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深厚于平淡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_第1页
寓深厚于平淡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_第2页
寓深厚于平淡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_第3页
寓深厚于平淡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_第4页
寓深厚于平淡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寓深厚于平淡 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 贾府 真正成熟的艺术,应当是得之艰辛、出之舒徐,看去似 乎平平淡淡,却又是令人久久难忘的。仿佛作家只是毫不费 力地娓娓叙来,却有无穷的生活韶味包蕴其中。 红楼梦 就是这样的一种作品,它以世家大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其 真实自然如同生活本身,令人几乎忘记这是一部小说,其深 刻宏富又象一座难以穷尽的宝库,蕴藏着对人生和艺术的真 知灼见,经得起反复开掘和长期赏鉴。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小说第一回具有 楔子的功能,第二回冷子兴的“演说”也还是在贾府之外远 远指点,只有到了第三回,才正式进入了小说具体的生活描 写。节选这一回书,犹如从甜井中汲出一瓢水,品

2、尝寻味, 可以比较明显地体察到 红楼梦 这部小说的基本艺术素质, 即看似平淡而内涵深厚,仿佛无心却有意为之。 林黛玉是贾府的外孙女。外孙女初次来到外祖母家,这是生 活当中普通不过的事,情节本身并无追奇搜巧、惊心动魄之 处。然而,在不经意中,我们同主人公一起,极大地开拓了 生活的视野,把握了环境的特征,铭记了不同人物的音容笑 貌,与此同时,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也逐渐地清晰起来。 偌大一个贾府,这是赫赫扬扬将历百载的世家望族,它那功 名奕世,富贵风流的气派风貌,怎样才能既形象又概括地介 绍给读者呢?作家找到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视点”,即贾府 的一切, 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看到的。 这样个“观察点”, 至

3、少具备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曰中国高,二曰感受敏。首 先,林黛玉不是刘姥姥,她本是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林如海 的小姐,见过世面,受过教养,因而她特别注意到贾府与一 般官宦人家的不同之处。其次,她自幼便常听母亲说,外祖 母家与别家不同,今初次登门,前来依傍,更要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因而林黛玉与般到外祖母家走亲戚的女孩子不 同,十分注意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其感觉和反应,要敏锐 得多。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小说展开了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所见所 闻所感的描写。当她的轿子来到京城,逼近府第,映入眼帘 的是街北蹲着的“一对石头大狮子”,三间“兽头大门”, 正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尽管林黛玉是贾府打发人专 程接

4、来的,却不象一般民宅官邸那样,可以长驱直进或通报 即入。 从大门外进到内宅, 须分三个层次; 先是轿夫抬进去, 走了一射之地便歇下退出,然后另换几个衣帽周全的小厮上 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围随至垂花门前落下。垂花门里是 内眷所居,故众小厮不得入内,至此便退出。再由婆子们打 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方进入垂花门。单这“进门”一节, 便可见出侯门似海、阃规森严。进到府内,那层出不穷的穿 堂、照壁、仪门、倒厅、游廊、轩昂高大的正房、用钻山方式与鹿顶耳房相接的厢房、愈显出院落重叠, 屋字深沉。这些建筑群的形制、 规格, 无不呈现出侯门威仪、 王府气派 荣府正堂内,摆设着高大的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悬着

5、待漏随朝墨龙大画,边是金蜼彝,边是玻璃(hai 海)。迎面高挂着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是御笔亲书 的“荣禧堂”三个大字,钤有皇帝“万几宸翰之宝”的印 记。足见贾府受到的恩宠隆遇,与皇室存在着非同一般的关 系。即使是随常居处宴息的耳房,陈设器用也自不凡,炕上 铺着猩红洋瀱( ji 计),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 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 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富丽而不恶俗,于显贵之中,透露出一种 文化气息。给初到的黛玉以深刻印象的,还有贾府的排场礼数。“近日 所见这几个三等仆妇, 吃穿用度已是不凡, 何况今至其家。 黛玉的这种感想自然也从比较得出,是同她居

6、家见惯者相对 而言的。来到贾府,下人数量之众先就惊人,不说围随的婆 子、抬轿的小厮,只刚一进门,便有“三四个人争着打起帘 笼”,不说伺候茶饭传话跑腿的丫头仆妇,单一个姑娘,按 例除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 丫环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役使的小丫环。在这一 回书里, 出现的奴仆群不下数十人之多。 难得的是多而不乱, 训练有素,吃饭时“外间伺候之媳妇丫环虽多,却连一声咳 嗽不闻”。奴仆如此,主人可知。即使是家常便饭,长幼主 客各依位次,一丝不苟,李纨凤姐是孙子媳妇,只能立于案 旁布让。饭后上茶亦与黛玉家中不同,第一次捧上来的是漱 口的茶,再捧上来方是吃的茶。黛玉至此,不

7、得不随,将自 己的习惯一一改了过来。外祖家的规矩大,礼数违错不得, 对此黛玉是有充分精神准备的, 一个知书识礼的书香门第的小姐,尚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尚觉目不暇接眼界大开,足见贾府是怎样一种不同寻常的人 家。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总体形象,就 是这样借助林黛玉这个独特的视角,在读者心目中呈现了出 来。在上述那样的环境、氛围之中,贾府人物逐一登场。人们历 来称道这回书关于人物出场的描写,被看作是创作的范例。 须知优秀作品固然足可楷模,但依样照搬未必讨好。对于一 部长篇作品来说,不宜孤立地抽取一点,评说高下,只能把 某一肢节作为整体有机部分, 才会见出它的分量。 这回书中, 荣国府

