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智慧教室建设方案_第1页
完整版智慧教室建设方案_第2页
完整版智慧教室建设方案_第3页
完整版智慧教室建设方案_第4页
完整版智慧教室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师理想智慧教室建设方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东北师大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2东师理想智慧教室建设方案355建设背景建设目标总体设计方案3.13.2逻辑结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智慧教室建设方案.24.2.3智慧教室互动教学系统软件 云管理系统备课支撑工具教学支撑工具互动支撑工具管控支撑工具智慧教室终端环境智慧教室终端环境智慧教室环境配置建议. 智慧教室环境详细配置建议智慧教育应用推动6.8.101010111214161717181925.7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种子教师筛选构建智

2、慧课堂的理念、思路与方法指导 ,智慧教育课题研究选题与智慧课堂选题智慧课堂设计,软件支撑课题研究成果物化 ,智慧课堂教学展示与改进 种子教师跟踪管理,智慧教育高位均衡I国家级课题指导工作方法5.4.1 工作流程5.4.2 工作方式工作计划组织管理其他建议....85.3.9费用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2626272727272728282829293232333435东师理想智慧教室建设方案第1章建设背景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

3、路,是当今世 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 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教育信息化十 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 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 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智慧教育是促进学生智慧能力发展的新的教育形态,当前,在中小学校的具 体教学过程中,实现智慧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瓶颈有以下几方面:1. 疑难知识不好理解。当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时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太难,理

4、解不了,这时无论教师如何讲解,学生都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也不会有高质、 高效。有些知识太抽象,如果只靠教师讲,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若利用信息 手段,形象生动的展现抽象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2. 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形成困难。学生在碰到含有多个知识点的问题时, 形成解决这类复杂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教师拼命地通过做练习试图让学生 形成这种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做法缺乏系统性、条理性。3. 很难做到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 有知识水平是有差异的,统一化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难以动态获取有针 对性的学习资料,当想要深入了解某些内容

5、的时候,常规条件很难满足学生的需 求。4. 几乎无法开展情趣相投的合作学习。目前教学中常常提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合作探究的前提是合作伙伴间已有的知识水平差异应该很小,应情趣 相投,否则在常规教学条件下是很难合作探究的。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与教师没有 机会交流,学生与教师间互动、交流的机会不均衡。5. 学生很难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轨迹很难系统 全面的进行记录。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前专题预习内容、 课上互动内容、试题测 验及错题记录等都急需管理起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提升教育质量, 就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智慧教室能够支撑讲授型、认知自主协作

6、型和探究自主 协作型三种教学模型的智慧教育教学支撑环境,能够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 学生智慧,物化优秀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传播和复制, 实现教学水平提供及教育均 衡发展。15第2章建设目标智慧教室建设的目标是搭建智慧教学的支撑环境,支撑优秀教师教学智慧的 物化与传播,促进教师能力水平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支撑学生开展自主、个性 化、协作、泛在学习,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 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培养智慧型人才。第3章总体设计方案3.1逻辑结构设计智慧教育需要智慧化的支撑环境,智慧化的支撑环境提供问题与任务、问题发现、知识构想与归纳、训练与测试、知识体系梳

7、理、作业等支撑。通过识记、理解、发现与归纳、掌握、理解、应用和综合应用等过程与环节,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z - 制定指导方案社解知理% 2、发现与实践与综、归纳 合应用测试与评价课堂学习制定学习方案根据以上智慧教育支撑环境的需要,智慧教室环境建设上应包括课堂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科教学资源库系统、题库系统、云管理系统、备课支撑系统以及终 端系统等几个方面。其中:1)课堂多媒体教学支撑:协助教师进行备课、授课、参考案例、素材检索 及共享;2)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资源管理、资源存储及共享等应用;3)题库支撑:实现教师试题管理等应用;4)备课支撑: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为各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撑,

8、方便 教师进行备课,备课结果支持 PC环境及智能平板终端环境。5)终端系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运行备课结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支撑智慧教育。因此,智慧教室的逻辑架构如下所示。0、:nc 11II-e-学模型亠常删匚自主与协柞型*|g-交臣拴W根歼注店 冠怦命JL&讣提鬥、ji :III III111III敛齬电于示I:卓收辜亀g抚外业交互拎制g程養移动课堂堂圭璞III III111 ii怯I I虚楓豊移动谟墅敦师講曲feI fi无堀爭NIIII;Bffl夏皐电 電ffl设常 谕兄电世一融主记車 fs曜諂!IL3.2技术架构设计备课与教学系统软件由备课支撑工具、教学支撑工具和互动支撑工具构

