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1页
完整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2页
完整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3页
完整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4页
完整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登一中毕巧玉9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 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 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 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解读:对于现代诗歌,我们应加强诵读涵泳训练,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在诵读涵

2、泳中通过想象,引导学生学会从意境和意象、语 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赏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 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二、教材分析:再别康桥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 虫鱼鸟兽总是拨弄着着文人或喜或悲的心弦。再别康桥就是一首景与情完美 融合的绝唱。它是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 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对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学习这首诗歌,可

3、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 赏析意象,丰富诗歌内涵,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陶冶性情,感受美的事物,增 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诵读和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现代诗歌接触甚少。读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 无法准 确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我们上课的重点放在“诵读涵泳,读出美感”和“赏 析意象,体会情感”上,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再别康桥的语言美、韵律美。通过赏析意象,体会由这些独特意象营造的美妙意境,理解作者哀而不伤的别情, 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情感美。四、评价设计1、品味语言美(教师评价)2、赏析意象美(生生评价、

4、教师评价)3、体味情感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4、我爱朗诵(师生评价)5、课后作业(自我评价)五、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了解作者徐志摩、剑桥大学及再别康桥的 写作背景;了解“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及其提出的“三美主张”。2、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 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3、能够准确找出意象,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意象的理解,感知意象的特点和 传达的情感。4、能够借助有感情地诵读文本,体味作者蕴于诗中哀而不伤的别样离情。5、能够熟练背诵诗歌。(二)预习目标:1、通过自学材料了解作者徐志摩、剑桥大学及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2、了解

5、“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及其提出的“三美主张”。3、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每一诗节所表达的感情。4、自查工具书,读准字音;朗诵诗歌,把握节奏。5、通过反复诵读,有能力的学生背诵诗歌。(三)课时目标:1、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 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2、能够准确找出意象,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意象的理解,感知意象的特点和 传达的情感。六、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 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2、能够准确找出意象,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意

6、象的理解,感知意象的特点和传达的情感。二、学习过程(一)导入(1分钟)“有这样一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有这样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首诗,清新空灵,含蓄隽永。”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近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徐志摩的脚步,再别康桥,感受那份难舍的离 情别意。【过程:在舒缓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有感情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并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二)一读文本(6分钟)(投影显示:读准字音、体会文本韵律)【过程:教师指名同学朗读,以确定学生是否做到“读准字音”。预设几个容易读错的字音一一青荇漫溯满载长篙。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节诗歌押 韵的韵脚,看韵

7、脚的变化。全班齐读,能准确流畅地诵读文本,初步感知诗歌 的韵律和节奏。】(三)二读文本(11分钟)(投影显示:有感情地诵读并思考) 1、提问: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情感?明确:全诗蕴涵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提问:诗人寓于每一诗节的情感分别是怎样的?明确:难舍难分挚爱、依恋羡慕、眷恋陶醉忘情快乐至极一 悲伤一一淡淡哀愁。【过程:生齐答、个人答,师调控,引导学生交流对诗歌感情的初步体验,不强。】求相同,结合情感找出朗读这首诗歌的语调、节奏的规律(投影显示语调:舒缓、低沉节奏:轻柔、和谐)2、教师有选择地范读诗节后学生自由朗诵。【过程:教师范读结束后,指导学生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诵读

8、文本, 学生自由朗诵。】 3、学生初步展示诵读成果。【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朗诵,教师再次强调学生把握好语速、节奏、重音等,读出文本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实现目标1】(四)三读诗歌,赏析文本。(15分钟) 1、理解意象含义,找出诗中的意象。(投影显示:意象的具体含义) 提问: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都写到哪些意象?明确:金柳,青荇,潭(板书)【过程:教师解释“意象”的含义生自读文本,勾勒出诗中的意象。教师预 测学生可能会逐个诗节找出云彩、金柳、青荇、潭、星辉、夏虫,教师可以都板 书,将真正的意象作出标志。可以采用生齐答、个人答的方式,以确定学生是否 掌握“意象”】 2、从2、3、4节中

9、选取你喜欢的意象,展开想象,进行赏析。【过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意象,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意象的理解,说出意象 传达的情感。教师结合学生所说适时点拨,试着和学生一起解决下列问题,启发学生深刻感知意象的特点和传达的情感。实现目标2】附:提问:在诗人心中,康桥的 柳”有什么特点?明确:柳是“金柳”。因在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树比做 新娘,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而新郎对新娘的爱是最炽烈的, “金柳”既写 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 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而 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淡淡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柳和“留”谐音,渗透出 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柳“在我的心头荡

10、漾 ”,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 赋予画面动态美,荡漾”一词不仅写出了金柳摇曳生姿的柔美,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颤动,康桥 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舍难分。 提问: 青荇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明确: 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招摇”一词,运用拟人 的手法, 赋予水草人的灵性, 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 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 的意象, 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自由、幸福生活的隐喻。 也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 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提问 :榆阴下的一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呢?明确:“潭”即“拜伦潭”,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

11、就在这里绽放理想。年轻的徐志摩也就是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 这个“彩虹似的梦” 既可以看作是诗人昔日在剑桥求学时美好理想的诗化, 也不妨看作是对先哲的追 思与怀想。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 淡淡的哀伤,可能是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他那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在与 现实的冲突碰撞中,变得有些破碎。“沉淀”一词将“梦”的轻盈、飘渺变得凝重,既写出了诗人对追求梦想的执着,也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3、师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赏析 5、 6节以及 1、 7节。提问:金柳,青荇,潭是眼前之景,那么星辉、笙箫、夏虫是不是眼前之景呢?【过程:生齐答问题。师

12、自然过渡到以下问题,和学生共同赏析,体会作者 的感情。继续实现目标 2】 提问:诗人为何想要放歌?又为何“沉默”? 明确:“撑篙寻梦”是诗人想象中的梦境。昔日的美好生活在对康桥的回忆中 复活,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几乎要泛舟河上,放声高歌然。可是“此情可待成 追忆”,片刻的遐想更激起了诗人的苦涩与怅惘。一个“但”字表现出心绪的转 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诗人不得不离开了,他不愿惊醒一切,他要把这座感情的伊甸园永远地 臧在心底,永远不去破坏它的美好与宁静。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 交织着对 昨日的依恋、 对今日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惆怅, 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不舍的 别情

13、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 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提问:诗歌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诗相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是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 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 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 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 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四)深读

14、诗歌,体味别样的离情( 10 分钟)投影显示: 别情依依,哀愁淡淡) (板书)提问:徐志摩的这首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在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对象是人,表达的是哀伤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告别康桥时,却选取金柳、水草等自然景物作为意象,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诗人的对康桥的依恋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 诗人的离别之情在如此美丽的意象中就显得哀而不伤,潇洒恬然中又有惆怅忧郁。【过程:师引导,个人答,师补充欣赏配乐诗朗诵,细细体味作者蕴于诗中的别样离情。鼓励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诵,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巩固学习目标】五)小结( 2 分钟)再別康桥是一首出神入化的抒情诗,诗人选取恰当的意象把内心对康桥依依不舍的万般柔情,借助匀整的音节,整齐的韵律,行云流水般表现出来。在反复诵读中,我们一起体味了诗中潇洒恬然而又惆怅忧郁的别样离情。配乐)走进再别康桥,我们能感受到清新如画的风光,热烈深沉的眷恋,淡淡如烟的哀愁,如梦如幻的惆怅;走出再别康桥 ,我们依然觉得轻盈婉转、含蓄隽永。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