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缺失“地气”_第1页
博物馆缺失“地气”_第2页
博物馆缺失“地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物馆缺失“地气” 近年来中国各地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博物馆,不少博物馆的硬、软件或新潮尖端,或美轮美奂,藏品之丰富,多媒体和光电器材之炫目,都令人眼花缭乱。在有关政策的扶持和热心单位、个人的资助下,博物馆的公益性“短板”也一天天得到了弥补。 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隐约觉得,和国外相比,中国的博物馆似乎总还缺少些什么。 在加拿大,有许多纪念日,其实基本上是属于孩子们的,每年5月18日的博物馆日也不例外,被许多家庭当作“亲子活动日”,父母带未成年子女去博物馆共度半天时光,成为这一日里最常见的一道风景线。 在加拿大,最热衷举办博物馆日或其他互动活动的,是那些几乎遍布每一个社区的社区博物馆。这些博物馆

2、通常规模很小,藏品也不多,但有个别社区博物馆的规模也会很大,如卑诗省列治文市海滨的史蒂文森社区,就有个面积达几千平方米的大型社区博物馆,这是因为该社区历史上曾是大温哥华的渔业加工中心,社区博物馆的馆址,正是早已废弃的昔日渔业加工重中之重鱼罐头厂。 “博物馆”的“博”,意思是“很多”“博物”的意思,自然是馆藏丰富,应有尽有。但加拿大是个建国历史并不悠久的年轻国家,包括温哥华、卡尔加里等知名都市,开埠至今也不过一百多年历史,许多社区的历史就更短,以介绍社区掌故、文化为特色的社区博物馆,所藏之“物”也往往并不怎么“博”,以本人所居住的卑诗省素里市弗里特伍德社区为例,不大的屋子里,点缀着社区创始人(一

3、名希腊移民、一战老兵)的半身铜像、事迹简介,一些社区不同时期建筑、名人的图片,几件表现社区创建前当地原住民文化、风俗的工具、服饰和手工艺品,这些就构成了一座社区博物馆的基本展品。平时这里大门敞开,在图书馆读过书,或在活动中心玩累了的孩子,往往会被家长带到这里,休憩之余,重温一下社区开辟的艰辛,了解一点儿社区的历史、人文和特色。加拿大虽然年轻,却十分重视对社区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正是在这种看似冷清、乏味的“随便逛逛”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博物馆日或其他活动日,社区博物馆会一下子热闹起来。有时是本社区知名人士的“绝活”表演或成就展示,有时则是带领孩子们绘画、做手工,所做的内容,则和博物馆展览或活动主题有关,奖品并不值钱,却很吸引孩子们。 并非每个国家都是文明古国,博物馆也未必非得“博物”才吸引人、才有价值,敞开大门,突出特色,强调互动,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形成逛博物馆的习惯,使长大后的社区居民对本社区文化了解、有归属感,中国最缺的博物馆,或许不是“高大上”的大型馆,而正是加拿大这些并不“博物”的社区博物馆;中国博物馆文化所最缺乏的内涵,或许也不在藏品之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