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2018福建莆田质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 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 、“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A 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 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 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 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解析 据题干可知, 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理论是对孔子理论的发展与 创新,另一方面,其理论又是对孟子思想的彻底否定与颠覆,故选D项;A、B、C 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 D2. (2017湖北
2、孝感模拟)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A .外儒内法的思想B. 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C. “天人合一”思想D. 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解析 据题干引文,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封建统治合理的本源, “天不变,道亦 不变”把封建统治与天道相比, 用自然界的原则来论证封建统治的合法性, 故选 D 项。答案 D3. (2018广东江门模拟)董仲舒在君人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 “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A .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B. 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 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
3、相结合D. 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解析 据材料可得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之术应把道家和儒家学说相结合, 董仲舒 的新儒学主张君主应把 “道家的术”与“儒家的道理 ”相结合来统治,故选 B 项。答案 B4. (2018河北邯郸模拟)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 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解析 据题干 “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 ”体现了统治者尊重民意,以民为本, 体现了儒家思想,故选 C项;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
4、黜,错在 “决定”,故A项 错误;“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 ”体现监察体系不断 完善, “ 臻于完备 ”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选官标准, 故D项错误。答案 C5. (2017河南洛阳期中)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 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 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 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这表明他 ()A 主张遵循黄老之术B 反对治国尊崇儒术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解析 汉文帝时期采用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恢复经济,故 A 项正确; “政失 厥道”意即针对独尊儒术,但未提出效仿汉文帝的什么措施
5、,故 B 项错误;外 儒内法始于董仲舒新儒学获得正统地位,故 C 项错误;汉文帝时期尚未用儒家 思想来治国,故D项错误。答案 A6. (2018山东淄博摸底考试)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 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 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 ( )A 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 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以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 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学习科目设五经 ”“ 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 ”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学
6、以五经为学习内容, 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 这实际 上确立了儒家思想为官方统治思想, A 项符合题意。根据“在长安兴办太学 ”可 知,B项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 A7. (2018山东枣庄模拟)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汉武帝亦使吕步舒 (董仲舒的弟子 ),治淮南狱。”这反映了 汉代()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 .确立了司法审判独立性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解析 根据材料 “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 ”中“尚书 ” 是儒家经典, “汉武帝亦使吕步舒 (董仲舒的弟子 ),治淮
7、南狱 ”说明当时的司法 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 A 项。答案 A8. (2018四川绵阳诊断)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 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 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 .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B. 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C. 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D. 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的工具解析 材料中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引用春秋的言论,其 目的是让自己更换太子的做法显得名正言顺, 春秋是当时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说明当时儒学作为封建
8、正统思想,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的工具,故选 D 项。 答案 D9. (2018安徽淮北模拟)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 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 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A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由最初出现问题皇帝要下罪己诏, 到后来出现问题皇帝将责 任推卸到臣子身上,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 D 项。答案 D10. (2018四川德阳诊断)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
9、“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 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 法家原则。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 ()A 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 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 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D 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解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而法家提倡法治和中央集权, 在维护君主专制方 面本质上一致,与材料中 “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 ”相符, 故选 B 项。答案 B11. (2017湖北武汉调研)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 现了董仲舒 ()A 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B 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C. 主张民
10、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D. 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解析 董仲舒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最后达到了移风易俗的目的, 体现了其教化作 用,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 D12. (2018江西南昌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 代之以全 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 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 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解析 据题干,从“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
11、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 统一的粘合剂 ”,可知秦统一文字对中国民族统一有重要影响,故选 A 项。 答案 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 37分)13. (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 (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 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 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 观效果来看, 它不
12、仅对当时, 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 巩固和发展起了 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 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 (13分)(2)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 (12分) 解析 第(1)问, “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 “主要原因 ”要结合当 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方面分析。第 (2)问,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答案 (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 (4 分) 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13、;教化本身的功能。 (9 分) (2)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 (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 (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 ),客观上对 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12 分)14. (2018山西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 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 “ 好为民兴利 ” ,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 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 “ 百姓归之,
14、 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 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 (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由是全郡百 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 “二信守祠 ”,俗称“父母祠”。“父母官” 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 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识。 (12 分,要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准确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 “ 太守召信臣, 其治视 民如子” ,“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子; 根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 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 ”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加以概括;其次, 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谈谈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政治方面中央集权、维护 统治,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文化上儒家民本思想,加以论述;最后,对这一官民 间的关系作简要总结。答案 示例 现象:古代对官民关系的定位是官员爱民如子,民视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五人格与教育政策执行力的关系研究
- 智慧城市防灾减灾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实践
- 智慧城市安全防护新篇章视频监控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
- 教育机器人在职业培训中的应用和价值分析
- 教育数据分析提升课程设计的有效途径
- 技术在商业竞争中的关键作用
- 医疗创新重塑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 抖音商户直播价格策略审批登记制度
- 公交优先策略对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影响分析报告
- 公众参与视角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策略研究报告
- T/CCOA 50-2023低菌小麦粉生产技术规程
-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整版
- 2025届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NCCN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ECMO治疗暴发性心肌炎
- 2025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 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工作量统计表(医疗类)
- 宠物店聘用合同协议
- 食堂外人出入管理制度
- 大数据驱动设备优化设计-全面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