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里的牛奶记忆_第1页
不同年代里的牛奶记忆_第2页
不同年代里的牛奶记忆_第3页
不同年代里的牛奶记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年代里的牛奶记忆满弄堂都是浓浓的奶香老上海人的记忆中也许还有这样的场景:清晨的天刚蒙 蒙亮,送奶工穿梭在大街小巷里,踏着满载着牛奶的自行车 或拖车来到订户家门口,取走放在门口的空奶瓶,换上装在 由蜡纸和火漆封口的玻璃瓶里的新鲜牛奶。据旅美老人华新民撰文回忆,在那个质朴的年代里,也 许是牛奶实在太过珍稀,在他居住的附近,放在家门口的牛 奶经常不翼而飞。因此大家伙想出防盗新招:在大门上装一 个单独的或者几家合用的木制“奶箱”,再配上防盗的锁, 头天晚上把空瓶放进去,送奶的工人送达后负责把箱子锁 上。那时的牛奶还没经过均质化工艺的处理,里面的脂肪毫 无损耗地保留着,微微沸腾的牛奶晾凉后表面浮着一

2、层厚厚 的奶皮,煮牛奶的灶台上飘散出阵阵乳脂气味,满弄堂都是 浓浓的奶香。牛奶糖需要凭奶糖票购买除了饮用鲜牛奶,牛奶糖和其他乳制品也是获取牛奶营 养的另一重要途径。和鲜牛奶一样,牛奶糖也需要凭奶糖票 购买。当时的俗话讲“上海的奶糖、广州的水果糖、北京的 红虾酥”,而上海奶糖中又以“熊猫”和“大白兔”为最佳。“大白兔” 奶糖是冠生园的创新产品, 1959 年作为国庆献礼 推向市场的。由于“大白兔”以奶粉和炼乳为原料,奶香浓郁,营养 价值高,推出后一直供不应求,成为沪上最难买的奶糖,本 厂员工也需要开条子到商店去买。到食品商店买“大白兔” , 就意味着一定要排长队。 如果结婚喜宴的喜糖是 “大白兔

3、”, 那是很有面子的事。那时候连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都订不到 牛奶,有人就拿几颗“大白兔”丢到热水里化开权充牛奶。那时的牛奶糖都用彩色的蜡纸或玻璃纸扎起,上面既没 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也没有成分营养表,奶糖甫一出厂便 会销售一空。大多数糖纸上印有一只卡通奶牛或一瓶牛奶, 花边精美、 造型别致, 还有些印有系列风景或外国风光绘图, 受到很多儿童的喜爱,因此收集不同款式的奶糖纸成为当时 很多孩子最甜蜜的乐趣。“大跃进”时期喝牛奶成为奢侈的享受 由于难以言说的“天灾人祸” ,在“大跃进”时期,所 有的记忆都与饥饿有关。因为粮油定量供应,城市中虽不至 “饿殍遍野”,但百姓也难免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在填不

4、 饱肚子的年代,喝牛奶成为越来越奢侈的享受。受到技术及 其他条件的制约,牛奶产量一直没有大幅的增长,然而需求 却居高不下。至 1958 年,上海城区的消毒牛奶饮户达 25.6 万户,饮户分布面越来越广,导致送奶量成倍增长。在这一 以生产为导向的市场中,由于切断了大额乳制品进口渠道, 国内市场上的牛奶几乎全部依靠本土生产,加之上海市牛奶 公司奶源不足, 产品转向以奶粉为主, 鲜牛奶只占非常少量, 鲜牛奶的供求关系极度不平衡。由于物资匮乏,如同其他商 品一样,城市牛奶由敞开供应,转变成凭卡凭票供应。同时 采取种种供奶政策,新订户要有特殊情况,如家中有新生婴 儿、危重病人,到居委会开具证明才能订到牛

5、奶。只有特殊 群体,如高级知识分子、民族工商业者、离休干部等能够享 受到一定数量的特供牛奶的待遇。送奶员队伍人数不足,牛奶公司便不再安排送奶到户, 而是由订户到指定地点去领取。 1960 年下半年起, 上海全市 各街道和里弄居民委员会组织 500 余个服务部负责分发牛 奶,除少部分地区保留送奶上门的方式之外,全市约七成的 牛奶订饮改为饮户自行到站“取奶付款” 。“文革”中牛奶供需蒙上政治色彩1960 年代中期,席卷全国的“文革”开始了。各行业受 到了巨大的冲击。政治压倒了一切,上海牛奶公司将生产的 消毒牛奶更名为“红旗牌” ,奶卡上印着毛主席语录。而送 牛奶上门的方式被扣上了“资产阶级陋习”的

6、政治帽子加以 革除。各厂将奶站设在露天地点,要求订户自行取奶,抵制 资产阶级歪风邪气的侵袭。文革”初期消毒牛奶的年供应瓶数甚至比三年自然灾 害期间的还要少, 消毒牛奶日产量从 1966 年前的 34.5 万瓶, 下降到 1976 年的 26 万瓶,且一瓶一角六分的价格对普通人 家来说颇为不菲。牛奶卡的发行量大幅紧缩,甚至需要凭借 医生开具证明方可配发,奶粉需要凭婴儿出生证明领取。虽 然有提供牛奶的管道,然而没有奶卡,即使有钱也是枉然。 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飘摇年代,如非必须,谁还会念念不 忘一瓶牛奶呢?只有家有婴儿、老人、病人的普通家庭,托 人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才能寻到奶卡或奶粉票一解燃眉 之急,或者从走街串巷的私人牛奶小贩处购买没有消过毒的 生牛奶。求之而不得的,则托人从海外邮寄、携带回进口的 奶粉、炼乳,还必须缴纳不低的进口税才能通行。作为重点批判与改造对象,知识分子在“文革”之前享 受的特供牛奶权自然被取消了。政府系统和军队系统虽然要 凭票证购买牛奶,但由于有国营牛奶场或军区后勤部下属的 专供牛奶场做后勤支援,情况似乎没有那么糟,如果分不到 奶卡,政府系统中的领导特批总能满足一部分需求。对知青 也有一定的政策照顾。伴随着支援“小三线”建设以及知识 青年大规模 “上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