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项目地理位置图2概述2.1设计依据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2.2工程内容简介2.2.1工程位置、范围、规模1工程位置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 路、4#路相交。2、工程建设范围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1) 道路工程;(2) 管网工程;(3) 照明工程;3、工程规模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2.2.2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
2、见,积 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 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2.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 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2.2.4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2010年1月201曲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5月开工建设;2010年5月201曲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W8J1 -201W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
3、,施工总工期6个月。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2.3工程场地自然条件2.3.1道路现状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2.3.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 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 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2.3.3自然条件1气候特征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 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
4、及西伯利亚冷高 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 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 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 力较大。2、气温、降水、风向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 C,极端最高温度36.7o C,极端最低温度-25.1 o C。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 /s;历年最大风速25n)/s;全年最多风向SE N;最大积雪 厚度18cg 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根据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 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2.3.4工程地质资料1地形、地貌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 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 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崗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布。在第四纪以后,由于新构造运动和各种外力作用,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属于低 山丘陵平原岛屿区。所处陆地属于辽东半岛千山余脉低山丘陵向渤海延伸的一部分,地势南部高,向北部 延伸的残丘山脊逐渐降低,向四周沿海倾斜,全岛低山很少,多为丘陵,沿海有狭窄的平
6、 原分布。岛的北部、 南部、东部滨海为低地滩涂。 沿海所经地貌按成因可分为: 低山丘陵, 山前坡地及滨海漫滩等地貌单元。缓丘脊面宽阔平缓,波状起伏,多为林地、果园。山前 缓坡地带地势波状起伏,多辟为耕地。滨海低洼地带地势低平,大部分为荒滩和沟渠。3、地层与岩性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种植层 (Q4pd)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 (Q3al+pl ) 、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 层(Q3 ) 。各地层分述如下:4、地质构造xxx位于辽东半岛西南部,属纬向构造的阴山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个巨型隆起带的 复合部位。构造极为复杂。
7、影响较大的主要地质构造为中燕山运动第二世代北东向褶皱 - 逆冲断裂系, xxx- 西三台子 -赵家屯构造带。此带长达 80余km,宽自10-25km,发育有 11条 褶皱与 6条逆断层和逆冲断层。该构造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见于 xxx,在组合型式上属于对 冲型。自西向东依次为上龙口逆冲断裂、亮子北山逆冲断裂、宫家咀子逆冲断裂。它们倾 向南东,倾角 100-400不等,自前缘至后缘,分别为寒武系中、下统逆冲于寒武 - 奥陶系之 上、震旦系逆冲于寒武系上、青白口系逆冲于震旦系于寒武系上。西北侧的八岔沟逆冲断 层呈北 50东走向,破碎带达数 10米。本项目区域内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局部受区域 构造影
8、响,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场地构造稳定性总体较好。5、地震根据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确定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 (地震基本烈度度),需设防。6、水文地质特征1) 地表水线路附近无地表河流。2) 地下水(1)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细砂层中,属潜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沿山谷冲沟以及 砂层、碎石层,通过短暂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排泄到渤海。(2)地下水的腐蚀性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别为 HCO3- Na+, Ca+、HCO3-Ca+,Mg+型水。根据环境水对 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性判别标
9、准 ( 按最不利考虑 )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按长期浸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按干湿交替,该地下水对钢筋混凝 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7、工程地质评价 经野外调查和勘察,该段主要地层为杂填土、耕土、细砂层。因耕土层含较多腐殖 质,同时杂填土层均匀性、密实度较差,建议作换填处理;细砂层可直接作为天然地基 使用。3 工程设计标准3.1 道路设计标准道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1#路1道路等级次干路2设计速度 (km/h)403红线宽度 (m)304车行道宽度 (m)155中央分隔带宽度 (m)06人行道宽度 (m)427绿化带宽度 (