9、成。在资源服务器、无线设备、交互服务电脑、投影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智慧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利用备课支撑工具在校本资源库、区域资源库、题库等资源支撑下实现在线备课;备课资源自动上传到云服务器保存,并通过教学支撑工具进行下载使 用。教学支撑工具通过网络从服务器上下载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供教师 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师生互动使用。互动支撑工具包括在线列表、推屏演示、举手、认真听讲、收集图片、分享图片、提问、收发文件、投票等课堂互动功能。厂、教育云VJa导学、课曽、 作业、i亠.圉就“漂怡5源旬捞捉问釋讨课堂教学?工具I浜件I作业导学移如S备课主撑工具扇J贺;用管軽学科辜杯J学科二巨J

10、丿唧务S PC平檯电fi根廊ft电干白檢无握设各7Stt*Tf第4章智慧教室建设方案智慧教室是一套支撑智慧教学的数字化环境,能够支撑优秀教师教学智慧的物化与传播,促进教师能力水平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支撑学生开展自主与协作、 个性化、泛在学习,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培养智慧型人才。IJ-宀 w 教学模a任自主与射理!葆歩* 嘴*分短 權#诫示 文符舟宜 !WII.IIIIHIIi ;、謹于奉iI;:L英處样生11:* iitilIIIIIIIIIIIIIIIIIIIIIIIw:运程S动;录播系统L_WffWIIt l&TmL盘欝

11、輕 也矍 込鯉 S-臭动竝卑-比址.=f.一11兰辛亲【_忙走I ; iI 5睿悬I Ljfe盛柞点I j ! ! I I博跄11龙尉骞I i !I _.- _ 4L 一罄R 軽甦血i S.二 W 壬口*盃盅! VII在智慧教育理念与实施方法的指导下,智慧教室能够有效支撑三种教学模式(讲授型、自主协作型和智慧型)的组织与开展,能够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培 养学生智慧;支撑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物化优秀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教育云公共 服务平台进行传播和复制,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4.1智慧教室互动教学系统软件4.1.1云管理系统云管理系统负责教师和学生的账号信息的设置与管理,教务信息维护以及用户信息的统

12、一认证,对智慧课堂资源进行统一管理。9hvnor号岂T B&补41#4:|-my任n*4t! j/diHBflWrr B!O 1 II i3亠-L_廿 TV 斗阿53理想铭S实验学校feWFil# (fl * F *-i4.1.2备课支撑工具备课支撑工具提供开放、可视化、易于操作、类似PPT操作风格的集成环境, 能够将文件操作工具、编辑工具、学科构建工具、辅助工具等有机集成;可根据 教学需要生成多个教学页面,每个页面上可调用编辑工具、学科构建工具、辅助 工具等,并能够分别调用出各自相应的功能;对编辑或构建的内容可放大缩小、 旋转、拖动等,能够从外部导入多媒体资源,能够编辑试题(单选题、多选题、

13、 填空题、判断题等)、文本(能设置字体颜色和字号)及基本图形(线条、形状、 箭头、流程图、标注、星与旗帜等);所制作的所有页面可以从任一页开始播放(类似PPT操作风格)。备课支撑工具可以支持小学、初中、高中21个主干学科的备课。根据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用户可以将编辑完成的资源上传到服务器,供平板 端下载应用,也可以对资源进行管理和二次编辑,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组合教 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问题。 该工具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 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参与式教学转变,使网络环境下基于内容的教研和互动教学成为可能, 为应用

14、信一mV-年.喪出血*七*.-克H亀*H扌*T rt T. -fl* * Jhi W Jt-上逋號&壬旦;.idu酸 Sb: I 1G3. 槽位数24. 接口:固定接口: 2个10M/100M/1000M自适应电口和 2个GE光口; 支持的接口类型包括 GE/FE、E1/CE1, V.35/V.24 等;5. IPv4 协议:必须支持 RIP、OSPF V2 IS-IS 和 BGP组播协议必须支持IGMP V1/V2/V3 Snooping 、PIM-SM、PIM-DM PIM-SSIM MBGP和 MSDP6. IPv6 协议:必须支持 RIPng、OSPF V3 IS-ISv6 禾D BG

