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下山移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_第1页
对浙江下山移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_第2页
对浙江下山移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_第3页
对浙江下山移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_第4页
对浙江下山移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浙江下山移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文/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调研组编者按:为了建立健全下山移民长效机制,真正实现“迁得下,稳得住,富得 起”,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最近省发改委对1111个市、7 7个县(市、区) 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与基层乡镇、下山移民进行了面对面和富有成效的交 流、座谈。经过调研考察,对全省下山移民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 了更清醒的把握,对进一步做好下山移民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19841984年,青田县山口镇一部分居住在高山上的群众自发沿江沿路投亲 靠友,举家搬迁下山,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开阔了眼界,走上了致 富道路。之后,全省的下山移民随着农村

2、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 伐的加快而由小到大,逐步加快,经历了一个由近到远、逐步向中心村、中心 镇迁移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分散迁移,逐步向有组织、由政府主导,按 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行的过程。特别是 19961996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把引导 农民下山作为加快脱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摆上议事日程,坚持“群 众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积极引导地质灾害点、高山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 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条件差的山区农民搬迁下山。据统计,自20002000年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以来,全省共建立下 山移民小区(点)11471147个,累计搬迁山区农

3、户8.368.36万户、28.8628.86万人。当前, 全省下山移民正从过去的分散搬迁向整村整乡搬迁转变,从过去的沿交通干线、中心村移村建村向县城和中心镇移村建居建区转变,从过去的下山后就业以务 农为主向从事二、三产业转变。一、下山移民的基本经验 总结这几年来浙江下山移民工作,各地都普遍做到“三个结合”,即 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坚持自力更生与适当补助相结合,坚持全面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具体来讲,主要是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1.统筹发展规划,增强下山移民工作的科学性。下山移民工作是一项 长期、艰巨的任务,移民的对象不同,具有多样性、梯度性、复杂性,各地的 条件也不同,既要立足当

4、前移得下,又要面向未来稳得住,富得起,统筹规划 显得十分重要。青田县从19931993年起就高起点制定下山脱贫总体规划,规划既立 足于解决当前下山脱贫的紧迫问题,又兼顾今后的发展生产、城市化建设的深 层次问题。第一步从19931993年到20002000年,规划3030个行政村210210个自然村4 4万人 下山脱贫;第二步从20012001年到20102010年,把全县最贫困、自然条件最差的 150150 个行政村80568056户、2900129001人分步搬迁下山。同时编制了扶贫小区规划,从有利 于下山农民的脱贫和强镇战略的实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择地 理条件相对优越、辐射面

5、广、贫困人口又相对集中的沿江沿路的1111个乡镇创办扶贫小区。余姚市在20012001年底实施整体移民集中安置试点与梯度生态移民试点 的基础上,着手制订了山区人口“内聚外迁”五年规划:一是规模移民集中安 置规划。充分考虑移民承受能力、人口流向及生活、就业、就学便利等因素, 在城区选择地价适中、基础设施配套较好和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区块,规划了 2 2个共300300余亩面积的首批移民多层住宅新村,计划安置移民25002500户、90009000人。二是梯度生态移民规划。对自然条件和人居环境较差,在册户数2020户左右的自然村,实施以迁村并点为主要内容的梯度生态移民,计划用五年时间,山区自 然村由

6、原来的469469个减少到300300个以下,鼓励和促进山区人口向中心村或较大 规模村转移。两年来已整体搬迁自然村6666个,梯度转移山区群众10631063户、315931592.2. 制定优惠政策,激发下山移民的积极性。从各地的实践看,优惠政 策包括资金补助是最受到下山移民欢迎的载体。总的看来,优惠政策主要集中 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规费方面的减免。温州市政府为鼓励下山脱贫,免缴水利建设 基金,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程序报批减免,全额返还城镇建设配套费, 用于移民所在地城镇配套费建设。温州市各个欠发达县对下山移民户在搬迁、 建设、房产证件领取过程中,规划建设、土地、财政、工商、林业、水利等规

