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_第1页
城市公共交通_第2页
城市公共交通_第3页
城市公共交通_第4页
城市公共交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城市公共交通1 城市交通供给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3公共交通运营的主要技术特点4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5.公交线路网规划6.公交场站7.公交换乘枢纽8快速大容量交通接运系统9.公交规划的评价10.岀租汽车1. 城市交通供给1.1交通供给的公益性与经济性交通设施具有公益性与经济性两重属性。(1)对设施的使用者而言,应更好地提供交通服务,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2 )对设施的投资者和运营者而言,应力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 )对设施的非使用者而言,应尽量减少负面外部效应,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2城市交通供给系统城市交通供给系统可划分为:(1)步行交通(p

2、edestrian traffic )系统:交通者不依赖于任何交通工具。(2)个体交通(private transportation) 系统:交通者单独使用私人或社会单位的交通工具。(3) 公共交通(public transportation )系统:交通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transit )。城市公共交通按其行驶的路线可分为街道上的公共交通和街道以外的公共交通。(4)特殊性交通:缆车、轮渡、行人输送带等,通常也是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公共交通对合理利用稀缺资源,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岀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技术服

3、务性能比较与个体交通相比,公共交通的最大特点是运载能力大。公共交通因兼具容量较大、速度较高的特点,运输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个体交通方式。公共交通门-门的直达性能受到限制,灵活性较差。2.2投资费用比较各种交通方式每公里交通设施的建设费用与所提供的运输能力之比:2.3能源消耗比较各种交通方式的单位能耗相差很大。应发展节能型的汽车和节能的交通方式。几种交通工具单位能耗估计值(克当量石油/公里)2. 4环境影响比较小汽车二轮摩托车郊区铁路公共汽车地铁电车902520202516交通对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有 噪音和空气污染。,载重汽车引起的振动、交通设施引起的景观破坏等等。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表现有:CQ能

4、诱发温室效应;CO容易引起人类心脏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不全;铅、氮氧化物、硫化物等都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公共汽车由于载客量大,噪音的社会费用约为小汽车的1/10,其空气污染也较小汽车轻得多。可见,发展公共交通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也很重要2. 5空间占用不同的交通方式所需占用的空间大小差别很大。公共汽车的人均路面需要量最小,能有效地节省道路空间。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公共交通的 发展对促进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交通方式的人均动态与静态空间消耗比较步行自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速度(公里/小时)4123020载客率()100100100100载客量(人/车)13-590-160动态空间(平方

5、米/人)1-36-10201-2静态空间(平方米/人)一1.5AA AAAA1.5-2合计(平方米/人)1-37.5-11.524-263.5-4m)3 公共交通运营的主要技术特点载客量和速度标志城市客运交通工具客运能力的主要指标。31载客量车辆的额定载客量,用 m表示,主要决定于车厢内的座位数和站立面积的大小。车辆满载系数n =实际载客量/额定载客量3.2速度公共交通车辆在两个停靠站之间的典型运行情况,可分为起动加速一加速行驶一等速行驶一滑行一制动五个过程。影响公交车辆在两站之间平均行驶速度的因素(不考虑道路交通的影响)主要是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站距。(1) 平均行驶速度由于一条公共交通路线所经

6、过的街道情况很复杂,站距不等,各站之间的平均行驶速度有较大差别。所以,通常所称 的平均行驶速度(V行)是按整路线设计的。V行=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2) 运送速度它是公共交通车辆送运乘客的速度( V送),是衡量乘客在旅途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V送=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与各站上停靠时间之和(3) 运营速度它是车辆在路线上来回周转的速度( V-营)。运营速度是用来衡量整个客运企业或某路线上车辆运营情况的,是标志客运工 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V营=2倍路线长度/车辆在来回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各站上停靠时间与两端始末站停留时间之和3.3 一辆车的生产率一辆车

