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讲诉教材_第1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讲诉教材_第2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讲诉教材_第3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讲诉教材_第4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讲诉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长安大学2005 年 12 月 2811(1)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本科基本专业LI录和引导性专业LI录以来,传统的地质工科已 归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个大的学科,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必须作了一些大的调 整。对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定位、内涵、培养LI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不便与 其他国家开展学科交流,从而影响学科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科技、经济、社会发 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使办学规范化、开放化,让社会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全貌, 便于各有关高校办学、交流、评佔,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范。(2)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代号:0818yo

2、(3)以建设品牌专业为建设LI标,以坚持精品”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地质资源与地质 工程学科专业规范建设,规范本科教学。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家一流学科。(4)本规范适应于资源勘查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方向。(5)为满足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的专业教育指导精神要求,同时考虑各高校原有专业特色, 因此,设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公共的底线课程和具有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各高校可 因特色而宜,在规范允许前提下合理制定特色计划。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我国高校在解放前就有地质工科的各个专业,解放后,自20世纪50

3、年代初开始成立北京地 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60年代、70年代有相继成立成都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西安地 质学院、桂林地质学院及华东地质学院.地质工科的高等教育较快发展始于解放之后,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工程地质教研 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学科,1953年学校搬迁北京,更名为 北京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此外,1952年中南矿业学院成立,设立了 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1951年东北 地质专科学校组建,1952年10月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 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

4、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大连工学院部分基础学科教师合并,成立了 属于工科性质的东北地质学院,1953年开始招生,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此后,北京 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石油大学、河海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等也随之成 立了本科专业,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普通高等地质教育的大发展时期。由于受前苏联地质教育的影响,专业划分较细、专业较多,乂山于国家白业待兴大量的地质 11工作要作,从而培养了大批地质专业人才,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传统的地质专业人员显得过 剩,各院校均减少了地质人才的培养或进行了专业改造。1994年专业合并与调整,1998年教 育部颁布本科专业口录,其中有基本专业目录和

5、引导性专业目录之分,而基本专业LI录和引 导性专业忖录专业名称所涵盖的内容有大量的重复,为了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及和国际接轨, 2004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教育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上,决定地质工科引导性 目录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名,本规范以此为依据而编写。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到LI前为止,设置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涵盖的地质工科专业的院校有50余所。主要的 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 安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桂林工学院、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西南 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新蝸石油学院、辽宇工

6、程技术大学、西安工业学院、山东科技大 学、太原理工大学、焦作工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湘潭工业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北京科 技大学、沈阳黃金学院、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大学、武汉 大学、兰州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 武汉化工学院、福州大学、贵州工学院、新廻工学院。每个学校招收本科生大约为30500人。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录中工科地质类的专业采用了二个层 次的专业忖录:笫一层次专业叫引导性LI录,规定进入“211”工程的国家重点大学必须使用 这一 tl录,其它学校自愿。工科地质引导性专业口录只有一个,叫“地

7、质工程”,即我们现改 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它涵盖了原先工科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所有专业,例如:地质矿产 普查、煤田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非金属矿产勘查、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 理、勘察工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等。第二层次专业叫一般性专业U录,设有两个: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工程。前者涵盖 了老专业LI录中的地质矿产普查、煤田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非金属矿产勘查等。 后者涵盖了老专业目录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钻探工程)、部分工程 地质和水文地质。按照教育部规定理解,这三个新专业是不能并列的,地质工程应涵盖资源勘查工程和勘 查技术工程这两个一般性专业。你要

8、么使用“地质工程”这个引导性专业目录,要么使用“资 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这两个一般性专业H录。不能两个层次的专业目录混用, 各取所需。但是,H前大多数院校都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而是按本校特点,各取所需,制造了 11全方位的混乱,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地质类专业的认识混乱,给国际、国内间学术交流、人才 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困难,从而影响了整个学科的正常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弊端:(1)新的专业LI录,定位模糊,设置混乱。尤其是设置两个层次的专业目录比单设置一个 层次的专业LI录更容易造成混乱,容易使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工科地质类专业形成模糊认识, 无法了解各专业的真正内涵和相互关系,造成报考填志愿和