7、 费都予以适度减免或全免;供电、供水、交通、卫生、电信、广电等配套设施 的投入,基本上按成本价收取。遂昌县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精神,共有 1212项规费给予优惠或减免,人均达 60006000元左右,激励村民自发搬迁。第二是土地方面的优惠。安吉县规定对乡镇定点下山移民的农户,由 政府无偿提供建房基地,所需生产用地,由迁居地政府和村组织负责,帮助其 从就近农民或村集体中承包和租用。宁波市各县市对下山移民后退宅还耕土地 整理面积以每亩2 2万至3.33.3万元不等的价格实行补偿,并规定了补贴到各农户 的具体比例。余姚市采取“政府调控、市场运作,谁整理、谁受益和土地整理 折抵指标商品化”的办法,

8、统一实施移民旧村土地整理和置换工作,既解决移 民新村建设用地指标,又推进移民安置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青田县政策规 定扶贫小区土地出让金及配套设施费的全额、 土地征用税的50%g50%g还乡镇用于扶 贫小区三通一平建设,下山脱贫的农民在小区内建房土地出让优惠20%20%第三是对农民的直接补助。各地在农民梯度转移时,强调以农民为主、 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坚持“政府能基本承受,移民能基本接受”的原则,改 以往的暗补为明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温州市从 20002000年以来,省、市、县财 政用于扶持下山脱贫的资金共达 61006100万元,为加快下山移民力度,从 20052005年 开始每年安排10

9、00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下山脱贫补助。余姚为扶持贫困户移 民下山,对贫困户移民下山拆除旧房的,由市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每户 1000010000元 的补助,梯度移民至山区中心村或人口相对集中行政村的,给予每户 80008000元的 补助,对山区整体迁移到移民新村的,根据实际购房户数,给予每户 70007000元的 补助,专项用于移民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减轻农民下山的经济负担。3.3. 注重科学选址,推进移民小区有序建设。下山移民到哪里是政府和 农民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选址科学,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农民下山,也有利于 当地政府更加有效开展工作。温州市结合块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行政 区

10、划调整,采取“梯度和整体移民相结合,分散移民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办 法,分别在县城、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 完善、环境优美”的下山脱贫小区、点。一是依托城区和中心集镇的民工之家, 如在两市三区实施的“安心工程”,现已建成 2121万多平方米,解决了约4 4万人 的居住问题;二是依托普通集镇的下山脱贫小区,如平阳县山门镇利用溪滩杂 地103103亩,分三期建设下山脱贫小区,现已安置 437437户17551755人;三是依托中心 村的下山脱贫点,如文成县周壤乡在乡政府所在地村建设下山脱贫点,使周边 高山上的自然村100100多户农民迁移下山;四是投亲靠友式的分散安置

11、,取得理 想的效果。嘉兴市在安置三峡移民时坚持“六不安置”原则,即人均耕地面积 不到全县市区人均水平的村不安置,交通不便、水、电设施不完备、远离集镇 的村不安置,村级班子不团结、矛盾和问题较多的村不安置,村级集体经济薄 弱、属于贫困村的不安置,从而为移民的生活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仙居县 针对移民的不同经济状况,充分考虑移民经济实力的差异,合理安排不同层次 的移民:对于经济条件好的移民,安排他们到位置好的小区落户;对于有经商 能力和经商意识强的移民,则安排在适合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商业区落户;对 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户,安排在地价便宜的住宅区落户,确保他们安居下来。4.4. 切实保障权益,解除下山