7、的生产率是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内(一小时、一天或一年)所能完成的客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是乘客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数量和距离的乘积,是客运需求大小的一个指标。(1)一辆车的小时额定生产率( M1时额)M1时.额=mVb (乘位公里/小时)式中,m额定载客量(乘位);V营运营速度(公里/小时)。(2)一辆车的小时有效生产率( M1时.效):实际上,公共交通车辆在路线运营时,不可能在整条路线上都满载,所以,它的小时有效生产率(M1时.效)为:Ml时.效=mn线V营(客公里/小时) 式中,n -线路线平均满载系数。(3 )一辆车一天有效生产率M1日.效=mn日V营h (客公里/日)式中,n日车辆一天的平均

8、满载系数h一辆车一天的工作时间,通常约为12-16小时。一如果知道了某条路线上一天的双向客周转量(M日双向),可以估算岀完成这些客运任务所需的车数(W?)W/亍=M- 日双向 / M-1 日效(辆)3.4行车间隔时间公共交通是按一定的行车间隔时间(t间)准时沿规定路线来回行驶的。公交线路上的车辆数 W亍(利用上面客运周转量所算得)必须保证t间规定的要求。t间=2 I线60/(W亍V营)(分钟)式中,I线一一路线长度(公里);V 营运营速度(公里 /小时)。决定公共交通路线上的行驶车数有两个条件:能完成客运任务;能按t间在路线上周转。3.5运载能力公共交通路线的运载能力(U)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

9、常以小时计)沿路线一定的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它等于车辆的载客量( 与发车频率(n)的乘积。U最大=m最大n最大(人/小时)式中,m最大按车辆最大载客人数计;发车频率n=60/t间(车次/小时),其最大值(n最大)必须小于路线上各站点的通行能力( N 站),N站=60/t停(车次/小时),即t间t停。 路线上的发车频率,即所需发岀的车次为nQ最大/ m最大路线上所需配备的行驶车数为W亍=2 I 线 60/ V 营(60/n ) =2 I 线 n/ V 营 (辆)3.6在册车数用上述各种方法所算得的车辆数,是为了运送公共交通路线上的客流所必需配备的行驶车数。W在册 =W亍驶/ 丫(辆)式

10、中,Y 车辆利用率,通常约在 90%左右。4.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城市公共交通有多种类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4.1公共汽车城市公共汽车的设备最为简单,只有车辆和车场以及沿路线设置的停靠站和始末站。公共汽车易受到交通堵塞的影响,而且站点距离短,因此车速受到限制。公共汽车按载客量分,有小型(载客60-90人)、中型(载客90-130人)和大型铰接车(载客 130-180人)。常规公交的最大发车频率可达1-0.5分钟1辆。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专用路,可以将公共汽车与道路上的其他交通相隔离,给予公共汽车优先通行权,这是提高公交运能花费较小的一种方法。4.2无轨电车特点为:(1)首次投资较大,经常养

11、护维修工作多,经营管理费用大。(2)机动性、灵活性不如公共汽车,在路线分岔多、转弯半径小且弯道多的道路上使用无轨电车较为不便。(3 )无轨电车噪声低,不排废气,起动加速快,变速方便,宜用于市区和道路起伏变化多、纵坡陡的山城。4.3有轨电车和轻轨(1 )有轨电车是轻轨的基本形式,拥有有限的道路优先权。有轨电车的载客量比轻轨低,通常以单节或双节车厢形式运营,缺点是机动性较差,轨道的造价较高,行驶时会产生振动和噪声。(2 )轻型轨道交通系统具有 轨道专用化、城市中心立体化、车辆高性能化的特点。轻轨运输车辆设备轻便,有电力牵引,车厢单节或2-3节运营,采用拖车增加运输能力,载客量从电车车厢的100-1

12、80人增加到250人。轻轨的车速相对较高,最大发车频率为1.5分钟-40秒1列,为中运量公交系统。轻轨最小转弯半径可小于 10米,还能在8%的陡坡上运行,因此便于在建筑密集的地区规划和建设,与地铁相比,具有建设速度快、造价低、 运营管理费用少等特点。4.4地铁1) 土建:地下铁道一般分为浅隧和深隧。浅隧的优点是乘客岀入口隧道方便,隧道及车站内通风较容易,缺点是必须按照街道的走向定线,施工时要迁移大量地下管线,影响沿街建 筑的基础,加固工程量大。2) 车辆:地下铁道的车辆为电气列车,它由自带动力的车厢所组成,因此,不论列车长度如何,其加速性能和稳定速度均能保持良好状态。(3)运营:具有速度快、运