10、m)3.5 28一条机动车道宽度 (m)3.59路缘带宽度 (m)0.510路面横坡度 (%)2.011道路最大纵坡 (%)4.6812竖曲线最小半径 (m)凸型3800凹型80013平曲线半径17514机动车道路面设计荷载BZZ10015交通设计年限 (a)1516地震基本烈度 ( 度)73.2 管网设计标准3.2.1 雨水设计标准雨水量计算公式采用: Q=q F 式中:Q雨水流量( m3/ 秒) q暴雨强度(升 / 秒. 公顷) F收水面积(公顷) 径流系数 其中暴雨强度 q采用 xxx 市暴雨强度公式:q=1900(1(t0.66 LgP )8)0.8式中: P-设计重现期根据地区性质,
11、道路沿线主要有工业区及民用区,地势平坦,选用 P=1年,立交桥、地道选用 P=2年。t- 地面集水时间:设计采用集水时间为 10分钟管道延缓系数:按照规范选用 m=2。地面径流系数:本次设计中地面径流系数采用 =0.53.3照明设计标准主线道路照度最低标准为:路面平均照度: Ea=20Lx路面照度均匀度: Emin/Ea=0.44 总体设计4.1 规划简况根据 xxx临港工业区综合产业区路网规划, 1#路为综合产业区次干路,属于综合产业区 区域性干路, 承担集散交通的作用。4.2 交通量预测一,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情况, 预测出未来年的交通量, 预测的交通量结果见表。4.3 工程建设的意义1
12、、是完善东北亚航运中心,促进 xxx 港区开发建设的需要2、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3、推动 xx产业转移,带动 xx经济发展,促进 xx经济增长的需要5 工程设计5.1 道路工程设计5.1.1 设计原则1、以xxx市政配套工程规划设计图为依据 , 充分考虑现状道路交通功能对本工程 进行平面和纵断设计,道路红线宽按规划实现。2、本次设计本着尽量少拆迁、少占地的原则,以节约工程投资,实现快速交通为目 标。3、工程范围内与规划道路交叉处,均采用平面交叉。4、设计中预留远期各种城市管网和过道桥涵的位置,与综合产业区及产业区竖向规 划协调,满足最小排水坡度的要求。5、按照 xx工业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及现状的
13、地形、 地物条件进行设计, 线形标准流畅, 交通功能齐全。6、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结构设计中就地取材,力求经济合理。5.1.2 采用的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 JGJ50-2001)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 9、城市道
14、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T 50283-199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11、其它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5.1.3 平面设计xx路道路线位在规划中已基本确定,工程起点与 xx 线相交,终点与 xxx路相交,全长2235.491 米,全线共 3个交点, JD1 平曲线半径为 175米,并进行超高加宽设计, JD2平曲 线半径 1000,JD3平曲线半径 1500米。5.1.4 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 xxx 临港工业区综合产业区市政配套 工程规划设计图及相交道路的控制标高,综合考虑区域地形地势及道路排水等因素综 合确定。设
15、计道路的最大纵坡为 4.684%,最小纵坡 0.388%,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 800米, 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 3800米。5.1.5 横断面设计道路红线宽 30m,一块板形式。 1号路道路横断面布置具体如下: 3.5米(绿化带) +4 米(人行道) +15米(机动车道) +4米(人行道) + 3.5 米(绿化带)横断面设计中机动车道横断面采用双向坡度,横坡为 2%,道路路拱采用圆曲线接直 线型路拱,人行道横坡为 1.5%,坡向机动车道一侧。5.1.6 路基设计1 )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 本勘察场地地形变化较大, 勘探点地面高程 33.12 64.08m,地貌单元为
16、剥蚀低丘陵。 、场地地层结构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为: 1杂填土、 2耕土、 5粉质粘土、 2强 风化页岩、 3中风化页岩,除 1杂填土、 2耕土外均可作为路基。、地下水情况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2)填料及压实度标准 路基压实度填料强度、最大粒径等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基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挖类深度范围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 CBR填料最大粒径填方03095610308095410801509431515092215零填及挖方03095610308095410注:表列数值系按公路土工实验规程 (JTJ051)重型击实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 度。3)土基回弹模量:路槽
17、底土基回弹模量机动车道 30MPa。4)路基边坡设计 、填方路基边坡:填方路基为 1:1.5 。、挖方路基边坡:挖方路基为 1: 1。 、边坡防护:填、挖方边坡坡面采用植草防护,坡面覆盖 30cm种植土。5)路基排水设计 截水沟设计: 在道路北侧设置截水沟,排除路外有限范围的雨水,保持道路再使用过程中的稳定 性,同时也可以保护挖方边坡的稳定,当在挖方路段设置时,应在挖方边坡坡顶外不小 于5m处设置截水沟,截水沟转折处以曲线连接,截流山坡雨水,利用地势将雨水引排到 较近的路基范围以外。 道路截水沟设施布置详见平面图。 截水沟采用 M7.5水泥砂浆砌 MU30 片石砌筑。截水沟纵断坡度不应大于 2
18、%,当地势陡峭时,应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截水 沟跌水。截水沟集水井: 桩号K0+780, K1+160附近设置截水沟集水井,将路基范围外的雨水排至道路雨水主 干管内。排洪沟设计:1#路 K0+440路段有现状排水沟穿入道路并且在 K0+040处穿出道路,为不影响 1#路区 域地块开发,经建设单位同意,在 1#路K0+040 K0+440路段北侧修建一条排洪沟,将原 排水沟雨水引至城八线北侧小河内。排洪沟采用土质结构,断面尺寸根据原沟渠尺寸确 定,施工时排洪沟沟底需夯实。5.1.7 路面结构设计1)机动车道结构 、 路面结构计算 设计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
19、弹性连 续体系,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对沥青混凝 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进行拉应力的验算。设计荷载为 BZZ-100kN,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 15年。根据当地的冻深 情况、地下水位、路基土质,确定路基的干湿状态及土基回弹模量。本路段路基顶面土 基回弹模量不小于 30Mpa,路面设计弯沉值 29.4 (0.01mm)。机动车道结构如下:5cm 中粒式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6F) 黏层油( 0.4L/m 2)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F) 透层油( 0.9L/m 2)20cm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 5)。20cm
20、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 3)。 碾压路床(压实度 95%) 、路面结构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选孔(mm)的质量百分数()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75粗粒式AC-25C100 90-10075-9065-83 5-76 45-65 24-52 16-4212-338-245-174-133-7中粒式AC-16F10090-10076-92 60-80 34-62 20-48 13-39-267-185-144-8压实度及平整度要求指标结构层压实度( %)平整度(
