10 份,每份数乘份数, 所以用乘,不用加。 学生的思维简洁而严谨, 敏锐而深刻, 一语中
5、的, 直击本质。 学生的思维虽说稚嫩,但总是由模糊到清晰,从残缺到完整,跌 跌撞撞直到问题的本质,这也是人类认知规律的体现。就这样, 台上台下,学生老师展开了互动,气氛十分活跃,一个个鲜活的 生命如花绽放, 这不就是孩子们在生本课堂中的自由呼吸与快乐 成长吗? 学生 3 提问:由分米到厘米,在长度中是 10,为什么到了 面积就变成 100 呢?台下一个学生说,长度是反映线段的长短, 是一个 10,面积是反映表面的大小,涉及到两个边长(线段), 也就是两个 10了,而它们又是“乘”的,所以就变成 100 了。 在老师点头肯定后, 全班响起了一片掌声。 学生的说理虽然稚嫩, 但蕴藏着空间维度变化的
6、思想,十分可贵。 第二组展示:采取“算”的方法学习 在同学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中, 大家理解了以下内容: 1 米=10 分米,1分米=10厘米,由面积公式知道,1平方分米=1分米X1 分米=10厘米X 10厘米=100平方厘米。学完这一环节后,同学 们进入了提问环节。 学生 4 问道:为什么不打格子呢?很奇怪! 这个学生还沉浸在“数”的直观世界中, 这一问却让同学们 意识到了不同:目前这个“算”的方法在形式上不同于上面 数”的方法,一个是计算推演,一个是直观观察。这一问,还 可能引起善思考的学生对两种方法的比较与剖析, 就能沟通两种 方法的联系,知道其实质是一样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学生 5
7、问道:为什么面积单位是按 100的进率呢? 本小组未做回答。这个问题好像是在重复前面的问题, 而这 正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引起了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注意。 接下来,是自由展示时间。 第三组展示:采取“分”的方法学习 学生 6进行展示:将图 1 分为上下两半(见图 2),按第一 小组的方法可得出每一半有 50 个小方格,总共有 100个小方格。 学生 7展示:继续采取“分”的方法,将图 1 平均分为 4 份 一同学问道:这样下去,我们不是可以将边长为 1 分米的正 方形平均分为 100份吗,而且每份都是 1 平方厘米?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开了。一阵议论过后,大家恍 悟了:那不就是第一组同学的
8、方法吗?这种分的方法实质上也就 是数的方法,而且把不容易一眼看出的复杂问题分解, 是化归策 略的雏形。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 8:我是先分后算。 学生9:我就是算的 1平 这样,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自主探究,最终得出结论: 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选用上面的方 法很快获得了 1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教师:我们获得了面积进率, 大家对面积进率有什么发现? 学生 10:进率都是 100。(指从平方米到平方分米,从平方 分米到平方厘米) 学生 11:相邻的两个单位从大到小进率都是 100。 学生 12:长度比面积小了 10 倍。 学生 12 的话音刚落,全班
9、异口同声地说:长度单位与面积 单位不能比较。 老师:嗯,这两个不同的单位不能比较。 这本是课堂上碰撞出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思维火花, 却被误判 了,有些令人遗憾。紧接着,课堂转向练习环节应用进率进 行单位换算。 教师: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有什么规律? 学生 13:大单位换成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成大单位 除以进率。 多么准确而深刻, 这与教师引导学生始终关注每一个问题的 “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是什么”的过程教学观息息相关。 最后,在总结“我的课堂收获”时,有一位学生(学生14) 作出了如下表述:面积的进率比长度的进率多了一个零。 这是本节课上最后一个学生的发言。 我感到十分感动生 本课堂的学生真了
10、不起! 我感到十分兴奋尽管前面忽略了这 个问题, 却还是有学生能够将长度进率与面积进率进行比较, 并 找出规律。这说明,正确的思维一旦发生,其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这是一种学习迁移的力量, 老师能否巧妙引导正迁移、 破解负迁 移,正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我感到意犹未尽,似乎同 学们的发言才刚刚开始 听完课,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孩子们的超常表现引发了 我深深的思考。 思考 一、优质高效的数学教学往往出现在返璞归真的课堂中 整节课上,学生们就是通过“数”、“算”、“分”这三种 办法去发现,建构“面积进率”这个新知识。 实际上就是两种办 法,即“数”与“算”,不同的是第一组的同学是将整体划成格
11、 子后去数格子的数目,后面几个同学是先将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后 划格子再数,即所谓“分”的办法。这种“数”的办法,就是数 学的生活化,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我们成年 人的学习,有时也难免走上这条认知途径。这种基于常识、回归 生活的教学有利于淡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神秘与惧怕感,增强学 生对数学的亲近与热爱感。 这种基于朴素数学的教学方法, 往往 能抓住数学的本质。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教化”之地,也就是要 将粗放的生活常识提炼与升华。 就数学教学而言,那就是概括与 抽象。因此,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用“数”的办法的同时,应当 引导学生重视“算”的办法,逐步养成推演的习惯。 二、把
12、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出彩的机会 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潜力是巨大的。 只要我们 老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解放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就会激活其主体意识与问题意识, 并形成 自由思考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出彩的机会。 这是本节课留给我的最深印象。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课堂, 除了极少的教师引导和点拨外, 几乎没有教师的讲解。这让我相 信,让学生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教 学方式去开发和培养学生。 本节课上,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 中彰显出让人叹服的综合素质,这是讲授式课堂里难以见到的。 首先
