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5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实验目的: 1 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2 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3 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4 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药品:可溶性淀粉、 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0、琼脂。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 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镊 子、玻璃铅笔。实验原理: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
2、化学成分 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 氮源为 KN03、NaCl、K2/ 52HPO4?3H2O、MgSO4?7H2O 作为无机盐, FeSO4?7H2O 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 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土壤中的 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 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分离放线 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 养基或有机氮培养
3、基。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C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 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 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 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实验步骤:1.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0.5g, K2HPO4?3H2O0.5gMgSO4?7H2O0.5g, FeSO4?7H2O0.01g,琼脂 20g,水 1000ml, pH7.27.4。配制时,先用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 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
4、分至1000ml。112C灭菌20分钟。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3/ 5( 1 )待测样液的制备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 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 2 10cm处的土 壤。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将 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 根等,土样取回后应尽快投入实验。称土样1g于盛有99mL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并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 振荡10 20min,使土样中的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此即为 10-2浓度的 菌悬液,静置30s。另取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3支,编号10-3、10-4、10-5。 用无菌吸管无菌操
5、作取10-2浓度的土壤悬液1ml并加入编号10-3的无菌试管 中,并吹吸吸管 23次,使与 9ml 水混匀,即为 10-3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依此 类推,直到稀释至 10-5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换 1 支无菌吸管)。稀释过程需 在无菌室或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 2)稀释倒平板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5-4-5-4取2支1 毫升移液管分别从 10、 10菌悬液中吸取 1 毫升菌悬液, 分别注入编号10、10的培养皿内。将温度为4550C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倒入上 述各培养皿内,轻轻旋转使菌悬液充分混合均匀,凝固后,将培养皿倒扣放置 在温暖处(28C左右),每天观察培养基表面有无微生物菌落。( 3)涂布平板
6、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取 2 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度(10-4、 10-5)、组别、姓名、操作日期等。每个稀释度做一个培养皿。然后在每皿中倒入 已溶化并冷至50C左右的高氏一号培养基1520ml左右,待冷凝成平板。用无菌吸管从浓度最小稀释液开始,每次吸取0.1ml加到一组相应编号(10-5)的高氏一号平板上(每次吸取前,吸管要在液体内吹吸几次),再依 次将 10-4 的土壤稀释液加到相应平板上。用无菌刮棒(从浓度小的稀释液开 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稀释液在整个平板表面涂匀。(4)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 取一培养皿置于实验台上,左手将培养皿打开稍许,向培养皿内注
7、入熔化4/ 5的营养固体培养基1012毫升,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其中的培养基分布均匀,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然后在皿底用蜡笔划分 A、B、C、D 几个区。每组两 个平板培养基。将培养皿底部用姆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 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 火焰旁取少许 10-2浓度的土壤稀释液,迅速送入培养皿 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 1 次平行划线 67条, 转动培养皿约 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 1 次划线部分作第 2 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作 第 3 次平行划线。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 30 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 基
8、划破。(5)培养接种完毕,将平皿放入28 C恒温箱培养7天,观察 平皿上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菌落。( 6)挑菌落 待三种方法的平板长出菌落后,鉴定微生物类群,并根据镜检结果,判断是否已分离到了纯菌种。如果菌种很纯,则可转移到斜面培养基上进一步培养。转种至斜面,菌种用牛皮纸包好,置 4C冰箱中保存。准备实验内容:无菌刮棒打火机酒精灯无菌报纸包(1个)99mL水/三角瓶(玻璃珠)5支移液管3支9mL水的试管培养皿6套枪头( 1mL/0.1mL)5/ 5高氏一号培养基 500mL( 150mL三角瓶2个,200mL试管)思考题:1. 检查接种后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和染菌情况。2. 观察与记录以下内容。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代谢物种类3. 如何区分放线菌和真菌、细菌?放线菌菌落小而紧密、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 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 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霉菌菌落的话应该是比较 大的,可能是大而疏松也可能大而紧密,其他一些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朔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快速反应团队配合考核
- 忻州市人民医院学科综合实力评估考核
- 通辽市人民医院介入超声应急预案考核
- 晋中市中医院专科疾病诊疗方案制定考核
- 大同市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准入与临床应用管理法规试题
- 临汾市中医院肿瘤复发诊断考核
- 中国浇筑型聚氨酯弹性体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烷基取代苯硼酸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沥青分散剂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甘露糖醇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DB37-T 4328-2021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防盗门安装施工方案50173
- 2022年中交营口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航空器紧固件安装及保险课件
- 普通话班会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本完整版
- 摄影器材公司销售和顾客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 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设置规范 T∕CHATA 007-2020
-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表
- 北师大版确定位置教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生就业指导》章节测试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