9、毕业生分配就业的人为障碍。(2)新的专业U录设置不科学,不符合教育规律,更不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 引导性专业地质工程涵盖了老专业目录的多个学科,一般性专业目录也是如此。它们的 专业基础课完全不同,例如“勘查技术工程”所涵盖的勘察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 化学、遥感技术、数学地质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就完全不同,勘察工程要求以机械传动原 理及机械为基础;应用地球物理要求电子、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应用地球化学则要求 以各种化学类为基础,数学地质和遥感技术也是如此。专业基础课相差如此之大,怎么能统 一起来呢?作为一个专业,教育部要求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专业基础课、统一的学 时

10、比例等等,在这种悄况下,确实难以办到。(3)为了满足教育部新专业H录以及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各学校只能另想办法。例如: 原工科的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只好转移到理科的“地球物理学”专业中去;原水文 地质与工程地质只好转移到水利工程类中的“水文学与水资源”中去。这种现象,实质上与 教育部规范我国高校本科专业LI录的初衷背道而驰,反而扰乱了我国工科地质教育的正常秩 序,事与愿违,得不偿失。(4)一般性专业忖录“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在本质上确实有较大区别。但 是对于非教学专业人士,尤其是社会、用人单位对这两个专业名称很难给予区分,仅从字面 看似乎没有区别,很容易给人造成混乱和模糊概念

11、。(5)引导性专业U录地质工程”很容易被误解,也极容易被人利用。它与原先的工程地 质有何区别?从字面上看它就是原先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中的“工程地质”部分。 所以不少学校既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乂设有“地质工程”专业。这便是被人误解利用 的一个明证。从这一点看也违背了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口录试图 规范全国高校本科生专业目录的初衷。总而言之,新颁布的工科地质类专业目录确实存在不少违犯教育规律的弊端,不仅没有 达到初衷目的,反而在学校、在社会、在用人单位中造成混乱。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按照教育部引导性U录的理解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或称为其他

12、专业名称)即涵盖地质工科的所有专业应是将来总的发展趋势。114.主干劣删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义,为地质、矿业、石油、交通、水利电 力、城建、国防等多个行业服务的复合型专业。首先,该专业是一个地质背景极为深厚的专 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与资源开发有关的行业,其次是与地质有关的工程建设行业。主干学 科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因该学科是一个专业面极广的一级学科,为国民经济多个行业服 务的涵盖三个二级学科的多种学科的交义型学科。其地质学、力学、机械、物理化工等为本 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5.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学科方法论包括学科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

13、 结构应包括公共基础、地质学基础和专业方向课。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研究方法是理论与 实验相结合,即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技术和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环境质 量不断下降,同时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应用将成为新世纪创造财富的重要形式。于是对各种 资源、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与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面临着知识经济、信息、环 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解决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及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是本学科的希望。6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本专业的相关

14、学科有:地质学、力学、机械原理与电子电工学。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儿方面。(1)教学质量观应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是相对于培养LI标而言的。随着高等教育山精英 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教学质量观应山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向知识结构的改善、文化价值观 的更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转变。应建立多层面的教学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教师质量观、学 生质量观、管理质量观。应建立过程控制教学质量观。在教学质量的监控中,要连续性地检査质量而不是课程结 束后再进行检查(考试)。将教学质量控制的重心前移,控制教学过程,其至从人才培养讣划 的制定阶段进行控制,逐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1

15、1(2)师资队伍建设应把学识、人品、责任心三者作为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锐意改 革,而且要渴求新的知识,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3)教学条件应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两方 面进行。课堂讲授应尽可能结合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和系统观点;实践教学 必须利用理论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通过实践升华理论。应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 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 面起到重要作用。应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积极

16、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教学内容新颖, 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 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三、培养目标和规格1.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热爱地质科学,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综合素质高、视野开 阔、学风优良,具有创造能力、开拓精神和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高 素质人才。(2)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能运用现代地质理论 和先进科技手段,从事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与开发,工程勘察设

17、计、施工和管理,获得地质资 源与地质工程基本训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学制:一般为4年。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人才类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涵盖资源勘查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3 个学科,应将这3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 格有以下两种:11(1)技术型:对于教学型院校,熟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原理、方法、管理,成为相关部 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2)应用研究型:对于教学科研型院校、具有硕士、醇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其培养的本 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的大多数均为应用研究型人才。他们可以承担资源勘查、工程设计 理论方法的研