12、移民后顾之忧。农民下山后,正确处置旧宅和原生产用地,在移民地拥有生产资料,以确保农民享受“国民待遇”是一 个重要的课题。宁波在加大动迁力度的同时,建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和服务窗 口,进行宣传,接受咨询,开展培训,做到指导进村、拆迁到场、服务到人, 解决移民后顾之忧。余姚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实行“六个公开”,即抓好移 民的统一公开安置,实行安置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核结果公开,安置 结果公开,移民资金使用管理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全程监督。还组织山区乡镇 在城区建立外出人口中介服务组织,开展劳务中介、旧房中介、就学联系、审 批办证、计划生育等服务工作,帮助山区群众解决移民下山中碰到的难题。在 保护

13、农民权益方面,各地普遍实行“三不变”政策,即对山区移民原有的集体 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变,集体资产享有权不变,土地承包权、林木收益权和自 留山使用权不变。切实保障移民落户权益,同等享受有关公共基础(服务)设 施,移民下山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农户,其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 享受与安置地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5.5.加强素质培训,提高下山移民就业能力。对于广大下山的农民来说, 下山移民意味着重新创业,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掌握一门致富的技术、寻找一 条致富的门路,是让他们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必备条件。各地纷纷把职 业培训作为下山移民工作的长效机制来抓,政府买单,实行免费培训。衢州各 地对下山移民

14、的培训、输出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安排计划、优先安排补助、 优先推荐就业。在培训方向上突出非农就业技能培训,如衢江区20042004年专门在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移民小区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活动,组织了 1919家企业、4 4个培训学校现场招工、招生,吸引了 10001000多人。据初步统计,近 几年衢州市累计下山移民的4.84.8万人中,参加各类培训人数近2.82.8万人,近2 2万人实现了就业。二、当前存在的问题1.1.规划不到位。目前各地规划编制进展不一,以杭州为例,尚无县(市) 级下山移民总体实施规划,有的乡镇虽有一定的搬迁计划,但受诸多条件的限制,项目工程未能按期实施。临海沿江

15、镇白箬潭村系泥石流控制区,每年台风 季节,镇里组织人员上山转移村民,在镇里租用民房安置村民,但由于缺乏统 一安置规划,无用地指标,移民小区一直无法落实。目前下山移民大多由欠发 达乡镇自行组织实施,导致下山移民规模普遍较小,移民点建设普遍小而散, 基础设施共享率低,有的移民点还建在水库上游,往往造成二次移民。全省各 地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盲目安营扎寨,随意定点”的现象。2.2.土地日益紧张。下山脱贫目前遭遇的最大的瓶颈是土地问题。浙江 省关于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通知明确规定,省里每年安排一 批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脱贫小区建设,不占用县(市、区)年度指标。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项建设用地

16、均十分紧张,专项用于移民安置的土地指标 落实十分困难。如仙居20052005年安置移民小区用地需700700亩,市里下达给该县农 转用用地指标仅210210亩,即使全部用地指标给移民小区也无济于事。泰顺县每 年下山脱贫用地需要300300亩,而该县的建设用地指标仅 600-700600-700亩,可用于下 山脱贫点建设只有100100亩,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农民新村(点)往往是规 划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附近,一般都在农保田范围,农保田置换为建设用地 难度非常大,虽然有土地整理、退宅还田后建设用地指标的折抵使用,但必须 要等退宅还田项目经批准后方给予使用,难解燃眉之急。严格的土地政策使得 下山

17、脱贫农户建房用地尤为紧张,下山脱贫小区(点)的建设规模受到了极大影响,延缓了下山脱贫工作的进度3.3. 地方财力难以支撑。下山移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在相对欠发达县及乡镇,这些县或乡镇本身财政非常薄弱,据统计,20042004年全省211211个欠发达乡镇平均每个乡镇预算内财政收入为135135万元,可支配收入为206206万元,财政支出 为286286万元,仅够维持日常工作,移民小区建设的巨额投入使一些地方政府感 到力不从心。据江山市、常山县等地测算,创建一个县级下山脱贫安置小区, 政府投入每户平均至少1010万元,创建一个乡级下山脱贫小区 或安置点,每户 也需要3 3万元以上。台州市在20022