15、P4+智能移动学习平板丢VRRP60台支持NAT444 NAT64 6rd等IPv4向IPv6过渡技术;7. MPLS VPN 功能:支持的VRF数量,私网路由数量,支持MPLSL3 VPN跨域功能;支持 MPLS TE ;8. 网络质量检测功能提供对DHCP FTP HTTP SNMP等服务进行检测、测试各种 服务的响应时间功能。可以对网络响应时间、网络抖动、 包率等信息进行统计,并实现同静态路由、策略路由、 和接口备份联动功能9. QoSCAR、支持流分类、标记、优先级继承和映射、流量监管( 流量整形/限速支持PQ CQ, WFQ, CBWFQ和基于物理端口的拥塞管理,支 持基于 WRE啲

16、拥塞避免10. 安全支持二、三层混合ACL支持ACL统计。支持8k ACL规则数; 支持端口镜像、 Netflow 或Netstream ,要求支持1:1采样 支持防火墙功能,包括包过滤检测和状态检测支持CPU防护,支持防 DDOS攻击等11. 可靠性支持VRRPBFD支持情况说明 要求接口板支持热插拔 支持端口捆绑,包括 E1捆绑和Eth捆绑12. 可管理性支持 SNMPv1/v2/v3, RMON SYSLOG口 MIB 支持USB方式升级版本,网管方式批量升级版本13. 产品资质 提供以下资质:工信部入网证书(IPv4&IPv6 )FCC / CE /RoHS”处理器:四核处理器或以上主

17、频1.5 GHz内存2G内置存储32GB操作系统:An droid 6.0 及以上3.屏幕类型:广视角硬屏 10.1英寸屏幕分辨率&比例 1920x1200屏幕比例16:10触控类型:多点触控10点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800万像素wifi :支持 2.4+5GHZ 双频扬声器:内置扬声器麦克风:内置麦克音频接口: 3.5mm耳机接口数据、充电接口: TYP E-C接口3C认证:提供产品3C认证证书复印件(加盖厂商公章) 节能认证:提供产品节能认证证书及第二十二期节能产品强 制采购清单中本产品所在页的打印页(加盖厂商公章)”4.充电柜六十位平板充电柜1台5.电子书包 课堂交互 电

18、脑内置PC机配置要求:CPU I3或以上内存:4G或以上硬盘:320G或以上”1台6.桌椅学生学习桌椅适配7.温湿度监 测器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 供电方式:电池供电工作温度:-10 C +45 C策略范围:温度:-40+123.8 C 湿度:0100%RH2个8.空气质里监测器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供电方式:110v220v1个9.人体位移 传感器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 供电方式:电池供电检测速度:0.23.5m/s 工作温度:-10 C +45 C3个10.光照监强 度测器通信方式:IEE

19、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抗白光干扰:8000LUX 光照流明值范围:1-65535 lx 工作温度:-10 C +45 C供电方式:电池供电2个11.可计量墙 面插座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供电方式:110v220v4个12.窗帘电机 及配套滑轨通信方式:IEEE802.15.4通信距离:100m电源需求:110240V 工作温度:-10 C +55 C3套13.高清摄像 机通信方式:IEEE802.11b/g/n百万像素,300度水平巡航,120度垂直巡航2台14.红外转发 器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 供电方式:

20、电池供电1个15.单火线三 路10A开关通信方式:IEEE802.15.4通信距离:100m电源需求:110240V 工作温度:-10 C +55 C1个16.单火线两路10A开关通信方式:IEEE802.15.4通信距离:100m电源需求:110240V 工作温度:-10 C +55 C1个17.密码指纹 锁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门禁控制方式:APP远程、密码、指纹、NFC、RFID卡、机械钥匙1个18.门窗磁探 测器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 供电方式:电池供电1个19.水浸监测 器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

21、离:100米 供电方式:电池供电 监测方式:三点泄露1个20.竖型网关工作频率:IEEE 802.15.4 2405 2480MHZIEEE 802.11 b/g/n 2412 2472MHZ 传输速率:IEEE 802.15.4 Max. 250Kb psIEEE 802.11 b/g/n Max.300Mb ps 通信距离:IEEE 802.15.41000mIEEE 802.11 b/g/n 100m1台21.声光报警 器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1个22.六路场景 开关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 供电方式:电池供电工作温度:-

