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路中作》白居易_第1页
《邓州路中作》白居易_第2页
《邓州路中作》白居易_第3页
《邓州路中作》白居易_第4页
《邓州路中作》白居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邓州路中作白居易本文是关于 白居易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邓州路中作。邓州路中作萧萧谁家村,秋梨夜半坼 ?漠漠谁家园,秋韭花初白 ?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归渭北村,又作江南客。去乡徒自苦,济世终无益。自问波上萍,何如涧中石 !【赏析】穆宗长庆二年 ( 822 ) ,刚刚在长安为官两年的白居易, 因厌恶官吏们的明争暗斗,荒怠朝政,加之穆宗游猎宴会,不听谏劝,致使国文学分享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事日荒,觉得住在京城也于国无补,因

2、此力求外任,终被调任杭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年秋天在赴杭州的途中,路经邓州时所写。年过五十的白居易, 由于仕途中的接连失利, 早年的雄心壮志已消失殆尽。艰难跋涉中,看到梨叶枯败、韭花初白的村落,不由得又想起自己生活多年的故乡 渭河北岸的一个小村。这是诗的前半部分所反映的。诗意虽然平常,但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下,却极富诗情画意。前四句连用“萧萧谁家村, 秋梨叶半坼”和“漠漠谁家园”两个问句,说明他对这些景物似曾相识之感。在他的记忆中,梨树和韭菜曾是那样地熟悉和亲切,以致一见到它们便不由得发问。五、六句“路逢故里物, 使我嗟行役”对上述提问作了自我回答。 “故里物”是指上述梨、韭, 它们在诗人故乡渭上常

3、见。由于在异地不期然遇到故乡的风物,禁不住勾起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从而感叹起这行役在外之苦。“嗟行役”三字自诗经陟岵:“父曰嗟余子役役,夙夜无已”简括而成。诗人的情感由偶遇梨、韭等秋天景物,到想起故乡的美好,从而感叹世役的艰辛,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语言运用亦毫无斧凿痕迹,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超艺术境界。下文由写景转入以议论为主的对人生的概叹。 “又作江南客”指出他旅行的目的, “又”字表明他并非第一次到江南来, 使人联想起他早年避乱江南期间的不幸和贬官江州时的艰难。 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次到江南为官已经感到了厌倦, 因为这远不如家乡的可爱、 美好。“去乡徒自苦, 济节终无益”是诗人对自己奔波半生的总结。 他早年济世的雄心壮志,由于官吏的腐败和皇帝的昏庸, 已经完全消磨尽了。文学分享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此时的诗人只想知足保和, 怡养天年。这正是那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心理的反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我国封建代很多知识分子的为人准则。诗人兼济之志既已失败,又不想同流合污,自损名节,只有独善其身。诗的结尾,以两个自然意象的鲜明对照,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波上萍”喻受人驱使,行役无定,“涧中石”则虽被大水冲刷,仍能屹立不拔。这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