18、002年制定了关于组织实施山区贫困人口下山 脱贫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县(市、区)要制定相应的资金配套政策,确保 每户(3 3人以上,含3 3人)补助费不得少于1 1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大部 分县(市、区)没有按这一指标执行。而移民小区的征地补偿、水电路等基础 设施建设每户至少需要3 35 5万元。瑞安市2424个欠发达乡镇7373个下山移民点, 需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05000万元,而财政每年投入下山移民点的建设资金 仅20020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4.4.搬迁成本居高不下。尽管下山移民强调要以农民自我承担为主,政 府适当补助为辅,但山区农民由于经济基础极端薄弱,平时收

19、入低,单靠他们 的自身力量,根本无法筹集基本的迁建资金。农民搬迁成本高,虽然各级政府 对下山移民有补助资金,农民还是普遍感到资金困难,难以搬下山。据调查,台州下山移民建造二间三层楼至少花费8万元, 衢州市建一个建筑面积9090平方 米的农民房,加上土地征用费约 2 2万元,农民搬迁费用在9 9万元左右,不少贫 困移民难以筹集这笔经费。5.5.农民就业能力比较弱。由于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 后,以及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活方式,使得广大山区农民缺乏谋生技能。一部分村民移民下山后,由于无一技之长,难以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经济更加 困难,出现返迁现象。6.6.有限资源没有形成合力。为加快

20、欠发达地区发展,政府先后出台了 康庄工程、广电通村工程、农村电网工程、沼气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一系列工程,但目前这些工程各成体系,融合难度很大, 给下山移民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以康庄工程为例,由于其优惠的扶持政策,有 些分步实施整体搬迁的行政村、自然村,为了享受到康庄工程扶持政策所带来 的眼前实惠,纷纷动工修建通村机耕路。这使得原本可以整体搬迁下山的村留 在了高山深山中,而有的农户虽然康庄工程通到了门口,但仍强烈要求搬迁下 山。7.7.现行政策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一刀切划定省扶 乡镇与非省扶乡镇的做法欠科学;二是重视整体搬迁而忽略零星搬迁;三是政 策强调

21、农户补助而忽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四是下山脱贫的用地政策没有明 确体现倾斜;五是各类下山移民补助标准差距较大,如目前省里的下山脱贫补 助政策规定,整村搬迁为每人30003000元,库区搬迁每人56005600元,两者差距较大, 影响了移民积极性。三、进一步做好下山移民工作随着下山移民工作向山区更深处、生活环境更艰苦地区的推进,下山移民工作的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下山移民任务十分繁重。据统计,全省211211 个欠发达乡镇居住在高山深山的人口还有 44.8844.88万人。而这些农民唯有下山, 彻底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才能可能得到根本上的发展,政府的扶贫才能更多 地投向中期和长期的反贫困项目。各

22、级政府、全社会都要提高对下山移民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1.1. 抓紧制定全省下山移民“十一五”规划。制定全省和各市下山移民“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到全省和当地的“十一五”规划体系,使工作目标更 加清晰,保障措施更加有力,指导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移民工作,并 加强与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资源有效整合。2.2. 科学确定下山移民优先顺序。浙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台 风、暴雨一发生,那些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移民应该成为下山移民的重中之重。 要通过努力,力争在20072007年本届政府内基本完成欠发达地区县(市、区)地质 灾害频发地区的下山移民,在“十一五”期间,全省范围内基本完成地质灾

23、害 频发地区的下山移民。同时,要继续支持以整村搬迁为主的下山移民工作。全 省下山移民应确定一个基本的优先顺序:地质灾害点下山移民库区移民高 山远山下山移民;整村搬迁分散搬迁。3.3. 多种方式解决用地瓶颈。一是要落实移民安置用地指标。根据欠发达地区整体搬迁规划,20052005-20072007年三年计划建设移民小区347347个,移民点636636 个,平均每年建设移民小区115115个、移民点212212个,大约每年需要安排下山移 民建设用地指标约76007600亩,建议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专项用于移民小区的建设用 地指标,由省里专项解决。二是将全省以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下山移民小区建 设工程,