21、mm)中粒式沥青砼面层965粗粒式沥青砼面层965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指标单技术指标击实次数(双面)次50试件尺寸Mm101.6mmX63.5mm空隙率VV深约 90mm内36深约 90mm下36稳定度 MS不小于Kn5流值FLMm24.5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空隙率4相应于以下最大粒径 (mm)的最小 VMA及VFA技术要求26.5191613.29.54.75121313.5141517沥青饱和度 VFA5570657570852)人行道结构6cm 彩色连锁砖3cm 1:9 水泥石屑15cm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 3)
22、 土基压实(压实度 90%)总厚度 24cm。5.1.8 道路材料要求1、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面层选用标号 AH-90的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表 4.2.1-2 要求。编号试验项目单位AH-901针入度( 25, 5s,100g)0.1mm801002软化点(环球法)42453延度( 5cm/min、15)cm1004闪点2455含蜡量(蒸馏法)%99.5改性沥青混凝土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 SBS-C型,技术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的规定,技术指标见下表:编号试验项目单位AH-901针入度( 25, 5s,10
23、0g)0.1mm60802针入度系数( PI )-0.43软化点(环球法)554延度( 5, 5cm/min)cm305闪点2306运动粘度( 135)Pa.s37溶解度%998离析、软化点差2.59弹性恢复 25%65、沥青混凝土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沥青混凝土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粗集料和细集料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4.8.2和4.9.2要求。2、乳化沥青(1) 、在沥青面层间设置黏层油,黏层油采用PC-S黏层专用阳离子乳化石油沥青,用量 O/L/m?。、在沥青混凝土与水泥稳定碎石之间设置透层油,透层油采用
24、PC-西透层专用阳离子乳化石油沥青,用量0.9L/rr|2。、透层和黏层油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432 )的 要求。3、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要求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7d浸水抗压强度基层应大于3.0Mpa,底基层应大于2.5Mpa0、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 3h和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 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 32.5MPa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 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水泥稳定碎石成型压实度不小于 98% (重型击实
25、标准),水泥稳定碎石中砾石的 压碎值w 30%、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4、彩色连锁砖要求:、平均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单块最小值不小于25MP(2) 、平均抗折强度不小于4MP单块最小值不小于3.2MPa;、吸水率不大于9%5.1.9施工注意事项1、 道路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xxx市有关施工规定及本工 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2、道路路基施工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相关内容要 求。3、路面施工、面层施工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基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铺筑沥青混凝
26、土层前必须在水泥稳定碎石 上喷洒透层油,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应喷洒黏层油。、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C时施工。普通沥青混凝土运输到场温度应大于140C,摊铺温度应大于130Co改性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应大 于160C,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大于90C,路面应待摊铺层冷却,路表温度低于 50C后 方可开放交通。5.2管网工程设计5.3路灯工程设计6环境评价6.1环境影响因素建设期间填挖处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工人安全事故,传染性疾病公害,有害材料的漏出气 体污泥物(包括粉尘),噪音与振动,破坏现有公用设施。2、市政道路营运期噪音与振动,大气污染,不断的水土流失,路面径流的污染
27、,营运有物的汽车发生事 故,造成有物漏的污染。针对工程建设各个时期大气污染物的进一步分析,可见施工期主 要环境污染源是噪音和扬尘,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是噪音、汽车尾气中的NO)可能发生的危险品运输事故。6.2环境影响因素评价1大气环境质量根据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满足二类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评价区域大气扩散能力和大气污染物迁移能力中等偏强,主导风向相对比较稳定,为建设 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大气环境容量。2、交通噪声根据类比分析,本项目建成后,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如种植绿化,道路、桥梁周围邻 街户外窗前噪声(白天、夜间)的等效声级能够保持现状的标准。3、振动环境质量本项目建设采用高等级沥青栓柔性路面设计,只要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作业,即可保证良好的路面平整度,可有效降低交通振动影响。6.3环保措施及建议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污染特征,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3《进一步认识分数》课时练(含答案)
- 数词及其在各种题型中的运用解析教案
- 坟墓81号700字7篇范文
- 早产婴儿养育知识培训课件
- 磐安中考数学试卷
- 南通如皋高二数学试卷
- 房地产交易协议注意事项
- 健身中心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平顶山3模数学试卷
- 2024年山东金谷集团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真题
-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护理措施课件
- 《阿房宫赋》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DB54T 0498.3-2025 生态系统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建设技术规范 第3部分:湿地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
- 桥小脑角肿瘤护理查房
- 2025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纪律作风测试题及答案
-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光缆
- 2025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1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建筑师考试答案-建筑师考试答案解析
- 新疆的历史文化课件
- 入场安全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