13、载能力大、可靠性高、安全、准时、舒适的优点,但机动性差、造价昂贵、运营管理费用高。各类公共交通的主要特点比较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正常营运车速(km/h )15-2512-2014-1820-4525-60限制下的车速(km/h )6-156-1315-4024-55发车频率(车次 / h )60-9050-6040-6040-6020-30线路能力(千客位/h)8-128-1010-1515-3030-60设备车辆、车场、站点架空触线网、整流站轨道、专用站台电力牵引、轨道、车站、信号控制等电力牵引、轨道、车站、信号控制等建造形式地面,共 享路权地面,共享 路权地面,有限 的优先权基

14、本分离完全分离管理与维护简易费用咼4. 5公交发展的“升级”战略公交系统的客运能力及其成本差异,最主要取决于交通技术和车道在竖向的分离特性。“升级”战略的基本原则:在交通需求最高的城市交通走廊,预留大运量客运通道的用地,初期可供公共汽车在地面上使用(如公交专用道) 并随着时间推移和客运需求的增强逐步成为部分或全部竖向分离式道路,或是采用轨道技术。不同规模城市的最大岀行时耗和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规模最大岀行时耗(分)公共交通主要方式大200万人60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城100-200 万人50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市100万人40公共汽车、电车中城市35公共汽车小城市2

15、5公共汽车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拥有量 ,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 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5.公交线路网规划5.1线路网规划原则(1)城市公交线网,必须综合规划,组成一个整体。(2 )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和对外交通线路,必须紧密衔接。(3 )线路网的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区内的主要客流流向,并对城市用地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引导性。(4 )各条公交线路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适应,且线路间的集散能力应相互协调。整条路线的客流量最好均匀。(5 )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

16、客停车与换乘。(6)绝大多数乘客步行距离较短,乘车方便。5.2布局形式城市公交线路一般有直径线、半径线、切线或半环线以及环行线。直径线即线路两端在市区边缘穿过市中心的繁华地区。半径线即线路一端在市中心,另一端在市区边缘。切线或半环线联接外围,不通过市中心区。环行线在市中心外围形成环行线路。(1)设有中央终点设施的放射形网络(单中心放射型)这种形状的线网常用于小城市中,整个线网使用同一位于城市中央的终点站。乘客不多于一次的换乘就能完成岀行。但对于切线状的岀行, 其岀行距离和岀行时间就较长。(2 )主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的网络(主辅型)这种形状线网的设计能提高客位利用率。一般用于有地铁和轻轨的大城市

17、,也可用于小型公共汽车与公交干线的驳接。(3)环线型边远地区联系方便,非直线系数大。(4)棋盘型乘客只要换乘一次就可到达其他任何地区,客流集散点相对分散。但对角线方向的联系不便。5)带有环线或切线路的放射网络(混合型)这种线网直达岀行率很高,岀行时间很短。适应于岀行量很大的大城市和城市活动中心分散的城市。(6)多中心放射型换乘方便,适合于出行量很大的大城市和城市活动中心分散的城市。5.3线路网规划指标(1 )公交线路网密度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km/km2是指在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2S = LM (km/km )F式中,L网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

18、线长度(km),F为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km?)ol向线 =1/ (3 5 网), I向站 =d/4t步=(I向线+ I向站)60/ V步t 候=t 候/ 2= L 线 60/ (W行 V 营)=60F 5 网卩 / (W行 V营)由于t步、t候都是线路网密度5的函数,要取二者之和的最小值,可对它作一次导数,求得其最佳的密度(5最佳)。即5最佳=(2W亍V营/3F卩V步)0.5式中,卩一一公共交通路线网上路线重复系数。(2 )路线长度与条数线路总长L线是所有公交路线长度之和,为线路网长度L网与线路重复系数的乘积。每条线路的长度取决于两个方面,即保证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路线平均长度(I线