24、整体打捆作为一个建设工程,列入省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土地指标 戴帽下达。三是对下山移民退宅还耕的折抵指标采取更加灵活的预支政策,专 项用于移民小区建设。建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列入计划的下山移民农户在 退宅还耕土地整理未验收前,先对新建宅基地进行审批,待土地整理指标出来 后予以扣减,以使下山移民农户搬迁后能及时落实新的宅基地。对原居住条件 差,无土地可整理的个别自然村,应从民生实际出发,给予核批搬迁农户的新宅基地。4.4. 提高补助标准,基本减免下山移民规费。要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返则返”的原则,减免一切可以减免的规费,减轻移民负担,建房地 基应无偿提供,农户建房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

25、免,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 按照“农户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筹资办法,加大下山脱贫建设资金的 筹措力度。省里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按平均每人补助50005000元计算,下山移民每户(3 3人以上,含3 3人)补助费不低于2 2万元,省里平均每年补助近2.52.5 亿元,财政基本可以承受。8 8、建立政府工作责任制5.5. 建立政府工作责任制。要把下山脱贫工作列入欠发达地区干部目标 考核责任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优劣的重要标准。要加强对项目执行、政策落 实、资金使用和工作进展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移民小区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公 开招投标和扶持资金使用公示公告制度。要对各市、县(市、区)的下山移民 情况

26、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按年度考核情况,实行以奖代补。(执笔:钱建鑫 李军)链接:下山移民的五种模式1.1. 自发搬迁模式。分散安置就是一些具备移民条件的群众自发分散移 入具备接收条件的中心城镇和村,生产生活融入当地村民中。分散安置主要有 两种方式。一种是投亲靠友分散安置。就是移民户通过自找或亲戚朋友介绍, 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村购买旧房或宅基地建造房屋而安置落户。另一种是 梯度移民分散安置。指农村一些条件较好的农户或个体工商户及工人干部家属 等,在城镇购买商品房而安居落户,原居住地的房屋及生产用地变卖或承租给他人的一种方式。但这些方式都是零散搬迁,缺少带动优势2.2.有土集中安置模式。主要是针

27、对工程建设的需要而实施的下山移民, 如水库移民。既要安排宅基地,建农民房,又要安排一定的生产用地,开展农 业生产。上虞市在下山移民工作中,结合移民生产习惯和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 就种植结构调整、生产用地规划、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进行广泛探讨和认真研 究,将移民土地划分为口粮田、自留地、蚕桑地和经济作物地四种类型,并对蚕桑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瑞安市在塘下、仙降等 1010个乡 镇(街道)设3434个下山移民点,安置移民28982898户96889688人,既安排生活用地指 标,又安排人均0.30.3亩以上的生产用地。3.3.无土集中安置模式。采取该种方式的主要是身处高山、深山,生

28、产、 生活条件恶劣的群众,通过外出打工、经商、办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有稳 定的生活来源,无需田土,自愿在政府引导组织的移民小区或移民点建房,安 居生活。此外,为解决那些在整体搬迁中自身缺乏搬迁能力的特困群体和在外 就业无能力解决固定居舍的农民的居住问题,各地还开展下山脱贫公寓建设试 点工作,政府建房成本价出售,苍南、泰顺、江山等地共建设“下山脱贫公寓” 8 8个,共安置困难群众26002600多人。4.4.整村搬迁模式。是指那些居住环境恶劣、发展潜力有限、地质灾害 等各种原因需要整体搬迁的自然村和行政村,实施整村异地搬迁。整村搬迁是 近几年省里重点支持的类型,整村搬迁既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 境,又能加快下山移民步伐。如建德市杨村桥镇毛山村实施整村迁移后,土管 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