18、究和开发,能解决生产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各有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具有以下要求:(1)素质结构要求 人才的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 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 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 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 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2)能力结构要求 人才的能力应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取 知识的能力

19、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知识能 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创新能 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技研究能力。(3)知识结构要求 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 识、经济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 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 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 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

20、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包括经济 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工程机械 原理、勘查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根据专业确定的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 和专业方向知识。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见图1。11图1木专业的知识结构图四.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1111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 协调发展的原则。首先,既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要强调学生全面素

21、质的提高。其次,在本科教育阶段有 限的学习期限内,要强调拓宽基础学科的范围和基础教学的内涵,体现学科交义融合,加强 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 养,为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三,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提倡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研究 和开发中学习,在网络中学习,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增加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 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并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充分发掘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潜力, 努力探索与创造多种形式的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

22、径,培 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2)本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理工科本科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内 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及15个知识体系构成:普通教育内容包括:人 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 等知识体系;专业教育内容包括:相关学科基础,本学科专业,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 体系;综合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 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2.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 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乂包括若

23、干个知识点。知识单元乂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 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提供的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是该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 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是指不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 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见表1所示。3构建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决定了人才的素质的基本成份。知识结构是动态的,它的合理性,取决于它 与行业及学、产发展的适应性。本专业知识结构有三个层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术 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基础是最广泛的专业基础,涉及到专业领域的普遍知识。专 业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在专业理论基础上,在专

24、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知间起“桥梁”作用的11专业基础。课程构建单元体系见表2。主要课程内容、知识点及学时、学分要求如下:表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育层次知识体系学时比例学分周数学分总学分比例人文社会科学340132020自然科学460182929体育110444外语34013.52020计算机信息技术2008.51212经济管理703.055普通教育实践训练666小计152059.690669648%工程技术基础230101515专业基础51020.53030专业SCI355专业方向18071212专业教育专业实践训练313131(16%)小计100040313

25、19347%合计25201001523737189思想教育301445科技活动222综合 教育文体活动11111自选小计85%总计197100%表2知识单元一览表知识体系知识领域核心知识爪元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政治“两课思想品徳修养思想道徳修养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修养人文社科科学法律基础法律基础高等数学数学应用数学物理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自然科学化学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试验经济管理经济与管理基础经管类课程外语外语大学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资源信息系统丄程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基础计算机应用体育体育体育实践训练“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电子电工电工电子学电子电工技术、场论测绘测址学地球科学概论

26、地球化学古生物及地层学遥感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矿物学环境地质学地质构适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机械设计基础学科基础力学工程力学弹性力学资源勘察工程矿产资源地质学资源勒察与方法应用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勘探学钻掘学学科专业地质工程工程地质学或岩土钻掘匸程学岩土力学专业实践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11专业基础实习课程设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与设计(论 文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讲座学术与科技活动学术与科技活动科研训练学术讲座文艺活动文艺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休育活动自选活动自选活动自选活动18 地球科学概论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 方法,

27、建立科学的地球观,了解人地关系,树立环保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基 本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知识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区的物理性质与内部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大气 圈与气候变化,生物圈与生态系统,水圈与沉积岩的形成,地球的物理性质与内部 结构,岩石圈内部的物质转化,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环境、资源与人类。 古生物地层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古生物 地史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对重点古生物门类的鉴识和应用能力和对地质历史及 不同断代时期内的区域地质特征有较完整的了解。知识点:古生物学基本概念、常见的古无脊椎动物门类、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微 体古生物门类及遗迹化

28、石;地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岩相、 标准化石、古地理、古气候。 矿物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可基本掌握结晶学、晶体光学矿物学的基础理 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观测、描述和鉴定常见矿物的基本技能。 知识点:晶体基本性质,矿物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矿物形成的地质作用,矿物的 分类和命名及矿物各论,晶体光学基本原理及矿物的镜下鉴定。 岩石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可基本掌握岩石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用肉 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描述岩石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 求掌握常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命名及岩石成因的 基本分析方法