22、10 C +45 C1个23.粉尘监测 器通信方式:IEEE802.15.4通信距离:100m电源需求:110240V 工作温度:-10 C +55 C1个24.移动插座计量版通信方式:IEEE802.15.4无线通信距离:100米供电方式:110v220v1个25.吸顶式考 勤基站识别距离:0150米识别速度:200公里/小时识别能力:同时识别500张以上的标签识别角度:全向天线增益:4dBi,双天线1台26.双频电子识别卡工作频段:2.4GHz、125KHZ (可扩3路低频天线) 通信机制:基于HDLC时分多址和同步通信机制安全性:加密计算与安全认证,防止链路侦测接口标准:RS232、RS

23、485、Wiegand、RJ45、TTL、WiFi 电源标准:DC 7.524V8003000mA:0150米可调:200公里/小时:具备200张/秒的防冲突性能:全向识别:03级可按需选定:2.45GHz、125KHZ、13.56MHz 可复选:250Kb/s、1Mb/s、2Mb/s:基于HDLC时分多址和同步通信机制:频道隔离技术,多个设备互不干扰:加密计算与安全认证,防止链路侦测:176B1K存储空间(可选):防拆报警功能(可选):平均工作功率为微瓦级: 软包锂电池,容量 750mAh封装特性:ABS 抗高强度跌落与振动:工作温度40 C 85 C识别距离 识别速度 识别能力 识别方式

24、固定增益 工作频段 通讯速率 通信机制 抗干扰性 安全性 读写功能 防拆功能 功耗标准 电池配置 工程塑料, 环境特性30个工作湿度V 95%第5章 智慧教育应用推动5.1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构建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环 境,让学生主动、轻松愉快、个性化学习,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并形成综合 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5.2工作目标通过应用推动,使学校能够常态化开展智慧教育,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 知水平、已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方式,利用有效资源和环境,在 老师的正确引导、组织和指导下个性化学习,并能够为本地区其他学校开展智

25、慧教育工作提供示范引领。通过智慧教育,从目标角度能够让学生系统形成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体系、 学会自主学习并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教育;从学习方式方法角度,学生能够 主动学习、轻松愉快学习、个性化学习,尽可能以探究方式学习;从教学方式方法角度,教师能够正确引领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合适方式学习、为学生个 性化学习准备有效的支撑资源和环境、准确判定学生总体学习状况并进行合适 的引导和指导。具体工作目标:1. 培育能够起引领示范作用的智慧教育种子教师 5名以上。2. 打造出能够起引领示范作用的智慧教育示范课每年30节以上(示范课建设标准详见智慧教育示范课评价标准)。3. 能够建立种子教师引领本校其他教师

26、、示范校引领其他学校的均衡发展有效模式和支撑体系。5.3工作任务531种子教师筛选选取有热情有想法的教师进行智慧课堂构建的培养,人数在5名以上,要覆盖至少2个以上学科。5.3.2构建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与方法指导全面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的智慧,使其能够深入剖析课堂普遍存在的 瓶颈问题及原因,掌握构建让学生主动、轻松愉快学习,提升学生智慧的高质 高效课堂的思路和方法;使这些教师能够设计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或任 务,掌握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构想知识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 方法。5.3.3智慧教育课题研究选题与智慧课堂选题种子教师根据专家理念、思路与方法的指导,结合学科内容,选取进

27、行智慧 课堂构建的课程内容,每人每年不少于 6个。5.3.4智慧课堂设计针对教师选取的课题,专家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关于智慧课堂构建的课例研 磨活动,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的课例从支撑学生智慧培养的角度进行改进和提 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习问题/任务设计与呈现学习问题/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据基本 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设计问题或任务;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认知水 平、知识水平分类、分层次设计问题或任务;原有知识不够,利用本节课的知 识加刚好可以解决的问题或任务。2、个性化学习方式选择与支撑环境设计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个性化探究、获取、接受等所需要的、多样化的学习

28、环境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学习方式、找到有效的学习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3、个性化测试环境设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特征进行数据采集,进而有针对 性的推送个性化测试资源,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判定学生进一步学 习方向及给出合适的学习方式、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4、知识体系梳理支撑环境设计帮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及问题,梳理出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法体系、知识的应用方法有几种等,理清结构,归纳重 点,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加强记忆。5、拓展延伸环境设计拓展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