19、)常按照城市大小和形状来考虑,取其直径(中、小城市)或半径(大城市)为路线长度;也可参照路线上乘客的上下车 交替情况来定路线的长度,约为乘客平均运距的2-3倍。(3)非直线系数p :是指线路实际长度与线路空间距离之比。路线走向要符合客流的流向,尽量避免迂回曲折,以节省乘客的车内时间和减t 车=60 L 乘/ V 送=60 L 乘 / V 行+公共交通方式市区线(m)郊区线(m)公共汽车与电车500-800800-1000公共汽车大站快车1500-20001500-2500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800-12001000-1500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1000-20001500-2000在路段中对置 设站

20、时,应在车 辆前方向迎面错 开30米,即叉位 设站,免得造成 道路瓶颈,影响 道路畅通。几条路线的停 靠站合并设置 时,应该特别注 意站点的通行能 力是否与各条路少不必要的客运周转量。(4) 重复系数卩:是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卩=L线/L网。通常公共汽车线路的 卩值约在1.25-2.5之间。(5)换乘系数:公共交通路线规划应考虑整个城市居民在各区之间活动时,换车的人要少,尤其在主要交通枢纽点之间,宜尽量直达不需要换车。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6公交场站城市公共交通的站点可分为路线中途的中间站(停靠站)和路线两端的首末站两种类型。每个站点

21、可以是一条线路专用或几条线路集中布置,以便旅客换乘。6.1中间站中间站的布置直接影响公共交通车辆的行驶速度、乘客的步行时间和道路的通行能力。布置停靠站时,应当解决两项主要问题:停靠站之间的站距长短,停靠站应沿街布置的形式。1)站距男人的丁丁跟香蕉是一样的,刚开始新鲜硬气,过两天就蔫了黄了软了,男人过了25岁,性能力就会开始每年下降,过了30岁,下降提速,这时候如果不注意,抽烟酗酒,久坐熬夜,很容易导致陽痿皁绁。而女性性欲会在30之后逐渐增强。所以30岁后,因性生活不和谐导致的争吵频率,离婚率都大幅提高!整天忙着赚钱,忙里忙外,其实无论付岀多少钱,多少经历,始终都是家庭幸福重要!老中医魏星:ms

22、df003公交规划应使得:2t步+t车=最少值。其中,t步、t车均为站距d的函数,求导后可得到花时间最少的最佳站距。(L乘/ d -1) t上下d最佳=(V步L乘t上下/30 ) 0.5公共交通的站距(2)站址在交叉口附近设置站点时, 站点应从交叉口后退一个相应的距离,一般设在距交叉口 50米外。站点太近交叉口停车线, 降低站点的通行能力线发车频率的总和相适应对于路线重复段短的交叉路线,其站址宜靠近或合并。对于路线重复段较长的,可将乘客换车较多的站合在一起。对于无轨电车路线重复较 多的站点,可设架空避让线。3)港湾式停靠站在城市机动车道不宜拓宽,车流密度较大,并沿路侧用地许可的情况下,可将人行

23、道或非机动车道的后退,做成港湾式停靠点。港湾的长度根据车型以能容纳两辆车为宜,其宽度一般为2.5-3米。6.2首末站城市公交首末站设施一般有车辆停靠车道、候车带、回车和蓄车的场地与通道以及车辆调度、驾驶员休息室等设施,以保证公交车辆的回车、 停车、乘客候车和调度业务。城市公交终点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条线路的停靠车道长度至少 26-40米,宽度为3. 5米。 乘客候车带的宽度不小于 2米,有条件的地方应建造候车廊。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用地面积一般在1000-1400平方米。城市公交终点站的平面布置形式一般有港池式、路边式和尽端式 。6.3公交场站设施城市公交场站设施一般有公交停车场、车

24、辆保养场、整流站、公共交通车辆调度中心等。应根据公共交通的车种、车辆数、服务半径和所在 地区的用地条件设置。公共交通停车场应大、中、小相结合,分散布置,一般大、中型公共交通停车场宜布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区。 公共交通车辆保养场应使高级保养集中,低级保养分散,并与公共交通停车场相结合。电车整流站的服务半径宜为1-2.5公里,一座整流站的用地面积不应大于1000平方米。公共交通车辆调度中心的工作半径小于8公里,每处用地面积约 500平方米。7.公交换乘枢纽7.1各种公交方式之间的换乘两条及两条以上公交线路的站点集中布置,形成基本的公交换乘枢纽。(1 )地面公交的换乘地面公交的换乘有共用首末站、共用中间