8、的女眷,从贾母史氏太君,到邢、王二夫人,到李纨 凤姐,到迎探惜三春,最后还有虽非女眷却系“诸艳之冠” 的主人公贾宝玉,都先后正式登场。她们都在同黛玉的初次 会面时分别“亮相”,不论着墨多少,无不与每个人物的性 格相贯通。因此,看上去也仍然是淡淡写来,其实是经过了 精心安排的。迎春、探春、惜春作为一个“系列”,同时上场。尽管三人 的穿戴妆饰完全一样,给予黛玉的感受却很不相同。第一个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温柔沉然,观之可亲”,第二个俊 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 未足,形容尚小。我们知道迎春随和柔弱,逆来顺受,后文 有“懦小姐”、 “二木头”之名。 探春心高气傲, 精明

9、干练, 后文有“玫瑰花”、“敏探春”之号。这里虽则寥寥数笔, 却非随意点染,所谓“观之可亲”、“见之忘俗”,正可以 显示出各自性格的端倪。比较起来,凤姐出场,最见精彩。她的第一句话是,“我来 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如果孤立地看,不过是一句普通的 应酬话,平淡得很。为什么会给人以深刻印象呢?正如人们 早巳熟知的那样,王熙凤的出场是“先声夺人”式。其时, 黛玉已在贾母房中,邢,王二夫人,李纨、迎探惜等俱已见 过,正谈论黛玉现服何药,“一语未完,只听得后院中有人 笑声”,传来了王熙凤的一句道白。正是未见其人,先闻其 声,未聆其声,先闻其笑。这笑声,不禁令黛玉纳罕,“这些人个个皆斂声屏气,恭肃严整 如

10、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 媳妇丫环簇拥着一个人从后门进来,这人打扮与众姑娘不 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正是:“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前面提到,黛玉进府已经领略到这个大 家族的排场礼数,如今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众人无不 循规拘礼,因而从后院传来凤姐的笑语声,显得格外刺耳。 岂知贾母不但不怪,反而亲昵地以“凤 辣子”呼之。凤姐得宠于贾母的特殊地位,在她一上场时便 带了出来。凤姐一旦上场,即刻成为“中心”。对着黛玉, 又是夸赞又是怜惜,又是喜欢又是伤心。夸赞黛玉,不忘奉 承老祖宗,安顿远客,不耽误料理日常家务。上下左右,几 乎都由她照应,听她指挥,显示

11、出一个当家奶奶的身分和手 段。在这里,当然还来不及对凤姐这个人物展开描写,但她 个性中的那股“辣”味已经透露出来。无怪红楼梦的最 早评点者脂砚斋,用“绣幡开遥见英雄俺” ( 西厢记中 惠明唱词 ) 来形容凤姐上场的气势,并说“第一笔,阿凤三 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这是很有 见地的。如果说,凤姐的上场是这回书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写镜 头”,那么,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呢。那就是小说主人公贾 宝玉的正式登场,他同林黛玉的初次会面。这才是这一回书 的高潮所在,只有这一幕,才堪称“林黛玉进贾府”的大轴 戏。对于这位表兄,林黛玉尝听母亲说过,乃衔玉而生,憨顽异常,无人敢管,然对姐妹是极

12、好的。今日舅母却称他为家里 的“混世魔王”,告诫自己休要睬他。他究竟是怎生一个惫 懒人物呢?就在林黛玉的疑惑悬念之中,脚步响处,一位青年公子进来 了。作家用浓重的笔墨,绘出了他从头到脚的装束打扮和面 容气色,写他“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 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 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 等眼熟到如此!”这一照面,已有心灵的感应,但还未正式 相见。等待宝玉向贾母王夫人请过了安,进去换了冠带,又 被从头到脚由里及外,将家常的装束佩带描摹一过,这才再 次亮相,“越显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 笑。天然一段风骚, 全在

13、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 悉堆眼角 这还不够,紧接着有西江月二词,为之写照,其中有句 云“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至此,才算把宝玉的出场写足。不是 大手笔,焉能一而再,再而三,翻出如许招数!然而,对宝 玉究竞是褒?是贬?是褒中贬?还是贬中褒?这固然要看 了全书才能知道,但在这里已经可以确定宝黛彼此在对方心 目中的位置。宝玉一口咬定“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 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当他知 道黛玉并没有玉,即刻狠命摔自己那块玉。通灵玉是贾宝玉 的命根子,为了与黛玉“认同”,他宁肯不要这劳什子。何 等真诚执着。宝黛初会的描写看去好象夸张,涉于神秘,其实生活当中似 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情形多得很。何况有第一回“木石前 盟”的神话故事作铺垫,有后文宝黛二人心气相投知情合意 的全部描写作印证,初会时神交已久的情景就不仅不奇巧突 兀,倒是真实自然、合情合理的了。而且只有这样写才意味 深长,足以领起后文关于宝黛的全部情节。至此。我们随着林黛玉渡过了进入贾府的第一天,从书香门 第踏入了世禄之家,感受到种种人生况味;认识了上上下下 各色人等,特别是遇到了唯一知己贾宝玉。翻转来,在贾府 众人的眼睛里,也返照出了林黛玉本人的形象。这是一个客 居于此须要步步留心的敏感自尊的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