29、计并构建学生自主 发展的平台,可以将学科知识引申到课外、深入到生活。具有开放性,形式多 样化的数字化拓展延伸环境,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提升创新意识,增强实践体验。5.3.5软件支撑课题研究成果物化根据教师智慧课堂支撑环境的设计开发配套的支撑软件,符合教师个性化需 求定制,支撑教师智慧课堂的有效实现,将具体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与研训过程中的实际应用。5.3.6智慧课堂教学展示与改进定期举行智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智慧课堂典型示 范课,进行公开示范活动。遴选优秀示范课参加全国优质课大赛及微课大赛。5.3.7种子教师

30、跟踪管理针对进行智慧课堂构建培养的种子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培养前后进行数据记录、对比分析,形成教师成长记录,对智慧教育的有效性进行分析。538智慧教育高位均衡建立种子教师引领本校其他教师、示范校引领其他学校的均衡发展有效模式 和支撑体系。经过智慧教育试点校和示范教师的打造、系列应用示范活动的开 展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及发表等系列过程,形成大量的典型案例,利用网络推 广、现场展示实现优秀资源的辐射,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推动教育的 均衡发展。539国家级课题指导、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 展观,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31、2020年)教 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和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 神,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 科深度融合为核心,探索中小学校、高等师范院校、职业院校及幼儿园信息技术 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论、方法及支撑软件与资源,更有效地引 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二、主要目标面向中小学校、高等师范院校、职业院校及幼儿园四大领域,直面个性、探索尤其是质、创新的教育需要和学习需求,从教师角色重塑和学生深度学习的角度, 并研究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体系,基础教育领域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理

32、论、模式、方法、支撑环境 与资源体系。三、选题及方向可以根据选题及方向自拟题目,包括且不限定如下内容。(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信息化路径与策略研究1. 教育高位均衡的本体理论研究包括是何、为何、若何、如何、怎么样等 方面的研究2. 教育信息化与高位均衡发展的关系研究包括是何、为何、若何、如何、怎么样等方面的研究。3. 教育信息化路径选择与实施策略研究包括何、为何、若何、如何、怎么样等方面的研究(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与方法研究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本体理论研究包括是何、为何、若何以及话语体系等方面的研究。2. 支撑教学方法创新的数字化学习本体理论研究包括是何、为何、若

33、何以及话语体系等方面的研究。3. 面向学科深度融合的方法研究包括具体学科、具体学段、具体内容的理想教学设计、整合点诊断、整合点解决办法、智慧教育等方面的研究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研究包括模式构建及每种模式的实施流程与方法、对信息化支撑系统的基本要求、试点开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评价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效果与过程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测量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 究。(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研究1. 提升教学质量的创新教学模型研究,包括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变革教 学模式两方面构建创新教学模型,及教学模型的实证等方面的研究2. 支撑智慧课堂的智慧校园及数

34、字化学习环境设计与评价研究以某类学 科内容或某种学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包括智慧校园、录播系统、电子书包、网络 学习空间等方面的设计与评价研究3. 支撑智慧培养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软件及平台研究以促进学生的智慧培 养为目标,以某类学科内容或某种学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包括学科工具、微课、 微视频等方面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应用与评价研究4. 智慧课堂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具体学科、学段的某类学科内容为研究对 象,构思智慧教育与智慧课堂的最佳过程,在其基础上分析整合点及解决办法, 并进行应用研究与成效评价。(四)个性化数字学习环境设计与应用研究1.个性化学习环境、深度学习的本体研究包括是何、为何、若何、如何、怎么样等方面的研究2.个性化学习层次与数字环境生态程度的关系研究包括是何、为何、若何、如何、怎么样等方面的研究3. 个人学习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方式研究包括是何、为何、模型、应用方式方法等研究。4. 高阶思维发展与建构型学习环境设计方法研究包括是何、如何、怎么样等研究。5. 适应性学习系统构建及其应用方式研究包括是何、为何、如何、怎么样等研究(五)不同教育情境(学习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1.教育情境(学习需求)、重塑的教师角色本体研究包括是何、为何、若 何、如何等方面的研究2. 优质资源生成与共享、跨界协作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包括是何、为何、如何、怎样等方面的研究 。3. 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