13、,同学们表现出了很强的自信力。 全班学生从上课到下 课,个个从容自如,若若大方。台上的学生胸有成竹地展示,台 下的学生在挖根刨底地提问。 其次,同学们表现出了酣畅淋漓的交流表达能力。在小组交 流中,学生都能用多元而简洁的方式(叙述加图示或比戈IJ)迅速 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既善于倾听又很能包容。 在小组展示 中,学生的口头表达普遍清晰、 准确,有的还比较流畅并有激情。 再次,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主动思考意识和穷根问底的探 究意识。问题意识是数学课堂的核心所在, 学生“提出问题”的 能力是很多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追求。客观而言,我国当前 的数学教育在这方面尚有差距。骏景小学学生在这节课上的
14、表 现,无论是提问的数量,还是提问的质量都是令人赞叹的。在传 统课堂中,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能够多一些就很不错了, 而骏景小 学的课堂是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欣喜。 在每个小组展示结束后, 同学们的提问十分踊跃, 咋想咋说, 无拘无束,课堂氛围宽松, 充满自由活泼的气息。 特别可贵的是, 不少问题都是即兴提出的(即课堂中的生成),而且有的问题很 有价值。这种探究,无论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对同学 们思维能力、 学科素养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都不无裨益。 比如学生 12 讲她的“发现”:“长度比面积小了 10 倍”。尽管学生的表 达欠准确,但思想已比较到位,要是能抓住这一点,就应该是本
15、 节课出彩的地方,是一个难得的高潮。实际上,学生 12 是把长 度“进率”与面积“进率”进行比较,发现长度是按“ 10”进 率,面积是按“ 100”进率,于是得出面积的进率比长度的进率 大了 10倍,也就是“长度比面积小了 10 倍”。这不就是类比思 维的力量吗?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能够这样想问题,实在难得! 如果老师能够因势利导:长度是反映一条“线段大小”的数量 (是一维的),面积是反映物体“表面大小”的数量 (是二维的), 而体积就是反映物体“整体大小”的量(是三维的)。按同学 12 的发现,面积进率是长度进率的 10 倍,那么,我们就可以猜 想体积的进率将是面积进率的几倍?尽管在知识上有点
16、难度, 但 对培养学生的类比猜想能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 重在思想启蒙,这是一个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思维品质。 三、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在关键时刻发挥导学作用 当然,在生本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这是无 可厚非的。但教师的导学作用也不容忽视与削弱。当学生学习遇 到特殊困难,尤其是在达不到高度(或深度)或出现一些若隐若 现、似明非明的思维火花时,教师要不失时机,毫无犹豫地“大 胆出手”,“借题发挥”,最终高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这才 是真正意义的教师智慧导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绝不是教师不 作为,不可作为,恰恰相反,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更要作为,也 更可作为。不同的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而 宽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掌握有如倾听、理解、协作、观察、 调控、激励等教育手段与策略。 同学们的优异表现,得益于骏景小学十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解读与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存量二手房买卖合同含家具家电品牌升级服务
- 二零二五版精制粉生产线技术改造升级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临时工劳务派遣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仓库货物清洁与仓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经营担保承诺书与担保合同
- 2025年高空作业吊篮租赁与高空作业现场安全培训服务合同
- 2026届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校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 《亚低温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20》解读
- 工程装饰装修合同2025年
- 欠税管理课件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模拟试题
- 研学旅行指导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上半年四川五粮液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集团审计中心管理办法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考点清单)学生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矿用排水泵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届北京市十一所学校物理高一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金华市警示教育基地管理中心招聘真题
- 小学英语-三年级升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专项(附答案)
- 民警工作纪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