25、站两种情况,站点布置要求6部分。(2)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有中途站和换乘站。中途站通常在单一线路中使用,多采用侧式或岛式站台。换乘站,即为多条线路交汇形成的大型综合枢纽,采用侧式站台和岛式站台相结合的混合形式。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可采用同站台换乘、垂直换乘和通道换乘三种方式。同站台换乘即“零距离换乘”,最为快捷方便。垂直换乘适用于轻轨与地铁、多层地铁之间的换乘,安装垂直升降电梯输送人群,也较便捷。通道换乘中,通道的距离一般不超过 30米。通道的通行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吻合。(3)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换乘常规公交作为轨道交通的接驳系统之一

26、,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方便换乘。7.2公共交通枢纽站公共交通枢纽站是在公交客流集中、线路密集的地区,设置于路外专用场地上的公交场站设施。在城市中设置公交枢纽站的优点在于:乘客方位感强;对路上交通的干扰少;换乘方便;促进土地开发。集中布局的枢纽站位置在中央火车站附近或城市中心,适合于中小城市和卫星城市。分散布局的公共交通枢纽站多设置在城市主次中心、地区中心以及对外交通枢纽处,适合于大城市。8快速大容量交通接运系统接运(接驳)系统(feeder system ),一般是指将乘客从岀发地接至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车站以及从车站送达目的地的交通服务系统。 轨道交通车站的影响区主要是由接运系统

27、的服务半径所决定。& 1步行影响区一般步行的转运距离多分布在 600米-800米以内(步行10分钟以内)。以步行到(离)站方式为主的车站影响区,用地范围有限,为了保证足够的客流量,要求实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沿线开发一般都把地铁车站和城市步行系统、建筑的岀入口作为一体来考虑,以缩短乘客步行距离,减少岀行时耗。& 2自行车接运通常自行车可接受的转运距离在 1600-3200米。自行车费用低、使用方便灵活,速度较步行快,占用空间较小,在较近距离的接运交通中较常采用,适用于中高密度地区。摩托车可接受的转运距离为 4800 - 6400米,适用于中低密度的城市外围地区和郊区。& 3公共汽车接运公共汽车适

28、合的接运距离为 4800-6400米以内。公共汽车票价不高、容量相对其他接驳方式较大,且有固定班次,接运半径相对也较大,因 此适于中密度地区轨道交通的集散。& 4小汽车接运小汽车的接运距离可达到 6400-9700米,适合于低密度地区。小汽车接运系统要求在轨道交通车站设置适量的停车泊位。停车转乘(P+ R):乘客开车到车站停放车辆后,再转乘轨道交通。接送换乘(K+ R):这类方式在送人时,下客时间很短,要求交通流线组织顺畅,使车辆快速进入和驶离,不需要太多的停车空间。在接人时,需要停车场地。由于接送车辆进岀频繁,一般采用斜角停放。总之,在组织接运系统和安排接运设施时,应根据乘客到达和离开车站所

29、采用的交通方式结构,对各种接运方式综合考虑。9.公交规划的评价9. 1公交站点的服务面积公交站点覆盖范围:以各个公交站点为圆心,以规定的服务半径画圆,各圆周线所连接成的范围。公共交通站点覆盖面积的规划要求:以3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90%。9. 2公交等时线等时线,对于某一指定的中心,该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该中心点所花的出行时间相等。公交等时线通常是用出行时耗,即纯步行时耗和交通时耗联合绘制成的。对于某一个指定的点,可以绘制一簇不同时间的等时线。公交等时线的绘制方法在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上,有一条公共交通路线OA要作O点周围的居民沿 OA路线乘车或步行到站点 O,岀行时间为T的等时线。T= t候+t车+t步,分两种出行情况:(1 )对于完全步行到 O点的居民,步行的距离为: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