29、。知识点:岩石类型及一般特征,岩浆岩成因,岩浆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 岩浆岩各论,沉积岩成因,沉积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沉积岩各论,变质 岩成因,变质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变质岩各论。 构造地质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初步具 备从事构造地质研究工作的能力。18知识点:岩层及其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力学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岩浆岩体 与变质岩体构造,地质构造的综合分析。 矿产资源地质学本课程的U的是使学生掌握主要矿床类型的基本特征及成矿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理论,学习矿床成因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使之具有对矿床形成条件和成矿规律初步分 析的能力。为

30、学生从事资源地质勘查及矿床研究丄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奠定必要地基 础。知识点:矿产资源(金属、非金属、煤和石油天然气等)的基本概念,矿床(田) 成因及类型,矿床(田)的地质特征,矿床(田)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地球物理勘探学本课程的LI的是使学生掌握重力学基本原理 重力学基本方法 重力仪器:地磁 学基本原理地磁学基本方法地磁仪器;地电学基本原理地电学基本方法电法仪 器;地震学基本原理地震学基本方法地震仪器;钻井地球物理学基本原理钻井地 球物理学基本方法钻井地球物理仪器:地热学基本原理地热学基本方法地热探测 仪器;核地球物理基本原理核地球物理基本方法核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知识点: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

31、概念,磁法、电法、地震、重力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 特点及适用环境条件。 资源勘察理论与方法使大学生掌握资源勘查的基本理论和准则,掌握矿产勘查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为将来从事矿产勘查工作奠定坚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点: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矿产资源勘查基本方法和技术,矿 产资源评价。 工程地质学本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测试 方法;一些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产生条件,形成过程,成因机制与定性定量评价来 讨论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各种勘察方法的地位、作用、 适用条件。知识点: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含义;主要工程

32、地质问题 的分析评价原理、方法;各种勘察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条件。 岩土钻掘工程学本课程使大学生掌握有关钻进工作的原理、钻探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规律, 18钻探新技术方法;各种钻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掘进工程的凿岩、爆破、通 风、支撑、排水等过程及爆破原理及支护方法。知识点:钻探掘进的基本概念,钻探、掘进的基本原理,方法、过程、工艺、特点 及适用条件。本专业课程山专业、专业基础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 学科前沿特点,可自主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必修课程(1)专业课程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5门,合计13学分:1)矿产资源地质学;3学分;建议48学时。2)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

33、;2学分;建议32学时。3)地球物理勘探学;3学时;建议48学时。4)工程地质学3学分;建议48学时。5)岩土钻掘工艺学2学分;建议32学时。(2)专业基础课1)测量学2学分;建议36学时。2)地球科学概论3学分;建议48学时。3)古生物地层学2学分;建议36学时。4)矿物岩石学4学分;建议72学时。5)构造地质学2学分;建议32学时。6)工程力学3学分;建议48学时。7)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建议48学时。8)电子电工学4学分;建议72学时。选修课程1)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2学分;建议32学时。2)电子电工技术2学分;建议32学时。3)场论2学分;建议32学时。4)地球化学2学分;建议32学时。

34、5)环境地质学2学分;建议32学时。186)水文地质学2学分;建议32学时。7)钻掘学2学分;建议32学时。8)岩土力学2学分;建议32学时。9)弹性理学2学分;建议32学时。10)资源勘查技术与方法2学分;建议32学时。本专业的其它选修课程主要有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与技术类、 个性化培养类等,各类学时安排各校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安排。4.构建实践性教学内容及体系实践教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等多种形式。本专业 的主要实践环节及安排见表3表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主要实践环节及安排表按学期分配一四教 育 1/ 次知 识 体 系修 学 性 质实践环节 序号实习.设计名

35、称总学时学 分考 核 方 式15164161641616416201测址实习2周222认识实习2周293专业基础实习4周444毕业实习4周445毕业设计16周1616必修小计29291资源勘察工程课程设 计1周112应用地球物理课程设 计1周113匸程地质课程设计1周114钻具掘匸程课程设计1周1144业n育专 业践 训 练选修以上4项实践训练按方向至少选修2学分总计31周3118五.教学条件1 师资力量有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 学科带头人,承担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30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少 于15人,中高级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80%,青年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大 于80%,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硕士以上毕业或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比例应 大于90%, 55岁以下教授和副教授应全部为本科生授课。2教材教材选用要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专 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主要课程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或公认水平较 高的教材,并积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3.图书资料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